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师德论文】浅谈幼儿教师的... 正文 2019-08-28 14:39:48

    【师德论文】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 幼师师德

    相关热词搜索:幼儿教师 师德 浅谈 观察 能力 论文幼儿教师师德建设 关于幼儿教师师德论文

    摘要:观察是幼儿教师搞好教育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之一。《指南》中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的重视以及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关注,使人们对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重视教师观察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观察 能力

    观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之一,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幼儿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的观察,获得大量有关儿童的具体且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不到完善,从而影响了观察的质量。

    一、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特点

    (一) 客观性、敏锐性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对所有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态度变化等方面进行观察,并且要避免受主观因素干扰[1],比如,某些思维定势、社会偏见、个人的情感等,全面地、公正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变化,保证观察的真实性。

    教师的观察具有敏锐性是指教师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能根据学生的某一瞬间捕捉到幼儿面部表情、个别行为,准确判断幼儿情绪的愿望。教师的所有心理品质中敏锐的观察力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帮助教师及时预料到幼儿将要发生或出现的行为,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影响教育的进程,对于幼儿好的行为给予启发鼓励,而对于错误的行为及时终止,避免坏习惯的养成。孩子在一天天中长大,自身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才可以从微小的变化中把握教育契机,教育好孩子。

    (二)精细性

    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中应具备从繁琐笼统的事物特征中看到细小而重要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观察要有精细性,既能看到树干,也能看到细枝末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与教育,以便长善救失,促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成长。

    1、教育细节观察

    教师千万不要小看那些四五岁的小孩子,他们有主见、有能力,会思考、会观察、会模仿。比如,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生活环节中,他们时常会表现出一个个令人惊讶的细节,尽管其表现形式可能很是幼稚,但这些细节中往往蕴含着孩子的思想火花和闪光点。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抓住这样的生活教育细节,做到保育与教育并存,从每一个细节来分析孩子、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同时应随机发挥应变能力,尊重孩子的个性[2],特别要尊重个别幼儿的奇特想法,否则就可能会扼杀孩子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2、 教学细节观察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使用教具、学具,以及合理的布局、视线的高低、提问的设计、自身的精神状态,甚至是讲解演示时站立的位置、姿势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及时选择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果大大咧咧、粗枝大叶,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或者是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学效果。

    (三) 整体性

    在带领幼儿生活活动时,幼儿教师要对所有的孩子都有照顾到,无论他是在教室中,还是在教师外,或是在厕所里,正所谓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可教师的这种观察往往局限于对于幼儿安全的保护,确保不出现意外,将重点放在了幼儿是否守纪律方面。教师这里瞧瞧,那里看看,至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语言、动作、思维如何,兴趣、情感、交往如何,动手动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概不管。这种观察是缺乏质量的观察,并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观察不等于随便看看,要知道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不让幼儿不出事,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德、体、智、美各方面有所提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由于许多教师在观察中经验的缺乏,不会观察,导致不知该看什么。特别是许多年轻教师,你问她是否注重对幼儿的观察,她会说我当然注意了,说得头头是道,可当你将看到的问题向她提出时,她会无所适从,有时还会说:“啊,这也要观察啊?”其实他们不知在看什么,不知选择何种项目或对哪些孩子进行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教师先要有一个计划,我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茫然失措。

    (二) 做好观察记录

    新的课程观察要求我们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了解孩子是怎样学习的,而要真正了解孩子,就要做好观察记录。教师可将观察记录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参考,从记录中教师也可以发现自己所安排给幼儿的活动是否与《指南》要求具有一致性。通过观察记录,教师能从中看到幼儿的发展变化,还可以其作为对幼儿形成性评价的根据,充分关注到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参照观察记录,利用好观察记录,对于教师的教育工作的实施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平时所做的观察记录还可以被应用到幼儿的形成性评价中。有一些记录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但其中必然有可以作为参考的基础性依据。这样会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有利于教师关注幼儿间的差异性,有利于教师的长远教学。观察记录还有利于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面对孩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努力想办法,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观察记录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 随机的记录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随机将幼儿典型的活动行为进行记录,记录的对象不要局限在某一个孩子,要广泛的记录,体现出随机性,只要其有特殊行为的都要进行记录。在将客观事实写出时,我们应注意一下几方面。首先,为方便及时做好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幼儿教师必须随身带好笔和纸。其次,教师本人是幼儿活动行为的参与者之一,因此,对观察者自己的各种行为包括说话内容等也要做好记录。最后,教师要重点记录能引起我们思考的内容,对幼儿行为发生的时间、过程经过及幼儿的反应做好观察记录。

    2、 实时的记录

    实时的记录主要应用在集体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将孩子在小组交流中的言语进行记录。教师通常可采用较大的挂历纸作为记录纸,可随时将记录纸张贴在墙面上,还可以贴在黑板中间,将教师记录的内容全部的展现在每个幼儿面前。选择适当的记录符号、图形、或者文字,这是实时记录不可缺少的要素。比如,记录一个星星、小红花可以用简笔画,对于较大的孩子,通常采取文字与图形结合的方法。

    3、对孩子作品的记录

    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作品,并将孩子口头讲述的作品做好记录。对于像绘画等作品可直接将记录写在作品旁边;对学生制作的艺术作品,可通过拍照并记录孩子的对作品的描述。通过获得客观的观察记录,教师就可以准确地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在课程设计中,也依据幼儿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增强针对性,及时调整教育和学习目标。对观察记录的内容及时总结并与家长沟通,加强家园联系,共同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因材施教

    所谓的因材施教,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在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及个性特点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材施教就是承认个体存在差异,正确对待这种差异,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发掘幼儿自身潜能,促进其良好的发展【4】。例如:我们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各年龄段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教师的观察也各有重点。

    例如:小班:小班幼儿由于正处于“占有欲”较强的阶段,所以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摆弄玩具或者物品,更愿意将玩具据为己有,在他们的意识里认为,别人玩着的,我也要玩。因此,较小幼儿争夺玩具产生矛盾的情况会时有发生。如:在区域活动《多彩的世界》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颜料让幼儿尝试用棉签画彩条,活动刚一开始,有的幼儿已把棉签都握在手中了,观察到这种情景,除了对幼儿进行教育之外,我们对材料的投放做了调整,不是把棉签都放在一起,而是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份,这样幼儿就能顺利地画彩条了。

    中班:由于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他们对于活动的趣味性要求更高,但是儿童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如:根据主题活动《我找到了春天》我设置了语言区《美丽的春天》、操作区 (借助辅助材料:纸、枝条、橡皮泥等制作春天),表演区(表演主题活动中的故事)王磊和刘文因为选择区域发生了冲突,刘文小朋友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突然跑到王磊所在的操作区,把吴奇轩和别的小朋友制作的春天弄的乱七八糟,王磊很生气,刚想动武,被我及时拉住,刘文跑到老师前告状。观察到这一情景,老师问刘文这样做对不对,让他说明原因,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并让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刘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向王磊道歉。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班的孩子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虽然选择了一个区域,但是缺乏坚持性,想做的事情很多,想与别人进行交往但缺乏交往的技能,往往采取攻击性行为,引发矛盾的冲突。因此观察的重点应在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上。

    大班:孩子的生活阅历变得更加丰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大龄幼儿的社交面变得越来越宽,有些幼儿甚至开始模仿大人间的行为方式,比如合作共享,这也是幼儿们走向成熟的初步表现。

    四、结论

    科学观察幼儿,是每位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的基本功[5]。它要求教师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加强对孩子观察的意识,做到充分了解孩子,这是所有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对幼儿的观察要要做到长期且系统周密,并做好观察记录,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有关孩子的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孩子平时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经过不断的观察探索,我们的教师一定能够成长为一名成功的观察者和教育者!

    参考文献

    [1] 钱芬 通过教育观察记录提高教师自我研究能力[J].山东教育,2004,(18)

    [2] 陈新晖.当前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现状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8,23,(3).

    [3] 王秀飞,周荷玲.运用观察记录 关注幼儿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1,(4)

    [4] 蔡玉晓. 做好观察的几点思考[J].贵州教育.2003,(11)

    [5] 张咏.如何提高教师观察记录的实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12)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最新范文
    【师德论文】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 幼师师德》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