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
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一: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 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 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 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 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 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 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正文: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 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着, 都必然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 近年来,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 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 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 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 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
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 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 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 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 群在扩张。
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 年代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1999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 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其二,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 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三,教 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 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 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 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高中, 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 “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 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在咨询中 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 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 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脸 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 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 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 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 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 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 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 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 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 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 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 “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 望了”于是恢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 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高中这种现象也较突出,在我们的咨询中略占1/7,“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 上了我的语文老师”,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
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 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 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 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 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 “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 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 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 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 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 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 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 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 力量结缘。
中学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惊叹的,但教育者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 可能对此感到不安和无法容忍,还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念强加给学生,所以必然 会形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这种差距,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的萌芽”。
那种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老师,是不可能理解 在多样化社会中的学生的心理的。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 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 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 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 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 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 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 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 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 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 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 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 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 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 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 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 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 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 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 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 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 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 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 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 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 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 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 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 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 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 堂教学模式在近十来年,通过教学改革已有很多可以借鉴,如上海黄浦区教育学 院和崂山中学、潍坊中学在教改实验中设计的三段式课堂结构:第一段:创设问 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唤起高昂、饱满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二段:
利用创设的气氛,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好奇的思索中,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时间 里,教师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操作功能,使其达到最 佳状态,完成新课教学任务;第三段:巩固扩展第二阶段学习内容,强化心理品 质训练。实验结果,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发展。
又如在教学中确立情感目标,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 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赏能力、情感陶冶同时活跃起来。语文课中 的表情复述、课本剧排练,数学课中对数学美的鉴赏,都能达到此目的。我校青 年教师毛波在讲“长江三峡”一文时所创设的“创设情境——美读感知——品味理 解——想象创造”四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探索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的 成功范例。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 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 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 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 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 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 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 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 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 造,审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 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 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 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 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 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 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 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 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 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 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 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 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 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 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 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 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西宁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状况, 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自 设问卷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5所中学49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9.77% 的学生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其中47.74%是通过网络、电视途径获取相关知识, 完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仅占3.33%,有74.35%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心理健 康教育的定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开展途径、功能、内容的问题,完全 回答正确的学生极少,所占比例分别为9.03%、8.79%、1.43%、6.18%。[结论] 青海省西宁市初中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不足,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高,提 示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认知;需求;西宁市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界定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 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就 是心理健康[1]。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美好时期, 是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向 高一级学校输送有用人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的 发展与成熟。目前,全国各地都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是笔者通过查 阅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大部分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对中学生心理健 康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西宁市初中生心 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7月对青海省西宁市5所中学的 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在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3部分 组成,第1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区(城市或是农村)、 民族;第2部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调查,包括研究对象是否听说过心理健康教 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心理健康教育定义、目标、功能、内容、途 径的认知等;第3部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设置了一个问题“您觉得作为 青少年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1.2.2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以不记名和自愿参加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 向调查对象说明填表方式,由研究者集中发放问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并当场回 收。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达93.8%。
1.2.3统计学方法 对于获取的定量资料,经双人核对录入,建立EXCEL电子表格数据 库,逻辑检查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 进行描述性分析,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469名学生中,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分别为160人、152人、157 人;A学校学生为78人,B学校学生为86人,C学校学生为100人,D学校学生为110 人,E学校学生为95人;其中女生为245人(52.24%);以汉族学生(91.04%)和农村学 生(98.51%)为主。2.2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 2.2.1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获悉程度 问及“您是否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回答者中,89.77%听说过心理健 康教育。除C校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比例为78%,其余院校比例均在85%以 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一、初三年级听说过健康教育的学生所占比例均达到 90%以上,而初二的学生所占比例略低为8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健康教育的获悉途径 选择网络、电视这一途径的学生人数最多为47.74%,其次依次为他人、 书籍、其他。男、女生间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三学生中,选择网络、电视 途径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多为58.74%,其次依次为初二、初一年级学生,各年级之 间有统计学差异。A、C、D、E学校的学生选择网络、电视途径的人数比例均在 45%以上,而B校学生选择这一途径的人数仅占26.19%,该学校学生选择他人的 比例最多为51.19%,各学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3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及需求情况 绝大多数的被调查对象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所了解,仅3.33%选择“完 全不了解”。对心理健康教育定义的了解程度较高,74.35%能正确回答。而关于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开展途径、功能、内容的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极少,仅 占9.03%、8.79%、1.43%和6.18%。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很高,有97.01%的 初中生选择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3讨论 3.1西宁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与需求的总体状况 本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 获悉途径主要为电视、网络;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目标、开展途径、功能、 内容等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而97.01%的学生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这一 现象提示西宁市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不高,需要引起当地教育部门 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3.2影响西宁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与需求状况的因素3.2.1外在因素 3.2.1.1学校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各学校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活动,相关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也不够深入[2],部分 专业人才学历低、资格水平低、实践度低,不能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处于西部地区的青海省在教育方面与内地有一定差距[3]。
学校教育观念陈旧,片面强调学生升学率,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专门 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督 导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偏低。另外,学校之间也存在着 教学力量的差异。A、B两所学校听说过心理健康的学生比例最高,B校较重视学 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开展了心理课程,并经常进行心理方面的知识讲座。A校的 教育水平在5所学校之中相对较高,学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相对全面和优 质,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强,能够自主通过网络、 电视了解相关知识。
3.2.1.2社会因素 有研究显示,来自农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极其低下[4]。环境因 素越好,越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本次调查对象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水平低与我国农村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也有很大 的关系[5]。其次,应试教育也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通常对来自农村的学生而 言,知识可能是其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偏远地区的学校会更加注重专业 文化知识的教导,而忽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2.1.3家庭因素 处于农村地区的家庭经济水平不高[6],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很多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认识,不了解也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以至于不 能及时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能在孩子出现心理疾患时给予正确引导。
3.2.2个体因素 3.2.2.1性别从性别来看,男女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相当,此结果与李美 华[7]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这一阶段男女生所处环境基本相同,获取信息的 途径,面临的问题也大致相同有关。
3.2.2.2年级 可能是由于初一年级学生刚结束升学考试,而初三年级学生又要面临 升学考试,因此,初一、初三年级学生比初二年级学生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初 三年级通过电视、网络途径(学生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的学生比初一、 初二年级的多,可能是由于初三年级学生接触网络、电视的时间更长。可以开展 健康教育的途径,大部分学生只能答对两个或三个,正确率不高,此与各年级学 生缺乏正规的健康教育有关。
3.3建议 3.3.1学校方面 肖汉仕[8]认为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是主要渠 道,学校老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因此学校所采取的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 可以改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现状。首先,学校要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学 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应广泛多样,如开设心理健康 课程、举办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等。教育学者吴 澄波[9]提出语文教育是心理教育的最优化载体。其次,指导具有阅读能力的学 生课外自学有关实用的心理指导读物。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 劳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渗透。
3.3.2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对心理健康的发展更是影响巨大,因此父母理应肩负起心理健康 教育的任务。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重视并加强与子女的有效沟通,对孩 子的反常行为予以关注并提供真诚的帮助。为了促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实 施,学校可根据学生家长素质的现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推荐、发放科学而实 用的心理指导读本,宣讲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 教育水平,从而确保能够顺利构建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环境,为心理健康教 育的实施架桥铺路。3.3.3社会环境 社会大环境也应营造出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通过播出公 益广告、出版相关书籍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调查结果 可知,电视、网络是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利用这一重要渠道加 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定义、目标、功能、内容、开展途径等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作者:闫雪梅 马圆圆 郑玉花 吴丝丝 杜春燕 苏春香 刘天贶 杨晓 玮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