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论文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 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1]可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发展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继续教育 不仅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技能,还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实力和 城市适应能力,推动实现“市民化”。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首次提出“互联 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互联网加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在互联 网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继续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是指对初进城市或者对适应城市有困难的新生代 农民工进行的再次教育,包括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文化教育和规划指导,以实 现帮助农民工提高生存技能,转变生活观念、思想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尽快适应 和融入城市生活的目标。[2]继续教育的理念是强调终身学习,这无论是对于 务工前还是务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主体需求角度 出发,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通过继续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在 城市社会的五种需求:
(一)满足生理需求,更好地在城市生存和发展 当前,绝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年龄呈缓慢递减的变化,从80后平均 年龄18岁到90后平均年龄16岁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只接受到初中教 育,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教育的他们并不符合城市用人单位的要 求,而他们又想要进入城市自力更生,保证基本的谋生能力是前提。在“中国新 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中青年农民工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 中专业技能知识v69.7%w、法律知识v54.7%w和文化知识v47.8%w位列前三。[3] 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对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比例远远高出其他,可见新生代农民工 想要融入城市社会,首先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能在城市中 找到满意的工作,满足自身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继续教育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 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岗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实际应用技能培训等,这些 都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生产生存中遇到的各种技能资质需求,根据调查,就建筑行业,福建省基层新生代农民工中参与过技能培训的人薪资水平高于没有参 与过技能培训的人的16.8%。如果是获得更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那薪酬水平差 距将更大。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增强自己的就业技能,获得更多的 就业机会,提高薪酬待遇,更好地在城市生存和发展。
(二)满足安全需求,获得城市生活的安全保障 马斯洛理论中,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性、工作职 位保障、家庭安全方面等需要。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已然成为城市建设的又一主 力军,他们在城市定居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在城市打拼,如何保护自己的工作 职位、保证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是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又一挑战。根据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知识的 需求仅次于专业技能知识,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意识到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继续 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教育是满足他们的安全需求的。根据实地调查分析,针对“遇 到纠纷选择哪种方式解决”中,选择“使用法律武器”的调查比例是46.2%,而新生 代农民工对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了解只停留在“有听说过”的阶段占 69.4%,针对“您觉得自己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吗?”选择“是”的占调查人数的 59.6%,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正逐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迈入新的 台阶,但因相关知识欠缺所造成的维权能力不足,维权韧力不足则需要继续教育 来进行补充。为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城市生活安全保障的需要,对新生代农民 工进行继续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是必要的措施。
(三)满足社交需求,更好融入城市社交生活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追求更高,不仅追求 充盈的物质生活,还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获得身份认同,获 得身份认同的关键在于解决群体隔阂,除了制度因素外,形成这种隔阂的最主要 的因素就是文化差异。新生代渴望拥有更广阔的社交范围,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满足社交需求,这就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让新生代农民工学习了解城市文化、适 应城市文化,缩小文化差异。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在 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交流中新生代农民工就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其次继续教育 可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涵养、审美水平、社交技能、兴趣爱好等,农民工 通过参与各项文化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参与到社会 交往中,这些都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缩小和城市居民的文化差异、更好 地体验城市生活,更好融入城市社交生活。(四)满足尊重需求,获得城市社会的认可尊重 在特定的领域中,人们以某一种身份生存,可不管是哪种场域以哪种身份 生存,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领域中有稳定的社会地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场域 中以“农民工”的身份生存,同样对获得稳定的社会地位,获得尊重有着强烈的需 求,这种尊重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自己有实力有 信心能胜任城市的工作、拥有良好的城市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是希望自由有社 会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较高的评价。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继续 教育,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所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扩大 了其自身的发展空间,向更高的管理层进军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同时可以通过 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优秀的人格,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为新生代 农民工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奠定基础。
(五)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动机更多的是为了谋求发展,他们想要定居于城 市的愿望相比于第一代农民工更加强烈,更不愿意回到农村。他们有更强烈的拼 搏意识和进取心,使得他们不仅仅满足挣钱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而是在城市实 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有的新生代农民工甚至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据相关调查 显示在职业选择问题上,新生代农民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的环境和职业类型,有 超过76%的新生代农民工梦想是当老板,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事业。通过继续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完全可以自己掌握自身的职业规划,特别是18―25岁之间的青年农 民工,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技能进行学习培训,以长远的眼光制定科学的 职业规划,为进入自己理想的行业做好准备。入职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亦可以通过 继续教育,实现从普通工人到更高社会层次的人生道路转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 会价值。
三、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成本较高 农民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实际上是一种风险与收益的博弈过程,新生代 农民工面临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时,首先考虑的是参加培训的成本,只有当培训 的成本足够小,且培训所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不参加培训时,农民工才会倾向于 接受继续教育培训。[4]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农民 工已意识到参加继续培训的效益,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更加强烈,但全国仍然有六成外出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究其原因,主要缘于当下继续教育成 本过高。
1.经济成本较高 由于财政投入的限制,各个地区为新生代农民工所供给的公办性教育培训 资源有限,就福建省成人继续教育资源来看,虽然很多大学有成人教育的机会, 但入学门槛较高,许多农民工仍达不到入学要求,且学费较高。而针对农民工所 开设的一些技术培训学校,由于大部分以营利性为目的,学费更高,对于一些青 年新生代农民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除了企业内部的岗前技能培训,大部分企 业是不太愿意为较低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额外的培训机会,即使有部分企业 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但在培训期间给予的工资和补贴也不能满足新生代 农民工的需求,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因负担不起培训费而拒绝参与教育培训的情况 也是情有可原。虽然最近几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力度,鼓 励企业化教育机构的发展,鼓励社区免费教育培训试点的开设,争取为给新生代 农民工提供更多可以接受继续教育的途径,但根据实地调查,这些教育机构设点 不足,供需结构并不合理。[5] 2.时间成本较高 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因缺乏技能只能选择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一 些工厂以计件的方式计算薪资,新生代农民工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自愿选择延 长劳动时间。就福州某纺织厂的调查,该厂员工中每天劳动时间在八小时以内的 仅占10.2%,且企业并没有为这些工人提供双休待遇,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牺牲 工作时间参与教育培训,加上大部分工厂远离城市,而多数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设 于城市主城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时间成本较高,参与继续教育的可行性 和有效性不能保证。这些都将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机会的损失,制约新生代农 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技能培训,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传统式继续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一个主要的 原因是继续教育忽视了基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眼光,过于重视新 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这种传统式的培训,其效果只能是 短期速成的生存生产技能,更多的是迎合企业、工厂的需求而忽略了对新生代农 民工对教育培训内在要求。新生代农民工的最终目标是融入城市社会,提升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规划和理想,新生代农民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育培训的持续 性和终身性,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意识很关键。[6]当代继续 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忽略了如何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的目标,制约其的全 面发展。除了满足工作需要之外,继续教育的目标还包括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 育,铸造人格、提高审美情趣、常识普及等,然而,当前的继续教育在对新生代 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法律常识、休闲娱乐方面的教育不多,这种提 升人文素养方面的教学内容较为缺失,只单纯重视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新生代农 民工想要成为“城市人”的需求,继续教育也不能算成功。
四、“互联网+继续教育”特点和优势 “互联网+”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 告》中,预示着中国将进入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近年来,互联网像魔杖一般, 不管“加”上什么,都产生一股前所未有的神奇力量。“互联网+教育”也是如此, 在新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将迎来巨大的变革,为新生代农民工送来福音。
(一)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个性化教育 网络在线教育是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产物,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互网 络在线教育的规模也随之壮大起来。传统的培训教育其特点是将学习者从各个地 方汇集在课堂,由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集中在特定 区域特定人群中;
而网络在线教育特点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将信息传输到四面八 方的受教育者手中,将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扩散。如今,以微课、慕课、在 线课堂为代表的新型教育载体,突破了传统教育培训的局限,将培训课堂数字化 且继续推进专业培训中情景式、仿真式、探究式、生产式等教学方法的实现。[7] 这对于繁忙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突破了继续教育的时空限制, 只要具备了上网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其次,网络在 线化继续教育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每个农民工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网络继 续教育另一特点是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匹配个性化的学习 进度,弥补集体授课统一进度的缺陷,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新生代农民工 的网络技能。
(二)开放性互联网平台,新生代农民工享有更多选择 互联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在开放的互联网领域中充斥着丰富的优 质教学资源。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其特点是公共物品属性,是开放的,对受教育者的年龄、职业、身份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库以 共享的形式存在,用户平等地享有这些学习资料,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门槛 被降低,因此互联网教育可以扩大受众范围,增加受众数量。[8]在开放性的 互联网领域中屏幕取代了黑板,一些非学历需求且经济能力有限的新生代农民工 可通过网络下载学习资源进行自学,这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而对于那 些有学历和技能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育产业的 兴起,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学历提升的机会,开放性的网络教育平台为 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筛选教育机构,且可以对 各个机构开设的课程、老师、学费等信息进行了解比较,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网络在线教育改变了传统培训学校现场报名的方式,通过在线报名方式、在线注 册、在线缴费的方式简化了继续教育的入学程序。
(三)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继续教育模式的不断变化、继续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 是“互联网+教育”的又一大特点。在线教育发展多年,早期的在线教育,主要是 教师通过录制视频利用互联网传递给受教育者,而这只能实施知识的传输,却无 法实现实践性的培训,老师如果无法参与到学生的实践过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也将大打折扣,而随着腾讯QQ、微信等软件的普及,继续教育课堂可以利用这 些网络平台进行培训和服务,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且容易 形成社区感,老师和同学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其次, 互联网可以更好地促进继续教育学习方式的创新化,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实用化、 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产品将成为新的热点,网络继续教育行业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创 新的网络教育产品如各种学习软件,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法, 新生代农民工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下载相关的应用软件来进行学习。官方的网络 继续教育平台亦可以通过微博、朋友圈向新生代农民工推送学习链接,分享学习 资源,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城市文化以及必要的生活常识、法律常识,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持续性、开放性的教育将更好地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学习 的主动性,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互联网+”时代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学习技能 “互联网+”时代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生代农民工 作为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其能力的提升也关系到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9]信息时代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城市立足,就要努力适应 这种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坚持终生教育的理念,积极接受继续教育。首 先,新生代农民工要抓住机遇,智能手机的用户数量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呈递 增趋势,新生代农民工与网络的距离越来越小。新生代农民工应学会合理利用互 联网,不再只是局限于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上网、聊天、游戏、网购等活动,应提 高自身的互联网使用技能,不断地提高利用互联网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这就要 求政府要协调多元主体共同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升网络使用技能,例如在新生代 农民工集聚的社区,政府可以鼓励社区居委会或大学生志愿者等免费为农民工提 供互联网使用技巧的服务,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习得互联网学习技能,农民工群体 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习技能。新生代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网络 运用水平,利用互联网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才能保证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不 被淘汰。
(二)激活互联网教育产业 互联网教育是对传统式教育的优化补充,值得提倡和推广。互联网教育产 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提供合适的继 续教育产品,及时更新开发互联网继续教育产品,做好宣传工作。同时互联网继 续教育市场所提供的培训方法可以灵活化、多样化,以丰富教学内容、低价的培 训费用来吸引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使用网络继续教育产品,并加强网络在线培训 的课程管理、效果评价的分析,不断提高使用者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让互联 网教育更好地为新生代农民工所用。[10]互联网公司应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 深入基层贴近新生代农民工的生产生活,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所在行业和其自身对 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才能在此基础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科学的培训服务, 开发出适合新生代农民工使用的继续教育产品。同时互联网继续教育要有内容, 如果只是纯粹利用互联网做教育,而无法保证继续教育的内容的深刻性和实用性, 那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作用也无法正常发挥。所以,必须倡导“深 刻教育”、“实用培训”。这就要求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不但要加大对 互联网继续教育的支持,为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更要 承担起监督的职责,对网络教育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优势互补,净化网络环境 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继续教育带来了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的巨大 变革,但无论网络教育如何发展,依目前的形势来说,网络继续教育还不能够完 全取代课堂式的教育。互联网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但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自律性、自觉性还不高而互联网的在线方式无法做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直接 对其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效率无法得到充分保证。因 此,互联网教育还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特点进行科学的课程制定、培训进 度安排等保证其学习效果。互联网教学还可以与企业进行联合培育,既能为新生 代农民工提供实践的机会,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同时,在运用互联网 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互联网虚拟环境中的一些消极影 响,如果说信息是互联网带给新生代农民工的最大礼物,那么虚假信息就是最差 的礼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生代农民工求知心切的心理,在网络上提供虚假信 息,一些培训机构和不法分子甚至冒用一些名牌高校的幌子,通过网络宣传网络 教育的虚假信息,如“一年取证”、“正规品牌大学文凭”、“包过”等,给新生代农 民工带来经济损失,严重毁坏了新生代农民工对继续教育的热情,对网络教育产 业的信心。针对上述现象,除了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要提高对信息的辨识能力,政 府也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净化网络环境,设立官方的网络继续教育平台,为新生代 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作者:张青 李宝艳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