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煤与电的关系融合论文
煤与电的关系融合论文 [摘要]国家确定了煤炭在能源战略中的主导地位后,借助于国家相关宏观调控 政策的支持和煤电行业本身的产业结构优化,更好的理顺煤电关系,对于煤电走 上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以下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对理顺煤电关 系的一些建议。[关键词]煤电关系建议 一、继续推进煤炭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等原则,进一步 完善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计划经济时期,电煤的供应量、价格和电价都是国家说了算。从1992年7月试点 放开煤炭价格,到2002年1月国家完全放开煤价,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经济之中。
每年的电煤供应量,仍然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于是,在煤炭行业中就有了“计 划内”用煤和“计划外”用煤的概念。1992年国家放开煤价的同时又对电煤实行政 府指导价,煤炭价格实际上是放而不开,电煤价格水平一直很低。煤炭产品的主 要需求者是电力企业,电力企业用煤是煤炭消费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目 前的煤炭消费中,火力发电用煤占我国煤炭消耗总量的60%以上左右,因此电煤 价格对煤炭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实行电煤价格不分重点合同内外,均由供需双 方协商确定,表明了政府彻底放开电煤价格的决心。但由于历史的惯性、部分地 方政府的干预和发电企业集中采购的优势,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协商确定煤炭 价格的机制并未形成,与其它行业用煤炭价格相比,电煤价格最低。2003年1-4 月,我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售价为170.74元/吨,但同期销售给电力 行业的平均售价只有137.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54元/吨。另在电煤价格上应 充分体现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和资源的稀缺性价值的煤价形成机 制。如同煤集团的侏罗纪资源属于煤炭稀缺资源,产量逐年减少,安全投入和环 境损害成本都很大,但由于其特有燃烧性能好,电厂都需配烧以提高效率,为电 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电煤价格更应充分体现价值。从2004年以来,煤炭 产运需衔接坚持改革方向,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基本形成了在 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较有利于煤电双方的稳定 发展,从而促进和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2.树立煤炭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作用。应逐步清理取消各地区、各部门现行煤炭生产、销售过程中征收的各类收费和基金设立的收费和基金,整合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越权针对煤炭企 业性质相近、重复设置的行政收费和基金,推进涉及煤炭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减 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电力改革也许会带来一些代价,中国的历次改革都是先付出代价,最终以 丰厚的收益得以回报。彻底改革中国电力的供需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因无论电 力供求形势如何,政府也不可能放任电力企业竞相降价导致亏损甚至破产倒闭, 更不可能允许电价大幅上涨,使用户受损而电力企业牟取较高利润,这样发电市 场的竞争状况虽然难以真实反映,也不能有效传导到用户,最终使竞争大打折扣, 难以持续。所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必须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市 场主体。从供应方看,电力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电网为国有独资企业,产权 单一。电厂尽管大都实行了股份制,但基本上是国有资产一股独大,外资、民资 只占较小比例。从消费方看,我国企业、居民等电力用户自行承担和规避市场风 险的能力较弱,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还未成长为真正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 市场主体。同时,社会各界对改革期望值较高,大都希望通过竞争降低电价,对 困难和风险估计不足。在此背景下,电力市场的供求、价格等信号及风险难以正 常传导,终端用户电价与市场竞价联动来共同实现。因此形成自我发展的市场主 体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必要途径。
三、全面推进煤电联营 从宏观战略意义上讲,煤电联营对构筑稳定、安全的能源体系将起到重要 作用,也可以促进我国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历年来电煤合同量始终占 总合同量的75-85%左右,可见煤电合作关系的密切程度,战略意义上讲,煤电 联营就是实现煤电双方“唇齿相依”向“骨肉相连”的转变。
2.实行煤电联营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成立煤电运一体化公司。“神华模式”、 “山西焦煤模式”、“淮南模式”、“鲁能模式”已经提供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应引导 其健康稳定地发展。煤电联营中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起跑点不同。煤电联营两个 市场主体中个体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从实践看,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型联营能 够保证优势互补。而相应的煤电运一体化机制的建立完善更应有利于煤电运一体 化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实行煤电的强强联营。煤电联营目前大多是是“贵 族现象”,并不是所有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都能实现的,投资密集的特点决定了 目前还仅适用在大型的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因此,需要国家在税收、征地、融资、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扶持,以实现广泛的煤电联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