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摘要:林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发达的林业既是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但是林业生产本身固有的“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制约了它的快速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多种经营,走以短养长的路,将成为推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岫岩的具体实际,证明大力发展核桃楸果材林,可达到振兴林业经济的目的。关键词:胡桃楸 果材兼用林 示范园 效益
1 项目基本情况
胡桃楸,胡桃科,又名山胡桃,材质坚硬质密,纹理通直美观,种仁富含油脂,营养极其丰富,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珍贵树种之一。在我县各乡镇均大量分布,全县胡桃楸总面积15万余亩,胡桃楸喜光,深根性树种,适宜生长在地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沟谷或山坡下腹。不耐庇荫,在茂密的林冠下不易更新。耐寒性较强,能耐-40度的严寒,干旱瘠薄或排水不良之地生长不良。根系发达,主根明显,萌蘖性和萌芽力较强。在林内能形成通直树干,散生时,因顶芽是伪顶芽往往分叉较多,干形较差,影响材质。
胡桃楸在硬阔叶乔木中是一个比较速生的珍贵树种,在天然次生混交林内,胸径和材积的生长都处于优势地位,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20年生胡桃楸平均树高可达14m多,平均胸径13cm多。
幼龄阶段如果处于庇荫状态,生长较慢,以后随着光照条件的改善,生长逐渐加快。胡桃楸人工造林7—8年后,生长加快,10年生时胸径连年生长量高的可达1cm左右,树高连年生长量可达1m多。
岫岩地区胡桃楸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县林业局把胡桃楸纳入了珍贵树种来管理,加大了对滥砍盗伐现象处罚力度,使这一树种在我县快速发展。目前,全县现存的胡桃楸全部落实给专人管理,长势良好。
2 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和保护生态平衡为宏观指导思想,以资源为依托,提高生态效益为前提,以提高胡桃楸产量为中心,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提高为目的,搞好抚育管理。
3 项目实施原则
坚持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坚持交通方便,便于示范指导的原则;坚持群众积极性大的原则;坚持产权明晰的原则。
4 建设目标
4.1 项目选择的依据 岫岩县胡桃楸资源极其丰富,具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胡桃楸纯林达15万余亩,全县24个乡镇几乎全有分布,具备建设胡桃楸果材兼用林富民工程的树种资源条件。岫岩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坡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延缓,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与华北植物区系过度带,土壤以棕壤为主,林业用地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1%左右。岫岩地处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区,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受纬度、海拔高度的影响,地域性差异明显,春季多干少捞,夏季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6.3℃-8.0℃,历年平均降水量775.8-933.8mm,肥沃的土壤,丰富的雨水资源,有利于核桃楸生长。
4.2 预期目标 全县建设示范园5045.5亩,经过抚育改造,进入正常结果期后,初产期达到50公斤/亩,盛果期达到200公斤/亩以上,20年后亩蓄积达到5立方米以上。
5 作业设计
5.1 中幼林(5-15年)每亩保留30-50墩,每墩保留1-3株。
5.2 成熟林(16-20年以上)抚育后郁闭度保留在0.6-0.7之间,每墩保留1-2株。
5.3 对影响生长的交叉枝、重叠枝、萌生枝及杂株底柴均要清除掉。
5.4 对10年生以上、干高2米以下的枝丫要清理掉。
6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胡桃楸黑斑病和胡桃楸炭疽病等。胡桃楸黑斑病危害果实、叶片和新梢,引起果实腐烂和早期落果,降低出仁率,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在萌芽前喷一次石硫合剂,开花前后再喷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连续喷药2~3次。胡桃楸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叶,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防治方法:在发芽前喷1次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在幼果期可选用1:2:200波尔多液喷洒,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4次。
7 预期效益
7.1 生态效益 经过抚育改培后可提高林分生长量,提高林分抗虫、抗风、抗病能力,提高林分整体生态功能,使林分发挥最大生态效益。
7.2 经济效益 改培抚育5045.5亩胡桃楸,进入盛果期每亩产核桃按150公斤计算,总产量可达到75万公斤,每公斤按3元计算,每年可收入225万元,此外40年后可进入主伐期,可提供木材1.5万立方米,产值可达1200万元。
7.3 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为岫岩县胡桃楸果材兼用林项目树立样板,可带动全县胡桃楸果材兼用林的发展,为我县林改后如何利用好天然林发展林地经济树立模式,本项目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一项民心工程、阳光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