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应对就业问题论文
大学生应对就业问题论文 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 难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文章主要根据当前石河子大学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 的调查。就其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就业难的相关措施,为大 学生认真对待就业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 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 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 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一、大学生应对就业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 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从2003年至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13万增加到495万,是扩招前的2倍多,而工作岗位 的增加却是有限的,每年岗位增长率在36%,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率保持在 120%左右。
调查结果显示,70.63%的学生对2008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 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 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 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 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 于这些方面的忽略使择业、就业时走很多弯路。
(二)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 另外一个问题是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 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这两 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 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调查显示,58.73%的同学找工作的主要渠道是人才交流市场,这在渠道上就有局限性,因为人才交流市场开放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 择业信息的筛选。因此,信息渠道的局限导致了信息获取不及时。
(三)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 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 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 律观念。
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有50.8%的同学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能力,且缺乏自身 能力与实际就业形势相联系。盲目就业是人力资源的错误使用,造成人才的浪费。
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评估,正确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对就业做出最佳抉 择,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目标。
(四)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结果发现,61.91%的同学“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70.64% 的同学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有一定的规划但不完全”,说明很多同学对职业生涯 规划不够重视。因此职业目标的制定不够合理。
就案例院校毕业生如何看待当前就业难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案例 院校大学毕业生认为当前就业难的首要原因是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其次是就业 人数过多,第三是信息不对称。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 重要指导作用,有94.5%的同学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职业目标的制定是需 要从大学生个人价值观进行分析考虑的问题。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非常 时期,往往会有部分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因此进行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毕业后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前程,避免大 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成人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五)期望和实际现状不符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 离职率高此类问题。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 准,不愿从基层做起,宁愿等待,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 偏远地区工作;
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有业不就”造成人力资源 的浪费。不少大学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 福利、高地位)。调查显示,35.71%的同学理想的就业单位是国家机关,48.41% 的同学理想或期望从事的职业是经营管理类。这是大学生就业缺乏了解现实形势 的体现,77.78%的同学不愿去偏远的基层工作。这些选择仅仅局限在个人理想 职业目标,缺乏对现实就业情况的了解,存在理想发展方向和现实形势不相符的 问题,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盲目、犹豫不决,不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
(六)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 大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的时期,他们对社会生 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 择业的心态趋于“现实化”,这种“现实化”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 业的首要准则,而很少考虑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优势、潜力等自身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这必将影响到大学生对将来职业的选择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定位。
35.71%的同学理想的就业单位是国家机关,22.22%的同学期望薪酬1500 -2000元之间,这显然与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薪酬标准不符。在就业时片面追 求稳定和高收入,而没有考虑自身能力限制与缺乏经验带来的不利影响,势必造 成在求职过程中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