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新课标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每一个教师责 无旁贷的使命,而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扩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 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以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形式。思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在语文 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是在鼓励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发明创造的民主气氛中 进行的,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反之,若是处在家长制的教学 环境中,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甚至遭到扼杀。
那么怎样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呢?我认为在态度上教师要做到以下几 点:一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也不迷信老师;
二是 要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欢迎质疑;
三是要谅解学生的 幼稚和无知,即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教师只要坚持做 到以上三点,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就不难激发出来。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 出:求异思维具有多端性、变通性、独特性三大特性。下面我就这三方面说说我 是怎样具体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
1.多端性 求异思维的多端性就是指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的思考问题。解决一个 问题可以假设有多种正确方法,有多种答案。根据求异思维的这一特征,我们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1布置多解作业。教师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发散性的问题作为作业,要求 学生各自发挥创造性,使用最佳方法,正确而迅速而地完成。此种训练,由于不 求统一,学生的积极性会相对地高涨,思维也相对地活跃。待学生完成作业后, 教师再组织学生各自陈述自己的解题方法。这样,全班同学就可以同时了解一个 问题的多种解法了。
1.2巧设多角度疑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设疑,创设思维的发 散点,让学生面对一个问题,多角度的思考,得出多个答案。如《口技》一文的 写作手法妙在哪方面?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就会回答:“妙在首尾照应!”“妙在 场次分明。”“妙在‘善’穿全文。”“妙在侧面烘托。”“妙在摹声传神”……,一题多 解,尽合情理,多种答案,殊途同归。此种训练既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2.变通性 求异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维随机应变,不受局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具体地说就是思维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去找现成的答案, 而是面对眼前的问题,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2.1变换思维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都可从逆向去剖析、求证、 推理、概括、加深,以此来巩固和扩展对正面知识领域的认识与把握。如曹操“割 发代首”历来被认定为“奸诈面目的大暴露”,但若从正面的视角看此事,“割发代 首”不正体现出曹操严于律己,执法如山的鲜明态度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 导学生从学习内容的反向角度去思考问题,既培养了逆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思 维的深刻性,为学生创新性分析阅读和写出标新立异的创造性文章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诸如学生作文中出现“要敢于班门弄斧”,“近墨者未必¥”,“我为潘金莲喊 冤”等新题目就是最好的例子。
2.2转换思维角度。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研究,可能得到完 全不同的认识,可能发现他人尚未发现的新性质、新特征、新功能等。这就是训 练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意义所在。例如,在指导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 时,如果我们总是站在一般人所持有的“嘲笑”这个角度去探究其主题思想,对作 品的理解就会受到束缚。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大胆地突破传统的思维定 势,指导学生以新的角度去探究。让学生写一篇《议“偷”》的读后感,通过探讨 “偷”与酒的关系,分析孔乙己好吃懒做的性格;
通过探讨“偷”与笑的关系,分析 社会环境的冷漠;
通过探讨“偷”与打的关系,分析等级制度的罪恶;
通过探讨“偷” 与情的关系,分析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这对作品的理解更为 深刻,也更有新意。
3.独特性 求异思维的独特性,是指用前所未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超越常规限度提 出不同凡俗的独特见解。
3.1审视性学习。审视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科学的否定能力奠定基础。例 如,学生视性阅读《荔枝蜜》一文中,就敢于提出“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 么高尚啊”这句话中,第二句分句的主语“蜜蜂”是多余的,应去掉的见解。其理由是:后一句的主语可以承前省略,使句子更为简洁;
这段话是在强调蜜蜂的品 质,而不是要强调蜜蜂这个小生灵,因而不是有意的重复。可见,审视性阅读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创造欲。
3.2比较性阅读。比较性阅读是将两种或多种语言材料对照阅读,分辩其 异同的阅读方式。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读物,启发思辨的新路, 获得较为独特的知识。如学习《师说》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马说》、 《捕蛇者说》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说”这种文体的共性,“说”是古代的一种 以议论为主的文体,具有现代杂文,杂感一类的特点。此种训练,有“投石见波” 的效应,学生的思维会迅速扩散,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始终处于积极探索、创 造的状态中。
3.3创造性想象。人的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指出:“想象 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 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就 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常见的训练方式有三种:(1)扩写:让学生在原材料的基 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创造出既合理又生动的故事情节来;
(2)改写:将原体裁 改写成其他文体。如将诗改写成故事、散文等。要求学生在改写时增加必要的细 节描写,对人物,环境作具体的刻画,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起来;
(3)续写:引导 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进行前所未有的想象,创造出新颖的独特的续文来。
另外,我们也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一 次,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病了,我领他到药店买药。我们把车子锁好放在路边,刚 走进药店,就听见车子啪的一声倒了,他扭头就准备去扶车子,我一把就拉住他:
“车子已经倒了,扶起来可能还会倒,索性不扶它!”他一听,笑了,我怎么没有 想到呢?又如:老师评价一位同学,某某同学字写得不工整,大家说说老师的意 图是什么呢?这时大多数都说老师是在批评这位同学,后来也有人说老师是在表 扬这位同学。意思是说他只是字写得不好,言外之意其他方面都好。这正如做饭 时妈妈让你拣大米,你一定拣的是脏东西,而不是大米。因为脏东西少呀!大家 都被他这段富有哲理的见解所折服,常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就在不自不觉中 得到训练。
综上所述,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取决于教师平时的精心培养。裴斯泰 洛齐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作为21世纪的语文 老师,应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重要性,要把教学生会思考作 为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自己的学生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