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 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方 法。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 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 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 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 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 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 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 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 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 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 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 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 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 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 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 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 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 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 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 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 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 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 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 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 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 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 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 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 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 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 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 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 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 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 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 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 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 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 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 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 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 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 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 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 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 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 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 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 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 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 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 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 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 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个体的因素包括文化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 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 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 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 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 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 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 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 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 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 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 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 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 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 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 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 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 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 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 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 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 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 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 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 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创 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 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