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生物教育方面的论文
生物教育方面的论文 生物教育方面的论文篇一 《生物学科教育价值新探》 [摘要]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 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有 独到的价值属性。要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中学生物学教学,我们必须切实重视 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关键词]生物学科 教育价值 课堂教学 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学科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 也未必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事实上,生物学科的高考说取消即取消, 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即使在属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学科也并没有凸现其重 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学科教育价值。因此,要真正让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占 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中学生物学教学,我们必须切实重视中 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这样无论考与不考、怎么考,中学生物教学一定会 有稳步可持续的发展。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 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 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行动者。生物 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 学科教育价值属性)来分析。
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 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有独到的 价值属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在STS 教育,以及科学教育,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 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 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 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一)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 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 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 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 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 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 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 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 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
2.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 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
3.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 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 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二)培养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 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 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 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1.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 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组成了核酸、 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 命现象的物质性――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 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解释。
2.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身、生物界 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 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态、变化的 ――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 结构与生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 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 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 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课 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导主体”思想,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 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 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
根据课堂教学民主化思想,生物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两大主 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间接式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直接指导可以 在前,起开路带头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学习作用,也可以在后,发 挥点拨、解惑答疑作用;教师也可以应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结论式、不作 详细指导的间接指导;教师可以讲,可以不讲,可以多讲,也可以少讲。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 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 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治弱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组合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
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 析、归纳、综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3.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的科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 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须十分重视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教 材内容和教材有关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设计、开展验证性实验、探 索性实验、平行实验、反向实验及有关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去有意、 有效、有发现地观察,如何规范、科学、有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学会 完整科学地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创造思维、培 养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海南白沙县元门中学) 生物教育方面的论文篇二 《生物学科创新教育过程的探索》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兴旺的不竭动力。” 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首要任务,首先是对我们教育工 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使命。
关键词:生物学科;
创新教育;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74-01 创新教育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但主要的是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突破口。教学中,教与学是同一个过程 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要体现主导作用,学生的学要体现主体作用。中学生物教 学过程大致可分为:观察感知——领会理解——巩固记忆——应用技能——思维 创造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既是教师指导的基本程序,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认真观察,提出要求 感知就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常说“处 处留心皆学问”,只有留心去耳闻、目睹、手触、品尝……即留意去感知、去观 察,才能获得大量的信息,为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 学生理解不易掌握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的内容可根据教材内容而定,必须是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让学生 进行观察。如《叶的形态》一节的教学,课前让学生观察。观察叶要给学生提出 要求,看清叶怕各部分结构,采集回来多种形状的叶。
观察的方式有多种,野外观察、实验室观察、家庭观察等。观察的对 象(材料),可是活的生物体,可以是标本挂图或模型。观察的要求不宜过多、过 难,要简便易行。因为它的目的必定是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是为上新课、 传授新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的必要准备。
二、加强理解,启发思维 领会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映过程。就学生而 言,是关于教材内容直接映象的形式与抽象化的过程(教材内容的直接印象往往 与有关的感性材料熔为一体)。知识的领会过程也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理解是领会的高级阶段,理解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筋思考,把知识学懂学会的 过程(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学生思维不能包办代替),理解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借助 于思维来实现的。感知和观察、思维活动均是理解的前提条件,感知和观察学生 已具备,积极思维如何实现,这就是要靠教师的启发引导来实现。启发引导的方 式得当,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学生思维要给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学生将感性材料与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进行思维,教师可列举感性材料与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有关事例,促使学生达到正 确理解。如在进行《种子》一节教学中,可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 说我们平时吃的豆芽实际上是豆根菜呢学生如果理解困难,原因可能有两种:一 种原因是学生对种子的结构缺乏理解,另一种是学生忽视了已观察到的感性材料 ——种子的萌发现象。这时启发引导就要分为两个环节来进行。第一,让学生复 习种子的结构(主要是胚芽、胚轴、胚根)的基本概念。第二,提醒学生对豆类萌 发过程(注意,胚根与胚芽发育先后问题)的理解。这样以来,学生通过积极思维, 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三、强化记忆,掌握方法 领会是巩固的前提条件,巩固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加深领会的过 程。领会与巩固是同一过程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过程。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就开始了记忆的贮存。记忆是思维想象活动的仓库,也是知识应用的前提。有了记忆,才能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的联系 起来,用于实际、用于创造。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进度选用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录像、多媒 体、课外书籍,讲生物科学家的故事,介绍现代生物科技重大成就,使学生产生 兴趣。通过以上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无意识记。
在每节或每章教学内容进行之后,就需要对知识进行巩固记忆。如在 初中动物学《哺乳纲》一节进行完后,为使学生识记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可让学生 做做这样一道习题:“哺乳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除课本里讲到的哺乳动物外,你 还知道有哪些动物属于哺乳纲”这就要使学生回忆哺乳纲的特征,并要回忆哪些 动物符合这样的特征,就联系到学生平时的观察,使其选择出符合哺乳纲特征的 动物。这种识记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并依赖于积极思维,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 能实现。这种记忆是依赖有意识记现实的。如历史年代、人名、各种数据有关的 记忆材料,可依据外部联系多次重复,并且常常运用才能记住,这是一种机械识 记的方式。
在初中《动物学》《植物学》教学即将完成时,就要进行生物进化论 方面的教学。要使学生识记进化论原理,就必须要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忆,指导要点在于能区别有关和无关的,重要的与不重要 的知识内容。对重要的知识内容充分理解,进行加工,最终说明生物进化的原理。
四、提高技能,注重训练 知识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检测领会知识和巩固 知识的可靠指标和重要措施,也是锻炼学生智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重大发 现以及发明创造,也是以知识的应用为基础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作为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一 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用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的方式,用以考察学生对概念、基 本原理的应用。第二,通过实际操作检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如实验、学习、绘图等。应用性题目举例:①现在的爬行动物能够进化为鸟 类和哺乳类吗,为什么这就是要考察学生的生物“进化论”原理的实际应用。②根 据对青蛙解剖标本的观察,画出青蛙内脏的简图,注明各部分的名称。这种应用 性题目,中心考察对青蛙内脏活动的观察技能和绘图技能。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时间才能形成相应的技 能(能力)。另外,通过生物学技能的训练与学习,可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记忆、理解、应用的水平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认真做到将书 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五、引导思想,鼓励创造 学生掌握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具有一定技能,也能够在生活、 生产中得到应用。按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要求看,就已经全面地完成了教学任 务。但是,就当前创新教育看,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学任务——创新教育。培 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生物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分析、综合而产生的新的理解,甚至是独到见解。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而是要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各 知识点、生物学原理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创造性、创新性。《仿生学》就是从 《生物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独特的科学。如根据鸟的飞翔设计出飞机、应用鱼 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制造出潜水艇、从蝇眼到照相机、从蝙蝠到雷达,等等。在日 常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为学生介绍生物学科技成果,引导学生想象、启发学 生思维。同时,及时发现学生新的理解、独到见解,哪怕是一点一滴,教师都要 及时肯定他们的长处,并启发、指导、鼓励学生思考、钻研、探索。长期坚持, 潜移默化,学生创造性思维转化为能力,最终就会成为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