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毛概论文
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毛概论文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毛概论文篇一:《解析“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多维视 角》 摘 要:邓小平通过空间维度的审视、时间维度的确认和主体性尺度 的强调,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贯穿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带有根本性和全 局性的科学命题。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之际,重温这一精辟论断,并深 入解析邓小平提出这一命题的多维视角,从中得到启发,对于判断当前中国经济 发展形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主体性尺度 20世纪90年代,针对当时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于1992年发 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其中,他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强调要把发展 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强调发展是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关键,是中国走向富 强、文明和现代化的关键,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1]377。这一命题是对发 展必然性和价值性的精辟揭示,是贯穿邓小平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带有根本性 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从空间、时间、 主体性尺度等多维视角进行审视和确认得出的科学结论。
2012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 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经济 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发展速度。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相比,我们 在很多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在这种形势下,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发 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科学论断,深刻领悟其真谛,对于判断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 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空间维度的审视 空间维度的审视,能使认识立于全局和根本。所以,邓小平首先从空 间维度即全人类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发展的必然性和价值性。邓小平认为,当今世 界的主题和全球化趋势使发展已不再是局部性问题,而是成为了全球性问题,因 此“要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1]281。
对于世界的主题,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1]126,而邓小平运用宏观战略的眼光进行分析,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 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 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 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1]105因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 展问题都是它们所面临的历史性、时代性的迫切问题,是所有国家、民族的根本 利益所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各种原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通过发展,缩 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他们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所在。
同样,发达国家也面临发展问题。发达国家要再发展,要有市场,商品、资本要 找出路,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如果“南方得不到适当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 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1]106。因此, 发展是全人类的问题,“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 度去观察和解决问题”[1]282。
同时,邓小平还以一个政治家的世界历史眼光敏锐地洞察到当代经济 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发展问题。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特别 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使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世界各国、 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 互交织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大大增强,世界各国 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发展,发展中国家如此,发达国家更是如此。发展 中国家的经济不发展、人民购买力低,发达国家的产品就没有市场;发展中国家 的科学技术落后、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就 难以得到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劳动大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发展、大量人 口外流,同样也给发达国家造成了人口压力。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 已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要从人类 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二、时间维度的确认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不仅需要空间维度的审视,而且还需时间维度的确认。时间 维度的确认,能使认识更加深入与久远。邓小平从时间维度即社会主义发展的历 史必然性维度对发展的必然性和价值性进行确认,认为: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才 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资本主义由于自身生产方式内部不可克服的 矛盾而必然灭亡,转向新的、更合理的社会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应当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较成熟的地方。然而,后来的历史却这样重写: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 部发展极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愈益发达,社会主义革命则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东 方国家。因此,加快发展,尽快实现现代化就成为社会主义能否坚持并在全球最 终战胜资本主义的主要前提,为此,就必须视发展为“硬道理”。
第一,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邓小平精辟指出:“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1]373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本身就是发展,“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需要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国 家首要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 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1]116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有之义。
第二,发展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由于社会主义革命都发生在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所以胜利后能否巩固无产阶级政权,能否坚持社 会主义道路,最关键的就是靠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建立起雄厚的物 质技术基础,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 古今通理。如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那么任何政权都将难以维持,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有力证明。
第三,发展决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死存亡。邓小平指出:“根据我们 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 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2]314否则,就连社会主义能否存在都成问题。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已经表明:经济上不去发展,人民的生 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社会主义的大厦就会 失去根基。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毛概论文篇二:《浅谈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纵观国际国内政 治经济建设形势后得出的重要结论。本文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论断,阐述了发展是 振兴我国经济的硬道理和如何科学发展振兴我国经济问题。
关键词:发展;硬道理;发展观 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铿锵7字,震撼了亿万人民的心灵,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和行动指南,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是振兴我国经济的硬道理 1、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正确反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这 就是我们的国情。过去,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则 存在教条式的理解,对社会主义认识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十一届三中 全会把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重新转移到马克思主义轨道上来,把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们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要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必然是解 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也只能达到“小康”状态,第三步战略目标才能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的水平。这样的发展战略“三部曲”,由低到高、步步前进,是一个循环渐进、 互相衔接的完整体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要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完备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实现工 业化和现代化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特别艰巨的历史使命。要实现现代 化,首先必须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 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 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 准。”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底子薄、人口多的基本国情以及同世界的差距,指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过程不可能太短,大约需要一百 年左右的时间,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伟大实践,证明这个目标既积极可靠,又留 有余地,是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
2、发展是各族人民群众意愿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在人类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中 国有4000多年曾领先于世界文明。但到了近代我们落伍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压凌辱、侵略瓜分,中国人民始终生活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之中,始终生活在贫穷落后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勇敢地担负起救 国存亡的重任,领导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走上了 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但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发 展不快,人民生活并不富裕。如何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生产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是摆在党和人民群众面前的重要课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 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 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 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 化生活。”因而,他设计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每一步目标,都提出了改善人民生 活的要求,而且用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小康水平――走向比较富裕这样通俗易 懂的语言,明确地表述改善的程度,使人们更生动、直观地认识这个目标。
3、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要。
历史是一面镜子。经济发展对人们坚定信念的重要性,证明了“发展 才是硬道理”的科学性、正确性。自从50年代中期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开始 出现失误,特别是60年代中期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失误后,一些人对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出 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特大事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中国国 内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并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等等,一时间,社会 主义“终结论”甚嚣尘上,并对国内产生强大的思想冲击,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国 内外有些人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的暂时落后归结为制度的原因,企图以此为借 口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 我们的发展战略。”如果我们实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 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1987年邓小平一针 见血地指出:“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 中国的发展道路。”“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 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同时, 他又辩证地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实现了发 展目标,社会主义就显示出优越性。”“我国综合国力达到世界前列,社会主义的 优越性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在邓小平心目中,既没有脱离社会主义的发展,也 没有脱离发展的社会主义。
二、走科学发展之路,努力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始终坚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
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核心是抓住发展绝不放松,要在科学指导下加速 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的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分析自己的条件、制约因素,实事求是地分析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采取切合实际的规划、办法和措施发展经济。在发展的进程中,要根据地区环境、 社会状况、发展态势等情况,不断调整措施办法,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同时, 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保证健康有序的发展。当前,关键的是要加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与效益、质量与数量的统一, 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抓好发展结构调整,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 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把消费摆在促 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位置。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型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二是扎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就是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 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关键是人才和科技。邓小平同志指出: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 在发展经济和科技事业中,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保证。要大力 选拔创新型人才。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 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科学使用人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 以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真正做到唯 才是举、量才适用。要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发 挥作用的平台,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创业有机 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三是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应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 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正如邓小平同志在 1993年就指出:“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 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 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少。” 因此,“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要积极推进区 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建设。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实现更高水平小康;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构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以深入实 施教育、文化和卫生惠民工程为重点,进一步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人民群众 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要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扎实推 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着力构建公平 正义、诚实信用的法治环境。
发展的毛概论文篇三:《浅谈社会发展的代价与人的发展》 【摘 要】 发展与代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学术界研究的 热点问 题。发展就必然需要付出代价,但付出代价要有限度。在 社会发展的诸多目标 中,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所以,只有把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 的发展结合起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社会才能得到全面进步。
【关键词】 社会发展;代价;人的发展 一、发展需要付出必要的代价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发展问题一直产生错误的理解,把单纯追求经 济的高速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正体现了“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燃烧 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1]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发展应该 包括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思想 文化领域的发展;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的发展;包括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包括经济与人口、资源、 环境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生作用,不仅造 成了经济的畸形发展,也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
人类历史,其实是一部在痛苦代价的反思中,在与自然、社会的斗争 中,在人的认识能力和 实践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原始社会,人 们为了满足食物的需要,冒着生命危险猎杀动物,致使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和农民,受奴隶主和封建地主的剥削,付出的很多,收获 的却很少。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但工人阶级永 远也摆脱不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社会主义国家,既注重经济的发展,同时 又注重人的发展。但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程度的限制,在发展过程 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人类自身的局限性,任何社会的发展都要付出一 定的代价。所以,科学的发展理念不是对代价的盲目否定,也不是对代价的盲目肯定;不是对“零代价发展”的空想,也不是对不必要的代价付出漠不关心。社会 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人们与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斗争的结果,使人 们的思想意识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并运用于实践的结果。正如佩鲁在《新发展观》 中所说“发展发生于各种活动和相反活动的过程中,发生于人类行为者彼此冲突 的评价中。”[2]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告诉我们一个最普遍的道理,那就是发展 总意味着代价的付出。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无限攫取和 滥用,导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另一方面,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 时代,人的发展被不同程度地忽视。现代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人 文价值荡然无存”的现象。结果是“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3], 造成物质富有、精神匮乏的畸形发展。
二、正确处理社会发展的代价与人的发展关系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
同时,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内在核心和 价值取向,人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后,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 的,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和对立起来。在社会发展付出代价的同时,人的发展也 付出了代价。
资本主义生产的高速发展是以高污染的资源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美国 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工业发展阶段,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许多海洋生物死亡,同时给人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影 响人类的健康发展。资本主义在其高速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致癌物质。比如室内 的装修材料,像壁纸、油漆地板等有的就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一旦室内有 毒、有害物质超过一定的浓度时,人就会感到不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全身无力,有的甚至会导致失去记忆,引起各种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 人口中,室内空气污染占一半左右,现已造成35.7%的呼吸系统疾病,22%的慢 性肺病,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癌等。[4]种种历史事实证明,在资本主义 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家综 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社 会问题。我们不能再走资本主义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国家制订了一系 列法律、法规和各种约束机制,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 全社会动员、宣传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现阶段,我国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建设节能环保型社会,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创始人的一贯主张,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根本目标和最终目的。马克思创始人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人的发 展的价值目标。鼓励人们推翻那些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使 人类得到最终彻底地解放。实践证明,只有摆脱剥削阶级社会的统治,人才能实 现真正的发展。无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无论工人的工资、福利、待 遇得到怎样的提高和改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工人受剥 削、受压迫的历史命运不会改变,所以“以人为中心”在资本主义社会只能是一句 空话。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只能是一种口号而已,是麻 醉工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社 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为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提供了 现实条件。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 想法。他认为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状态的两种表现。
还对人的发展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 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发展的条件”[5]。到那时,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人的活动已经超越了生存的 需要,人们也摆脱了社会分工的限制,成为一种自由自觉地活动,成为实现自我 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需要。我国在 经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尊重人、 理解人”的思想,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每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 同时又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提高社会主体的素质,对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 史的局限性和个人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在 实践中容易造成 代价的更大付出,影响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行为主体在做历史选择和实践 时,必须站在全局的立场,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做法。经济社会的 发展以及人的发展必须在社会有机体整体发展中才能最终实现。正体现了“忽视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忽视资源 环境保护,经济建设是难以搞上去的,即使一时搞上去了最终也可能 要付出沉重的代价。”[6],必须把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放在社会整体发展的大 背景下,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人在做历史选择时,还要自觉遵循自然规律 和社会规律。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说“大自然虽然是极其富有而又慷慨的,但是它也是脆弱的,是精细地平衡的。自然界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界限,如果超越 这些界限,自然系统的基本完整性就受到威胁。今天,我们已经接近许多这样的 界限,我们必须重视危及地球上生命生存的危险性。”[7],这充分说明,人的历 史选择不能随心所欲,要做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