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研究... 正文 2019-11-06 07:36:27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研究】 运动员文化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研究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进 行研究。研究认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面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管理部门的 “失位”与“越位”,文化学习时间及空间遭遇双重挤压,体校“教”与“学”的主体缺 乏积极性;
    而“重训练、轻文化”的片面培养理念、体校文化教育体系单一化、体 校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是导致以上困境出现的主要原因。建议:进一步深化青少 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构建以学习为主、训练为辅的定位准确的文化教 育体系,建立以考促学、以学促训的体制机制,全方位保障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 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竞技体育;
    青少年运动员;
    文化教育;
    体校 2016年9月8日,《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 《规划》总结了以往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新时期青少年体育发 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 教育是主要任务之一,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如何强化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有 效解决学训矛盾,从根本上突破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瓶颈,提高青少年运动 员文化教育水平,促进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显著提升,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 问题。

    1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实困境 1.1管理部门的“失位”与“越位”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在组织管理上面临教育机构不健全、功能不齐全等 现实困境。文化教育机构的缺位使青少年运动员长期在封闭的环境中接受体育系 统主办的,低于义务教育阶段水平的文化教育,这严重制约了青少年运动员文化 教育水平的发展。据近期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性专项督导和检查发现,全国仍有15 个省(区、市)的56所体校没有将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到教育系统中。运动员文 化教育被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这一体育和教育的剥离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形成, 有其深远而顽固的历史根源。在我国体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体校 自办文化教育的传统,以及体育主管部门既管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比赛、又 管文化教育的两手抓局面;
    作为体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体育行政部门需要为体校 匹配教育教学资源,对体校的教学进行业务指导,形成了制度性错位,本属于教 育系统的业务却由体育系统来管理和执行。事实上,体校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并不一定像教育部门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作为主管部门的体育行政 部门也没有能力为体校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教育指导,因此,体校的文化教育也就 陷入了“闭门造车”的境地。在错位的文化教育制度下,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处于 相互隔离的状态,两者缺乏部门交流和资源共享。体育系统对文化教育管理缺乏 专业性,缺乏厚实的文化教育教学资源,体育部门既要保证运动员的训练、比赛 任务,还要承担运动员文化教育,一手包办,独立运作,力不从心。在这种单一 的、封闭的,以运动成绩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模式下,运动员无法享受丰富的文化 教学资源,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资源被转换为体育教育资源,运动员教育知识结构 不均衡,教育公平难以实现,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受到严重的影响。

    1.2文化学习时间及空间遭遇双重挤压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是奠定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 时期的青少年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体力充沛,是学习 知识、社会实践、形成学习能力的大好时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青少年都在 学校接受教育,为将来发展打基础。青少年运动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 既要进行文化课学习,达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水平,又要参加业余体育运动训 练,达到一定的运动训练水平。一种角色,两项任务,往往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 前提下,很难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顾此失彼,捉摸难定,“学训”冲突经常发 生。长期以来,我国基层体校在训练方面仍停留在经验式、粗放式阶段,存在训 练负荷过大,训练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1]。为了获取运动比赛成绩,不惜在 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减少和压缩青少年运动 员的文化学习时间,导致运动员的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时间极不均衡,运动员文化 学习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此外,训练、比赛以及向上一级输送优秀运动员决定了 青少年运动员的流动性比较大,而文化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决定了青少年运动 员需要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在现实中,文化学习秩序与连续性经常被训练和比 赛所扰乱和打断。青少年运动员难以获得一个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运动 员文化学习的黄金时段被训练和比赛所耽误,长期缺乏文化学习,造成无可挽回 的损失。“重训练,轻文化”错误观念,最后加剧“学训”的冲突,当文化学习的时 间和空间遭遇双重挤压,无暇顾及文化学习,运动员自身文化素质低在所难免。

    1.3体校“教”与“学”的主体缺乏积极性 体校文化课教师和青少年运动员两者均缺乏文化“教”与“学”的主观能动 性,是亟需突破的文化教育困境之一。当前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中“教” 与“学”两个主体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体校教育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作为教学主体的文化课教师,在教育资源短缺、“重训轻教”的极端环境中, 难免出现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体校的考核标准体系以运动成 绩为主,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成绩没有纳入到文化课教师的绩效考核中,文化课教 师教学质量不仅不受学校重视,也缺乏明确的奖惩机制,极大地打击了体校一线 文化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缺乏成就感,甚至过早的产生职业倦怠。第二,与教 练员相比,体校文化课教师缺失话语权,在教学过程中文化课教师没有管理和约 束的权力和效力,严重制约教学主体的积极性。体校教学过程的学习主体是青少 年运动员,由于该群体文化基础较差,加之体校“重训轻教”环境的影响以及文化 课程设置不合理,体校文化课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教师引导不力,导 致所教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甚至逐渐产生厌学行为,给运动员自身的未来发展 留下隐患。

    2运动员文化教育不足的根源 2.1“重训练、轻文化”的片面培养理念 体育与教育相结合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竞技 体育发达国家运动员培养的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点。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所固守 的工具性思维,如“金牌至上”、训练成绩说明一切的做法,很大程度摧残了体育 人文精神,运动员被金牌奴役,体育并没有真正融入社会主流价值观[2]。在培 养理念上,青少年运动员成为用来训练并在比赛中争金夺银的工具,甚至是成为 教练员、体校扬名立万的标杆,这种片面的单一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导致在现实 培养过程中,上至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体校管理89人员,下至教练员、乃至 于青少年运动员本身都对“重训练、轻文化”的思想和做法深信不疑。这种违背教 育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惯性思维侵害着人们对业余体育训练的正确认知,对 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体校以训练和比赛为工作中心, 教练员追求的可靠目标是运动员的竞赛成果,当然,运动员也追逐于自己的比赛 成绩,这种思想弥漫在体校环境中,致使体校的文化教育和文化课教师地位变得 无足轻重。当工具理性思维战胜价值理性思维而占据上风,摒弃以人为本、全面 发展的培养理念便会造成一系列的矛盾,加剧文化学习与训练的对立与冲突。

    2.2体校文化教育体系单一化 长期以来,体校办学都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以追求训练成绩为目的、以 纵向输送运动员为培养目标,虽然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但操作方式、方法简单, 且与教育系统脱离,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显得单一,教育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教法陈旧,教育教学标准比较低。这种单一化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 技能,而忽略运动员的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培养,把运动员培养成只会训练的单 向度的人。竞技和教育相结合是身处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运动员的理想状态。然 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对于运动员来说,在青少年阶段要兼顾学习和训练,也是 兴趣发展多元化的阶段,但是,单一的文化教育体系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 求;
    再者,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发现,青少年运动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 殊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其学习方式方法也与普通中小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异;
    这就 要求必须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想法设法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文化 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要切合青少年运动员的认知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实际 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可是,体校单一的文化教育体系以及优质教育教学资 源的匮乏无法满足他们在文化学习方面的需求,更没有按照认知规律进行因材施 教的教学;
    体校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阶段,枯燥的课堂、单一的教学方法, 浇灭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致使他们与文化学习渐行渐远。

    2.3体校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体校考核评价体系倚重训练成绩,其评价体系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并未引起 足够重视。很多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在对体校进行考核过程中,将竞技体育成绩 作为体校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
    倚重训练成绩的考核评价体系较多关注教练员的 功劳而忽略了文化课教师的业绩;
    比赛成绩更是青少年运动员的唯一评价指标, 没有将文化课成绩纳入到评价体系;
    而对一线教师的评价标准则是教学课时量。

    当前体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与体校的主要任务背道而驰。整体来看,体校考 核评价标准基本上以比赛成绩为导向,作为一线的文化课教师,在这种评价体系 下,没有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动力,相反,只会不断地打击文化课教师的工作 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在这种评价体系的作用下,体校自然会忽略文化课的学习, 而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甚至为了训练和比赛而放弃文化课学 习,从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3突破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困境的路径选择 3.1推进体校文化教育制度改革 化解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困境还得回归到制度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尤其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逐渐停止了运动员包分 配的政策,铁饭碗被打破,运动员结束运动生涯后只能自谋出路;
    体育行政部门 包办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的制度弊端也开始凸显,运动员退役后在社会上与他人需进行公平的竞争,但是其在接受文化教育的阶段即是处于不公平的境地, 这种由于制度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给体校学生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3]。为 提升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政府部门在顶层设计上需要制定体育系统和教 育系统合作的框架,让体育系统的文化教育回归教育系统,扭转因制度设计而造 成的管理失位和越位。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发挥其角色功能,指导体育运动 学校的师资建设,主动担负文化课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培训业务, 把提高体校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纳入教育工作计划,在制度设计上关注体校文 化教育发展。深化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制度改革,需要打破体育系统和教育系 统的壁垒,建立两者相互协调的结合机制,在横向上与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 在纵向上,与初高中以及高等教育融通。

    3.2建立以考促学机制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学训矛盾”这一痼疾,必须从制度上着手,建立以考促 学、以考促改的机制,通过考试倒逼体校各个主体重视文化课学习。建立入学考 试制度,提高体校的入学标准,文化课成绩不达标者不予录取,防止出现鱼龙混 杂的局面,破坏学习风气,扰乱教学秩序。将文化教育作为运动员参加训练、比 赛的“门槛”,贯彻落实刘延东副总理所提出的在全国各级体育竞赛要测试运动员 文化课,不合格者不得参加比赛,全国在今后三年内逐步推行在锦标赛中加试文 化课。对于“重训练、轻文化”的局面,严格执行和实施赛前文化课考试,考试不 及格者不允许参加比赛,通过赛前文化考试机制,将文化学习与比赛成绩捆绑为 一体,提高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对于赛前进行文化考试,不可流于形式,需要建 立起监督机制,保证其落实到位;
    在以考促学机制的监督和落实方面,各行政部 门共同监督落实[4]。在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通过考试及时分流,根据 文化考试和比赛成绩,对运动员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让运动员 能及时地接受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避免错过最佳的黄金学习阶段。

    3.3构建完善的文化教育体系 完善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在纵向的运动员升学路径上要保持连贯畅通, 在横向方面,其教育体系要多元化,打破体校办学的封闭性和单一性,提升体校 文化教育水平,培养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的运动员。体校学生的学习存在连续性 不强、缺乏系统性的问题,运动员在向上输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课程学习衔接不 上,甚至断层的问题,对于此种现象可着力各训练层次相衔接的文化教育体系, 各教练员和教师加强纵向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体校学生建立文化课学习档案,对 学生的文化学习情况进行详细跟踪,根据运动员的学习水平和进度进行及时的干预和调整,保证学生的文化学习达到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关注运动员退役后的 就业前景,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再 者,高淘汰率是竞技体育的特殊现象,因此,体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及时 地分流,对于分流下来的运动员,必须通过构建多元化文化教育体系,满足他们 的学习需求,提高综合素质。构建多元化文化教育体系,让运动员在接受竞技体 育专项训练时,可以及时接受到系统的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建立进出口通畅、 成才途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出台保障运动员升学、学籍管理和转学、退 役后的安置与就业等相关政策,激励运动员安心学习和训练,免去运动员对走出 体校后的不安定感。

    4结语 竞技体育人才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是竞技体育发展因素中最具有能动 性的因素,是竞技体育兴盛的最根本保证。因此,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运动员就是 解决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作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青少年运动 员培养更要注重这一关键环节,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综合素 质,为青少年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由于长期以来文化教育与训练 比赛存在冲突,体校学生的文化教育情况令人堪忧,并陷入重重困境中。若想突 破这些困境,需要体育部门树立协同治理的理念,由上至下,学训并进,从思想 观念、制度、教育教学等多层面入手,提升体校学生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青少 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长在 柴娇 单位: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体艺处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研究】 运动员文化教育》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