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篇一 《对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梦”的亲自参与者和直接创造者,提高大 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激励大学生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 题,在对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中应突出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引领他们 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确定位人生发展目标。关键词:“中国梦”教育 当代大学生 使命担当意识 党的后,“中国梦”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当代中国高昂的旋律和 精神旗帜,“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和行动指南。青年历 来是逐梦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生力军,实现中国梦,当代大学生不可能置身事 外,中国的未来,在于今天的塑人,要使他们真正托起“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 的“中国梦”教育应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一、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 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 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和 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下了浓重的篇章,同时,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 民族,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之重、 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民族复 兴、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梦想。然而,梦想实 现不易,复兴之路艰难,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艰难求索史,一部不懈奋斗史,从 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备受凌辱到独立自主、从封闭 愚昧到文明开放,中华民族雪耻图强的探索从未停止,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泯灭,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无数的曲折与悲壮,豪迈与奋斗,用蘸满自己鲜血的笔 改写历史,在布满荆棘的历史险峰里踏出一条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终于不可逆转 地结束了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不可阻挡地推进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进程。回眸历史,在民族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青年都站在了时代的前 列,他们在救国图存的杀场上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流中流淌汗水,“中 国梦”承载了历代中国青年的理想、青春、热情和奋斗,印满了历代中国青年沉 甸甸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之迹。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延续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 代人的使命,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当 代大学生的历史重任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他们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继承 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精神,继承老一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上,开创社会 主义发展的新纪元。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 们要实现现代化,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树起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新的里程碑。历史 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当代大学生是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并进的一代,他们将是这个过程的亲自参加者, 这段历史的直接创造者,用“中国梦”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强化他们的使命担当意 识,让他们认识到责任的重大和光荣,从而时刻牢记使命,奋勇担当使命,同时 要明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前进的道路上无疑会有 各种艰难险阻,但只要使命在心,坚定不移,就一定能抵御各种风险,战胜各种 困难,推进伟大事业前行,刷新历史发展篇章,为中华民族明天的梦想与追求铸 就辉煌的成就。
二、固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之基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无数仁人志士 历经肝脑涂地、上下求索而寻得的一条唯一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 幸福的正确道路。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为救国图存,中国人民有过农民阶级领 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孙中山是 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伟人,但由于没有找到正确道路,故而都未能解救中国 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苦难的中国带来了希望,有了中国共产党,近 代以来激荡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民族复兴梦想才渐渐明晰起来,经过几代中国 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 索中、在对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总结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 础。
历史这面镜子和这部教科书昭示我们: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和民 族,有了正确的道路,人民的奋斗才能充满希望,命运的航船才能乘风破浪,党的再一次向世人宣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 发展中国。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不走封闭僵化 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 本遵循,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认同和接 受这条历史和人民选定的道路。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于坚持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和各 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不同程 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和动力源泉,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 的动摇,也是最危险的动摇。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 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绝不可 以掉以轻心,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大学生“中国梦”的教育要将信仰问题作为重 要内容,引导他们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生信念, 将“中国梦”根植于大学生内心。我们要多维度、多视角地让大学生认识到只有社 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 实践证明了的光明之路,它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巨大热情,大幅度提升 了综合国力,使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将“中国梦”的理想 变为现实,别无他途。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成为坚定 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引领大学生正确定位人生 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 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 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 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 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证。
当代大学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 价值观决定着他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判断、选择、好恶取舍,支配着他们的 行为[3],其价值选择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代 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深刻的国内社会转型,他们面临的选择很多、机遇很多,在多重诱惑和各种选择面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关注自我多, 关心社会少,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努力寻求人生定位的时刻,“中 国梦”为大学生在当下找到自我、确立人生方向提供了时代坐标,对大学生“中国 梦”教育要注重其价值观塑造,将认同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作为当 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将大学生多元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统一到 “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上。
大学生都有追求个人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中国梦与大学生个 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内在的契合性[2],应将个人梦 和国家梦有机结合在一起。首先,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要求每一个中 国人都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创造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给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 广阔的平台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让每个人能够梦想成真。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 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个人梦是中国梦的 组成部分,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将自己融入社会才最有 力量,大学生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的学习、成 长、事业、理想置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中,才能获得更大发展机会, 把握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其次,梦在 前方,路在脚下,唯有实干,一切美好的东西才能创造出来。当代大学生一定要 知行统一,抓住在校学习的黄金时期,从今天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地锻炼自 己,主动完善自己,努力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勇于 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真 才实学助力中国梦,成为实现“中国梦”当之无愧的接续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对当代大学生“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发挥各 方面力量,利用各种渠道形成合力,使“中国梦”真正深入大学生心灵,让他们在 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践行,在追梦、圆梦中释放青春的光彩。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篇二 《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 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是分配不公、教育不公、 机会不公以及住房、医疗等民生不公问题仍然严重;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 司法体制机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 面,提出了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制度建设措施。
关键词: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公平正义既是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一个标准,也是人们评价政治文明 的尺度,更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 要求之一。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妥善协调利益关系, 大力促进社会公平,使公平与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一、和谐社会呼唤着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物质条件。但是,我国还存在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问 题,凸显出种种矛盾。
1.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分配严重不公 由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社会分配 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健全,我国的城乡、地区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从 城乡差距看,我国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城乡差距继续扩大,2004年达 到3.3∶1,是1984年1.7∶1的2倍。从区域差距看,地区发展不平衡呈逐年扩大趋 势。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50%提高到了2004年 的61%,中、西部地区分别由30%和20%下降为23.5%和15.5%。从阶层收入差距 看,内地最富裕的10%人口占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人口仅占1.4%。
我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2004年扩大至0.458,是 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教育领域严重不公 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教育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教 育不公的矛盾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在教育经 费的投入和群众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方面差别很大;不同社会人群在享受各阶段教 育的机会方面存在不平等,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学率上的不公平;同一社会群体的 人们在争取入学时的机会不公平;由于教育部门监管不力,使一些学校竞相“乱收 费”现象层出不穷,加剧了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弱势群体如贫困农民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严重等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人们接受教育的不平等直 接影响到将来经济收入的不平等,进而成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潜在 矛盾的巨大隐患。
3.住房和医疗等民生问题存在严重不公 我国在住房问题上存在着严重不公平。我国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后,取 消了福利分房制度,但时至今日仍然有少数单位集资建房,不少人因此拥有几套 住房,这对于那些住房改革比较“彻底”的单位和职工来说,就是极大的不公平。
另外,我国在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上存在严重不公平。据世界卫生组 织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卫生系统的评估显示,中国卫生筹资的公平性在所有成 员国中排188位,位列倒数第4。社会保障体系在城乡之间、企业之间是有重大差 别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垄断企业等单位社会保障情况在逐年改 善,非国有单位的职工,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进展缓慢,政府提供的相应保 障非常有限。农村基本上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看病难”、“因病致贫”问 题相当严重。医疗保障不公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4.就业和用人机制存在机会不公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想变成人口资源强国,必须解决就业和用人 机制存在的不公平问题。目前,全国现有下岗失业人员1400多万人,每年大学生 计划需要就业的新增劳动力超过1000多万人,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将会进一步 增加再就业的压力。每年数十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还有相当数量的城市 人口处在下岗或半失业状态,是潜在或隐形失业。其中,在这些找不到工作的大 学毕业生中,大多数都是没有权力背景和较好的社会关系,还有户籍、性别、生 理等方面的歧视。就业和用人机制存在的机会不公,最终导致过程和分配结果的 不公平。
构筑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需要全社会的每一个公民自觉共同努力 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广大群众对具体的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要在党的 领导下,在法律的轨道上,在制度的框架内,有秩序地进行。
二、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建立和健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整个社会就能形成崇尚公平正 义、维护公平正义的氛围。离开制度建设,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只能是一句空话。第一,完善民主权利的保障制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实 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第二,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 制建设,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要完善和发展有关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 利、推进社会事业、规范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第三,完 善司法体制机制。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法制保障。社会主义司 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司法职能的公正性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 要体现和标志。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为在全社会实 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法制保障。第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要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加大财 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要健全公共 财政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促进转移支付的规范化、法制化,完善财 政奖励补助政策。第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 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努力解决收入差距 扩大的趋势,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第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完善企业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 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积 极发展慈善事业,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 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 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
社会公平正义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相对的,是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 相联系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实际,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公平,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