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汉语言文学教育能力锻炼策略... 正文 2019-10-25 07:38:38

    汉语言文学教育能力锻炼策略 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汉语言文学教育能力锻炼策略

    汉语言文学教育能力锻炼策略 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推行十年,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层面改革的 成效有目共睹,譬如说,对话理论、三维目标设计、语文素养、独特体验等术语 的提出与运用。这场改革已引起中小学语文教师智能结构的转变,从而给中小学 语文教师的培养提出更多的要求。与之相协调、相对应的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的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亦当有所动作。必须围绕课改而调整其课程设置与建设、培 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途径、专业能力培养等等具体而实在的人才培养问题。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如何培养。基于此,探寻汉语言文学教 育专业核心能力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意义深远。下面结合实践,作些粗浅的讨论。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划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辅助能力。基本能力包 括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是教师完成工作不可缺少的能力,但这不是排他性能 力;辅助性能力是教师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要的辅助能力,如利用信息化 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教师的核心专业 能力是与现代学校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排他性的能 力,即教师的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1]。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合 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专业能力自是汉语言文学教 育专业的能力培养方向了。显然,语文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 师的专业核心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本质性标志。具体地说, 就是“善读、能写、会教”。善读,是指文本读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 方法,能运用语言文字学、文章学、文学、社会学等知识解读文本,善于指导学 生通过阅读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赋予作品的思想情感。能写,即文学创作 与应用文体写作能力。掌握较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能熟练地创作文学作品和教 师工作常用应用性文体,做到表意明确、文从字顺。会教,是指语文教学能力, 将“善读、能写”的基本功综合运用、转化为教学能力。这里涵盖了教师处理教材 能力、选择与整合教学内容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 力。“善读”是“能写”的基础,“能写”是“善读”的应用。“善读、能写”是“会教”的 根基,“会教”是“善读”“能写”的综合运用。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 构成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能力。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专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专业存在的灵魂。专业核心能力定位准确,一个专业的培养方向才能明确。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实践训 练上下功夫,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

    (一)构建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要以学科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心 理学知识)为基础。如何奠定此基础,其主要着力点就在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

    而目前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课程孤立、分散、断断续续,内在联系若隐若 现,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微乎其微。且所开设的独立的语言课程与文学课程事实上 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2]。当然,这也是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专 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紧紧围绕“善读、能写、 会教”这一核心能力设置课程,建立课程群,打破传统,跨越学科疆域,围绕专 业培养目标尤其是专业核心能力整合课程,强化课程与培养目标、课程与课程之 间的紧密联系。限于篇幅,本文仅谈专业核心能力主体课程,其余将另文论述。

    对应“善读、能写、会教”这一核心能力开设一门主体课程,实现“主次分工,相 互扶持”的课程设置目的。如“善读”层面,开设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文本解读课 等主体课程,辅之以经典诵读、小学语文课文解析等辅助课程,各类文学类课程、 语言类课程等基础支撑课程。这些课程以日常生活语言、中小学语文选文为抓手, 以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文本解读方法运用为宗旨,以实践训练为手段,致力于学 生的语言读解能力的训练。在“能写”方面,设置写作课为主体课程,应用文写作、 网络写作等为辅助课程。借助写博客、写各类文体文章、创作网络文学作品等实 践应用途径,解决“写”的难题,贯穿“多写才会写,会写才写得好”的理念,强化 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会教”层面,依托语文教学法课程,细化教师口语、课例观 摩与分析、见习与实习、班级管理等课程,通过试讲、微格教学、说课练习、课 堂观察师生评议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能力、课题教学及教学评价 的能力。此外,许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突出教育职业性。各类文学课程、语言课 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多讲些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内容。现当代 文学课讲鲁迅的作品时可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文―――《藤野先生》、《社 戏》、《故乡》、《风筝》等为主要课例;外国文学课可以重点分析《葛朗台》、 《最后一片叶子》等文;现代汉语课则侧重中小学出现的语法、词汇、修辞知识 作系统性的整理与分析。同时,在价值取向上,各类文学、语言课程应侧重语言 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抓住汉语的根。上述各门课程虽各有分工,各有重点,但都 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中文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核心能力―――“善读、能写、会 教”。(二)多角度多途径系统化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训练 课程是提供系统性理论支撑的平台,而课堂之外则是将理论化为实践,形 成能力的最佳载体。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训练并抓,两手都要硬,两手平衡 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也稳固了。教育实践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发展的 主要途径。教育实践内容包括教学实践训练、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见习与实习等。

    对师范生来说,教育实践是理论学习向教学能力转化的最佳载体,如何设计教育 实践就显得极为重要。

    1.实施“三全”工程,建构高效的核心能力培养运行保障机制(1)明确“三全” 指导思想。围绕前文论述的“善读、能写、会教”,实施“三全”工程,展开实践训 练。“三全”即“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训练”。全员,是指专业核心能力训练 面向全体学员,一个不能少,全员参与。全程,则是指专业核心能力训练从学生 一入校开始实施直至毕业为止,包括毕业实习期间。全面,是指围绕核心能力进 行全面、全方位的能力训练。在“三全”训练工程中,还有“一指”(指导教师)。“一 指”是指每个技能训练小组配备一位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 每周定期2学时组织教学活动。指导教师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方案,根据组员 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训练项目,如指导阅读、修改文章、读书交流、 指导课堂教学、检查教案等等,实现因材施教。(2)建立训练组织机制。第一, 成立集群式学习小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高训练效果、确保培养质量,首先 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合理安排学生投入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分组学习无疑是科学的 方式。按约10人一组的标准,划分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学生采用“集群式”学习方 式,组员们在一起讨论文学、研究文本读解、修改习作、互评教学、设计教学方 案,既可督促自己学习,也可观测同学学习成效,从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运 用学习小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学习意识。第二,组建实训指导教师 队伍。实训指导教师是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顺利进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强 有力后盾支撑。因此,我们给每个学习小组配备1名指导教师(由本专业的资深教 师担任),该教师负责指导本组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训练,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

    同时,这些教师接受相关培训,长期担任实训工作,作为实训指导工作的中坚力 量固定下来。第三,成立训练工作指导委员会。由谁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工 作,关乎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的成败与否。成立训练工作指导委员会很有必要。委 员会负责专业核心能力实训文件的制定、管理与监督工作。其成员应以专业课教 师为主体,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学院(系)教学管理相关人员牵头,实现大学与 中小学对接、理论与实践对接。(3)落实制度保障机制。关于制度,邓小平同志 有句名言:“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确保实训有效性,制定相应的制度是决定性因素。比如解决稳定指导教师队伍、增强学生的训 练认同感、规范教学管理的科学性等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第一,保 障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是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 制定指导教师职责规定、指导教师考核与监测制度,让指导教师明确指导职责, 了解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保障指导质量。健全指导教师培训机制,将 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制度化,从根本上激励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第二,保障专业 核心能力训练内容。训练要有方向、有目标,才能“一训中的”。制定核心能力训 练方案、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考核方案是必须的方向引领。学习论观点认为,学习 是渐进的过程,能力是螺旋式上升的,故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要步步为营,逐层 递进。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细化、项目化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内容。比如,在善读 层面上可以细化为朗读训练、演讲训练、阅读训练、文本解读训练等具体能力项 目,并对每一个项目训练内容做精细的设计。具体的如表1:表1“善读”能力板块 训练设计训练项目训练要求具体安排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训练掌握一定朗读知识 与技巧;朗读要忠于作品原貌,读音准确,感情充沛;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每学期 训练2-5篇演讲技巧演讲脱稿、言之有物、表情自然,声情并茂,技巧纯熟每学 期训练2-4次中小学诗文背诵与赏析背诵准确,声情并茂第一、二学期完成文本 解读方法练习能根据不同文体的文本做出不同的解读,能据语境、社会、人物等 不同情况来理解文意,同时写出读后感。掌握还原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多种文 本解读方法每学期按文体展开训练,各类文体训练5-10篇研读中小学语文教材 熟悉中小学语文课本内容,能细致分析中小学语文课文,创造性处理教材第七、 八学期重点训练,对中小学各学段课文展开训练,每学段课文各训练2-5篇第三, 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管理与监督机制合理的管理与监督机制是工作程序化、规 范化的继续,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是确保专业核心训练质量的外部力量。管理与监 督出在制定加强中文专业学生专业能力训练的意见、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管理条例 等文件的同时,建立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监督委员会,成员由学生担任,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2.采用多元方式,组建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训练体系(1)建立课前3分钟朗读 制,强化训练文本朗读能力。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以“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为课文朗读的总要求。学生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教师 则更应具备相应的朗读能力。建立课前5分钟朗读制,所有专业课的课前3分钟用 于朗读,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其中,读完课文后由师生共同评价。采用这种方式培 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与朗读能力。朗读的文本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外优秀诗文为 主,直接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结合起来,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课文诵读能力与 理解能力。(2)设立读书报告会,训练文本读解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 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3]每周一次的读书报告会、交流 会,提供学生阐述阅读理念与感受的平台,读书要交流,思想要碰撞,读书报告 会既可以促进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在读书报告会的基础上衍生 读书讲坛,将优秀的文本读解让更多的学生欣赏,传播至校园的各个角落,提升 文学读解的文化意义。(3)采用“三百”方针,延伸写作能力训练。“写作能力是语 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更是中文专业的核心能力。中山大学中文系所实 施的“三百”(读一百本书,写一百篇读书笔记,作一百篇文章)方针就是一个很好 的先例,顺应写作与阅读能力的过程性,将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结合,延续于大学 四年中不间断的练习。我们在继承中大好传统的基础上,利用文学刊物,如班刊、 系刊、主题刊、手抄报等延伸写作能力训练。要办好这些刊物,不但要有好的文 笔,还要有好的策划、排版设计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妙 事,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顺势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合作精神。正如叶圣 陶先生所说,“越不写,就越不会写,越不会写,就越不敢写”,因此,要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没有终南捷径,只有艰苦实践,只有多写,写多了自然文顺、手 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因此设计好写作的专项训练显得至关重要。(4)藉助 网络平台,强化网络写作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在当下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作为 超级媒体,其根本特点就是突破信息交流、传送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集多种现 代信息手段于一身,利于双向交流与学习。将网络学习引入能力训练,符合现代 大学生求新、求变、求异、求趣的心理,让学生通网络平台阅读电子书、浏览文 字信息等;网络写作,如建博客、写手机微博、写QQ空间、制作个人网页等。既 可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评价他人作品。网络作文便于自己修改、同学评价,利 于指导教师“面批”,增强修改成效的同时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也能提高“运用 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5)引入竞赛机制,提升专业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各类的技能大赛,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在竞争的舞台中既训练学 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也考验学生的专业能力。譬如,举行诗文朗诵赛、演讲赛、 征文赛、博客大赛、教学设计大赛、课堂教学大赛、说课竞赛、课本剧表演赛等 等。通过竞赛,提供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运用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胆略与竞争意识, 在竞争中促进自己成长,提升专业能力。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汉语言文学教育能力锻炼策略 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