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一: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 大学生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 校工作的重点,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 家庭因素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针对现状制定更为翔实的对策。[关键词]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影响;对策 一、心理健康的阐述 一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是能够确保自身各方面机能与周围环境不发生 冲突的前提下,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点基本条件:(1) 智力符合实际年龄。智力是衡量人能否具有正常心理活动的前提条件,能够确保 人们在生活学习中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并日常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积累生 活工作经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对自我意识有较为客观的意识, 一般来说,心理上的健康是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心理上 出现了问题,通常会出现自卑、自我否定以及心理上的相对失衡等问题。(3)能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基本的不卑不 亢,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满足自身需求,对于一些突发性状况 和能力之外的问题也能以较为平稳的心态面对,基本能够保证积极乐观。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采用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有可能会使孩子 变得畏缩、胆怯、惯于逃避现实,甚至产生自卑、抑郁或心理焦虑,也有可能产 生爱说谎,对人不信任、有敌意的应对方式。父母长期的严厉形象,给孩子造成 了情绪暴躁的影响,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父母过分保护会使孩子缺乏主见、缺 少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优柔寡断、缺乏决策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孩子的 自我意识,限制了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以学分制为基础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 不公平性,部分家庭因为收入偏低导致学生在学分上和其他学生存在差距,因为 部分学科的学分不能带来实际的学习效用,也不能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这就 使得贫困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陷入两难的境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知识储备相 对丰富的一个群体,他们自我期望值高,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和自我价值认同感, 这就使得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心理上的伤害,甚至使部分 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出现抑郁的危险倾向。当然,这种影响不是全面的,也有部分 学生因为出身的贫寒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形成了更加坚韧的性格。
(三)家庭的户籍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在以往研究中,没有研究表明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农村户口的大学生 的心理方面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以广州为例,部分当地的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 口对于这一问题保持中立态度,而流动人口偏向本地的户籍,而广州当地人口则 认为当地人口的健康状况更为健康。因为和当地户籍人口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会 影响这部分群体对社会的支持态度。除此之外,流动人口通常还面临着来自生活 中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当中的某些消极变化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流动人 口的心理产生影响。但就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可以选择迁户与不迁户,如果迁 户,大家都会处于一个平台,享受的学校政策基本一致,所以说家庭户籍类型不 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特殊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特殊家庭结构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单亲家庭结构,主要是父母离异 或者其中一方去世的家庭;第二种再婚家庭结构,是指父母离婚,然后其中的一 方又重组而成的家庭;第三种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三种特殊家庭结构都会对大学 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会有孤独感,缺少陪伴,从而形 成孤僻的性格。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同,在 家里需要家庭的认同。独生子女往往容易受到家庭的溺爱,做事情就会以自我为 中心,独立性差。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心 理健康。
(五)父母学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研究表明,通过对军医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学历高的父母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从事教师、公务员等稳定工作的职业的工作者通常有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 质。虽然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而学校的教育则是在原有的基础 上对之前的心理偏差进行部分修正和改进,目前受到父母职业和父母学历影响而 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还是少数。
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策探讨 (一)家庭层面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 父母通常以谈话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教育的效果通常和谈话的方法关 系紧密。这种交谈并不是父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在一个较 为平等的环境中,和孩子进行和谐的交流。在交流时要把握好时机,确保孩子是 处于一个情绪比较平稳的情况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之前要对谈话内容进行引导和 铺垫,然后选取一个孩子比较感兴趣且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话题作为谈话主要 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都不要给予直接 反驳,而是在他阐述完毕后自己以更为合理的角度提供一个相对更为成熟的观点, 让孩子自己去判断。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进行交流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 受到教育,避免在交谈中对孩子以往犯过的错误加以训斥,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 甚至会使孩子抵触这种交流教育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适当鼓励孩子能够让孩子 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将来父 母和子女之间的更好交流。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以“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 活动,培育美的花朵,收获美的成果”为教育特色的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党和国 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以美育人、培养特长”为理念,统一思想,凝聚共 识,重视艺术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及时调整学校教改的定位和方向。
“全面发展”是指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受到良好教育;“培养特长” 是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两者要全中有长,长中有全,以全促 长,以长带全。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 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该科目教师的教学义务和责任,而是全员教学工 作者的职责。(三)社会层面 社会环境相对于家庭环境来说虽然对学生的影响层面相对较窄,但不 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十分明显的影响。社会的风气、经济 发展水平以及传媒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构成影响,影响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 的媒体如电视、网络、图书等方面形式。在社会管理层面上,社会各界领导要以 社会环境为基础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性。其次,文化管理部 门要加大力度对文化市场的综合整治和管理,对文化产品市场中的不健康和反应 社会负面因素的产品进行积极的剔除,避免这部分产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造成影 响。让学生能认识到社会文化的主流,在大学心理“转折期”过程中不至于发生偏 差,使身心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小结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大力 推进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健全人格。我国正处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上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并存。在教育 工作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点,要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全体 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中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好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 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