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给排水 新技术 节能 建筑 分析 建筑给排水节能论文 建筑水节能论文
在当前的建筑给排水施工中,为了实现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必须要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以及一些节能新技术,从而才能够实现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因此,加大对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的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1 绿色建筑的特点绿色建筑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光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2 加强给排水节能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2.1 给水管道中的减压节流减压节流的有效措施是控制给水系统配水点的出水压力,可以在配水点前安装节流孔板、减压阀等措施来避免部分供水点超压,为用户提供适宜的服务水龙头,使竖向分区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所以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后仍应注意减压节流的问题。
2.2 管网叠压技术的应用常用的供水方式是市政自来水管网将市政水送入单体建筑的储水箱内,再通过变频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压力输送到建筑各用水点,市政自来水进入建筑时是有压的,也就是带着能量的,但进到水箱后,这部分能量会损失掉,压力变为零,因此水泵需要将水从压力为零重新增加到用户需要的工作压力,这个过程因存在中间环节的能量损失所以是不节能的。
管网叠压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的压力,取消储水箱,将水泵与市政管道对接,直接加压送到建筑内的市政水,这种供水方式利用了市政水的压力,从而降低了水泵的功率,节约了电能,水泵直接从市政管网抽水加压原来是被禁止的,因为它影响了市政供水的安全性,但随着一系列技术难题的解决,管网叠压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各地得到广泛采用。
2.3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太阳能技术是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太阳能热水系统又是太阳能技术在给排水技术领域应用的一个典型范例。传统的能量转化方式在浪费了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也增加了碳排放,污染了环境,而太阳能的利用则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屋面或墙面放置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加热水的系统由于太阳能节能环保的特点,所以现在各地纷纷制订有关政策,鼓励新建住宅设置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2.4 加强新型管材的使用供水管道过去大部分都使用的是镀锌钢管,但镀锌钢管现在也已经被建设部明令禁止。这是因为镀锌钢管长时间使用后,管壁上锌层内的金属铅会游离到水中,进入人体内形成沉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还有水中的溶解氧对金属管道有腐蚀作用,时间长了污染水质;另外,金属管道在生产工艺上必然会浪费金属、煤炭资源、增加碳排放、破坏环境。所以目前各种新型的无毒、耐腐蚀、可回收的绿色环保塑料管材已经被普遍应用到工程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3 建筑给排水节能与功能、经济、运行管理的关系3.1 节能与功能建筑给排水节能应用技术是综合应用的工程技术。在追求节能的同时,需要满足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功能要求,不能顾此失彼,失去功能要求的节能是没有意义的。不要出现以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名义做出一些既不节能、节水,也不环保的措施。问题解决的根本还在于节能价值观的调整,设计应该树立一种全面的系统价值观念。建筑给排水节能的关键是从系统的设计抓起。合理的系统设计需要既满足使用功能又满足节能要求。
3.2 节能与经济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是需要经济的投入,特别是建设初期。
节能应强调建筑整体的效益,根据功能目标、使用性能、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的目的。节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经济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节能的经济性可以通过一定时期的运行来得到经济回报。对于工程项目中建筑给排水有明显节能效果的技术措施,应进行节能量、投资额和投资回收期进行必要的经济技术分析。设计在考虑技术、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节能的先进性。
3.3 节能与运行管理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需要加强与运行管理相结合。节能不仅仅停留在设计阶段,用能系统的维护管理对节能有必不可少的作用。节能需要运行管理单位定期对建筑物用能系统进行维护、检修、监测、保养及更新置换,及时清除系统故障,保证用能系统处于节能状态运行。分级配置给水计量表具,保证项目投运后能源消耗量的统计和管理的需要。日常运行能耗的降低是给排水节能的重要部分之一。
4 结语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节能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人们逐渐将该意识引入到各个领域当中。建筑工程是人们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中能耗最大的工程,而给排水工程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安装过程中采用节水节能新技术与新 设备,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可以降低建筑工程的能耗,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1] 蔡宇仕.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措施的探讨[J].山西建筑[2] 陈建华.浅谈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3] 李礼.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