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有关中国台湾两岸问题论文... 正文 2019-09-21 07:40:21

    【有关中国台湾两岸问题论文范文】大陆台湾两岸的现状

    相关热词搜索:

    有关中国台湾两岸问题论文范文

    有关中国台湾两岸问题论文范文 中国台湾问题论文篇1:《试论台湾问题及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 台湾问题是内战时期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民族统一是中华 民族的共同心愿,为推进祖国统一,历代领导集体用不同的方式践行“一个中国” 的原则,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其中心都是以实现“一个中 国”原则为出发点。促进并推动台湾问题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更是推动政治互信的基础。发展两岸关系,完成统 一构想,由浅入深逐步从台湾历史、现行政策、两岸关系构建方面入手逐步了解 历史、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统一的历史进程,进而推动祖国统 一大业的实现。

    一、台湾问题的形成 台湾问题的演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台湾问题本身,台湾问题是内战遗 留问题,是大国间相互抗衡的一枚棋子,其牵扯到多方利益集团的政治、经济利 益。台湾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内战结束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在解决台湾问题中又 遇到朝鲜战争和美国干预解放台湾而遗留下来的“政治问题”。

    1.台湾问题的历史沿革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退败,被迫同日本签 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及其所属的澎湖列岛归日本所有,台湾成为 日本的殖民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包括日本 在内的法西斯国家无条件投降,在签署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后,于 同年10月25日被奴役了50年之久的台湾最终回到祖国怀抱。蒋介石集团在内战中 退守台湾,为了最终实现统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做了大量的战略储备,准备 攻打台湾。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延迟了大陆攻打台湾的计划,中国共产党的战 略重心由东南战场迅速转移到东北战场,这一战略重心的转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暂时放弃解放台湾的主张。

    2.影响台湾问题的新因素 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外国势力的干预等等。台湾问题原本是中国内政问题,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其实质是阻止 中国拓展利益维护其自身的大国利益。在意识形态上美国和中国的政体不同,美 国奉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两个意识形态之间本身是对立的, 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导致两个意识形态层面的自身的激战。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 的利益拓展点在沿海地区,冲出第一岛链是中国的现实目标,美国想要阻止中国 在太平洋上获得利益,就必须紧紧抓住台湾问题,使中国利益无法拓宽和延伸, 也为自己在太平洋上谋取经济利益做打算。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直接严重的干预 中国内政,抑制中国的发展阻碍中国崛起,其真实意图是控制亚太地区防线的需 要。

    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有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还有日本对台湾 问题的干预。虽然二战日本战败,将台湾归还中国,但仍然有一些人勾结“台独 势力”企图分裂中国。至此,日本的干预也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面临的症结所在。

    从地缘政治上来说,日本是岛国其想要向亚洲大陆地区延伸,就必须依靠台湾。

    日本的对外依赖性很强,台湾作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其战略意义是可想而知的。

    日本企图干涉台湾问题,是为日本经济的安全考虑,如果台湾回归中国,中国对 日本的制约力必然会加大,这就会造成日本被动的接受中国给日本施加的压力, 呈现出国际外交的紧张局势。

    台湾问题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国内各种势力以其 自身利益为由干涉台湾回归祖国,我们不允许“台独”势力的存在,也不允许任何 国家和个人企图分裂中国。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六十多年一直未得到解决,在这六十多年中党中央几代领导 集体一直致力于解决台湾,在不同历史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战略解决台湾问题。

    毛泽东时期,主要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为主,提出“中国人民一定要 解放台湾”的口号,做出攻打金门的战略决策,最终攻打金门失利,其事实证明 只靠单一陆军作战而无海军、空军的配合无法与美国支持下的台湾抗衡。武力解 决台湾问题在没有建立好足够完整的军队配备下是不可行的。1949年―1955年国 内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内陆地区需要和平安定的内部 环境发展经济,为了能够尽快解决台湾问题进一步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1955 年5月17日的《人民日报》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提出“和平 解放台湾”的方针,以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一目四纲”的对台政策,最终成为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思想渊源。

    邓小平时期,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 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并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邓 小平以实际为原则,以新的语言、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新的境界为导向,为解 决台湾问题提供了一个最佳政策选择,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现实 路径,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上找到了新的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政策 的重大发展。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奉行“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八项主 张”“四点意见”“四不”原则,一脉相承的继承并发扬了“一个中国”的主张,促进两 岸和谈,共谋两岸人民福祉,加强两岸经贸往来,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一 贯性和坚定性。刚柔并进地应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打击企图分裂中国的“台 独”势力的坚决性和彻底性。为中国共产党在主张和平,加强中美合作,稳定台 海局势,维持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台湾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几 代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在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向更高领 域迈进,中国共产党人要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高瞻远瞩,谋求中国和台湾地区未来 的良好发展。

    三、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政策的新特点 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考验,以和平发展的态 势面临更多的阻碍,但这种阻碍历史证实,已不会太久,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 见宋楚瑜一行时指出“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 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 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我们真诚希望台湾社会安 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台湾同胞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首先,缩短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 归要逐步解决,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将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 划定在2030―2035年之间,这一时间的确定,是大陆政治经济稳定时期,也是收 复台湾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确定表明不再继续容忍“台独”势力玩阴谋,也表 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中不反对以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习近平在对台湾的一次讲 话中,充分突出了时间概念,也在讲话中等同于设定了路线图――突破搁置争议、 先经济后政治的思维模式,将解决台湾问题放在一切问题的首位。其次,充分考虑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曾经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 上层的政治需求和利益往来占有很大的优势。那么此次,将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 民众的现实需求作为关注点,照顾弱势群体,关注台湾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 极有效措施,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作为最终目的,充分扩 大了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争取了民众支持。

    最后,向台湾人民表达心声,切入民族情感,促进多交流,多来往。

    从民族情怀谈起,在理解台湾历史过程中发展两岸关系,增进台、中友好交流, 将民族情感融入台湾历史之中,充分尊重台湾人民的选择,将民族情感作为纽带 化解台湾人民同大陆之间的矛盾,鼓励青少年多来往、多交流,使其感悟到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促进两岸互信,增强 凝聚力。

    四、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建议 过去的六十多年两岸关系经历了不少波折,但总体形势向好的方向发 展。当前,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坚持“一国两制” 的科学构想,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提,也是维持两岸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可 靠保证。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建议主要从民族情感、共同打击外部势力,以及将 大陆政策惠及台湾民众等措施来真诚交流,促进两岸交流互通更顺畅。

    1.促进文化互通,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情感推力 要解决台湾问题,首先从民众的情感归宿入手,只有台湾民众的认可, 血脉贯通,祖国统一才有希望。增强民族的、和谐的、大众的情感纽带才是解决 台湾问题的有效途径。

    2.共同打击外部势力,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打击外部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责任。我们不允许任何 分裂、敌对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不允许危及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和关系两岸民众切 身利益的行为来干扰中国民族大业的发展,实现两岸人民的双赢。

    3.将大陆政策惠及台湾民众,了解台湾民众的现实需求 大陆对台的惠民政策,能够给两岸的发展增添动力,为两岸发展增温, 继而争取台湾大多数民意的支持。为争取更多民意支持,祖国能够尽快统一,大陆和台湾签署了有关两岸经济、民生、社会等十二项协议,实现了两岸民生方面 的直接对接,使两岸迈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五、结语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深水区,两岸关系的维系将会进入新的领域, 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或者是其他领域,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会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增加,大陆也应尽快完善时间表,落实现有工作,促进交流、沟通和政 策的制定,将政策惠及民生等到更多民众的支持。

    中国台湾问题论文篇2:《试谈台湾问题的法理视角》 对台湾历史的研究,近年来出了不少研究成果。述史之作:由于研究 者写作动机和立场的不同,会影响并最终表现在材料取舍、史实考订上面。游劝 荣先生所著《两岸法缘》的独特性则在于:无论是材料的取舍,问题的解析,立 论的依据无不以两岸关系为起点和依托。

    正是在这样一个视角和思路下,作者没有对台湾的历史作全面的考察 和描述,而是以中国长期拥有台湾主权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围绕着影响两岸关系 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大量翔实的资料记录两岸“法缘相循”的历史沿革,充分证明 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阐述了近现代以来,日本占 领台湾、两岸对峙等台湾与祖国聚散离合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新时期两岸交流互动 的现状,表明了两岸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考察两岸关系的历史脉络时,作者是以“法”为眼来 观照和梳理的。从政治法律角度,围绕着两岸法缘相循相近的主题,阐述了两岸 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法缘关系,介绍了台湾地区法制的源流与发展,以法理特 别是国际法的基本理论为视角,剖析台湾的法律地位和一个中国原则的法律依据, 论述了在两岸开放的背景下,两岸交往互动的状况及相关的法律问题。在书中, “法缘”不仅指历史上台湾与祖国的隶属与管辖关系,也包括两岸间法律制度、法 律文化的发展、互动与融合。

    在这样的视角下,作者还考察了台湾地区法制的源起,日本殖民统治 时期和1949年后台湾地区法制的发展概况与演变;介绍了以“六法全书”为主干的 台湾地区法律体系和按“五权宪法”安排设计的台湾地区完政体制的基本内容和 主要特征,使读者对台湾地区法制有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但又并不停留于此,而是以更大的背景评析台湾地区法制,将其视为整个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分支、 一个路径、一个成果,进而提出推动两岸法制的互动与融合的观点。

    而作者的法律考察,不只是在历史关系梳理上,还把台湾问题置于国 际法的视野下,通过法理特别是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分析,驳斥了“台湾地位未定 论”、“两国论”、“一边一国论”、“台湾自决论”等形形色色的台独理论,明确了台 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剖析了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和国际组织中台湾问 题背后的政治因素、法律问题及其处理方式。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在考察历史的同时,更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现实。

    的确,两岸的关系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前行的,台湾问题的产生与最终解决 既有历史因素的纠缠,也有现实中各种力量的牵扯,在两岸关系的处理上必须兼 顾历史与现实,二者不可偏废。

    《两岸法缘》在篇章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两岸的历史联系和现实问题, 在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考证剖析了两岸问的历史渊源,充分肯定了台湾地区法 制发展成就的同时,他们也不回避现实中两岸间所存在诸如台湾的政治法律地位, 两岸的统一模式等矛盾焦点。比如,作者比较分析了国家统一的几种模式,阐明 了“一国两制”的法律根基,进而得出“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选择的结 论。又如,两岸交往的法律问题是两岸开放以后所产生的新问题,事关两岸同胞 的切身利益,因此备受关注。在书中,作者详细论述了两岸交往中的法律问题的 产生、演变、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提出了解决两岸交往中法律问题的途径、方式。

    这也使得该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中国台湾问题论文篇3:《浅谈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逃至台湾,为大陆与台湾的分 裂埋下伏笔。对于想要“重返亚洲”和迫切希望制约苏联的美国来说,台湾的重要 性毋庸置疑。但当蒋介石败退,美国国务远东会议上得出中共的军队将攻占台湾 的结论,使美国对台湾的态度发生的转变。在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声称 “美国对台湾没有承当义务”、“美国不会卷入台湾[1]”,1950年1月,杜鲁门 发表 《关于台湾的声明》声称:“美国及其他盟国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对 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之心。”这表明了美国是“无意在台湾获取特权权利 或建立军事基地,亦无意使用武装部队干预现在的局势,亦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 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2]台湾被 美国列为了“不管区”。对于这此美国放弃 台湾,有着诸多的原因:第一,代价的考虑,在蒋介石政府即将被打败时,美国其实主要面临就是出不出兵的问题。出兵,就免不了与中共的军队进行正面的冲 突和对抗,且长期卷入到中国的内战中,而如果要保证胜利的概率,就要投入大 量的军援并且要动用到美国的军队,而这样大量的投资是美国不愿意的,在美国 国务卿艾奇逊会见军方代表时表示:“还没有人会认为台湾在战略上重要到如果 一旦丧失,真的会打断美国队的防线。所以美国不值得为台湾这么高的代价。” 第二,配合新亚洲政策。该政策的核心在于,争取与除中国外的亚洲 国家,特别是要加强日本和菲律宾为首的国家防务,用来抵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地 区的蔓延。美国为了保证想要局势,首先,就不能过多的染指台湾问题,这种行 为会造成亚太地区小国对于美国的不信任;其次,在新中国成立,蒋介石的国民 党政权被逐出大陆后,国民党政府的形象大为下跌,如果这是的美国支持国民党 政府的话,于美国来说不利。第三,苏联问题,中苏交好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这对美国的全球化战略有着重大的威胁。艾奇逊也提出国关于分离中苏的看法:
    “美国应该利用苏联在满洲和新疆因其的中国人民的“领土首付主义”情绪,在这 种时候,美国最需要避免的是把中国人民的“民族情绪”从苏联引向美国,美国应 该在台湾问题上作出一点高姿态。”这些都促使美国“弃台”。

    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打破了美国幻想,加之台湾海峡的气候 使中共军队不能及时的对台湾进行军事行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七舰队 进驻了台湾海峡,粗暴干涉中国的内政,随后“放蒋出笼”、《共同防御条约》, 都显示美国对于台湾的重拾。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朝鲜战争爆发后,迫使了 美国美国重新对远东战略进行考虑,加之 社会主义“铁幕”的出现,促使美国制 定了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全球战略。[4]第二点,“不沉的航 空母舰”论指出:只要台湾落入中共之手,那么台湾一定会成为苏联海军和空军 基地,这显然对美国极为不利。第三点,在朝鲜战争的拖延,使美国进退两难, 这促使“放蒋出笼”政策的出台。但实际上这种“放蒋出笼”政策位的不是要蒋介石 反攻,而是“以攻为守”,确保台湾。第四点,《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 是美国不得不重新规划对于苏联的牵制方式,美国希望台湾与菲律宾、日本、韩 国等国家一道,成为西太平洋上的防线,《共同防御条约》应运而生。

    20世纪70年代,中美破冰。破冰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两极格局的逐渐 打破和多极格局的 发展;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的失败;中苏分裂;美国陷入越 南战争的泥沼;美国 经济的发展出现衰疲。这些都促使着美国不得不放弃之前的 政策,于是就有了三个联合公报,分别是:1972年2月28日的《上海公报》、1979 年1月1日的《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的《八一七公报》)。在上海公报中强调,只有一个中国,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是唯一合法的政府,解放台湾 是中国的内政,他国不得干预,要求美国撤走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在《中 美建国公报》中,中方要求美国停止出售武器给台湾,美方则希望保持同台湾的 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交往。而在《八一七公报》中再次强调了“一个中国” 的问题,也就美国对台出售武器的问题进行相关规定。而在这一时期,台湾就被 美国“冷落”了不少,“毁约”、“断交”、“撤军”、在联合国被驱逐。而最大的目的 就是想“以台制中,以华制苏”[5]可以说这些公报,特别《八一七公报》就是冷战 的产物。

    但在三个月后的《与台湾关系法》中,台湾再次被美国拾起,台湾问 题逐渐尖锐,接下来的克林顿总统的对台调整政策、李登辉访美和布什总统的“中 国威胁论”,美台的关系都一直加强。主要原因如下:一,全球化战略的考虑。

    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崛起,一方面美国当心中国会迅速的占据亚洲市场, 另一方面,美国则是霸权主义的施行者,而中国以反霸权主义为外交的政策;二, “安全因素”的考虑,中国的快速发展使美国感到了恐慌,于是想利用台湾和中国 周围对中国进行限制:用日本牵制中国,用台湾牵制中国大陆,用东盟牵制中国 南海。三、美国长期的对台投资,使台湾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该体系中得重要组 成部分,台湾作为一个很好的市场和亚洲的立足点,使美国爱不释手。

    如今的中美关系友好促进的双方的发展,台湾问题的悬而未决一支是 所有中华民族的心头的一个坎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今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 国际地位都是在蒸蒸日上,而台湾问题也会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而步步的到 解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而台湾始终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有作为的 “一中一台”不顺应历史潮流,定会被扼杀,统一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有关中国台湾两岸问题论文范文】大陆台湾两岸的现状》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