相关热词搜索:探析 安全管理 激励 理论 企业 激励理论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中的激励理论 摘 要:众所周知,安全事故的发生无非源自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那么,只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两个不安全因素就可以确保平安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探索从激励理论的范畴入手,分析如何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激励理论,激发人的安全热情,最终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安全生产。 经济师论文发表 经济学论文发表 会计论文发表 财会论文发表 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 经济论文发表网站
关键词:激励;安全管理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定义,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员工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主动而自发地把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奉献给组织,从而确保组织达成既定的目标。无论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实现组织目标的角度来看,激励都是管理人员不可忽略的一项工作。
那么员工需求到底是什么?香港首富李嘉诚的观点或能给我们点启示:“待遇与前途。”我们不可否认,丰厚的薪酬回报,对于突出贡献的巨额奖金,能够激励员工;学习、培训的机会,晋升、承担更大的工作责任,亦是员工希望的激励;而上司的信任、指导、鼓励,对于“士为知已者死”的能人而言,亦是无言的激励;给他一份自己喜欢而且重要的工作,对于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就是最好的激励。
实践证明,若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用了不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模式,就无法取得好的激励效果。在传统的安全管理中企业大多数都采用负面激励,即惩罚。从基层反映的情况看,如果在对违章者的惩罚力度上不能做到“辩证施治”,往往产生诸多负面效果,不利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首先,一味地强调加大对违章者的惩处力度,容易使基层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将严细务实的安全管理工作,变形为以罚代管、以罚代教。其次,过于强调对违章者的惩罚力度,容易使职工心理上产生潜意识的抵触,从怕发生事故变为怕罚款,主次颠倒,从而对一些事故和事故隐患隐瞒不报,甚而至于和安全管理人员大打“游击战”,暗中违章作业、违章操作,使一些职工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生产。如此这般,安全生产势必很难保证。其三,动辄成百上千的罚款和严历的行政处罚,在具有强大震慑作用的同时,对于“低头不见抬头见”、同是企业职工的企业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心理负担。对“撞到手下”的违章人员,不抓则有违职责所在;抓则往往着实有些“于心不忍”。
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善于科学地运用激励理论,充分调动人的安全工作积极性,挖掘人的安全工作潜能,使员工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中去,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此,结合本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体会,探讨激励理论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如何应用。
1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激励原则
人在无奖励状态下,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在物质奖励状态下,能发挥自身能力的50%-80%;在适当精神奖励状态下,能发挥自身能力的80%-100%。因此,“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是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用以调动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性的基本激励原则。
物质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物质利益方面需要所采取的激励,例如,奖金、奖品、增加工资、提高福利标准等;精神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所采取的激励,例如,表扬、评先进、委以重任、提升等。物质激励反映了人对物质利益需要的满足,因此,它是企业基本的激励形式。精神激励反映了人对需要追求的升华,它是不能以物质激励所能代替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丰富,人们对自尊、成就、理想的实现等精神上需要的满足欲望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激励的要求必然显得更加突出;再者,物质奖励的作用遵循“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则,在短时期作用明显,但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激励作用就开始消退,其“边际效应”将趋向为零。而精神激励的作用一般比较持久,而且对人的激发更加深刻,但是精神激励在一定条件下也是有限的。
企业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适时地应用多种形式的奖励方法,以丰富激励的内容,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以使职工处于最佳激励状态,从而达到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效果。
2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激励方法
2.1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实施目标激励,首先企业应将自己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进行宣传,使员工更加了解企业,了解自己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其次,应注意把组织目标和群体目标、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宣传两者的一致性,使大家了解到只有在完成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群体、个人的目标。每个人实际上除最基本的生存安全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就是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这种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
2.2 培训激励
员工安全素质的高低既体现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员工不同的安全行为。当员工发生不安全行为时,将是事故发生的导火线。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根据员工不同的素质,强化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综合素质。企业安全培训要从思想教育、安全技术知识教育等方面入手,结合企业的三级教育、上岗教育、宣传教育等开展形式多样、员工乐于接受、能收到实效的培训工作。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才能够有效地去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才能健全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从本质上保证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从而真正去满足对安全的需求。 2.3 荣誉激励
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取那份光荣。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2.4 竞争激励
竞争激励实际上也是荣誉激励。得到他人承认、荣誉感、成就感、受到别人尊重,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高级需求。现代企业中,年轻人比较多,他们争强好胜,上进心强,对荣誉有强烈的需求,这是开展竞赛活动的心理基础。企业开展一些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职工岗位技能竞赛等。通过组织这些竞赛,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
2.5 示范激励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一个组织的士气和精神面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导成员。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员工。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和提高自己,不违章指挥,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干劲去影响和激励下属员工。
3 激励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对职工进行激励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过程,其目的在于激发职工的安全动机,调动职工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行为的有效性,是应该注重的课题,这涉及到如何正确实施激励的一些基本问题。
(1)激励时间的选择。
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选择最佳激励时间,以求取得最佳激励效果,这就是激励的时效性。一般可将激励时间划分为超前激励(期前激励)、及时激励、延时激励(期末激励)。
超前激励是在开展某项工作之前,就明确将完成预定任务与激励的形式、标准挂钩,如设置百日无事故活动奖,开展争创双文明先进集体(个人)活动等。此种激励时机的选择,一般适于内容丰富且时间较长的安全生产活动。
及时激励是在工作周期内适时地进行激励,以求及时地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企业生产班组对职工安全行为的口头表扬、安全月奖的兑现。
延时激励是指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奖励,仅对今后的工作任务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善于把握激励时机,并将上述三种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励程度的确定。
指对安全生产活动中取得成效的集体或个人进行奖励的标准。一般而论,要视职工完成安全生产任务的大小和艰巨程度而定。也就是说,它主要受激励目标所制约。企业领导和职能管理部门应善于根据激励目标的大小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恰如其分地确定激励的最佳适度,以求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3)激励方式的更迭。
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交替应用。由于这两种激励方式均具有“疲劳效应”的特点,并易于从激励因素转变为保健因素。因此,可采取两种办法来预防这种“疲劳效应”。
其一,将此两种激励方式巧妙地合起来并进行更迭,在某一时期可以某种激励方式为主,并辅以另一种形式,也可根据激励目标的不同进行激励方式的更迭。
其二,采取符合职工心理要求的多样化的方式,在激励的内容和形式这两个维度上丰富激励的内容。不要千篇一律地按常规方式进行,有时可能在激励效果上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人是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效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做到本质安全。而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者要灵活掌握科学的理论,善于运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出现的安全问题,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安全实践,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在不同的时间、环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努力消除危险因素,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安全目标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