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篇1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及其构建 胡锦涛同志曾说:“应创建社会注意的和谐社会,构建平等公正、民 主法治、团结稳定、安定有序的社会。”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和谐文化的主要特 征。此外,在这句话中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和谐,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 领域、生态领域等,依据以上情况,早已明确我们只有在在政治、文化、经济以 及社会的基础前提下,才能构建出一个我们想要的和谐社会。与此同时,这个和 谐社会必须包含很多特色(普遍性、可持续性等)。实际上,其就是人们提到的和 谐文化,想要建设和谐文化,就需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一、中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内涵与特征 (一)和谐文化的内涵彰显 对于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内涵的看法,在我国理论界有不少看法,其 中最根本、普遍的就是基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体系的和谐文化。这最主要就是追求、 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并且以规范社会风尚,融化思想观念的行为为导向基础, 来建立和谐社会的政策以及制度。此外,其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中十分重 要的一部分。田心铭教授以说文解字的视角下看,和谐的文化可以解释成社会主 义的和谐文化,即文化属于主语,和谐属于定语。实际上,具有和谐社会的关系 以及服务社会的文化,解释成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广东社科院副院长 温宪元却是从意识与政治制度的视角下分析,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中的社会主义 才是基本性质,同时,以革新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同时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价 值。财经作家张小平在辨证角度分析,和谐不光是辩证法的内涵,也是中西文化 中传统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主张多元一体化。
(二)和谐文化特征 赵维绥认为和谐文化主要有先进、目标、继承以及创新四个基本特征。
然而,郭宇光确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主要有一些特征:首先,以社会主义性质文化作为本质属性;其次,将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作为价值取向;第三,把培养 四有公民作为目标定位;第四,以民族性、大众性以及科学性为基本理念;第五, 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以及面向世界的时代特征;第六,具有包容多样,尊 重差异以及和而不同的鲜明个性;第七,以坚持人为本为核心要求;第八,与时俱 进引领先进文化,以实践为基础。总的说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民族、先进、 时代、多元以及发展等特色。
二、如何实现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针对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谐文化不仅指的是追求时尚的文化,同时 也是我国特色文化。彰显和谐文化的多元性和一元性、普世性和特殊性以及继承 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特色。唯有以和谐文化的概念及特性为基础,才能够让和谐文 化的建设工作得以实现。
(一)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创建和谐文化期间,应始终坚持以社 会主体为核心,将其作为构建价值系统的基本要求。
这也是我国民族历史所选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今,创 建和谐文化,正步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相关标准中指出:创建和 谐文化应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予以重视, 将创建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正因如此,构建满足其根本要求的和 谐社会,此外,有爱国主义的核心民族精神,对马列主义思想及全国人民的共同 思想予以肯定,同时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把全党武装起来(用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这样的新成果),对人们实施教育。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据经验来说, 一旦意识形态出现问题,国家的政权就会出现问题。就好比,前苏联的解体一及 东欧剧变等。对此我们可以引以为鉴。想要保证和谐,必须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 心体系的层面上,发展特色社会注意。为和谐文化的构建提出指导的方向,在综 合国内外文化的背景下,引领社会思潮,包容多样,尊重差异,来创造和谐社会。
(二)以人们的文化发展成为为基础,创建和谐文化,并且应借鉴以往 的经验,基于此层面上不断创新、发展。
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系统,表明和谐方向,而人类文化优秀成 果的实践性要求有借鉴、继承、创新的精神。有关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类文明史的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变革以及创新的过程。在其中,创 新又是关键中关键,它是文化本身推陈出新、活力的源泉所在。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想要走上文化繁荣与生产力发展这样 的道路,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端上,对文化的内容及传播方法进行不断革新。同 时创新体制机制。社会和谐文化的创新动力就是文化多样性以及交融性,同时, 吸收人类的文化成果。所以,人们的创建和谐文化期间,要不断创新,借鉴其中 的长处,吸取优点,取长补短。在这一过程中,吸取所有对民众有益的文化,进 而拓宽人们的见识,为创建和谐文化夯实基础,促进其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应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基础,创建和 谐社会。只有注重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才能使我国多个领域(政治、文化、经济 以及生态等领域)的和谐得以实现。只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才能促进 对社会的坚持发展,同时给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提供支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篇2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总要求、基本途径、社 会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途径;自身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 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 关系上。从广义上说,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经济社会生 态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从狭义上说,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 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保障。
和谐的社会关系要求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加以维护,为此,就要通过 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此外,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也不是宗派主义,而是建立在特定的 原则的基础之上。原则要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通过法制加以维炉,为此必须发 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2.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重大任务。但是,必须把公平正义放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来理解。离 开这个环境,公平正义就可能演变成平均主义。在现阶段,公平正义主要体现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买卖双方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因此,公 平正义就是要承认事实上的不平等,尊重差别,通过适当的政策把差别转化为推 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为此,要完善市场经济,规范竞争秩序,调节收入差距,正 确处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道德的要求。
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 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 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 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4.充满活力是社会成员激发出来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需要激发。尊重创 造,就要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让不同社会阶层都把自己的主动 性、创造性和生产要素优势融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
5.安定有序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
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社会不稳定现象要比社会不和谐现象更为严重,为了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时仅仅用调和的 方法不能奏效。要求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扩 大公民自治,让公民依法管理自已的事务,最大限度地把社会矛盾消解在萌芽状 态。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延伸。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目的在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建设生 态文明必须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就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1.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2.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但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 义,共同富裕不能一蹴而就。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始 终。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将长期存在,因此要承认差别,而不是否认 差别,更不能人为地消灭差别,差别既可产生动力,也能导致冲突。实现防止冲 突、推动发展的目标,需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 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 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 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应当尊重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实现不同经济成分的均衡发展。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 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二者统一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四、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建设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布局中 地位重要。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历来重视改善民生,满足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现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 所谓“民生”问题的解决,既取决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党政机关服务质 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取决于社会事业的发展,比如教育、文化、卫生、 就业、住房、尤其是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 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 社会。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 进性,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政治 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