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 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 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它既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又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既考虑到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形势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考虑到体育课程 本身的特点及其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力求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 体系,以适应世界体育课程发展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 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在此基础上,《基础教育改革纲 要(试行)》对整体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知识 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 现状;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 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 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随 着我国加入WT0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入 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亟需改 革。
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新 1.新课程目标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 新课程的目标正确处理了学生本位。学科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确 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不再只是一句动听的教 育口号。课程目标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反映的是 一种教育全人化的价值取向。又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 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 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发展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3.新课程实施中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 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与学生积极因素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 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 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 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 分发展。
4.新课程实施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变 为改变学生过多地接受学习,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 探究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 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新体育课程的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 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 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 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 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 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也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关注个体差异与不 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 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 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 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 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四、新体育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以往教学表现为主体性缺失,以教师主体作用压抑学生自主发展,学 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多数课仍然停留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 体地位;
以单纯竞技运动技术传习式教学力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 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过分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划一,忽略学生个体差异 的存在,使学生处于被动练习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体育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以 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 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关键在于要将新体育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教学 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 质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新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课程改革 的目的。
五、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设计课的教学过程, 注重学生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 发展,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体育的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教学方式上, 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体育基础的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 目标,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平等的体育教育。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体。凡是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可及之事,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 在其中只是创造条件,指导帮助,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
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 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 使学生学会健身。学会创造,从而达成育体、育心、育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 目标。
1.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是可能有效和成功 的教育。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学 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在教学 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 习。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 起点和发展的空间。例如,进行投掷教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 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劳。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式,学生可 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 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
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 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
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 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 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 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 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2.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 程,其主体在学生本人。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 康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以促进身心发展。
从学习环境中得到体验,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载体。心理学 认为:一个人的情感是从他接触的周围环境中得到的。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环境有 两类:一类是显性的学习环境,另一类是隐性的学习环境。显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场地。器材、教具、学具的布置、安放和使用,以及教学过程的实物情景等;
隐 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教学中的模拟情景等。小学生 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喜欢在故事情景中游戏玩耍。他们的学习环境往 往需要把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有机结合组成具有情节的故事和具有主题的学习 情景,使他们身处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例 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单、双脚跳”教材时,教师把教材内容通过“小青蛙与小 花猫”的故事展开,让学生扮演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故事,通过游戏贯穿全课。
课的导人采用图片和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视。听和本体感觉一起参 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情景交融,整个练习过 程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
3.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以往,人们常常认为,体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运动知识 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方面。而新的课程除重视这些方面外,还十分重视对促进学 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 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 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学习本身给 学生造成的问题,例如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体力问题,学习动作过程中的方法问 题;
也有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个人与群体的 协调问题,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发生冲突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 问题,采用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 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勿庸置疑,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 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六、构建新体育课程教学方式 1.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传统单一 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中就会随之改变,并得到不断创新。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 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 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
换言之,为了建立某种学法,就必须选择与其相应的教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 教师为中心,以运动技术的传习为主,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 生主体地位未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 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创建以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
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
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筛选,合理的组合和正确的运用。
2.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 和独立思维的空间。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 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这种展现又推动去思考、去探 索、去创新。
3.树立现代体育健康教育观,构建体育课程教学新体系 创设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练 习、自我评价的途径和新的教学模式。
4.深入进行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规律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着手,研究 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及 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把宏观的 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并变成可操作性的内容,逐渐减少理念和行为的差距。
努力的方向是真正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发展,把学生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 建立起一个始终能够保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 学改革创新机制。
(摘自:《体育教学》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