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形势与政策优秀参考论文
形势与政策优秀参考论文 形势与政策优秀参考论文篇一 《“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摘 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为之奋斗的动力和 源泉。通过“中国梦”的论述,揭示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一致性。“中国梦”是华夏民族的复兴梦,展现中华民族 的共同理想。对大学生而言,梦想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对民族而言,梦想是依托, 是未来。本文阐述了“中国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提出了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关键词: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中国梦”是在后提出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中国梦”不仅是国家 梦,更是个人梦。它为大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更能使 大学生们树立理想信念。
一、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一致性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他们的理想也承载着国家的命运。提出的中国 梦既是国家的梦,也是大学生每个人的梦。首先,从字面上看中国梦就是华夏儿 女的复兴梦,是梦想,而梦想很多时候等同于理想。实际上就是对未来的追求和 向往,是更具有中国色彩的梦。再次,所坚持的道路是一致的。要实现中华民族 的复兴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思想,正如实现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使国家强大的主力军。只有国家强大富强,在国际上有地 位,作为大学生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中国梦的实现是民族崛起和复兴的梦, 这简单的三个字是我们一代一代一直追求的梦想,凝聚了华夏儿女的心声,无论 面对多大的困难,都给我们希望。同时,个人梦想的实现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复 兴梦的实现,个人的理想信念不仅决定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群体的行为和组织行 为。中国梦的提出,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我们大学生处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每个人都是这个蓝图的绘制者,每一笔对 整个的布局都有着作用,只有画好每一笔,才能使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二、深入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一)“中国梦”明确大学生人生目标,引领大学生人生方向 习曾在“五四”讲话中这样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 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这正是说明了理想信念的重要 性。大学生正是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做指引,而中国梦 的提出正符合大学生现阶段的思想境界。习曾在讲话中提道,“中国梦”既是国家 的梦、民族的梦,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因而用中国梦对大学生进行理 想信念方面的教育,会使大学生们心生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自豪感,胸怀 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正是当代大学 生所缺少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简单的话语勾勒出了大学生的人生 方向。只有以国家复兴为奋斗的目标,大学生和我们国家才能走稳走远! (二)“中国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态度,正确面对困难 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人。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 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当个人的理想寄托于祖国 的理想之上的时候,即使迎接挑战,即使前路漫漫,也不会选择退缩。当代大学 生若将个人荣辱放到国家兴亡的高度上,即使道远任重,即使困难重重,也不会 选择逃避。这正是中国梦伟大意义的体现,当代大学生在意志品质上的短缺,正 是需要中国梦在现实中予以培养和完善。
(三)“中国梦”强调了务实精神,提倡埋头苦干,有利于大学生追求实 现自我价值的心态 当代大学生受现实主义思想影响深,把口号看得轻,重视实际的自我 价值的实现。中国梦正是强调了踏踏实实的做事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精神, 正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远大的理想的实现,都依靠的是实际行动,需要每一个 大学生踏踏实实学习,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国家建设当中,中国梦正是切中要害, 运用马克思理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理想。“奋斗成就伟业。宝 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 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只有实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实现中国梦任重 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我们已经取得辉煌成就,正在向着梦想一步 步靠近。距离目标越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只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齐 心协力、不懈追求、接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 岸。” 三、中国梦导向下的个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党的特别强调:“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因此,寻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的新途径、新办法,拓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成为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中这样写道:“今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所以当 代在校大学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强化大 学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和健康的理想信念显 得尤为重要。
(一)用中国特色的理论做引导,弘扬中国精神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做支撑。”所谓伟大的精神,就是具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 国,这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大学生们要根据我国国情, 充分认识到只有理论的正确性才能指导人生方向。中华民族创造了五千年的辉煌 历史,我们大学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 进。这也正是爱国精神的体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 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理 想信念,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 1.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便利性。高校大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 堂教育,这也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一个便利的舞台。课堂教育在内容上不仅仅 停留在过去的理论上,应该看到时代的变迁,做到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完善的理 论来让大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先进的理论;是符合中国 国情的理论。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促 进大学生的个人的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的思想的有机结合。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国梦的思想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国的现在和过去,也学会正确 把进步中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在中华民族独立以及走向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通过这样 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此基础上树立崇高 的理想和信念。
2.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典型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生 党员先进的思想来感染周围同学,从而增强党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增强党对大 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生党员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 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精神,这些都能够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榜样模范作用。榜样的 效应不可估量,通过榜样的示范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仿效热情,在当代大学生 中形成正确人生观的模仿热潮。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选择党员学生的先进 典型。通过他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不懈努力,既可以传播放大中国梦的正面效 应,激发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的热情;又可以通过他人成功的人生经历激发学生 的竞争意识,形成一种崇尚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的良好环境,使学生树立 正确的理想信念,积极为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奉献青春。
3.创新教育方法,拉近师生距离。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都是教师 在上面讲,学生在底下听,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应该互动的课,这样就造成了枯燥 乏味的课堂。中国梦的提出对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警醒,以往的理论都是晦 涩难懂,而中国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梦想,提到梦想学生会觉 得和自己是息息相关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所以教师的授业解惑也应该是 贴近生活的,以帮助学生们都真真切切地树立起理想信念。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 所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身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所以,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 面,作为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人格特征来 诠释中国梦的内涵,借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理想信念,并通过平时与学生进行沟 通与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方面进行指 导、帮助和引领,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要坚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进’工作, 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通过教育者 的努力,使大学生真正明白理解了中国梦是与每个人的梦想一致的,才能为实现 理想信念而奋斗终生。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优化外部环境教育氛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积极向上的校园 文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刻苦学习的精神,还能加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 神。理想信念的教育需要具有导向、育人、凝聚的校园文化。只有这样的环境才 能让学生们感受到理想的社会是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个高校的软实力,只 有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才能获得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同时,也应 看到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当前,互联网给大学生们带来信息的同时, 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三观。网上信息量大而多,更新速度快,对于信息的导向需要 我们高校给予一定的指导。大学生在利用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很容易受到不良 信息的影响,从而影响学业和理想的实现。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校园的网 络建设,优化外部环境氛围,加强宣传活动,让大学生在一个纯净的校园里正确 看待社会上的问题,可以举办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活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从而激发学生们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
形势与政策优秀参考论文篇二 《浅析反思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反思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思想 政治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出现教育力度与取得成效之间不对等的困境。
本文拟以独立学院学生为例,从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的外部表现和内部因素出发, 通过反思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力图提高社会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认识,促进大 学生诚信教育健康 发展。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的外部表现 1.诚信缺失负面效应。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教育力 度和成效上存在不对等现象。而这种现象从根本上是由大学生诚信知行不一引发 的。经走访和调查,大学生对诚信普遍持认同的态度,他们认识到诚信是一种美 德是值得提倡的。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出现了诚信缺失 现象。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更为突出。独立学院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弱,容易受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 一些学生,缺乏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思想颓废,缺乏诚信。“从道德 心理的角度看,诚信就是一个由诚信需要、诚信动机、诚信行为及相关的心理反馈各因素交互综合作用的动态系统。”良好的诚信意识并不一定代表有良好的道 德行为。诚信即使是大学生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但要真正将此行为准则付诸实 践还必须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对方的诚信度、事件的重要程度、自身的利益考 虑等等。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才使得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与诚信意识不一致。而 这种不一致就是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对称性的根本原因。
2.大学生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无论是在学 校、社会乃至学生及其家庭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处于困境状态的 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着重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共产主义等理想层次教育,弱化了道德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尤其在诚实、守 信这种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诚信道德规范教育上力度不够。”部分高校在思想政 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不成熟、不健全,存在着管理与教育的严重脱节, 重视专业教育工作,轻视思想教育工作;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轻学生思想 道德素质的提升。同时学校诚信教育“各自为战“较多,整体配合少,缺少联动, 系统性不足。在家庭教育环境下,家长及学生较为重视学生本身 科学文化知识 的获取,专业技能和素养的提高,就业是否理想等,对诚信教育认同和重视程度 不够,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的内因分析 1.社会“诚信危机”的负面作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
社会文明程度还没有达到完美程度,人们的道德水平的提升滞后社会 经济的发 展。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制度、 法律的不完善。相应的道德诚信约束机制 不健全,致使社会失信现象屡见不鲜,进而引发以“诚信危机”为中心的社会道德 危机。经济上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唯利是图。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监察 制度和道德约束体系不健全,市场缺乏了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使守信者未受 到应有的鼓励和收益,而失信者未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模糊 了人们的分辨是非的界限,形成一块道德灰色地带:失信者的收益高于失信成本, 失信者有利可图。这种状况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大学生 诚信教育必然受其影响。
2.家庭教育的诚信缺失。就目前来看,家庭教育存在诚信教育缺失现 象,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年后出生,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是集万千宠爱为一 身,家庭教育较为宽松。家长代为做作业、写作文现象屡见不鲜。独立学院学生, 在高中成绩属于中下游,成绩普遍不好,作弊现象十分严重。家庭教育的诚信缺 失是重要原因。一方面,家庭教育基本上是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惟一标准,对道德理念的培养视为可有可无。另一方面,父母自身的失信淡化了教育效果。
有些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不能成为子女的学习榜样。家长不良的示范、错误 的引导使大学生对失信得利逐步产生认同,模糊了诚信和失信的道德界限,与诚 信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3.大学生价值观已基本固定。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
大学生虽未正式踏入社会,但已通过各种途径接触、了解了社会。特别是在 网 络时代,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更为广泛。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 成的重要时期,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难免使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甚至背离。当前社会价值趋向于享乐 主义、个人主义等,在实际行为中表现为唯利是图、背信弃义等。这种以个人物 质利益为目的的价值追求、重利轻义的义利观念,直接左右着人们的 经济行为 与社会交往。有些大学生是非观念差,意志不够坚定,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 受到影响,价值偏离正确方向。在处理社会与他人的关系时,以有利于自我为中 心,可以不惜牺牲诚信道德准则为代价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种实现价值的方法, 助长了不讲诚信风气的形成,严重阻碍了思想 政治工作中诚信 教育的开展。
4.高校自身消极因素的影响。高校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诚信环境相 对较好,但也并非是一尘不染。有些高校自身的一些不诚信行为,与大学生诚信 教育形成悖论。有些高校管理领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漏洞,如在招生中的暗箱 操作、各类评优中的不正之风、学术研究中的失信、学术腐败等等。一些与大学 生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也存在着工作松散、制度执行不力、监督不力现象,这就 给一些不诚信的大学生带来了可乘之机,让失信有了得意滋生的空间。这些负面 “示范”,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蔓延,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三、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的反思 1.高校的诚信教育能否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诚信观的形成是要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而诚信教育的实施时间越早对学生的诚信观形成的作用越明显。“我们的德育是 倒金字塔的,幼儿园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中学进行集体主 义教育;大学进行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说明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 没有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认知 规律和心理成长规律,而导致大学生在认知上 存在缺陷,导致诚信等道德问题的存在。大学生就像一张被社会上的种种虚假现象涂抹过的一张白纸。而让处在学校教育顶端的高等学校承担起“人之初”就应该 重点从事的诚信教育,弥补诚信教育的先天不足,使白纸上已经存在的代表诚信 观的线条回到它应该的位置上,这本身就是事倍功半的苦差事,也注定了高校的 诚信教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而不能彻底根除。
2.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困境 从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困境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要想从根本上 摆脱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困境,必须具备相应的外部因素。第一,良好的社会诚信 环境。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依托社会大环境。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同时, 培育社会诚信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在法制和道德上对诚信问题加以约束,形成奖 惩分明的社会诚信氛围。第二,诚信的家庭氛围。家庭的对学生的诚信影响是潜 移默化的。家长要用自己诚信的言行、高贵的品质影响学生,带动他们成长进步, 形成将诚信的家庭氛围。第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诚信 道德观念的形成的养成要从小做起。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 无疑是诚信教育的最佳选择,大学生诚信教育才会事半功倍。第四,完善的大学 生诚信教育体系。
要想走出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必须在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全面的、 和谐的德育观。“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和谐德育过程中已经不可能截然分开, 应该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多经纬、多频道、多方位的德育组织网络, 做到目标一致,相互沟通,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相互联动,形成合力,打一场 持久的德育‘攻坚战’。”因此,要想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必须具备以上几个 因素,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的诚信教育观。细细的对照各种因素,我们才 发现,目前这些外部因素都不具备,大学生诚信教育很难走出目前的困境。
3.大学生诚信 教育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继续存在,总体上说,高等学校的诚信教育是全 面的、和谐的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应该诸多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放弃努 力。具体而言,独立学院更应进行诚信教育:首先,新时代的大学生出现诚信缺 失现象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必然存在的直接原因。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 集中学习的地方,是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修正不良观念和意识的理想环 境。虽然,大学生诚信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但是,起码收到了一定成效。其次,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用还没有完全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制约其效 用的发挥。尽快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迫在眉睫。再次,高校教育处于学校教育的最顶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期学校教育的 不足。
参考 文献:
[1]沈绮云,姚晓波.高职院校学生诚信心理调查及思考[J].广东教育:
职教,2010(10). [2]张其娟.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学报,2008(02). [3]刘兴华.论高校诚信教育难的原因及对策[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