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探究冠心病术后的并发症论文
探究冠心病术后的并发症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因素、并存疾病与冠心病介入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 的相关性。方法观察918例患者腹股沟局部情况,评估施压前、压力去除后、拔 管后12、24h是否出现血管并发症。记录患者特征及并存疾病。结果常见血管并 发症有:淤斑、血肿、出血;淤血的发生与年龄明显相关;高血压者出现淤血可能 性降低;体表面积显著影响血肿形成。结论护理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时,应高度 关注高龄、女性、体表面积小、伴随并存疾病者,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血管并发 症的发生发展。【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患者因素;并存疾病 冠心病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美国心脏协会预测2010至2020年冠 心病致死率将在全球排名第一。我国每年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例数已逾7 万人,且逐年增加[1]。介入治疗后血管并发症(VascularComplications,VCs)的发 生率,依据患者性别、体型、并存疾病的不同而不同(5%~30%)[2]。VCs可增加患 者痛苦、医疗费用和护理负担,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确认PCI后导致VCs的危险因 素,以期为我国日益增多的PCI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预见性护理提供客观依据职 称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入组条件 本研究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吉林医药学院 附属医院进行。共计918名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AMI(急性 心肌梗死)择期行PCI。患者入组条件:年龄18岁,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具有读写能力,配合研究、治疗。下列情况除外:1)PCI中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需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气管内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PCI后入住 ICU;2)PCI之前或24h内行溶栓治疗;3)有明显腹股沟病变;4)有精神症状者(如老年 痴呆)。患者在导管室行PCI,术后进入指定单元接受治疗。
遴选30名资深护士经专业培训进入研究组,要求:统一掌握腹股沟压迫技 术;统一评估患者、数据收集、资料记录标准。于鞘管拔除前、压迫去除后、鞘 管拔除12h、24h后分别评估腹股沟处是否出现VCs,包括渗血(穿刺部位任何渗血)、 淤血(任何皮肤色泽改变)、血肿(出现非搏动性肿块4cm),或搏动性肿块(肿块随心脏的收缩舒张而移动)。统计患者PCI前、后资料,摘录病程记录中年龄、性别、 族别、并存疾病(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现用药情况;血压及体表面 积(BSA);术中出现的并发症;PCI类型;PCI持续时间;鞘管型号;抗凝剂使用情况、 PCI中用药情况、鞘管拔除前、后用药情况。
1.2研究工具 研究数据应用MicrosoftAccess数据库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 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原始数据利用计数值和百分比表述,组间数据使用均 值和标准差表述。
2结果 2.1人口统计学资料 918例患者年龄29~81岁,平均62.3岁,男性占65%,女性占35%。并存疾 病包括:心绞痛(95%)、高血压(70%)、糖尿病(40%)、脑梗塞(3%)。患者一般资 料如下:血压100~160/60~100mmHg;体表面积(BSA)1.02~3.08m2;冠心病介入术 式90%为支架成形术,5%为PTCA,5%为PTCA伴支架成形术;平均介入术操作时 间69.5min;股鞘型号2%为5.0,98%为6.0;使用肝素100%;用药情况PCI中使用肝素、 硝甘、尿激酶、安定,鞘管拔除前补液、营养心肌、扩血管药、抗血小板药,鞘 管拔除后使用肝素。
2.2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鞘管拔除前,174例(19%)出现渗出;171例(18%)出现皮下淤血;177例 (19.3%)出现血肿。鞘管拔除后仅3例出现搏动性肿块。所有病例采用腹股沟压迫 止血,拔除鞘管后渗出发生率降低,而皮下淤血增多。血肿在鞘管拔除之后12h 内轻微增多,见表1。表1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2.3患者特征、并存疾病及血管并发症间关系 2.3.1二元变量分析患者特征与血管并发症年龄因素与皮下淤血发生显著 相关(累积比数OR为1.03,95%可信区间为1.01~1.05,Vs=0.14,P=0.01)。BSA与 血肿形成时间、数量明显成反比(OR为0.88,95%可信区间为0.80~0.98, Vs=-0.13;P=0.04)。未见其他因素与血管并发症显著相关。2.3.2多元变量分析患者特征与血管并发症①渗血:未见患者特征、并存疾 病影响渗血发生;②血肿:BSA显著与血肿形成相关,体表面积每增加0.1,患者出 现血肿可能性下降0.88;③皮下淤血:年龄显著与淤血形成相关,年龄每增加1岁, 患者出现皮下淤血的可能性增加3%;④高血压患者出现皮下淤血可能性比无高血 压者降低一半。
3讨论 临床常采用的PCI技术包括:支架成形术、PTCA、PTCA伴支架成形术、 粥样斑块切除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内再狭窄后的放射治疗等[3]。这些手 术的血管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损伤和致残、甚至死亡。本研究发现:1. 介入术后淤血的发生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2.伴高血压者淤血减少;3.体表面积小 者易于发生皮下血肿。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并因此产生焦虑 等不适[4],加大了患者负担和护理工作量。
3.1积极预防血管并发症 PCI过程中需抗凝治疗,以预防冠状动脉因急性血栓形成而闭合。故在鞘管 拔出前、后4~6h患者需卧床休息,以促进动脉穿刺部位愈合[5]。患者总凝血酶 原120s、最后一次使用肝素在4~6h前,可拔出鞘管。拔鞘后立即压迫股动脉止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预防和减少急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高龄、体表面积 较小的患者,应提高股动脉穿刺成功率;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操作轻柔、避免球囊 过大及压力过高;鞘管口径合适,不宜太粗,导引套管以6F为宜。术后密切观察 血压、脉搏等情况及患者有无腹痛等主诉,做好输血等各项准备。
3.2识别导致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拔鞘管后常见血管并发症有:止血不彻底导致的渗出、皮下淤血、血肿;
假动脉瘤、动静脉瘘、血栓形成、动脉内壁分离、血栓栓塞及腹膜后出血等。此 外,患者的某些特征,如女性、高龄(65岁)、体表面积小等增加发生血管并发症 风险[6]。此外,操作方法、重复置管、周围性血管疾病、操作中溶栓药物的使 用等,都可导致VCs[7]。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抗凝水平及持续时间、肌酐升高、 血小板低、鞘管型号过大[8]。术前应识别各类危险因素,根据不同患者存在的 不同情况,采取积极、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以积极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出现。
3.3PCI期间对血管并发症的评估与处理淤血是鞘管拔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血肿及渗出在鞘管拔除后会逐渐减少。
年老患者多见皮下淤血;血压正常或偏低容易形成皮下淤血。增龄导致皮下淤血 的增多可能与血管脆性增强相关。体表面积小与血肿形成的关系目前不明了,皮 下脂肪组织的增加可能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9]。
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循证理论指导护理实践,包括股鞘拔除护理 干预、评估;掌握股鞘拔除时机;股鞘拔除后护理。拔鞘前加强对腹股沟穿刺部位 的观察评估,尤其不能忽视对高龄、小BSA患者的观察;加强PCI后患者健康指导, 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拔鞘后应密切观察并限制其活动。通过提高对VCs的识别 能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控制VCs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