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西宁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状况,为进 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设 问卷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5所中学49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 9.77%的学生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其中47.74%是通过网络、电视途 径获取相关知识,完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仅占3.33%,有74.35% 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开展途径、 功能、内容的问题,完全回答正确的学生极少,所占比例分别为9.03%、8. 79%、1.43%、6.18%。[结论]青海省西宁市初中生对心理健康教 育的认知不足,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高,提示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
认知;
需求;
西宁市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界定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 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是心 理健康[1]。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美好时期,是 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向高 一级学校输送有用人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的发 展与成熟。目前,全国各地都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是笔者通过查阅 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大部分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 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西宁市初中生心理 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7月对青海省西宁市5所中学 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在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区(城市或是农村)、民族;
第2部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调查,包括研究对象是否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心理健康教育定义、目标、功能、内容、途径的 认知等;
第3部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设置了一个问题“您觉得作为青 少年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1.2.2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以不记名和自愿参加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向调 查对象说明填表方式,由研究者集中发放问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并当场回收。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达93.8%。
1.2.3统计学方法 对于获取的定量资料,经双人核对录入,建立EXCEL电子表格数据库, 逻辑检查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 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469名学生中,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分别为160人、152人、 157人;
A学校学生为78人,B学校学生为86人,C学校学生为100人, D学校学生为110人,E学校学生为95人;
其中女生为245人(52.2 4%);
以汉族学生(91.04%)和农村学生(98.51%)为主。
2.2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 2.2.1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获悉程度 问及“您是否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回答者中,89.77%听说过心理 健康教育。除C校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比例为78%,其余院校比例均在8 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一、初三年级听说过健康教育的学生所占比例 均达到90%以上,而初二的学生所占比例略低为80.26%,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见表1。2.2.2健康教育的获悉途径 选择网络、电视这一途径的学生人数最多为47.74%,其次依次为他 人、书籍、其他。男、女生间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三学生中,选择网络、 电视途径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多为58.74%,其次依次为初二、初一年级学生, 各年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A、C、D、E学校的学生选择网络、电视途径的人 数比例均在45%以上,而B校学生选择这一途径的人数仅占26.19%,该 学校学生选择他人的比例最多为51.19%,各学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2.3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及需求情况 绝大多数的被调查对象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所了解,仅3.33%选择“完 全不了解”。对心理健康教育定义的了解程度较高,74.35%能正确回答。
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开展途径、功能、内容的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极 少,仅占9.03%、8.79%、1.43%和6.18%。而对心理健康教 育的需求很高,有97.01%的初中生选择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3讨论 3.1西宁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与需求的总体状况 本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获悉 途径主要为电视、网络;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目标、开展途径、功能、内 容等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而97.01%的学生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这一现象提示西宁市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不高,需要引起当地教育 部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3.2影响西宁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与需求状况的因素 3.2.1外在因素 3.2.1.1学校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各学校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活动,相关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也不够深入[2],部分专 业人才学历低、资格水平低、实践度低,不能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处于西部地区的青海省在教育方面与内地有一定差距[3]。
学校教育观念陈旧,片面强调学生升学率,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专门 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机构;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督 导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偏低。另外,学校之间也存在着 教学力量的差异。A、B两所学校听说过心理健康的学生比例最高,B校较重视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开展了心理课程,并经常进行心理方面的知识讲座。A校 的教育水平在5所学校之中相对较高,学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相对全面和 优质,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强,能够自主通过网络、 电视了解相关知识。
3.2.1.2社会因素 有研究显示,来自农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极其低下[4]。环境因素 越好,越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本次调查对象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水平低与我国农村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也有很大 的关系[5]。其次,应试教育也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通常对来自农村的学生 而言,知识可能是其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偏远地区的学校会更加注重专 业文化知识的教导,而忽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2.1.3家庭因素 处于农村地区的家庭经济水平不高[6],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 多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认识,不了解也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以至于不能 及时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能在孩子出现心理疾患时给予正确引导。
3.2.2个体因素 3.2.2.1性别 从性别来看,男女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相当,此结果与李美华 [7]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这一阶段男女生所处环境基本相同,获取信息的 途径,面临的问题也大致相同有关。
3.2.2.2年级 可能是由于初一年级学生刚结束升学考试,而初三年级学生又要面临升学 考试,因此,初一、初三年级学生比初二年级学生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初三年级通过电视、网络途径(学生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的学生比初一、初 二年级的多,可能是由于初三年级学生接触网络、电视的时间更长。可以开展健 康教育的途径,大部分学生只能答对两个或三个,正确率不高,此与各年级学生 缺乏正规的健康教育有关。
3.3建议 3.3.1学校方面 肖汉仕[8]认为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 学校老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因此学校所采取的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可以 改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现状。首先,学校要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心 理健康的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应广泛多样,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举办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等。教育学者吴澄波 [9]提出语文教育是心理教育的最优化载体。其次,指导具有阅读能力的学生 课外自学有关实用的心理指导读物。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 劳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渗透。
3.3.2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对心理健康的发展更是影响巨大,因此父母理应肩负起心理健康教育 的任务。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重视并加强与子女的有效沟通,对孩子的 反常行为予以关注并提供真诚的帮助。为了促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实施, 学校可根据学生家长素质的现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推荐、发放科学而实用的 心理指导读本,宣讲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 水平,从而确保能够顺利构建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环境,为心理健康教育的 实施架桥铺路。
3.3.3社会环境 社会大环境也应营造出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通过播出公益广 告、出版相关书籍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调查结果可知, 电视、网络是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利用这一重要渠道加强关于 心理健康教育定义、目标、功能、内容、开展途径等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作者:闫雪梅 马圆圆 郑玉花 吴丝丝 杜春燕 苏春香 刘天贶 杨晓玮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