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论文(共8篇)... 正文 2019-10-26 07:40:13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论文(共8篇)|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看法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论文(共8篇)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论文(共8篇) 第一篇: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创建 一、实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与融合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两大重要构成部分,发展国民 教育,二者缺一不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首要的任务是要积极推动职业 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通。一是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预备教育,将 某些具有职业倾向性的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对中小学生进行初步的职 业教育。比如,在小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程,通过劳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劳 动观念、劳动情感与劳动态度,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
    在初中阶段,开设 职业发展与劳动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职业岗位和技术发展态势,指导学生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定 位;
    同时开设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如农业基础、工业基础、商业基础课程 等)供学生选修,以促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农业、工业、商业方面的知识概念,了 解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和工 作意识;
    此外,为部分不再继续求学深造的毕业生提供基本的就业知识和技术技 能方面的训练。二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课程和师资向普通中学开放,采取多种 形式,为普通高中在校生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 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培养中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普通高中与中 等职业学校互通的高中阶段学籍管理平台,实行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课程相互认 证、学分相互承认和成绩相互转换,为普通高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接 受普通高中教育创造条件。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在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同时,应当 进一步重视和深化人文知识和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适当增加必要的文化选修课 程(诸如语文、数学、外语等)的份量,其课程标准应当与普通高中的相应课程 标准基本对应,供部分学有余力且有学习兴趣的学生选修,使一部分学生能够根 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选择普通高中的课程继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通,从而实现国民教育的整体发 展与均衡进步。

    二、促进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相互衔接与贯通 现代社会实践表明,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现代生产的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手段的关系的变化越来越快,导致对直接从事生 产的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社会就业市场上,淘汰率较高的往往是缺乏高技术能力支撑的技术性较低的操作员工和人 事部门经理等。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部分人员大多是中职毕业生,大多都只 是接受完中职教育就走入社会生产一线的就业者。现代企业迫切需要的是既通晓 技术原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技艺型、复合型人才,而这种高 素质实用人才的培养往往都离不开高职教育。因此,促进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相 互衔接,是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能够使中职教育与高 职教育相互对接起来,那么就会促使中职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从而使他们在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准上达到现代社会的要求,成为深受社会欢迎的 具备较高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的人才。促进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对接与贯通,必 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办学机制。

    (一)办学机制对接 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联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等方式,促进中职与高职在 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训实习等方面相 互衔接,形成中职、高职“一条龙”、“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扩大中职 毕业生升入高职的规模,选择部分领域和专业探索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提 升专升本规模,鼓励高职院校在有条件的中职学校设立继续教育分院。

    (二)专业设置对接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应该互通有无,相互衔接,尤其是高职 教育应设置对口专业或相近相关专业,为中职教育毕业生积极创造进一步深造的 机会与条件,使一批接受完中职教育的优秀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接受高 等职业技术教育,从而使他们成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三)接收口径对接 高职教育应该深化招生改革力度,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招收 接受完中职教育的毕业生的比例,尤其是要扩大对口招生的比例,让尽可能多的 接受完中职教育的毕业生有机会接受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机构还应该允许一部分 优秀的中职教育毕业生免试直接升入高职院校就读。同时,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 招生机制改革,允许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免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和深造。

    三、积极发展服务第三产业的职业教育 发展第三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第三产业的发达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 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多次实行战略性调整,使第三产业得到 了长足发展。如今,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 略之一。在这一经济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商业、教育、卫生、饮食服务业、保险 业、物业管理业、通讯业、社区服务业等相关职业将得到较快发展。第三产业从 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第三产业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第三产业发展的质量。目前, 第三产业普遍缺乏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这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素之一。职业教育素来以培养合格从业者和一线技能人才见长,培养大量高质量 的第三产业劳动者是当下高职教育面临的历史机遇和肩负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快 发展第三产业职业教育,造就高素质的第三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前推进 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发展面向和服务第三产业的职业教育,首先 应依据第三产业发展需要,合理调整高职院校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社会需求决 定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劳动力的就业流向影响着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设 置。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紧跟市场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以满足 市场需求。当前,正值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社会对第三产业特别是信息、 法律、会计、审计、咨询、酒店、旅游等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旺盛。为了满足市 场的需求,职业教育机构应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专业,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有较 高素质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其次,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要敢于探 索出一种“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实行工学结合、产学结合、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仅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大大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且还会由此带动高职院校的专业调整与专业 建设,促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实践的 优化与革新。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主动根据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优 化办学机制,努力提高社会服务功能,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劳动力技术培训服务, 引导社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从而为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与蓬勃发展作 出积极的贡献。

    四、积极推进适应学习终身化的职业教育 全面推进终身化的职业教育,满足构建学习型社会需求,为社会搭建终身 学习“立交桥”,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终身教育观主张, 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实行终身学习。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旨在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 接,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互贯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当前,由于经济转型速度加快,产业 结构调整不断升级,职业更替与交换明显增多,社会从业者流动日益频繁,发展 和推进终身化的职业教育已经显得越来越迫切。然而,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高 素质技术人才缺乏,难以支撑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许多工种的从业人 员的职业与岗位变换频繁,仅仅具有某一种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很难在竞争激烈的 人才市场上去谋得一个职位。因此,接受终身化的职业教育已成为劳动者个体职 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需求。应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防止重走发 展低端产业的老路,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全面推进终身化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 在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 通、相互补充的基础上,构建机制灵活、体系健全的现代化、终身化的职业教育 体系,不断消除阶段化、短期化的职业教育的种种弊端,走出现行职业教育自身 简单封闭的体系,为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每个需要学习者提供终身的多层次、多 元化的职业教育服务。因此,现行职业教育必须瞄准推进终身化职业教育的目标, 下大力气解决过去办学体制单一、培养模式呆板、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积极创 新制度,革新机制,增强活力,大力推进终身化的职业教育,创建促进社会进步 和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的新型学习机制,全面满足现代人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化 和学习个性化的多种需求。

    作者:赵先政 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第二篇: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经验 一、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学制体系 一是建立衔接贯通的职业教育学制框架。为中等职业教育设计了两条衔接 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一个是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试点;
    另一个是中职与 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形式的不同,设计了高职与 应用型本科的“3+2”分段培养、五年制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5+2”分段培养。试点 覆盖到每个阶段、每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二是推动各层次职业院校的沟通与合作。

    明确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 验区、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开展试点,支持区域内、集团内中等职业学校、高等 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合作办学,建立各层次职业院校的紧密型联系。三 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相融合。将江苏开放大学纳入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试点,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开放大学的专科、本科教育相衔 接,实现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二、协作分工,沟通衔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是对接产业需求,明确任务分工,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体 系。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发挥高等职业教 育示范引领作用,联合中等职业学校形成试点组合,联合开展各个专业高等级复 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二是对接岗位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建立中高等职业教 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开展职业能力分析,明确人才培养总 体目标与分段目标,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保持前段教育课程的相对独 立与完整,加强基础知识、基江苏教育厅厅长沈键:改革创新试点先行加快建设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加大后续教育课程改革力度, 增强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2013年,将优选50个试点项目,开展中高 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三是对接职业标准,明确证书要求,建立中 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明确试点项目中等职业教育应取得相 关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应取得相关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型 本科应取得“准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达到“准工程师”技术水平。

    三、建立同向规划、动态调适的产教对接制度 建立政府统筹推进、行业需求引导、学校自主调适、专家论证指导、定期 评估优化的产教对接制度。将职业教育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围绕“6+1”支柱产业、 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按年度进行专业动态调适。近年来,建成97个重点 专业、40个示范专业和15个特色专业,取消淘汰类产业的专业83个,限制46个供 过于求专业招生规模。2012年,重庆三次产业结构为8∶54∶38,对应的职业院 校专业结构为7∶52∶41,基本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全覆盖。建立编制到校、 经费包干的教师编制制度建立“编制到校、经费包干、公开招聘、动态管理”的职 教师资管理制度,出台了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及管理办法。中职学校在校生 3000人以下的师生比为1∶15,30006000人的为1∶16,6000人以上的为1∶17, 高职院校师生比为1∶18。教师编制每年核定一次,空编人员经费由财政予以补 贴,职业院校包干使用。扩大职业院校选人用人自主权,学校在编制数和岗位数 范围内公开招聘教师。2012年,职业院校新增教师1952人。建立覆盖全面、逐步 增长的生均经费制度建立覆盖中高职、公民办并逐步增长的生均经费拨款制度。

    2012年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750元,今年将达到1000元,对民办中 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可达500元。2012年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理科类标准为 5000元,文科类为4800元。今年理科类将达到6000元,文科类将达到5800元。对 民办高职生均拨款理工类补助可达2000元,文科类补助可达1700元。2012年,全市职业教育总投入达到8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8%,其中生均经费投入7.7亿元。

    建立开门开放、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制度建立合作办学制度,举办中外合作的职 教机构2个,中外合作的职教项目8个。深化中澳职教项目成果应用,开发了100 多本模块化教材,建立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和中德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 心,做好国际劳工组织SYB创业培训项目,建设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集训基 地。建立人才境外培养培训制度,2012年选派近100名教师赴发达国家进行技术 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践,引进1600多名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渝授课、指导实 习实训。建立尊重劳动、崇尚技术技能的保障制度建立政府导向、企业主体、社 会参与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制度。对国家级技能大师、市级技能专家、企业首席 技师工作室,分别补助15万元、10万元和5万元。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和杰出 技术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每月 发放1000元岗位津贴。对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每月发放180元、280元和480 元岗位津贴。支持工人和农民中的优秀技能人才报考定向招录的公务员,2012 年全市定向招录262人,技术技能人才地位、影响和吸引力有效提升。

    作者:张韦韦 第三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力 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 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200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要明确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 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 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 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 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3]可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在政策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合力,突出适应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合理发展成为构建这一 体系的基本理念,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有了政策的保障,广大仁人志士以及相关部门也 纷纷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依然存在一 些问题。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还不成熟,开放性不够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的面很广,既包括学制体系、资 格体系、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又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培 训;既涉及到政治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模式和人才成长规律,又需要政府、行业、 企业和学校的全面参与。[6]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开放性还不 够,中高等职业学校之间的对话沟通依然缺乏,一方面,中职学生的升学限制, 另一方面,高职生源的匮乏,造成两级学校之间的“鸿沟”凸显,培养目标的制定、 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与课程评价等等方面的衔接还存在很大的缺口,不能 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深度不够 教学资源与基础设施盲目建设,“白热化”程度过高。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性使得近年来的高等院校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数量增加 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可能会造成院校类型雷同、专业建设重复,学校的 基础设施设备盲目扩建,育人模式与办学思路模糊,特色办学不够明显。同时, 校企合作的深度依然没有真正实现,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办学、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不高,教学质量不能得到质的提高,使得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白热化”程度过高。

    三、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对策探讨 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有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予以支撑;终身化、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整体服务、终身服务、系统服务的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观尚待形成与完善;职业院 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加需要现代职业教育的宏观统筹。于是完善的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观的形成、职业院校的稳步发展需要大力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进行推进。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效合 理地衔接中高职协调发展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实现中高职的协 调发展一直是广大职业院校努力的方向,其中,中高职的合理衔接是达成这一目 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应该遵循“纵向贯通、横 向接轨”的原则,一方面,两级学校应加强彼此的沟通,共同商讨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资源、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等;另一方面,两级学校应加 强与企业的联系,密切联系企业设置的职业岗位群来开展教学,诚挚邀请行业企 业专家加入学校的办学中来,这样保证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能够在一个宏观的 指导下顺利展开。其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中高职教育衔接过 程中尤其要注意课程的有效衔接,要注重课程学习与岗位实习的有效衔接。任何 一门专业的学习都会有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主要是对与 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一个概述,更多扮演的是一个理论支撑的角色,而专 业核心课程则是与培养学生的专长、技能有关,扮演的是一个“实践指导者”的角 色。那这些课程在中职与高职中究竟如何设置、如何分配、如何与工作岗位相对 接呢以旅游管理课程为例,笔者试图对其进行一个中高职衔接的架构(如表1、表 2)。旅游管理课程的专业理论课程门类很多,会涉及到旅游学、管理学、心理学、 经济学、地理学、礼仪礼貌等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专业核心课程依据具体的方 向(酒店方向和旅行社方向)又会有所差异。根据上表,笔者试图从中高职专业之 间的衔接以及中高职专业与岗位之间的衔接来作一个课程设计,中职侧重的是基 本的操作技能,高职则向一个更高层级迈进,更加注重的是管理技能的培养。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实现真正地内涵式发展 特色办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师队伍结构是实现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 的重要途径,是丰富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就需 要加强示范性院校的辐射与带动效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 职业教育服务观的形成与高质量的“服务型”师资队伍力量息息相关。近年来,中 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作为职 业院校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我们要培养的不仅仅是 一支既会理论教学、又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要是一支高质量、高 素质的“服务型”教师队伍。(1)“服务”好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培养者,对于 中高职院校而言,首先,要有扎实而且全面的理论知识,这类知识包括与本专业 相关的内容,包括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内容,甚至还要包括其他学科门类以及 一些时政类知识;其次,是要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上得了天堂,也下得了厨 房”,不仅会传授这些操作知识、操作流程,而且还要真正地动手做,实践引导;再次就是要进行必备的道德教育,从道德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领,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一名具备优秀师德的教师。因此, 职业院校教师至少要在这三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2)“服务”好职业院校。

    当前,职业院校之间的校校合作、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开展得如火如 荼,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桥梁作用将会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就需要教师参与到 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构建之中,为实现优质高效的合作模式建言献策,共同促 进职业院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3)“服务”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繁荣昌盛更加 需要教师的努力,这主要表现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真正地以一个 研究者的视角来看待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深入剖析,对症下药, 提供合理的对策建议,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服务型”教师必须要树立整体 服务、终身服务、系统服务的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观[9],践行“合作办学、全面 育人、共谋发展”的丰富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 新发展、新提升。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发 展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着力建立合理有效的中高职衔接机制,培养高素 质、高质量的“服务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示范性院校的引导作用是大力发展现 代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培养一支懂理论、会技能、有道德的高素质技能 型人才队伍提供坚强的后盾,以共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繁荣。

    作者:刘燕 工作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 第四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背景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以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 转型升级的重要期。经济发展方式表现为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高能耗 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
    产业结构表现出劳动密集型 产业减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
    低技术产业减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
    低 附加值产品减少,高附加值产品增加的趋势。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教育作为基础 性、先导性和全面性产业,迫切要求“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培养 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促使教育结构调整进入了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阶段,职业教 育发展已具备了从一个层次提升为一个类型的条件。为此,《纲要》提出:到2020 年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 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现代是针对传统而言的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时间概念,体系是同类事物按 照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演进是经济社会发 展变化和教育分工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教育要素、教育结构、教育功能不断优化 的过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不同历史时期,相应区域职业教育体系和相对优化 的职业教育关系的外在表现。当前,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以满足社会技术技 能人才需求和促进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以制度、标准、资金、师资 等辅助系统为支撑,建立政府科学规划、行业有效指导、校企合作育人、与其他 教育沟通协调、职业教育与培训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区域布局合理、行业 配套齐全、层次结构合理、要素配置科学、办学形式灵活、培养模式多样、社会 广泛参与的办学格局,并具有开放创新性、多元融合性、动态适应性、系统协调 性和服务人本性特征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开放创新性。创新是构建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的动力特征,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第一推动力。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 教育存在着产生的滞后性、发展的不完善性、观念的滞后性、环境的制约性、体 系的复杂性和主体的多样性等特点,需要通过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 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多维的创新来化解发展中的各种矛 盾,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体系。开放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创新 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只有对内对外开放,才能增强发展活力,实现持续健康 发展。多元融合性。

    三、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处理好的关系 (一)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产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专业设置直接与产业对接,专业依 托产业需求培养人才,培养的人才直接服务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技能 人才的支撑,世界一些优质产业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发达和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地区。

    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办一个专业,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 一方群众,已成为专业与产业对接的真实写照。职业教育价值只有通过产业才能 体现,其价值创造与产业发展是同一过程,要统筹安排。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由产业部门颁布,瑞士在经济部设立职业教育与技术的管理机构,许多国家教育 部门和劳动部门共同管理或合并成一个部门管理职业教育,以加强职业教育与产 业的联系。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普遍遵循 的规律。产教结合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的含义:宏观上,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上的产教结合,即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协调配合,形成经济和教育之间的良性循环;
    中观上,办学体制上的 产教结合,即教育部门、教育单位(学校)同产业部门、行业、企业有机结合、 合作办学,学校按行业、企业的需求办学,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全过程;
    微观 上,教学体制上的产教结合,即把教育教学过程同生产(含经营、服务)过程融 为一体、互相渗透,教学过程要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进行。

    (二)学校与企业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从职业教育最初的产生来看,职业教育 是在企业(手工作坊)内部进行的,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职 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来看,由于企业的再生产本身就包含着劳动力的再生产,企业 本身就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任何一类教育都有特定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目标 的专用性教育资源,企业资源是职业教育的专用性教育资源,校企合作是职业教 育的本质,离开了企业教育资源就难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培养人才,实现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 一,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相一致、工作与学习一体化,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培养 的人才在企业可实现零距离上岗。此外,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 中必须要对设备提取折旧,及时更新设施设备,因此,依托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既 可以培养出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又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成本的最小化和培养效果 的最佳化。随着知识经济与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终身教育和继 续教育,现代技术技能人力资源开发已从传统学校和企业分而治之的双轨运行发 展为以现代学徒制为标志的产教高度融合,教育与培训概念的交集越来越大。在 学校进行的正规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多地采取双元制、实习和顶岗培训等多种实训 的培训模式;
    单一的企业培训也加强了与职业学校的合作,提高受训者的理论知 识水平。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制度开始朝着“一体化”的方向进行改革[3]。奉行自 由市场经济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发展起了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就是在传统学徒制现场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 人才培养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是 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需要不断接受高一层次的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同一类型而不同层次的教育,既有共同的职业基 础,也有不同的岗位面向;
    既有同一职业共性的知识和技能,也有体现不同岗位 差异的知识和技能,二者必须系统设计,才能有效衔接。在职业世界领域,人的能力水平往往通过取得的资格证书等级来衡量,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按照从新手 到专家的成长规律进行系统设计,同一职业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是阶梯递进 的,要取得上一级职业资格必须学习新的能力模块和进行相关实践。长期以来, 职业教育因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而难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因不能继续培训提 高职业技能而影响专业化进程。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与沟通,是 促进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成长,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客观要求。

    四、在妥善处理关系中的政策选择 (一)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 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涉及多个利益主体,政府要加强统筹的力度。统筹 职业教育的管理权限,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利益主体的职责和权限;

    统筹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把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
    统筹职业 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分类管理高等教育,促进高等学校分类办学;

    统筹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以现代学徒制为突破口,促进现代企业培训制度的建 立;
    统筹考虑各项政策,围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

    (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中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广泛吸收技术技能人才接受高一 层级教育,形成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化成长通道;
    二是完善五年制高职制度,允许 一些技术技能水平要求高的行业或经济发达地区职业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
    三是 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发展技术应用大学(学院),招收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 生、在职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和具有技术技能潜力的人才接受高层次职业教育;
    四 是探索中职与高职、中高职与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系统化培养人才的制度。

    (三)提高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融通性 一是建立各类教育之间相互开放的制度;
    二是在普通初、高中开设职业技 术教育课,试办综合高中,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
    三是建立普通教 育和职业教育转学或升学互通机制;
    四是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探索职业资格 证书与学历证书等值互认制度;
    五是建立职业教育与开放大学衔接制度。

    作者:曹晔1 刘宏杰2 工作单位: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 所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五篇:现代职业教育五维度论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 高度,往往取决于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体现在远见、境界、视野等诸多层 面。高度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最终走向和发展格局,只有达到足够的高度,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会更有魅力、更有价值。

    (一)战略发展的高度 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与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密切相关。不同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定位决定着不同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思路[3]。职业教育作 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职业教育是 打造世界制造中心的动力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助推器,是加速国家现代化的发 动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一句话,职业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 素[4]。为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具有战略高度和宏观思维,站位要高, 眼界要远。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职业教育事 业的改革与发展[5]。要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放到宏大的经济背景和理论框架之 下,明确它在宏观社会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注重“顶层设计”“,从高端出思路”, 从多个视角去勾勒职业教育发展方略[6]。要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升到国 家教育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高度,从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从社会 和谐发展的整体观念出发,推动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价值理念的高度 莎士比亚曾说:“价值不能凭着私心的爱憎而决定;
    一方面这东西本身必 须确有可贵的地方,另一方面它必须为估计者所重视,这样的价值才能确立。”[7]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基于价值理念的高度,将对职业教育发展使命、目的、 道路的认识与追求,融合在职业教育价值理念中,并在价值理念的聚集与散发过 程中形成特有的价值取向。应切合时代发展所需,突出职业教育的“可贵之处”, 彰显职业教育的时代价值。职业教育的价值不仅表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 更表现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只有全面认识职业教育作用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的价值,并始终以人为本,才能正确评价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8],才能科学 确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方向。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 设要突出国计民生,突出人本关怀的价值理念。职业教育发展要基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帮助人们从“就业”到“乐业”打下坚实基础,给他们的生命增添成功的 快乐,进而为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体系要凸现职业教育的整体价值, 表达对社会大众的服务旨趣,展现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对于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 价值。要依据社会价值理念和教育价值理念去引领体系的框架设计,体现出时代 价值取向的轮廓,构建职业教育自身的价值体系。

    (三)国际化视野的高度 近年来,从国际教育运行的现实环境来看,教育国际化维度在不断增强, 这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国际化的大环境和大背景,给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许。“要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把握国际发展趋势, 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这是当代职教人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时俱进的新 期盼。”[9]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具有国际化因素的考量,把国际的、 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架构要素之中。要有国际化视 野和前瞻意识,敢于立足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的浪头,感受最前沿的时代 脉动。瞄准世界水准,提高体系建设的目标水平,顺应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形成“着眼世界、立足本土”的统筹全局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宽度 宽度决定体系是否全面,展现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建设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时,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要善于挖掘和把握有利于职业教育发 展的各种因素,丰富职业教育内容,扩大职业教育服务面。

    (一)拓宽职业教育与社会联系的互通面 所谓体系,是具有互动与依赖关系的要素所组成之整体[10]。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的构成,离不开社会各种要素的有效参与。因此,除了解职业教育内部现 象和特征外,还要把握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职业教育体系应能与社会经济的 快速发展相适应,充分反映“新经济”对人才的新需求和人才结构的新变化,使不 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都有恰当的位置;
    能反映“新经济”对各类教育相互关系的 影响[11]。为此,要拓展职业教育与社会互动融合的空间与渠道,强化与经济社 会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接触,促进与社会联系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职业教育 的持续发展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拓宽职业教育内容的囊括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涵盖多方面的内容,突出职业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综 合性。从发展全人教育的观点出发,注重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既强调专 业技能,又注重全人发展。“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 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 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的善。”[12]《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 本要求。当教育回归到人本关怀的本质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就是要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教育首先是培养“人”,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同时结合培养“才”, 教育学生如何“做事”。[13]“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培养目标导向,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内容的全面化。因此,要改变职业教育只注重培养人才的工具属性,突 出职业教育关怀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内涵。

    (三)拓宽职业教育对象的覆盖面 “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应能使所有群体的人都能入学,所有年龄层的人 都能入学,其应该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14]这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基 本理念和趋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和“终身教育理念”,保 证所有人都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职业教育要向所有人开放,实现对广 大人民的最大覆盖,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教育,在教育对象的选择方面表现出 极大的宽泛度和包容性。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度 深度取决于体系的专精程度,决定体系的发展持续力,展现职业教育的内 含底蕴。如果说宽度是体现“量”的要求,那么深度则是诠释“质”的要求。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的深度,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内在生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深度,才能 使职业教育适应力提升,持续力增强,贡献力增多。

    (一)内涵深度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底蕴和基础。职业教育产生于职业需 求。人与职业的结合是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必经阶段,也是职业教育追求的 主要目标。职业教育是以其他类型教育为基础、以职业为目标,教育成果是职业 人,而在职业人的身上承载的是人生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15]。职业教育 发展受所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的发展内涵。职业教育不仅要顺 应外在现实世界,而且要立足现实环境,展现其决定力量。不是为迎合社会,不是完全被外在力量所决定,而是要实现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外部需求与坚持自身 发展的内在逻辑相结合,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影响所在的现实世界。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优势,体现特定的社会期许,以职业 教育本体价值的张扬,展示职业教育“作用于心灵”的内涵表现,达到教育民众、 启发民众、服务民众之目的。

    (二)文化深度 文化是职业教育本质归属之所在,职业教育包含重要的文化“设定”,这种 设定的本身与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反 映一定的文化内涵,在重视政治与经济影响的同时,要兼顾文化的面向。使职业 教育文化与所处的主流社会文化形成某种联系,做到既能维系职业教育自身的内 部文化,又能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丰富整个社会文化体系。要使职业教育文化从 普通教育文化断章取义、零敲碎打的状态下脱离出来,从普通教育文化经验中抽 离出来。打破职业教育“沉默文化”窘境,增强职业教育文化话语权,突出职业教 育文化价值,使之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独树一帜,凸显职业教育文化的价值深度。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亮度 亮度是竞争的优势来源,亮度决定体系是否具有生命力。亮度来源于特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实现特色发展,就要精心打造“卓越点”。要在不同教育类型 相互激荡、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明确自身发展和服务的方向与范围,摆脱教育 同质元素的禁锢,实现职业教育内外因素的高度统合,确立自身的特色与亮点。

    因此,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要努力实现自身相对独立的价值追求和发展旨趣, 又要做到自身职能和公众利益的统合。

    (一)在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时体现亮色 当前,教育的任务不再是知识的转移,以及计划训练有能力领导社会解放 的精英,而是“为社会体系提供一些能满足个别职位要求的成员”。[16]因此,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满足人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具体表现在职业教育向社会提 供的教育机会要能够满足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教育形式要满足人们多样化、 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能 自由地接受职业教育,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灵动性和个性化服务性。

    (二)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方面表现出亮色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要区分教育体系的选择习性,把握社会体系 内对不同体系的不同角色的期望,让人体会到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明显的边 界和功能分化,展现职业教育独特的服务方式和价值表现。明确职业教育在社会 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社会大众共享的价 值与情感,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力度 教育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一种社会控制和约束的过程。美国著名行政学者 G艾利森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17]理论体系的价值并非停留于思辨,而是力行实践。因此, 要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广执行的力度。

    (一)通过职业教育内在体系的完善增强外界 接受的自觉性,提升执行力度职业教育体系的“普遍效力”从何而来?雅斯 贝尔斯(KarlTheodorJaspers)明确指出:“共识是普遍效力的标志。”[18]因此, 在推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要为达成社会共识而进行广泛的对话与沟通。在研 究探讨体系理论之余,应在现实环境中加以体验,通过行动和实践去审视、反省、 修正这些理论体系,以深刻了解、掌握、反省职业教育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距离, 展现出结合行动与反思的真切实践。

    (二)通过外在力量的监督和规范,强化执行的力度 要增强政府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建立从上至下的职业教育督导制度,对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与运作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督和规范,检视其运作形式与效 果,规范其实践操作。从实施水平、质量和效率三个方面进行督导评估,将分层 监督、规范评估、检查反馈三者交错于体系运行之中。

    作者:唐高华 工作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现代职业教育研究边界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概念边界 (一)职业教育体系 “体系”包含三层意思:第一,体系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
    第二,这些要素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第三,体系不是要素的机械叠加,而 是一个有机整体。“职业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界定。狭义上,它对应的是英文 中的“vocationaleducation(简称VE)”,仅指以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传授某种 技能性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等的教育。广义上,它对 应的是英文中的“technicaland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简称TVET)”,它是 对各级各类培养技术员和技术工人等应用人才的教育及培训的总称。广义的职业 教育概念基于“大职业教育观”。它既是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又 有利于学界更加开放、深入地研究职业教育体系问题。因此在研究中宜采用职业 教育的广义界定。采用属加种差定义法,可将“职业教育体系”定义为:由各级各 类培养技术技能应用人才的教育及培训组成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整体。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首先,“现代”是一个用来表示时间状态的概念。在泛指意义上,“现代”被 用来当作目前、现在、今天的代名词,指人们正在经历的任何一个当前的时间阶 段。在特指意义上,“现代“”指的是人类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期,与“古 代(或传统)”相对应。但在不同的社会研究领域,特指意义的“现代”所指代的 具体时间往往是不同的[1]。在特指意义上,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与“古代(传 统)”的划分时域,是本研究的着眼点。纵观世界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史,可以分 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工业革命以前:古代及行会学徒制的兴衰;
    ②工业革命至20 世纪中叶:学校职业教育的形成与普及;
    ③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双元制的兴 起、以立法方式确定职业教育体系;
    ④20世纪末至今:全球化、知识经济、终身 教育思潮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过去有关职业教育史的研究中,“现代”职业 教育往往指代的是工业革命以后以学校本位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2-3]。随 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更应关注21世纪以后职业教 育的新环境和新发展。同时,“现代”又是一个超越了时间状态的概念。它除了指 涉时间上的“当前”、“现在”等状况之外,还蕴涵着当前、现在的事物或状况“比 古代(或传统时期)更新、更好、更进步、更优越”的意思[1]。换言之,并不 是所有发生在“现在”的,都是“现代”的。因此,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现代” 一词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时间概念。“现代”应代表一种特殊的“类”,包含着 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与以往职业教育体系在本质上的特殊差异,即“现代性”。而这 种本质差异,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 抽象性及具象性特征。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态描述维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对它的研究既要从静态视角关注其 内部要素组成,又要从动态视角关注其体系内外部的联系机制。从内部组成与联 系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按不同划分标准解构为多个子系统系列,子系统 之间存在多向的互动联系;
    从外部联系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是教育体系 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就业体系联系极为密切,还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外部社会 环境有着互动关系,表现出鲜明的跨界特征。

    (一)内部组成及联系 1.按教育层次分。从教育层次看,职业教育体系通常由初等、中等、高等 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组成。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心经历了 由初等职业教育向中等职业教育再向高等职业教育转移的过程。除了重心和比例 问题外,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也是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层次结构的重要 议题。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类衔接方式:一种是基于机构的,如日本和我国 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
    另一种是基于学分和资格的,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 育体系。2.按教育阶段分。从教育阶段看,职业教育体系通常由职业启蒙教育、 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组成。职业启蒙教育主要是在普通义务教育阶段开 展,任务是激发学生对职业世界的兴趣,并初步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职业准备 教育是为初次就业者提供的全方位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则是为已就业者 胜任新的工作要求而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这三者往往需 要一体化的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学习,最有效率地为个体的职业生涯发 展提供支持。3.按办学主体分。从办学主体看,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由公办和民办 两类组成。公办职业教育的投入主体是政府,而民办职业教育的投入主体则是包 括企业、非营利机构在内的各种非政府组织。但需要注意的是,“办学主体”并不 等同于“投资主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也经常存在“公助民办”、“教育培训券” 等投资主体是政府而办学主体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形态。4.按办学形式分。从办学 形式看,学校本位、企业本位、双元制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三种基本范式。此外, 按办学形式还可以将职业教育分为全日制的和非全日制的两种。这两种职业教育 办学形式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联系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 面。它既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有关,又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关。5. 按规范程度分。从规范程度看,职业教育体系由正规职业教育和非正规职业教育 组成。正规职业教育往往是学历性的,而非正规职业教育往往是非学历性的。如 何管理好两类职业教育,并处理好其关系,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要回 答的问题。6.按投入要素分。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要素包括课程、师资、经费、 资格证书、行政管理等。这些要素在职业教育体系内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并最终使得职业教育体系产出一定数量、 规格的社会劳动者,并关系到与雇主需求的契合程度。这些要素与职业教育体系 外部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因此,这一视角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中极为重要。

    (二)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1.与教育体系的联系。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是教育体系的两大 子系统。职业教育体系与教育体系的关系,主要就是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 系的关系。普通教育体系按层次分为普通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 育。通常,普通初等教育体系在前端与职业教育体系相联,而在中等及高等教育 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的关系在各国(地区)则有不同的表现,其中以两 种类型最为典型:一是双轨制,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是分离的,互不交叉, 自成体系,如德国、我国台湾地区;
    二是单轨制,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是 合为一体的,相互交叉融合,如美国、英国。普职交叉融合的方式又有不同,美 国是基于课程体系的单轨系统,英国是基于资格与学分框架的单轨系统。2.与 就业体系的联系。除了与普通教育体系的联系外,职业教育体系与就业体系的联 系最为紧密。职业教育体系的终端正是与就业体系相联接的。就业体系的人才需 要数量与结构,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规格。而职业教育体 系的人才培养数量与结构,也会直接影响就业体系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职业教育 体系与就业体系联系的方式以及紧密程度,还受一些制度安排的影响,如资格证 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等。3.与经济环境的联系。职业教育体系与社会经济环 境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上述就业体系间接实现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就业体系的规 模及结构,从而决定职业教育体系的规模、层次等;
    职业教育体系输出的社会劳 动者,进入就业体系从事生产劳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经济环境 有时也会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体系,如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许多职业学校都是企 业举办,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分离,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经历 了较大的嬗变。4.与政治环境的联系。政治环境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主要 体现在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方面。如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的是地方分权制的 行政管理体系,职业教育以州为主体,各州承担具体责任;
    而法国是中央集权制 的代表,主要职责由中央承担,学区和省分级执行。此外,职业教育经费拔给的 数额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政府的行政行为。5.与文化环境的联系。

    文化环境往往以一种既深刻又无形的方式,影响着一国或一个地区职业教育体系 的构建。如在德国的文化环境中,社会崇尚科学技术,尊重技术人才,重视职业 教育,对双元制普遍接受,这种文化背景经常被认为是其他国家难以效仿德国双 元制的重要因素[4]。而盎格鲁撒克逊社会(如英国、澳大利亚)对职业技术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论文(共8篇)|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看法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