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新课改探究论文
新课改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理念主体地位 [论文摘要]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教师对课标三维教学目标之 间关系的正确理解与把握是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有效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拓展课堂教学是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方面。另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教 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以及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等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努 力方向。
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广大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活动,多 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纷纷出现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学习也开始由被动接受 转向主动探索。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个体性差异的存在,导致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 新课程的理解存在一定差距,教学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对新课标 的正确理解与把握、课堂教学资源有效整和及利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学 方式方法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探讨历史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对新课标的正确理解与把握 三维目标是新课标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一个整体。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课堂 教学中,要做到对三者的有效统一,首先应该确保知识和能力的基本地位不能动 摇,所有教学目标都是在学生掌握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之上实现的。在新课程的 专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将前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充 实和丰富教材所涉及到基础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整体的 理解和把握。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 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的理解有失偏颇,认为仅仅是课堂教学方 法在形式上的改进,因此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形式主义毛病,结果课堂搞的热 热闹闹,学生却没有学到多少知识。这实质上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新课程理 念中,过程和方法既要求贯彻在教学过程当中,又要求把它们当成教学目标来实 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基础知识在史料研 读、图表分析、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支撑下“活”起来,达到在 教学中突现方法,在目标中掌握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知识与能力并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较深层次的教学目标,它拓 宽了课程教育目标的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更加强调学会学习的同时学 会做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 的实际情况,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教学环节,比如观看有关名胜古迹、名人、 民俗风物的图片,表演历史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课外探究活动,作为学生 触摸历史,体验历史的外在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 亲身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二、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和及利用 在课程标的指导之下,教材在整体编排上采用模块加专题的形式,课程结 构设计突出系统化、层次性和探究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这种编排下与 存在教学单薄的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树立起整体 的、宏观的概念,在认真研究课标与教科书、借鉴教学参考资料合理成分的基础 上,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性,以及教学任务繁重与课时 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在不应影响教材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 理的取舍或调整,要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
同时根据“模块链接”的提示,指导学生积极搜集相关教学素材,对本课所涉及到 的相关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充实、整合同类专题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效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的重要方面。学科之间的 交叉融合以及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都可以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进行科学技术发展史教学时,可以和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联系起来;
思想 文化专题部分,可以将语文、政治、美术、音乐等课程的相关内容穿插进去。在 历史课堂上让学生把在其他课堂上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总结联系起来,可以克服新 教材知识专题化所带来的学生知识系统不全的缺点,使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 富而生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通过观看有关名胜古迹、 名人、民俗风物的图片,表演历史剧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的触摸、体验历史。
丰富有趣的课外探究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的兴趣, 都是我们应该合理有效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没有把新课程理念完全理解、内化为指 导课堂教学的武器,就不能把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会出现 “形”与“神”分离的情况。如何才能让历史课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情趣?如何才能 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探究式学习,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效”?这都是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师的观念转变非常重要,不再是教教材,而是在吃透 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教学。教学设计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有效,每一个 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走形式主义 的道路。这就涉及到正确对待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态度问题。提到传统教 学方法,很多人会联想到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对传统教 学方法存在一定的误解。其实方法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灵活 驾御。创新并不是指要完全抛弃我们原有的各种教学模式、方法,而是在借鉴原 有教学模式、方法益处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其他教学模式、方法。
教师要能根据课堂实际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学思之 窗”“历史纵横”“学习延伸”等趣味性强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收集和利用教 学资源,逐步培养学生亲身实践、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精心创设形式生动, 内容丰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辩论会、编历史剧、开展 历史知识竞赛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知识与能力在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支撑下“活”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在掌 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实 现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根本转变。并使学生在探索历史问题中学会 交往与合作,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历史,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健康人 格的形成。
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 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 理念。模块单元专题的编排体例突出了内容精炼,知识系统性强,思维层次高的 特点,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
因此教师更应该关注自身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要能够引导学 生进行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创造性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当今社会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大量介入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所能获得 的有效课程资源大大增多,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些课程资源?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理解和把握教学中应该“教什么”,完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 的转变?在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落后,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老师又如何能 创设出形式生动、内容丰富、富于思考的教学情境?在充分利用有效教学资源, 备好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好课堂教学应该“怎么教”。
在主要教学环节上,如何过度、如何突破重难点知识,这都对教师的专业研究能 力和知识结构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重视个人的文化修养的提高。教师的人文科学文化素养决定着教 师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也决定着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 定的创新精神,能独独辟蹊径,形成有自己个性并适合教学的教学风格。在教学 中,教师如果能将丰富的历史知识通过板书的浓缩和转化,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 段,将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历史知识中所蕴涵的丰 富精神养料,通过准确、生动,且富有感情的语言讲述出来,才能创造出一个丰 富活跃的课堂,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达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主导,讲述性的教学方法占据课堂大部分时 间,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与新课程理念所 倡导的学生主体地位的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可以借助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来完成。比如遗留下 来的名胜古迹、名人故居、民俗风物,都可以作为学生触摸历史,体验历史的很 好的外在形式。学生通过参观名胜古迹,进行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培 养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促使情感得到升华。古人倡导“读万 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高中历史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真正让 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去感受历史气息的机会是不多的。因此,只能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参与 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如果能注意营造出民主氛围,保持诚恳 态度,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就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必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 中,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刻苦钻研业务,培养起发掘和利用教学资源的敏锐洞察力,在课堂教学中磨练教学行为,深入思考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相互学习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新理念和技巧内化,力争使教学更加有效, 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推进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