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 正文 2019-10-06 07:31:25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

    相关热词搜索: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 " 论文关键词: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心环节 论文摘要: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 要组成部分。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我国人口众多,又是农业大国,这样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始终是我们国家经济 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自强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有了很大的发 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发展差距拉大、 农业不发达等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比较突出的矛盾。如果说中国革命的 胜利是千百万的农民用“手推车”推出来的,那么,如果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 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统 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 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但是十六届五 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 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 我国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如何解决农业、农 村、农民问题,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 建,更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的发展落后于城市,中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又落后于 经济的发展。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状况,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将很难获得基 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甚至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难以得到保障。农业 不稳、农民不富、农村不强,势必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欠缺,社会事 业的不足,收入水平的低下,也直接带来城乡矛盾、工农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 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解决农村问题上已经进行过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 是八十年代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核心是分权。2003年开始的农村 税费改革是第二次,改革的核心是减负。作为第三次大的改革和调整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方案,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 措施。过去两次改革是单向的,这次新农村建设则带有系统性、综合性,是解决三 农问题的全方位政策设定。当前,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三农”问题,而农民 问题又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当前的农民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2 当前农民问题的主要表现 2. 1 农民人口众多 我国至今还有9亿多农民。一个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不应是一个农民占 到了75%的国家。如何减少农民是我们今后要完成的重大任务之一。

    2. 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比较穷 2. 3 农民内部的分化 我们不能以城市的繁荣掩盖农村一些地方的贫穷,也不能用少数人的增收 掩盖局部地方农民的减收,平均数代表不了大多数,大多数低于平均数。

    2. 4 当前农民失地带来的问题 有不少地区在“加快城镇化”、“经营城市”等口号下,空前规模地侵夺农民的 土地;同时,只按计划经济时期规定的标准,给予极少的土地补偿费。这种不平等不 等价交换,一方面使失地农民以千万计;另一方面有些地区的政府官员、不法房地 产商则从中渔利。这数万亿资金,成了这些年不少地方的第二财政,并主要用于城 市建设,这对农村对农民则是莫大的损失。这种计划体制模式的征地办法,看起来 多快好省,实际上对农民不利,对国家的全面发展也不利。

    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根源在于计划体制下所形成的一套农村、农业政策还 没有得到改变。我国当初搞计划经济,实行农村合作社,农民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农业的任务就是保障供给,保证满足国家对农产品的需要。农民向国家交售的粮 食的价格是由国家行政制定的。农民卖“爱国粮”给国家做贡献,根本不符合市场 规律的等价交换。因此,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深化改革的问题。

    再说农民工,为国家和城市做了上亿元的贡献,可一旦老了、病了,就被送回农村。

    城市只用农民工的劳动,而农民工的一切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全推给农村,这样一 来,农村焉能不穷,农民焉能不苦。

    上述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难度最大而又非解决不可的问题。

    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如何发展农业邓小平认为,农业 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政策主要是解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问题;科学,主要是 指科教兴农,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地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劳 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 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部署 3. 1 首先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3. 2 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调整农业结构很重要的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容人之量,利用好农业有限资源, 如山地、耕地、林地、水地,要多吸纳些人,多搞些精耕细作。另外,农村内部经济 结构调整要拓宽农村内部农民的就业空间,大力发展非农经济,减少农民数量。怎 么样把农村内部的产业链条加长,邓小平早就强调过,乡镇企业很重要,要发展、要 提高,也就是说发展乡镇企业,发展特色经济,办好龙头企业,都可以较快地增加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例如,进入家庭的农产 品是最具有市场的产品,尤其是餐桌上的食品、一次性消费产品具有最广阔的市 场。搞农业,吃的就要搞上餐桌,用品牌、规模来提高效益,用绿色食品诸如杂粮、 水果、肉、奶、蛋等来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这样一来就抓住了市场。因此,大力 发展乡镇企业,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

    3. 3 以人为本,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以人为本”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所在。解决“三农”问 题,从长远看,还是要依靠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要注重培养“致富带头人”,带 动一方经济;此外,通过创新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相结合的机制,培育农村“经济能 人”,鼓励科技、管理、营销人员下乡承包和开发,转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要努力帮助其提高自身的生产力主体素质,努力成为现代“农民 新人”,为家乡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3. 4 把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根本的战略决策 只有合理有序地转移了剩余的劳动力,农村经济才会得到发展,农民的生活 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只有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众所周知,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经营性收入和 工资收入两大部分,目前学术界已经逐步达成共识:从整体上看,农民要增收,单纯 依靠农业经营已经不可能。有研究表明,自1990年以来,无论是在中国的东部、中 部还是西部,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份额都有较大上升。而农民获取工资性收 入的主要形式就是外出打工。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来看,要持续获得较高的收 入,农村劳动力必须转移到非农产业或城市中就业。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 不断增加,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加,这是社会 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一再强调,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为此,要把认识统一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全局根本性的战略决策。一部人类社会 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的生产活动活动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人类的文明也是 以农业文明为起点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各种产业,但农 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 基础。农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我 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重视农业是我们民族的重要传统。

    第二,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 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一点从一开始 就应当十分明确。万丈高楼平地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建一幢大厦,经济 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农业生产上不去,再壮观的大厦也无从建 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第三,必须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民不富,整个国家就不算富裕。对于 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 立足点。农村人口是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如果农民的收入没有较快提高,扩大内需就缺乏长期可靠的市场支撑,经济发展就缺乏持久的动力;同 时,如果农民收入不能持续增长,农民生活得不到大的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我国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如果城乡 差距继续扩大,也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

    总之,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 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