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正文 2019-11-12 07:48:16

    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什么是挥发性物质

    相关热词搜索:

    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研究现状 论文摘要:目前,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对微 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新型农药的使用和开发提供思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挥发性物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植物方面[1,2]。由 于大多数这类物质具有抗菌和杀虫生物活性,其可直接应用于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而这些物质被称为植物源农药[3]。由此推断,本身具有生防作用的微生物其所 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可能也具有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这些特性。

    1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昆虫取食、机械损伤、化学因子、病原菌侵染均能造成植物某些挥发性组 分的大量释放[4,5],它们可能是一种直接阻止病原扩展和昆虫取食的化学防御 因子,也可能作为报警信号(warningsigna1)参与植物通讯,或作为捕食者的引 导信号(guidingcue),还可以作为植食性昆虫或病原菌的拒食素(deterrent)。

    植物挥发性物质(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包括:碳氢化合物(如烃、 萜烯)及其含氧化合物(如醇、醛、酮、酸、酯、内酯、醚、酚等)。大致分为 脂肪酸衍生物、芳香族化合物、单萜和倍半萜类,也包含一些含氮(吲哚)及含 硫(大蒜素)的化合物。

    2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进展 随着收集方法、检测手段、生物活性检测体系的完善和分析手段的提高, 对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不 多。国内也只是最近2~3年内有个别浅显的报道,只是简单研究了挥发性物质对 某一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成分的简单分析,但都未对其生物活性和成分作进 一步的深入研究。陈华等[6](2008)对枯草芽孢杆菌JA研究中发现,该菌产生 的挥发性物质对灰霉病菌孢子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吴艳等[7](2007)报道 了1株组合Bacillussp.CL-8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揭示了菌 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挥发性抑菌物质与抑菌粗蛋白协同抗病的机制,同时说明了 挥发性抑菌物质也是参与其在田间发挥抗病作用的重要成分。但他们都未对其有效成分和结构做进一步研究。郭华等[8](2005)采用蒸馏-萃取装置提取环棱褐 孔菌的挥发性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了 分离鉴定。刘高强等[9](2007)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灵芝发酵物中 的挥发性物质的组分进行了研究。

    2.2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比较早,Schlleretal.[10](2002)采用气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26种放线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53种化合物归为 萜类化合物,其中18种被鉴定。其中包括烷烃、烯烃、乙醇、酯类、丙酮、丁醇、 乙酸、六化物和土味素等。先前,在温室和大田条件下,植物促生菌可诱发植物 抗细菌、真菌和病毒病原菌的系统抗性的报道,但对微生物挥发性物质调节植物 生长发育和诱导植物对植物病害的系统抗性的报道相对很少[11]。Ryuetal.[12] (2003)报道了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2,3-丁二醇和乙酰甲基原醇能促进拟南 芥的生长,表明挥发性物质可作为参与调节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信号分子。

    Ryuetal.[13](2005)首次报道了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 质诱导拟南芥产生对番茄软腐病的抗性,试验中用2,3-丁二醇缺陷突变菌株证 明了挥发性物质的诱导抗病性作用,并且明确了挥发性物质所诱发的抗性的传导 途径是依赖于乙烯的,而非依赖于水杨酸和茉莉酸途径。Faragetal.[14](200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并结合交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芽孢杆菌株GB03 和IN937a的挥发性物质2,3-丁二醇和乙酰甲基原醇对拟南芥的促生长作用,揭 示了支链乙醇可以作为2,3-丁二醇的替代物,成为一种新型的有前景的诱导植 物的系统抗性的诱导剂或激发子。

    Bhaskaretal.(2005)报道了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挥发性 物质,在平板对峙培养中对6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能引起菌丝和孢子结构方 面的畸形,而且挥发性物质的拮抗作用比扩散性物质的作用要大。

    Fernandoetal.[15](2005)首次对细菌的挥发性物质的鉴定和生防作用进行了报 道,从芥花和大豆中分离到1株细菌,体外和土壤试验发现,其产生的挥发性物 质能抑制菌核和囊孢子的萌发及核盘菌菌丝的生长,其中对囊孢子的抑制率达到 54%~90%。随后对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 醇类、酮类和硫化物。在分离的23种物质中有6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的生成, 这6类物质为苯丙噻唑、环己醇、癸醛、二甲基三硫化物、2-乙基-1-己醇和壬醛。

    Kaietal.[16](2007)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细菌的挥发 性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菌能产生1~30种挥发性化合物,而且大多数化合物是特有的。

    3结语 综合上述国内外学者对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包括细菌、 放线菌和真菌。其中对细菌的报道占大多数,包括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 假单胞杆菌等,这些细菌分离自土壤、植物体表以及灌木丛,而分离自植物体内 的内生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相关的报道。内生菌由于与其宿主植物长期共同生 活,获得了某些相关基因的直接传递,因而具备了相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途径,能够产生宿主植物所产生的某些杀虫、抗菌以及促进植物生长活性成分, 而这些有效成分可来自于内生菌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这样,植物源农药的有效 成分就可望利用它们的某些内生菌来工业化生产,从而有效解决植物源农药生产 原料问题、规模化生产问题及制剂现代化等问题,为我国植物源农药的广泛使用 和农业生产的无公害化做出实质性贡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什么是挥发性物质》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