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舞蹈的民族文化及表演性分析
舞蹈的民族文化及表演性分析 一、中小学教学中蒙古族舞蹈的民族文化概念 1、游牧生活方式的积淀。由于长时间的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中,所以蒙 古族养成了心胸开阔、感情质朴豪放又桀骜不驯的性格以及强悍矫健的体魄。日 常生活中,或是放声高歌,或是群起而舞。如果说北方的草原是蒙古族的文化摇 篮,那么雄壮矫健的蒙古马就是蒙古族创造文化的主要工具。在蒙古族的历史中, 我们会经常看见蒙古马的身影。因此,蒙古舞中“马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 分。更有蒙古舞专家将马步分为四类:第一种是轻骑马步。这种舞蹈主要是模拟 人骑在马背上,慢慢前进,悠闲自得的美感;第二种是轻跑马步。这种主要是模 拟人骑马轻轻奔跑,恣意挥洒的感觉;
第三种是奔驰马步。这种主要是表现在策 马奔腾,豪放洒脱的美感;
第四种是刨吸马步。在原地或是较小的范围内,加快 或是放慢马步,以此来体现奔驰如飞的骏马,给人以刚劲雄浑的审美特征。同样 的,蒙古族也喜爱在天地间翱翔的雄鹰,因此将自身的民族感情和性格特征等, 都融汇在鹰的形象之中。对于大雁和天鹅形象,在他们舞蹈中也经常看见,因为 当这两种鸟飞离草原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冬天即将到来,牧民需要及时做好准备。
因此,人们往往会在蒙古族舞蹈中看见男子模拟鸿雁高飞,女子演示天鹅的舞姿。
2、宗教信仰的积淀。宗教色彩是蒙古族舞蹈的一大特色。蒙古族最原始 的信仰是萨满教。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就是随着萨满教的发展 而兴起的。后随着喇嘛教的传入,“查玛舞”也随之传入,与蒙古族的舞蹈融合之 后,形成了至今仍在草原上广泛流传的独特的“查玛舞”,集藏民族舞蹈传统文化 与蒙古族传统舞蹈文化于一体,是蒙古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当然,作为蒙 古族标志性舞蹈的顶碗舞,同样源自于宗教活动。它主要是由宗教信仰中,男子 顶碗顶灯的仪式和习俗演变而来。除此之外,源自于宗教的舞蹈还有祭树神舞、 战旗舞、灯舞、属相舞,布里亚特圆舞等等许多。
3、民族风俗的积淀。在蒙古族中,节庆、婚姻、丧葬等习俗往往对蒙古 族舞蹈的产生起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在出师征战之前,要在最高军事统帅的带领 下举行隆重的仪式,“率其士卒,绕树而舞”。还有盅碗舞,起源于古代在打完胜 仗之后击酒盅助兴的生活场景。表演者随着盅碗的音声,慢慢的站起,两臂伸展、 屈收,环绕在胸前,或是前进后退,或是绕圈行走。同样的,筷子舞也是起源日 常生活,只不过是要求男性单独击筷而舞。
二、中小学教学中蒙古族舞蹈的表演性分析1、中小学教学中蒙古族舞蹈表演性的内涵。在蒙古族舞蹈的表演中,绕 圆而舞的比较多。他们对圆的喜爱深入到骨血中。圆表现在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日常的生活用具,室内的摆设以及穿着服饰上都绘有这样的图案,这主要源于 萨满教。在萨满教中,天、地、日、月等都和圆紧密相连,意味圆满吉祥的意思。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蒙古族逐水草而居,他们认为万物的繁衍生殖、循环 往复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和谐。综上所述,由于这两种原因,形成了他 们特别的审美特征,那就是以圆为美,并将其表现在舞蹈中。在实际教学中,我 们可以通过丰富的音频、文字、图片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圆在蒙古族及蒙古族 舞蹈中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并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动作示范将学生对圆的舞蹈要领 掌握牢固。
2、中小学教学中蒙古族舞蹈表演性的外延。在蒙古族舞蹈的表演中,往 往需要丰富的肢体运动,才能将舞蹈丰富的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蒙古族舞 蹈中以圆为美的特征,使得表演者在表演的时候不仅要将舞蹈的动作进行延伸, 更是要将舞蹈中所包含的特有的心境表现出来。要有茫茫无边的青青大草原,更 要有开阔的心胸,豪放的性格,雄鹰、骏马的矫健。只有这样,才能使圆的内涵 鲜活、饱满,具有立体感。在实际教学中,最好使学生在蒙古族的音乐中调整到 最好的状态,依此对学生的体态、手位、脚位、屈伸、呼吸、节奏、肩、腕、臂、 平步、马步等进行专项或是综合的训练,使学生举手投足之间便能将蒙古舞的内 涵与风格体现的一目了然。
三、结语 总之,蒙古族舞蹈鲜明的文化特征是由其悠久的游牧历史,宗教信仰的丰 富以及民族风俗文化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并积极的推动了蒙古族文化的发展与进 步。中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准确整体的认识蒙古族舞蹈表演性的内涵 和外延,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舞蹈意识,促进蒙古族舞蹈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本文作者:庞志娟 工作单位:集宁师范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