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探讨全文如下: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 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和传统的学科有很大的区别, 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其中的 理论知识,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操作,并在操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 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多方 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1.情境性问题悬念法 所谓情境性问题悬念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 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 独立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
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系统Word2000时,可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 的样稿(比如制作小报),让学生想办法去实现样稿中的模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 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
2.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 知识,从而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作为教师就应当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 实例将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比如,在讲Windows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 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科,学生就难以接 受;而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来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用一棵" 倒立树"的结构来比拟文件目录结构,学生就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 解起来也相对容易。
3.直观演示法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 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感性 认识,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另外, 通过演示,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思维能力。
4.操作实践法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 导下,借助计算机对某一问题反复操作,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
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4.1 课堂练习。比如写命令的练习、建立自动批处理文件的练习、编 写程序的练习,这种练习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走近学生 了解指导,特别注意多指导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将答案 写在黑板上或说给大家听。这种练习,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 及时反馈。
4.2 上机实践。这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形成 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为了获得较好的成效,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 题:(1)明确上机目的与要求;(2)精选上机内容;(3)掌握正确的上机方法;(4)加强指 导;(5)要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注意公共卫生和互相协作精神的教育。
上机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机房、关闭电源,教师要做好机房安全检查工作。
5.兴趣激励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 "兴趣 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 术学科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 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
6.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当中,学生通过对所给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大致涉及哪些知识,并分析哪些 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的脉 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 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加 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 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转变的核 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 术工具主动地去发现、去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 组织者和学习目标的设计者。
(2)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责任感。随着网络 的迅猛发展,因特网上出现了许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信息。青少年学生由于 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都能抵制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这对青少年的 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3)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主 体"这一特点。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应从学生 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遵循由浅 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任务的设置要有可操作性,学生要知道 自己上机做什么,将要完成什么任务。另外,任务的设置必须具有可考核性、可观 察性和可评估性,便于学生任务完成后的评估。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 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 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 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