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特校视障教育研究论文
特校视障教育研究论文 一、研究背景 新时期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加速发展,包括视障学生在内的各类残疾 儿童的受教育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改革不断深入。然而,随着时 代的进步,视障学校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盲校生源发生巨大变化。一直以 来,盲校主要招收有视力障碍的学生,其中既包括有一定参与视力的学生也有全 盲的学生。因此,各地盲校针对生源现状开发了一些卓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有效 提升了教学质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视障教育型态。然而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 发展,包括视力障碍儿童在内的出生率得到了显著控制。据教育部近5年统计公 报显示,全国在校视力残疾学生人数总体上呈显著的递减趋势,分别为2012年的 4.09万人、2013年的4.01万人、2014年的3.41万人、2015年的3.67万人、2016年的 3.61万人。[1]纯粹的低视力残余视力较好的学生更多地进入普通学校就读,而到 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视障学生往往是基本没有残余视力的低视生,或者更多的是 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全盲学生;同时,视障之外兼有智力障碍、听力障碍、情绪障 碍、行为障碍等多重障碍学生成为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主要生源。生源的变化给 视障教育带来的问题是结构性的、根本性的,倒逼视障教育学校和视障教育研究 者必须尽快研究、落实更适合当前生源现状的教育教学结构体系,完善视障教育 保障机制,提升视障教育质量。盲校课程教学亟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尽快实现变 革。目前,很多一线盲校仍在沿用旧版的盲校教材,很多教学内容已经完全跟不 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例如,教材中还有“煤油灯”这样的内容,很多盲生对此一无 所知,教学很难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当前社会中的一些最新、最流行的生活化 的内容,如,微信朋友圈、微课程、翻转课堂等,却只是在很少的学校的部分教 师中进行个别性的尝试,在教材开发、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却难有系统性全局性 的变革。即使部分地区盲校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校本教材,但其适应性和科学性如 何,仍未得到全面的研究和验证。2016年底国家颁布了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为下一阶段我国盲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配套的盲校 教材还在研制之中,盲校课程的改革与优化仍是当前视障教育发展最迫切的问题。
盲校教师的专业性仍亟待提高。视障教育的专业性非常强,对视障教育教师的专 业能力要求非常高。根据《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从业教师不光需要掌握最 基本的盲文知识和应用能力,对现行盲文和双拼盲文的优劣要有深入的了解,在 课堂教学中能从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出发适当选择,更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 特殊性与普遍性规律,掌握学生残疾类型、原因、程度、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 方面的个体差异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2]对学生的视障程度、致盲原因等要充分了解,还要懂得并能够开展障碍评估、了解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合理 利用资源制作教辅具、根据每一名视障学生的不同实际能力制订个别化学习计划 等多类型、高要求、专业性强的要求。然而目前很多盲校中,教师多由普校转岗 而来,特殊教育专科毕业的学生,特别是视障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视障教育 的占所有视障教育教师的比例仍偏低。对于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也多为理论性、 短期性的片段式培训,而专题性、系统性的常态化培训目前非常少见。面对视障 教育亦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与此同时, 视障教育研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在不断凸显。鉴于此,笔者尝试对现阶段我国视 障教育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作一梳理和分析,以期能为提升我国视障教 育研究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研究现状 (一)研究方法构建。本文选择2011年至2016年正式发行的期刊中有关视 障教育的论文进行量化分析,以“视障教育”“盲教育”“盲童”“盲校”“低视力”等为 关键词,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依据题名、作者、作者单位、 关键词和中文摘要等5项基本信息剔除重复项,共检索得到论文529篇,涉及87 种期刊。对所得数据利用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对样本进行研究方法和研究领 域两个维度的分析。研究方法维度包括分析法、实验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 法、调查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法和其他方法等9大类。其中,将以量化分析为 主的调查法、统计法和实验法确定为实证研究法,其他方法则为以思辨为主的定 性研究法。通过对近5年视障教育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这一维度的分析,全面了 解当前视障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现状。同时,对近5年视障教育研究论文进行研究 领域维度的分析,深度了解当前视障教育研究内涵范畴。研究领域界定为:宏观 策略类、基础理论类和微观应用类等三类。宏观策略类主要针对视障教育宏观层 面的发展策略,如,国家关于视障教育的方针政策、有视障教育有关的特殊教育、 普通教育重要政策等。基础理论类主要针对视障教育理论研究层面的研究,如, 关于盲校课程的理论研究、对相关教育理论与视障教育的相关性研究等。微观应 用类主要针对视障教育发展中微观层面的应用问题,如,教学法、教师专业发展 策略、学校特色发展经验等。(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研究方法使用频数的降 序排列,近5年视障教育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依次为分析法、调查法、文献法、 实验法、历史法、统计法、比较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其中,分析法最为常见,达 432次,占81.66%;
其次是调查法,占7.56%。按照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方法分 类,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的论文所占比例为91.68%,采用量性研究方法的论文 所占比例为8.32%。[3]根据研究领域的数量降序排列,2011年至2016年视障教育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频数最高的是微观应用类(72.98%),其次是基础理论类 (21.36%),宏观策略类研究所占比例最小(5.66%)。(三)研究特点分析。
1.实证研究不足,科研形式单一。采取量性研究的方法体系,开展实证研究,这 是一种符合科学研究标准体系的系统化工程。这种方法下,通过翔实的数据和足 够的实例,能够充分地发掘浅层表象下隐藏的问题,提供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结 论。统计显示,采用量性研究方法的论文所占比例仅为8.32%,尚不足1/10。也 就是说,目前针对视障教育开展的研究论文中,极少有取严格的量性研究的方法 体系,而更多的论文主要是经验性的质性研究,多从印象、感受出发,缺乏科学 性。在这些量性研究中,主要研究者均集中于各高校,一线特校教师开展量性研 究的屈指可数。2.研究视野狭窄,缺乏跨学科整合。视障教育研究的领域主要包 括宏观策略、基础理论和微观应用3大类,然而不论是哪一种,均主要集中于视 障教育内部,对与视障教育关联度紧密的视力科学、视障医学矫治、心理学、社 会性等,缺乏深度整合。对于在盲校教育教学中如何跳出视障教育的狭小范围, 融入普通教育乃至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信息技术等跨学科知识内容,目前只 是偶有涉及,还没有成为主流。基于盲校生源的变化,这边问题更加凸显:传统 的视障教育对象,其智商、心理、行为方面均与普通人群没有太大的差异,然而 随着障碍程度的加深、多重重度障碍学生的入学,跨学科研究变成必不可少的一 环。3.研究多为单兵作战,跨区域、跨校合作不足。从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整体情 况来看,视障教育的体量最小,基本模式为“区县办培智教育、市办聋教育、省 办盲教育”。截至2016年,全国独立设置的盲校仅26所,另有一些大市级综合性 特校开设了视障教育班。[4]这是当前医学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盲 校数量并不多的情况下(很多地区没有单独设置的盲校,而是将盲教育作为综合 性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部分),相互之间的交流就更加重要。分散在 各地的盲校,在历经多年植根当地、深挖资源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如,南京盲校与南京市中医药大学多年合作,在盲人推拿按摩职业教育方面卓有 成效;
[5]青岛盲校抓住国家首批设立盲人高中的契机,不断深挖高中课程建设, 在盲人大学入学方面成绩卓著。[6]因此,跨区域、跨学校的合作研究,能够充 分发挥各地特色优势,提升我国视障教育整体水平。但就现有视障教育研究看, 当前国内跨区域、跨学校开展的研讨活动较多,但就如何跨校、跨区域开展专业 合作,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创新管理等方面协作开展研究,则鲜见成果,研 究视角聚焦不足。4.研究多为立足本土本地,对国际先进经验和发展潮流关注不 够。国际上特殊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在视障教育领域,美国、英国等发展水平较 高。因此,对于国际视障教育的经验介绍和问题探讨,有助于我国内地盲校汲取 经验,规避很多发展中的问题。然而在笔者的统计中发现,在近几年的视障教育研究论文中,涉及国际比较研究的论文只有不到10篇,所占比例不足1%。如此 低的比例,既反映了我国视障教育与国际视障教育研究潮流的脱节,体现了我国 视障教育研究和发展的区域局限性,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提升视障教育研究、发展 质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
三、未来展望 (一)重视师资培养,提高从业教师专业水准。对于特殊教育发展来说, 师资问题是永远绕不过去的主题。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我国目前特殊教育教师素 质水平整体不高,既有师范院校培养体系的问题,也有在职教师流通的问题,也 有职后培养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相对于普通教育教师,相对于国外特殊教育从业 教师,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处于较低层次。而如前所述,特殊教育是专 业性极强的学科,其中视障教育的要求更是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必须下大力 气努力加强师资培养,提高从业教师专业水准。作为政府而言,应着力构建更加 合理的支持保障体系,从视障教育发展实际和要求出发,提供更加合理的资源和 资金保障,鼓励、维持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视障教育领域。作为师范院校,应重 视视障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着力开发适合视障教育的人才培养课程 体系,为一线视障教育学校培养更多适用、好用人才。作为一线特校,要重视视 障教育教师的专业培养,既要注重理论培训,更要从视障教育实际出发,加强实 践指导,提升实操水平。作为一线教师,更要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加强自我学习 修养,提高从事视障教育的专业水平。(二)加强垂直指导,构建高校+学校的 联动发展模式。从目前论文统计情况看,高校与一线学校合作研究已经出现了不 少。但是仍很不够。作为高校,有着很多一线学校所不具备的优势资源,如,专 家资源、科研储备、国家项目支持等等。而一线学校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学 生、课堂都是鲜活的,每天、每时每刻都会有新鲜的教育教学现象发生。因此, 高校和一线学校联姻,是今后视障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此外,目前一些高 校还承担了国培、省培任务,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承担了全国各地特殊 教育学校职前师资培训以及职后专业素养培养,2001年学院成为江苏省特殊教育 师资培训中心,国培和省培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数量客观的特殊教育教师。南京市 依托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建立随班就读工作学术委员会,由特教学院专家担 任委员会专家成员及办公室主任等,在专业上、业务上开展垂直指导协作,有力 地推动了区域随班就读工作的有效落实。这一模式,可以为高校+视障教育学校 联动协作提供成熟的框架体系和未来发展的有益思考。(三)打通区域藩篱,创 建特校跨区域合作科研平台。由于当前一些机制体制上的问题,目前视障教育跨 校跨区域的合作研究仍存在多要依靠国家某个项目来落实推进的问题。特校跨区域合作还停留在初步阶段,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因此,如何打通区域藩篱,创 建特校跨区域合作科研平台,是今后需要研究者着力解决的问题。要突破这一难 题,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加强引领,通过建立全国视障教育专门研究机构、组建全 国视障教育学校共同体等,实现信息共通、资源共享、人员流动,在保留各地各 校特色的同时,将全国视障学校变成一个教学、教研发展共同体,同时设立更多 专项项目,以项目引领推动各地各校加强专业协作;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 发挥全国性专业学术媒体的功能。如,《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通过构建“现代 特殊教育理事会”,着力打造专业发展与交流平台,开展专题研讨、邀请专家专 题讲课、深入一线学校观摩交流等,为广大一线学校教师提供了“走出去”参加多 形式、高频次、高质量的跨区域学术交流的更多机会,这为打造跨区域、跨学校 视障教育合作教科研平台提供了现实模板。(四)紧跟世界潮流,加强特殊教育 的比较研究和本土观照。我国视障教育的研究与发展,不能自我放逐于世界视障 教育发展的潮流。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在视力残疾人法律、视力残疾人融合 教育、盲文音乐转换软件、自闭症教育、视力残疾人就业、视力残疾人康复服务 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国参考借鉴的地方。因此,一方面我国要积极参与到这些国际 视障教育发展重要事件当中,如四年一届的国际视障教育大会,是对当下视障教 育研究和发展现状的“年度总结”,我国盲校和视障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机遇,积极 参与,将国际视障教育最新的发展动态、最新发展理论、最新的应用技术与我国 现有发展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将其中适合我国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本土化观照和转 型,借活水养活鱼,保持我国视障教育发展的蓬勃活力。发展不能“等靠要”。面 对问题,积极行动,从多方面着手,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视障教育才能更快更 好发展,视障儿童少年才能得到更好发展,我国教育体系才会真正实现高位均衡, 真正体现教育公平、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