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教师与研究者论文] 教师是研究者 正文 2019-11-12 07:50:59

    [教师与研究者论文] 教师是研究者

    相关热词搜索:

    教师与研究者论文

    教师与研究者论文 [摘要]教师的研究是通过反思性实践、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以及与他人的 互动合作,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教师成为研究者具有促进教师 自我发展的功能,使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幸福之路”;
    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 能,使学生走上全面发展的健康之路;
    具有发展学校的功能,有助于学校走上可 持续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唤醒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研究潜能;
    搭建学习平台, 创设交流环境;
    编制课题研究指南,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
    建立激励机制,培养 教师的研究习惯,是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研究;
    教师发展;
    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09)06-0077-03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努力争创示范性高中,建一流名校。我们应当清醒地 认识到,名校何以“成名”,起决定作用的是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中学因有名师 而扬名。名师绝不是教书匠,而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

    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不断反思教育实践,不断改进教育行为,才能真正成为 教育的实践者和教育的创新者,进而达到成名成家的理想境界。如何才能使教师 成为研究者呢 一、唤醒科研意识,激发研究潜能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究其本质,就是期盼教师以思考者、追问者、探究者 与反思者的姿态来看待教育教学中的一切现象或事实;
    就是希望教师对熟视无睹、 见怪不怪的教育现象或事实追问“何以如此”“将该如此”等问题;
    就是希冀教师把 那些不言而喻、心照不宣的个人信念、预先假设推到个人理性的“审判台”;
    就是 期待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促使教师 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当教师以“思考”的目光审 视校园,以“探究”姿态从事教育,以“反思”的襟怀走进课堂时,教师无疑就具有 了“研究者”的特质。

    (一)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首先要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工作,而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 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问题并不会自动地走进教师的头脑。教师要有 可思、可研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深入思考;

    要以事实、经验和逻辑为依据,敢于怀疑,勇于质疑;
    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 并进行类比与移植;
    深入探究现象,勇于创新……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的反思。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制度正在逐步完善,这对 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极为有益的。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以单元为阶段,以 个人反思和集体讨论为方法,以集体备课为平台,以个体教学实践为对象,各抒 己见,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等方面,积极探讨新思路、 新认识、新方法,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帮助教师反 思教学行为、更新教育思想的方式。如果组织及时,带头人引导得当,这样的集 体备课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对于激发参与者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有积极的推 动作用。笔者曾跟踪观察我校高中部某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一个学期,从初期 备课组长的“独唱”到中期的“小合唱”再到后期的“大合唱”只用了半个学期的时 间。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会上,先前发言的多是中老年教师,后来年轻教师慢 慢的由听众变成了“演员”,并逐步成长为“主角”。而讨论的问题也由初期侧重于 “操作”(如何讲解例题、重点应该讲什么、布置哪些作业等)发展到关注“精神”(如 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某一个教学内容的拓展是否有 益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等)。集体备课不仅要研究以后的课如何上,更要反思已 经结束的课上得如何。这种集体备课活动,事实上是教师的教学研究过程,他们 是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的,是要把“自己摆进去”,聚焦自己特定教育 教学情境的经历、体验与感悟,描述自己教育教学生活中实际的遭遇、困惑与迷 茫,以及尝试理解、诠释与解决的过程,其结果教师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研 究者”的行列。

    (二)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也要唤醒他们的成功意识 在“科研兴校”观念日益获得广泛认同的背景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类 学校也都越来越重视和提倡教师“做研究”。在实践工作中,部分教师虽有参与研 究的热情和愿望,但由于多年来只忙于教学而疏于“写作”,表现得不自信、不积 极,成功意识非常薄弱。因此,教师开始“做研究”时,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指导与 帮助,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赢得自信、体验成功,真真切切感受到“我能够做研 究,我也能够获得另一种成功”。我校数学组有几位中年教师参加了一次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组 织的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很受鼓舞,产生了很强烈的“做研究” 的热情和愿望,但又不知如何下手。后来,他们经过努力加入了山东省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并承担 子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学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任务。课 题组成员聘请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教学论专业的教授、市教研室数学 教研员等专家为顾问,制订科学周密的研究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探索。他 们以校园网为平台,以网络杂志《数学角》《爱科思》为阵地,指导学生动手动 脑搞研究,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们学会做研究的方法,改进课堂教学,密切师生关 系,体验到研究成功的喜悦。该课题2006年结题以后,课题组又申报了人民教育 出版社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 的子课题。为了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学校有目的地组织该课题组教师 通过公开课、展板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心得和体会, 并请参与的同学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数学教材修 订会、教改实验基地学校年度表彰大会也在我校召开,课题组成员在会议上介绍 了经验。受到了表彰,教师们做研究的信心与热情更加高涨。在他们的带领下, 学校出现了多个研究团队。

    (三)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还要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 教师如果能将教书育人自觉地视为自己的职责,并化作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他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精益求精,达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的 境界。而一个教师具有了这种追求,达到了这种境界,其自我发展的愿望也会愈 加强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也就会高涨。因此,学校应唤醒教师的责任意 识,使教师意识到: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 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思 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我们才能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者。二、搭建学习平台,创 设交流环境 教师的研究是通过反思性实践、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合 作,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 提升个人经验、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的成长过程,学习与研究辩证地统 一于教师的实践探索之中。为了帮助教师在繁忙的教育教学丁作中寻找到研究与 学习的乐趣,我们曾经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一)以课题组为团队,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开展学习 中学教师教学任务很重,难以集中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为了处理好 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我们提倡将工作、学习、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边教边学、 边学边研,走的是以学习引领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的实践探索之路。无论是学 校自主立项课题还是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立项课题,学校都给予一定数额的科研经 费。课题组负责人既可以根据需要,购买一些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供课 题组成员研读。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论文、研究信息等,分发给其他成员, 供学习之用。为了督促检查学习效果,课题组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相互传阅读 书笔记、交流学习心得、发表研究成果、提供新的研究资料。这种集会,既是鼓 劲会也是交谈会,参加者在分享与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二)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劳动方式的个体性特点,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 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个体之间需要通过交流来分享喜悦,诉说困惑,展现自我, 获得友谊。校园网给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为加强校本教研制度 建设工作的力度,2003年我校建立了“六艺牍”网站(),搭建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 交流平台。教师利用它可以学习教育理论,研究他人案例,思考教育问题,记录 教学(或管理)心得,积累实践案例,促进自我成长;
    学生利用它可以回看老师教 学思路,自己动手操作课件,吸取同学经验,分享同学成果,发表自己见解。这 个网站搜集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是一个极为便利的学习资源库。同时,它 又为教师发表个人研究心得提供了一个园地,为师生的教学问答打开方便之门。

    2009年初,这个网站与学校网站整合,更名“教师发展网”,在帮助我校教师获取 新课改信息、交流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举办“杏坛百家”讲座,开阔教师眼界 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谈,对教师成长的影响是“苦干”和“苦读”所不能比拟 的,这是更为有益的一种学习方式。我校设有为学生和教师分别举办的“杏坛百 家”讲座。每年的五月和十月,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特级教师来学校为教师 做理论辅导报告或开设示范课,解答教师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课题组深 化理论研究。许多专家与我校的教师保持长期联系,担任课题研究顾问,充当教 师研究的领路人。实践证明,专家引领教师参与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研究的成功之 路。三、编制课题研究指南,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 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让教师像专业研究者那样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 教育进行研究,也不是让教师发表所谓“标志性”的论文,更不是让教师把教育教 学撇在一边,埋首资料堆中“另起炉灶”进行研究。而是教研结合,在教育中研究, 在研究中教育。换言之,教师的教育研究是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教育实践、为了 教育实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或面临的问题而展开 的研究,是源于教师自身解惑的需要且为了改变教师自身所面对的独特教育教学 情境而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使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批判的、可持 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养成一种反思、追问与探究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 教师将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和自身存在的价值;
    教师也能凭借 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和服务对象(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与之共同构成自己 的生活世界。因此,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帮助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是 十分必要的。

    为保证校本教研制度的有效建立,引导我校教师研究的健康发展,追求研 究效果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从2002年起,学校教科室会同教学督导委员会结合 教学督导所发现的问题,效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指南,每两年精心设计 一份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划拨一定数额的研究经费,供教师申请校级 科研立项时参考。每年的四月,教师以课题组方式自由申报校级科研课题,申请 课题获得立项以后,所得经费单项列支,由课题组按计划使用。这样一来,一方 面困扰教育教学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立项课题的形式展开研究,体现出了教 师研究内容的“教育性”;
    另一方面课题组基本上也是备课组,问题是从课堂中来, 成果又应用于课堂,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实践性。为了建设学校课程,学校围绕科 学与实验、亲近大师、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交流四个领域设计了80门课 程,以课题的形式招标,教研组研发,不仅保证了校本课程建设的学校特色和学 科分布,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实践,我 校目前已经出现了“组组有课题,人人皆参与”的可喜局面,校本教研有计划、有 落实、有检察,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研究习惯 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素养是需要后天培养、提高的。古人云:“少成若天 性,习惯成自然。”教师发展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教育科学研究将伴随其整个教 育人生。教师成为研究者,真正走上由学习――研究引领发展的自我完善之路, 就必须由“要我研究”发展为“我要研究”,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

    为帮助教师研究由“任务”观念向“习惯”境界发展,学校建立了必要的激励 机制。从管理的视角,一是设立科研管理部门,具体指导、督促、检查教师的教 学研究工作,常抓不懈。二是深入调研,确定研究重点,定期编制课题指南,安 排研究任务,切实解决教师研究起步难的现象。三是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如研 究经费、场所、仪器设备、资料印刷、参观考察机会等,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反思 能力,转化课题研究。四是建章立制,定期奖励优秀研究成果和表彰科研优秀教 师,营造“科研也光荣”的学校文化。同时,在教师职称晋升、聘期届满考核、评 选学科带头人、推荐参加教学能手评比和优质课比赛等方面,一定量的教学研究 成果是必备条件之一。这样逐步改变教师重视教学而轻视研究的倾向,引导他们 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育经验、丰富教育思想。尤其是那些中年 就晋升高级教师的骨干教师,极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者教学与研究双丰收,或 者教学与科研双欠收。对于后者,光靠自觉是不够的,必须用制度加以约束,让 研究与学习成为他们不断进步的“助推器”。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教师研 究是解决中年教师“职称后”教育的有效手段。

    教育既需要用我们的热情去拥抱,也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和体悟。教师成 为研究者使教师具有了教育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多重身份,教师在持续的成长 与学习中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发展新知与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相长的益 处,教师在享有自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教师与研究者论文] 教师是研究者》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