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论文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论文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论文篇1:《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案 例分析》 摘要:首先简述学生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迷失自己而自暴自弃的实际 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指出是由自我认知偏差、性格缺陷及人际交往 能力缺陷三个方面引起的,并阐述了案例处理流程,总结出此类案例对辅导员工 作的启示作用。关键词:人际交往;案例分析;启示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必须修炼的基本能力之一。作为辅 导员,处理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案例,感触最深的是一例学生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失去信心,从而自暴自弃的案件。
一、案例介绍 小林,女,20岁,是通信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自于河南省一个偏 僻乡村,姐弟2人,父母均是农民,母亲积劳成疾,家庭比较贫困。她性格内向, 很少与人交往,从小很节俭,成绩优异。然而自上大学之后,她发现以前的生活 方式完全不适合大学生活。她尝试着融入到班集体中,却找不到合适的交往方式, 不能很好地处理宿舍同学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使她很无奈。入学 以来,她很少与同学交流,更不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与本班同学没有太多感情。
因此,她常常感到特别的孤独,从而导致自卑。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她患上了神 经衰弱症。较长时间的失眠和精神压力,使她精神疲惫,体质下降。她本想通过 专心学习,减轻自己对自身人际关系较差的烦恼,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她休息 不好、精力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后来竟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她感到 恐慌,失去了坚持学习的信心。这种较大的心理落差,使她逐渐对大学生活失去 了兴趣,一度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二、案例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情况,从心理学专业知识判定,该同学属于人际关系障 碍。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认知偏差大。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我认知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或评价。每一个人 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认知是基础。个体认知的情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自身的情 感和意志,主导着行为取向。正确的、积极的认知会使个体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 和意志;相反,错误的、消极的认知则导致情感、意志的消极,从而产生不良的 行为。该同学在大学期间,对自我认识没有一个积极、正确的把握,不能正确认 识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技巧,自我认知偏差大,从而导致 包括身体健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2.性格形成不完善。
心理学中明确指出:“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 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与 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性格能很好地促使能 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可以改变和弥补气质和能力的某些消极因素,对人生具有积 极意义;相反,不良的性格也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比如自大、自卑等,不 仅严重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也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3.人际交往能力缺陷。
人与人的沟通、交往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该同学因为本人性格和家庭 生活原因,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平时她不爱说话,经常独来 独往,不善于为人处事,缺乏这方面的锻炼,造成了与宿舍同学和班级同学关系 不融洽的局面。当遇到人际交往问题时,她束手无策,不具备较好地解决问题和 化解矛盾的能力,因此,其人际交往能力的缺陷导致了她人际关系出现困境,这 是一个内在因素。
总之,该学生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她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使 得这位本来成绩不错的学生在一年多的大学生活中陷入了困境。她不仅没有处理 好人际关系,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身体,造成对生活的恐慌,失去了坚持学习的 信心。
三、处理流程分析 小林的异常状态让我提高了警惕,更加强了对她的关注和重视。在与她本人沟通之前,我先与她所在专业班级的班委和宿舍同学交流、沟通,经了解, 基本掌握了她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更好的制订解决方案,我专门咨询了学校 的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对其实施综合性的心理辅导。
1.采用谈话法进行辅导。
在与林同学谈话前,我先通过其专业的班委和同宿舍同学了解更多的 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到学校心理咨询室请教专职心理咨询师,以便采取针 对性更强的谈话方式。谈话法的采用,我遵照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我认为尊 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她与其她人在人格上具有 平等的地位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同时,我还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 的站在林同学的立场考虑问题,更加深入的了解她、理解她。她感受到了我对她 的尊重,不再抗拒和排斥,逐步向我吐露了心声。
2.运用理性行为疗法,提高其对大学生活的正确认识。
理性行为治疗法是一种认知导向的行为治疗法,主要教导当事人如何 进行科学化思考,如何消除未来可能再出现新的自我挫败想法和行为。该案例中, 在取得林同学信任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她一起认真地探讨大学生 活的特点,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的意义,从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到如 何正确认识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再到如何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不和谐的部分。
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及理性思考,明确指出她 在大学生活中的优势及不足,使其逐步认识到并尽快地改变过去那种非理性的认 知结构和思维模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鼓励其形成良好的性格。
针对该生性格上不完善的地方,我积极鼓励她在形成良好的性格上下 功夫,这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在因素。比如,她比较内向,不愿多说话,我 建议她先从小范围内入手,可以先跟宿舍1~2名比较和善的同学多交流,逐渐扩 展到整个宿舍,整个班级。然后向她提出有关性格优化的具体建议和方法,如多 读一些研究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书籍、多交友等。鼓励她主动和同学交流,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完善性格。4.与其任课老师沟 通,重视课堂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班级课堂也是影响其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场 合。为了更好的了解该同学在上课期间的表现,我与其多位任课老师沟通, 提醒老师们随时注意她在课堂上的状态,并希望老师们多给她关心和鼓励,让她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的关爱,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重塑信心。
除了课堂学习以外,我还运用行为疗法,加强实际训练。在她没课的时候,我和 她一起探讨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告知她要好好把握人际交往的四条原则:尊重、 互助、坦诚、宽容。鼓励她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尊重和理解他人,体会到“帮助 别人,幸福大家”的感受。按照上述步骤,对该生进行了近三个多月的辅导和交 流,很庆幸的是该生能够非常积极地配合、认真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她体质很快地得到康复,心情也好了很多。
第二,她不再拒绝宿舍同学,开始主动与她们交流,还交上了两、三 个好朋友。
第三,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每天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神经衰弱 的相关症状都基本消失了。第四,她能够专心学习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成绩提高很快,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她终于拨开了人际关系的迷雾, 享受快乐生活的阳光雨露,与同学们共享大学的美好时光。
四、案例启示 这个案例对辅导员工作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大学阶段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转 折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大学生克服或避免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因素。在学 习和生活中,辅导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加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 适应,帮助她们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积极与同学沟通,积极参加各 类文体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2.加强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和挫折教育。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而 言,适应大学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一旦处理不好适应性问题,很容易出现 类似案例中的心理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 帮助学生实现由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并引导她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学 习,主动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去适应新的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注重培 养学生的受挫能力,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而 不是逃避问题,甚至自暴自弃。3.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自我辅导。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 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辅导员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我 教育。同时结合心理学知识,开展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培育活动,帮助学生从自 身出发,解决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对于自卑者,帮助她们敞开心怀,让心灵和 外界充分地交流,驱散积郁心中的阴霾,使其心理问题和压力及时得到释放。
4.重视理论引导,提高综合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不但要积 极组织和开展更多的文体活动,增加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更要重视理论引导。
人际交往能力不是生来就具备的,它具备自身的特点,更具有一定的技巧,相关 方面的研究非常多。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中国知网 等查阅书籍和资料,阅读相关的知识,从理论上提升自己对这项能力的理解,从 而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就可以解决更多实际问题,避免 出现案例中所提到状况。
作为辅导员,我真心的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成才。这个案例 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它像一面镜子,更像一个警钟,时刻提醒我要细心观察学生 的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 的心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际关系网,从而愉快地完 成学业,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要做到:以尊重为帆,让 爱心助航,拨开影响学生成长的迷雾,助力学生扬帆驶向远方。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论文篇2:《试谈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 题心理咨询》 摘 要:寝室人际关系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长期困扰,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整理归纳出了大学生寝室关系问题的产生原因。
并根据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和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相应 的参考策略和应对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咨询 1.引言 大学生在校园里的人际关系开始于寝室,在共同生活的环境里寻找认 同感,克服离家的陌生感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寻求心理归属感。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与大学生活的满意度相关极其显著[1]。良好的寝 室关系促使成员共同发展,丰富大学生活,最终有利于个体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而不良的寝室关系则会使成员之间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影响彼此的学习生活质 量,甚至会造成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的研究分析对大 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应 对策略。
2.寝室人际关系问题 2.1环境原因 生活空间狭小是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发生的客观原因。社会心理学研究 发现,临近个体之间一旦超越了一定界限,互相侵扰会增加,摩擦会加强。寝室 人际关系问题通常是从日常小事开始,如在寝室打电话、卫生间使用等。一旦这 些小事联系到不同当事人的性格特征和事发背景,寝室人际关系问题便会显现, 甚至变得复杂。
2.2生活习惯 我国各地经济与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寝室成员的经济能 力与道德修养程度有所不同,生活习惯也存在差异。比如,有些同学不注意寝室 卫生,有些深夜游戏聊天等。在长久的共同生活之后,会成为了寝室人际关系问 题的原因。
2.3人际交往技巧 许多大学生在进大学之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由于中学严格的课 程制度,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圈子相当封闭,除了学习之外,其他事均由长辈包办。
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存在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的问题,常常不顾对方的感受, 以自我为中心,引起寝室其他人的不满。
2.4其他问题的折射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最重要的聚集地,寝室的人际关系也会折射出大学 生在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各方面关注的核心,到了大 学之后,由于同学彼此实力相当,或学习以外的能力相较于同学有所欠缺,产生 角色落差。这些学生容易产生适应问题,轻则对自己的经历有所报怨,感到自卑;重则导致忧郁症状,厌学厌世。寝室成员对其形成不易相处的印象而排斥,该学 生则觉得寝室里无人理解,形成恶性循环。
3.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咨询治疗 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有着重要性和广泛性,其产 生原因也是多样的。在应对的咨询方法上,除共同商议咨询方法和有针对性的选 取与实施咨询方法,更应该注意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
3.1咨询关系的建立 在处理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时,咨询师首先应倾听来访者的倾诉,收集 资料,以及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理解来访者,给来访者希望等[2]。在适当的时 候诱导来访者释放心理情绪,让被压抑的情感有释放的突破口,暂时缓解其焦虑;
在倾听来访者诉说时,还需要判断其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严重程度,之后再采取 相应的心理辅导措施[3]。
3.2面对情况轻微的来访者 初步了解来访者的情况后,面对情况轻微的来访者,可以进行认知上 的开导和组织辅导小组。在当前大学寝室管理制度下,要想以改变环境的方式来 解决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是不现实的。在无法改变客观居住环境的情况下,需要引 导来访者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其身边发生的事情。
合理情绪疗法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好的选择。先要求来访者从自己的角 度总结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以合理情绪疗法的多种技术,如与不合理信念辩 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等方式帮助来访者改变原先引起不良情绪反应 的不合理信念,并以理性的方式来看待发生的事件[4]。同时,还可以向来访者 提供人际交流技巧,比如,换位思考,要求来访者学习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整体思考,要求来访者认识到暂时矛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等。
此外还可以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将多个来访者集中起来,组织人际 关系的辅导小组。小组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空椅子技术等,让来访者在相对封 闭的小组里再现寝室情况,重新体会与评估事件。团体辅导通常会以游戏的方式 来进行,让来访者在实践中获得人际交往的技能。同时,它也在寝室之外为来访 者营造一个互相认同与支持的群体,能极大的缓解来访者的寝室人际交往压力。3.3面对情况较严重的来访者 在面对情况较严重的来访者时,我们可以采取求助者中心疗法。该疗 法是以对人性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为重点。通过促进 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的技术、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来帮助来 访者在咨询过程中,逐步向咨询师敞开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从而重建个 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5]。使求助者愿意使自 身成为一个变化的、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
由于咨询过程耗时较长,该疗法需要来访者有极大的主动性和毅力来 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咨询师不能把具体目标强加给求助者,而是应该让求助者 自己选择自我价值和目标。其总目标是共享经历,获取自我信任,发展内部评价 资源,促进求助者自我成长。这是一个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的咨询治疗导向,咨 询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咨询关系中,以达到帮助求助者自我实现的目标。
3.4心理咨询网络化 研究发现,学生心理咨询存在“严于己”而“宽于人”的矛盾,即大多数 学生不太愿意进行心理咨询,也不太乐意让亲近的朋友去咨询,但赞成其他人进 行心理咨询的现象[6]。这一矛盾反映了大学生在认知层面上愿意接受心理咨询, 实际中却对心理咨询持回避态度。这说明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易于接 受新事物的主流群体,虽然已经认识到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也认同心理咨询在 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上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但可能由于传统文化对心理 问题的普遍羞耻感,或对保密性的担心,还是令他们对心理咨询采取回避态度。
心理咨询网络化能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让来访者在不暴 露身份的情况下获得咨询师专业的帮助。同时,由于网络跨越时空的特性,来访 者甚至可以在周围的人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得到所需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