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深深融入到社会生 活各个方面,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崭 新的信息资源载体,网络媒体拥有巨大的信息容量、生动形象的信息类型、高效 快捷的信息检索、简便的存储和携带方式等,正逐步取代书籍成为主要的信息载 体,而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也将成为学校教学乃至个人终身学习的重要学习方 式。关键词:网络环境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8437(2009)2-0135-02 网络环境下的课前学习:“我选择,我喜欢” 课前学习是学生与学习目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 动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学习过程 中,学习媒体以书籍为主,学生接触的信息主要是文字和少量图片,信息对学生 的视觉刺激和情感冲击强度偏小,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兴奋度,难以激发 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学习提供了多种信息媒体,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信息 (文字、图片、视频、动画、三维模型等),从多个角度不断地对学生的感观(视 觉、听觉)进行有效刺激,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而教师精心选择 的、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正面人物和正面事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 康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同化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课前学习,是关注学习主体的个性发展、注重学习过程的差 别化和选择性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资源方面,学生可以选择教材中或预习课件上 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料,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获取更完整、更系统的学习资源,在 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学生提炼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应用的能力将逐步提高;
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可以在教材和教师设定的学习框架中进行学习,也可以独立 设置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流程,并结合个人能力水平与兴 趣取向,适当延伸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构筑属于自己的自主学习框架。这种从个 人学情出发、结合个体需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实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有利于发现并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 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以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的焓变”为例,笔者设计了一个网 络环境下的课前学习课件,课件设置的学习框架如图1。
框架中的必学内容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前初步了解反应热、热化学 方程式基础知识,同时,通过观看“神舟七号”的相关视频、图片,查阅国内外航 天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通过了解我国载人 航天工程的高速发展,激发学生充满自豪感的爱国主义热情;
通过分析火箭推进 剂的组成、对环境的影响及研制“绿色推进剂”的目的,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 环境的环保意识。
而框架中的选学内容,主要面向对航天科技有浓厚兴趣、有可能进入相关 领域深造的学生而设置,目的是引领这部分学生进入充满神奇也充满荆棘的航天 世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研究科学技术,并养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和价值 观:通过了解航天技术对国防军事和人民生活的积极影响,赞赏科学技术改变生 活的积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献身科学研究的积极 态度;
通过了解科学研究过程中“失败是成功之母”,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价值观, 正确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中失败的探索过程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认识科学研 究过程中失败与成功往往“只差分毫”,从而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研究作风。
在课前学习过程中,网络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还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者学生 的需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研究的内容、学习的形式、存在的疑问集中反馈给教 师,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目的将更加明确,针对性更 强。
2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一切尽在掌握” 课堂教学中,完整获取学生的课堂反馈并准确分析其学习效果一直是个难 题,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在有限的视觉范围内,根据一部分学生的面部表情并凭 借个人经验进行判断,或是通过对少数几个学生的课堂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这种判断和评估往往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特别是对于刚刚走上讲坛的青 年教师,容易高估或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 用与教学节奏的把握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脱离了学习主体。网络具有实时、高效传递信息的功能,可以实现点对面、点对点的信息传 递与统计,教师不但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料,向部 分学生提供个别辅导,而且还能通过网络全面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探究方 案设计、探究过程及结论,在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过程后对全体学生课堂诊断并 实时统计诊断结果,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反馈,为教师实施科学合理的课堂教 学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参考信息。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件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 的学习情况实施实时信息汇总分析2.1探究方案 学生完成探究方案设计后,通过网络提交到教师端计算机,教师进行审阅, 分析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必要时通过网络或直接向学生提出存在的问题或补 充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主动改进、完善探究方案。
2.2探究进度 探究过程中,由于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存在差异,探究方案的合理性存在 差异,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尽相同,学生实现探究目的所需要 的时间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别。通过网络对学生探究进度的汇总分析,教师就能够 较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让更多的学生在构建知 识和积累经验的同时能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2.3探究过程 学生把探究过程中预期目标、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及其分析、探究结论、 探究过程自我分析与评价等内容通过网络真实、完整地加以记录,教师在课堂上 就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点评,及时发现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予以纠正。
2.4学习效果 网络课件中预设的检测项目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诊断,诊 断的结果(正确与否、存在的问题)和统计信息(正确率、做出正确分析的人数 与名单、做出错误分析的人数与名单)通过网络实时呈现在教师端微机或大屏幕 上,教师在这些数据基础上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必要时可以及时 地调整教学的内容、重点、方法及节奏,以最大程度优化课堂教学。以苏教版《化学1》“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为例,为了把握学生探究过 程和检测课堂学习效果,笔者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相应的信息反馈项 目,结合反馈信息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