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浅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论文
浅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论文 浅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论文篇一 《浅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摘 要: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是什么关系,太平天国对中国近代化 进程起什么作用,学术界意见不一。部分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 推动作用,并举出一些实例予以证明。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 化进程毋庸置疑,而太平天国只是从客观上推动了洋务运动,并没有推动中国近 代化进程,甚至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太平天国起义客观上迫使清政府为了维护 自身统治而被动的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以才有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从这一点 讲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关键词:太平天国;腐败;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3)20-0202-02 读郑大华教授《晚清思想史》中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感触颇深。其中, 郑教授认为“太平天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主要表现为对洋务运动的影响”。
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笔者深表赞同。但郑教授认为“实际上与清王朝相比, 太平天国更有理由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启者。因为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 夜郎自大,闭目塞听,固守祖宗成法,坚持夷夏之辨,比太平天国要腐朽得多, 保守得多”,“太平天国最高领导者洪秀全,比之清王朝的最高统治着慈禧也要开 明一些”。但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见教于方家。
一、太平天国的极权统治 我国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郭廷以先生认为“太平天国是一 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蠢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 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满地荆棘,丧失的生命 最少为二千万至五千万。以富庶主城的长江下游各省,受祸尤烈,几乎无地不焚, 无户不掳。幸存者亦均面无人色,呻吟垂毙。真是中国历史上的浩劫惨剧”。
郭先生的话也许会让人一时感到震惊,未免有夸大之嫌,但仔细品味, 深入挖掘,也不无道理。太平天国的整个体系是军事的,也可以说是军事、政治、社会组织一元化。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是清一色的武职官员。军师、丞相、检点、 指挥、侍卫、将军是中央官,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是 地方官,同时亦是军中官。太平天国的政治是极端中央集权制。天王洪秀全和东 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双重领袖。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就迫不及待地摆出“生 之、任之、富之、贫之、贵之、战之”(《管子论法》)的君主威严。他申明“天王 乃降旨主断,或生或死,或予或夺,军师遵旨处决”。天京事变中,洪秀全铲除 杨秀清、诛杀韦昌辉、逼走石达开,将一切大权牢牢控制在洪氏族人手中。他自 己也曾说“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自此洪秀全成为唯一的绝对的一国之主。
绝对的权力缺乏监督而导致绝对的腐败。
中央权力集中于洪秀全一人之手,而地方政权的无序化则导致权力失 控。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建立了省、郡、县三级地方政权。天京事变后,三 级职官的设置和执掌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省行政官员除了以前设的职官外,又出 现了佐将等官员。此外,在各郡县又增设了许多官僚机构。如1860年以后,在苏 福省三个县各派将佐“管理某县事”。这样使得地方政权机构十分臃肿,再加上后 期滥封王爵,便形成了郡难以节制县,中央难以指挥地方的紊乱现象,加剧了地 方行政上各自为政,军事上互不相属的局面。最终导致乡官制度流于形式。
总之,太平天国中央职官制度带有明显的等级制和世袭制的特点,再 加上地方政权无序化的状态使得太平天国的统治在中央极端集权腐败,在地方权 力失控无序。它统治区的老百姓不会真心拥护这个政权。
二、太平天国的腐败现象 从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到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破,太平天国的腐 败之风就日渐蔓延,愈演愈烈。这也是太平天国政权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概括起来,其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集团大兴土木,广建宫室 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引导了这股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 不正之风,恶劣风气由此开始。洪秀全为了改建天王府,“毁行宫及寺观,取其 砖石木植,自督署至西华门一带,所坏宫廨民居,不可胜计,以广其地,日驱男 妇万人,并力兴筑,半载方成,穹极壮丽......工甫成,即毁于火.......四年正月复 兴土木,于原地重建伪宫,曰宫禁。城围四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 五色缤纷,奢丽无匹”。其他各王也是如此,上行下效。罗尔纲经过考证调查,认为忠王李秀成的王府让李鸿章见后都大为观止,称之为“神仙窟宅”。上层诸王 互相攀比,大造王府宫殿。
2.各级官员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聚敛私财 天京事变后,“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被打破。太平军 将士贪污受贿,不择手段;聚敛私财,互相攀比。李秀成收复苏州后,就从上交 天京的钱粮中“将现款一百五十万元及无量数之宝物尽入私囊”。其他各级将领也 极力聚敛私财。1862年,会王蔡九隆的一个部下到平望镇,向乡官强征银钱,因 钱未足数,就将当地师帅五马分尸。有一部分乡官也依仗权势,贪污腐败,如常 熟乡“以利为文,以刻为能,厚敛讹诈,以肥其家身”。
3.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大摆仪仗,讲究排场 天王洪秀全用餐前,“好些衰弱可怜的女子或进或出,各提盘碗、筷 子及其他用品以伺候御膳用”。用餐时则“鼓声、锣声、炮声交作”,“直到膳毕各 声始停”。其他各王以及侯、丞相若要出行,朝中大小官员兵士都得回避,否则 冒冲仪仗就要斩首。甚至在平时用餐时,也需鸣锣击鼓,奏乐助兴。如驻扎在常 熟东周市的某太平军朝将,“每日晨起放炮之声,伪典乐者即吹打至洗脸毕方止。
吃饭亦然,凡为贼目者,无不如是也”。
太平天国自兴起到灭亡,战事频仍,前方普通将士浴血奋战,后方从 天王到各级管理者却大讲排场,大摆仪仗,这样的政权又怎能长久。
三、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力量 我们固然不能因为太平天国是一个封建政权就否认它有推动中国近 代化的可能性,但从它的统治政策以及统治阶级内部比清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腐败现象,实在难以让人信服这样的一个政权一旦统治整个中国会推动中国近代 化进程。
有学者列举事实,太平天国确曾缴获、购买一些洋枪洋炮,并且设厂 进行了有限的制造。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它设立近代工厂的遗址、 实物和文字资料。当时的太平天国正与清王朝激战之时,为了军事斗争的需要, 太平军将领购买、使用一些洋枪洋炮不能算是军事近代化。至于太平天国的两个 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近代化的实际意义。前者只 是一种空想,一个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根本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实行。至于后者,他只是洪仁玕个人经历的产物,同太平天国起义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事实上, 《资政新篇》的内容自始至终都没有在太平天国政权中实施过,也无法实施。
那么,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是地主阶级,也是封建统治者,为何说洋务 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呢1840年中国近代史开始之时,中国是一个完整的封 建社会。要由这样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必须在经济上实 现由小手工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转变,有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必 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由传统的封建思想向近代思想的转变;必须在政治制度上完 成由君主制向民主制的转变。这三者缺一不可。在正常情况下应该由资产阶级来 推动和实现。
在中国,由于处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即中国近代史开始之时中国基 本上还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以西方打开中国大门为契机 的。所以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不是靠资产阶级来推动的,而是依赖封建统治阶级内 部的一些人。这些人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但它们本身深受“经世致用”思潮的影 响,并且在跟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在镇压国内起义的战争中眼界逐步开阔,思 想更为开明,所以他们能够主持近代化运动。
四、结语 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开始直到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破太平天 国灭亡,他持续时间之久,伤亡人数之众,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不能与之 相比。他之所以会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有其自身的原因,也与清政府的腐败统 治有很大关系,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据前边所论述的,定都天京后迅速腐化变质,而且比要推翻的政权 更为腐朽。如果统治整个中国,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至少需要推迟。但不可否认的 是,洪秀全以反满相号召,自其开始活动以至失败,共十四年。其中占有南京十 一年,安庆九年,九江五年,苏州四年,杭州、武汉近三年,对清政府的打击之 大前所未有。客观上迫使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被动地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所以才有洋务运动的开展。史学界很多学者对此已做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从 这一点讲,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浅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论文篇二《浅析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摘 要: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革命运 动,其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关系长期以来成为史学界热议的话题。郑大华教授在 《晚清思想史》中指出,与清王朝相比,太平天国更有理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 启者。事实上,就太平天国统治所存在的严重问题而言,其自身根本无力担负起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任,然其对晚清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所造成 的巨大冲击,却客观上成为清政府实施近代化的“催化剂”。
关键词:太平天国;近代化;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5)32-0085-02 关于太平天国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关系,郑大华教授在其近作《晚清 思想史》中指出“太平天国存在着实施中国近代化的可能性”[1]97,并从太平天国 靠近最先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上海,其领导人不反对西方文化并进行了军事近代化 的尝试,还提出了第一个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证。但这 仅仅是就其实施近代化的“可能性”而言的,并没有考虑其现实性。笔者认为,太 平天国固然有推行近代化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在逐渐封建化的农民政权中是 极其有限的,换言之,太平天国领导人很难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因为他 们必须和自身的封建性做艰巨的斗争,包括其严重的宗教迷信,高度集权式的皇 权主义统治,存在于诸王中的腐败现象,经济上的平均主义以及太平天国群众的 小生产者的自发倾向等。而郑教授所做出的“与清王朝相比,太平天国更有理由 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启者”[1]99这一论断无疑将太平天国实施近代化的可能 性扩大化了,甚至上升到了对其实施近代化的现实性的讨论。
首先,太平天国领导人虽然不反对西方文化,但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 同度是否足以使其冲破固有的封建枷锁和小农意识,真正开启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则又应另当别论。其次,所谓的太平天国进行军事近代化的尝试,是太平天国在 与清王朝激战之时,为使自己的武器与之相匹敌而不得不设法购置、仿制一批西 方新式武器,且其设厂自制的近代化武器装备非常有限,对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 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此外,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没有涉及人民群 众最迫切的革命要求,同太平天国起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有论者评价说《资 政新篇》反映的只是洪仁玕本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愿望,并不代表太平天国农 民的思想,是完全没有实行条件和可能的空谈。显然,若以此为据来论证太平天国比清王朝更有理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启者,无疑是缺乏说服力的。
一、太平天国的自身问题使其无力担负起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身统治存在的严重问题。
统治集团中日益滋生的腐败现象,对知识分子的漠视和排斥以及旧式农民自身难 以克服的阶级局限性,使太平天国终究难逃被扼杀的命运,遑论去进行中国近代 化建设。
1.太平天国日益滋生的腐败现象 太平天国的腐败始于以洪秀全、杨秀清为首的领导集团内部贪图享乐 思想和权力欲望的膨胀。天国起义之初,全军将士尚能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据 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夫首逆数人起自草莽结盟,寝食必俱,情同骨肉。
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机警迅速,故能成燎原之势”[2]172。然而,随着 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尤其是攻占南京以后,“六朝绮罗金粉之地助长了天平天国 内部的安富尊荣意识”[3]79。洪秀全在永安突围时,其妻妾就有36人,定都天京 后,更是大肆选美,据他儿子的供词,洪秀全有妻妾88人(也有说108人),宫女 一千多人,专供他一人享乐,由于人数众多,以至于他只能用数字来编号。此外, 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领导人还大兴土木,广建宫室,在天京城内四处寻找风 水宝地营建王府,《贼情汇纂》载洪秀全的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 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 碧辉煌,如大兰若状……五色缤纷,侈丽无匹”[2]164。无独有偶,各王争相效仿, 其中李秀成的府邸更是穷极奢侈,耗资巨大,连李鸿章见了都惊叹其为“神仙窟 宅”。至此,太平天国的腐败奢靡之风愈演愈烈,诸王及各级将领“今踞江宁,为 繁华迷惑,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货利”[2]172,起义之初的“有衣同穿,有饭同 吃”的原则丧失殆尽,消灭“阎罗妖”,建立理想人间天国的进取心也日益被吞噬。
随着贪图享乐思想的攀升,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权力欲望也不断膨胀, 其最初的同心同德,情同骨肉的手足之情逐渐被浮华的物质生活所淹没,取而代 之的则是彼此暌隔,互生嫌隙。杨秀清奸心异常,“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2]45, 欲与天王齐,《贼情汇纂》中称“秀清叵测奸心,实欲虚尊洪秀全为首,而自揽 大权独得其实。其意欲仿古之奸权,万一事成则杀之自取”[2]46,“杨贼与昌辉互 相猜忌,似不久必有并吞之事”[2]48。领导人之间的争权夺利,最终引发了血腥 的“天京变乱”,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革命力量。对此,黄兴不禁扼腕:“太平 天国自金田起义之后,起初他们的弟兄颇知共济,故能席卷湖广,开基金陵。不幸得很,后来因为他们弟兄有了私心,互争权势,自相残杀,以致功败垂成。我 读史至此,不觉气愤腾胸,为之顿足三叹”[4]211-212。不仅如此,天京事变后, 各级官员贪污受贿、聚敛私财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巩固洪 家王朝的势力,洪秀全大封同姓诸王,这些王依仗权势作威作福,搜刮民财,损 公肥私,使原本就矛盾丛生的太平天国更加腐败不堪。
2.太平天国漠视并排斥知识分子 自古以来,无论是领兵作战还是经邦治国,知识分子都是一支不容忽 略的重要力量,中国历史上凡取得成功的农民战争,无不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和 参与,汉高祖刘邦如此,明太祖朱元璋亦是如此。然太平天国领导人在知识分子 问题上却采取“崇教排儒”的政策,不仅不重视知识,不尊重人才,甚至还拒绝知 识分子的投效。早在1852年,湖南失意举人左宗棠曾欲投奔太平天国,并向洪秀 全进献攻守建国之策,但洪秀全却并没有接纳他。后来左宗棠回乡组织团练,反 而成为太平军的劲敌。如果说左宗棠不被太平天国所接纳是因为他是接受传统儒 家思想教育的儒生,违背了“崇教排儒”的政策,那么容闳在太平天国所遭受的冷 遇就令人费解了,因为容闳是一个背离传统,笃信基督教的近代知识分子,其信 仰与太平天国并无分歧,但他在太平天国也仅仅得到了一个“义”爵,且他向洪仁 玕提出的“新政七建议”也被弃之不用。1862年,著名思想家王韬也曾向洪秀全表 示归顺之意,但同样遭到了拒绝。不仅如此,太平天国在征战途中,“凡掳人每 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 之,或不胜刑掠,自承为妖杀之,或竟捶楚以死”[2]303。太平天国对知识分子的 漠视和排斥,不仅难以取得知识分子的支持,还将知识分子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转而成为太平天国强劲的对手。而太平天国固然也有如石达开、杨秀清之类的军 事人才,但天京内乱导致了其人才的锐减,后期虽通过科举选拔了一批官员,但 也多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用容闳的话说,“其所招抚,皆无业游民,为社会 中最无知识之人”[3]81-82。这样一个缺乏知识分子参与和指导的政权,即便是在 军事上取得胜利,又焉能全力学习近代西方文明,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 太平天国领导人自身难以克服的阶级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虽不同于旧式的农民起义,但其主力军和领导人是旧式 农民,他们的反封建斗争仍然停留在自发而不是自觉的阶段,不可避免地会把一 些封建因素带到农民运动中来。而洪秀全在此期间建立的极端中央集权制,将军 政大权集于一身,其宣扬的“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 违”[5]232,“只有臣错无主错”[6]484的封建伦理道德及森严可畏的等级制度,实质上体现的是农民阶级领袖自身难以克服的封建专制主义和皇权主义思想,在这 种思想的支配下,太平天国所建立的政权势必会逐渐走向封建化。而太平天国领 导人对宗教近乎狂热的迷信,高度集权式的皇权主义以及小农阶级固有的安乐思 想使其统治的封建性相比清王朝而言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说, “天国的尊卑体制比‘清妖’的尊卑体制更多一点霸气和蛮气”[3]80。在经济上,由 于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其思维结构难以接受实质性的社会变革,更不可能在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还不充分的情况下承担变革社会生产关系的任务,这也是《资政新 篇》无法付诸实践的根本原因。此外,太平天国发动起义的最直接原因是不堪忍 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其起义目的无非是求生存,一旦实现了这个目标, 其革命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定都天京后,农民阶级安逸保守的小生产意识,使 太平天国领导人安居于一隅,从而造成了其眼界和思想上的狭隘。正如李振宏教 授所说[7]12,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的主观目的不可能是推翻封建制度,其客观 使命只是通过自身的造反行动,改善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政策,使其统治秩序由 失序变为有序,从混乱走向正常,其历史作用在于促进封建社会的正常发展。马 克思也曾评论太平天国说“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 务”[8]11。由此可以推断,纵然太平天国没有被镇压下去,其领导人也很难自觉 产生推动近代化建设的思想意识,即使有也至少会推迟,而这恰恰是源于农民阶 级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总之,我们固然不能因为太平天国是一个封建政权而否认其存在实施 中国近代化的可能性,但从它自身统治所存在的种种严重问题来看,很难相信它 会先于清政府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而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启者。
二、太平天国客观上成为清廷实施近代化的“催化剂” 太平天国虽然自身无力承担起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任,但在中国 近代化的进程中,它仍然产生了重要影响,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首先从社会政治方面来说,太平天国搅乱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为了镇压来势汹汹的农民起义,清朝统治者不得不笼络汉族地主和官僚,扩大部 分地方督抚的权力,这样就导致了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自立倾向,使封建 社会的中央集权统治有所松动,从而为近代化的实施在政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其次,在社会经济方面,太平天国虽然没有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但“它对 部分地主分子的人身消灭和整个地主阶级的经济勒迫,又造成了地主分子的出逃 和地主经济的萎缩”[3]83,削弱了地主阶级的力量;与此同时,由于连年的战争造 成大片土地荒芜,使“客民”开垦得地成为可能,从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自耕农。地主经济的萎缩和自耕农的增多促进了商品市场的扩大,为近代化的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在军事上,清王朝一向严格控制军权,不 允许地方上办军队,更严防汉族官僚编练新军。然而,与太平天国激战过程中, 清王朝的主力军八旗、绿营却难以遏制太平天国的兵锋。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 政府被迫同意曾国藩、李鸿章等在地方招募新军,由此产生了配备西方先进武器 装备的湘军、淮军,推动了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而在此期间成长起来的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则成为后来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此外,第一次鸦 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一些有忧患意识的 经世思想家们开始意识到了来自西方的巨大威胁,纷纷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救 国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早在1842年魏源就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然 而却没有引起统治者的重视。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使清王朝的统治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越来越多的封 建官员开始意识到学习西方,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的重要性,于是,便有了洋务运 动的兴起。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意识 等方面的变化,为中国近代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在推动中国由封建化迈向近代 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结语 太平天国运动持续十数年,给清王朝以前所未有的打击,在其影响下 中国许多东西都已不复旧日模样,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 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中国走向近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毋庸 置疑,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间接的。因此,在探讨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 系时,不能人为地拔高其历史高度,认为其足以担负起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 史重任,事实上,由于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其统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有时往往却是致命的。譬如,太平天国日益腐朽的统治及农民领袖思 想上的狭隘,不仅使其无力带领中国走向近代化,而且最终也葬送了其革命前程, 对此,不应过分苛责。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留给历史的余响却是长久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