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会计理论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电算会计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 管理体制论文
  • 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CPA行业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会计审计 > 管理会计论文 > 中国梦下的民族文化论文_民族... 正文 2019-11-04 07:37:29

    中国梦下的民族文化论文_民族文化论文 民族文化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梦下的民族文化论文

    中国梦下的民族文化论文 一、中国梦为民族文化认同注入了鲜活内容和内在特质 中国梦,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尤其是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系统阐述以来, 引起了热烈反响,吹响了时代的号角,反映了人民的向往,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 民的最大共识,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从历史渊源看,中国梦始于1840 年,但先人们不懈追求国家富强的光荣传统源远流长。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创 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到1820年,中国的GDP为2290亿(以1990年国际元为 单位),占世界的33%[1],比现在美国占世界的份额还要多,是世界上唯一 的“超级大国”。“民族复兴”的缘由也在于此。但从1840年起,中国开始了屈辱的 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2]。因 此,中国梦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寻梦 追梦,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 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建设,我国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中国梦最坚 实的基础。“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 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3]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 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中国梦承载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凝结着无数仁 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中国梦 “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 荣传统”[4],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从奋斗目标看,“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目标催人奋进,目 标激励人心。中国梦获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同,因为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 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奋斗目标的问题,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 凝聚力。胡锦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 族奋力前行的向导。”[5]只有推进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的民族文化认同,才能 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 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这一内涵和实质,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 运和个人的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3]同时,中国梦不仅是理想, 是目标,更是现实。中国梦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体现在民生的改善和幸 福生活的追求上:“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 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 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6] 这样,中国梦就是具体的,也是真实的,她不是与我们个人毫不相干,而 是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是我们个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中国梦 与个人梦高度融合,“大我”与“小我”高度统一,为“把‘我’变成‘我们’,确认‘我们’ 的共同身份”[7],明确文化认同的主题提供了可能。从前进方向看,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也是中国梦的前进方向。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中国梦, 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指导下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梦的灵魂。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对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 最主要的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 和制度的认同。要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从实践路径看,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从而为中国梦确立了实现途径、获 得了精神支撑、拥有了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 高扬起伟大的中国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进程,心 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可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就会永远朝气蓬勃迈 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梦想与实践的关系看,中国梦的实 现要靠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3年5月4 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再次指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 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 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 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 神。”[8]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想只有付诸实践,付诸行动,才有实际意义,才能转化为现实。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唯有奋斗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总书 记多次强调“实干”和“奋斗”,就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实践的根基、行动的基础和 现实的支撑。总之,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 神旗帜”[9],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认同思想资源。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 锋更加频繁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用中国梦统领民族文化认同,筑牢全国各族人 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同心共筑共圆共享中国梦的实践要求为民族文化认同增进正能量 民族文化认同,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王沛、胡发稳认为,“它是指人们 基于不同文化的接触和实践,以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各种文化事项作出的认知判断、 情感依附、行为选择和调整倾向”,其实质是“观念地反映与客观地表现的有机统 一”,其核心是“文化主体间的价值选择与体认,反映着个体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和 归属倾向”[10]。詹小美、王仕民认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实质是主观对客观的 反映,是把人脑之外的客观存在转化为内在主观意识的过程”,是“主客观条件综 合作用的结果”。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生活与实践的活动、教育与学习的因素共 同构成了民族文化认同的客观基础[11]。中国梦是奋斗目标,是理想信念,更 是一种社会实践。中国梦只有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在个体的利益得到满足和情 感归属中,才能获得体认和认同。因此,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就不仅仅是宣 传教育的问题,而且在本质上还是实践的问题,因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意识和 客体文化之间存在互动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的民族文化认同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实践要求:
    1.同心共筑中国梦,以发展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 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围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 本任务,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 动科学发展,共同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 为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奠定基础和条件。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 人翁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凝聚 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仍然是解决所 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 础。也只有加快发展,获得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优势,不仅经济实力、发展质 量有较大提升,而且廉洁政治、文明程度、幸福指数、生活质量、生态环境都有较大改善,才能更好地获得对中国梦的认同。中国梦获得认同的程度,取决于其 满足老百姓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程度。

    2.同心共圆中国梦,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 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中国梦和个人梦同心共圆。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社会 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 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2]172“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 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 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 西。”[12]364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将国家的发展落脚在 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将中国梦的实现体现在所有人梦想的实现上,使每个人“共 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 成长与进步的机会”[4],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 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梦不仅是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也是对民主法治的渴望。约翰罗尔斯指出:“正 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 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
    同样,某些法律 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 除。”[13]温家宝同志在2010年3月答记者问时指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 光辉”[14]。人民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不正义愤愤不平,犹如一个离心机, 必然影响梦想的抵达,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据央视“我与中国梦”大型网络调查, 有83.79%的网友选择“改革难题很多,贫富差距加大”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压 力;
    有69.07%的网友选择“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突破利益藩篱,构建社会公平” 是实现“中国梦”政府当下最迫切的任务。公平正义是人民的热切期盼。同样,发 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也 是民众的希冀。人民不仅希望生活幸福,而且希望人格受到尊重,权利得到保障。

    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3.同心共享中国梦,以改善民生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生改善是中国梦最好的诠释。

    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 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 的位置,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努力 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必须要团结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 序、国家长治久安。早在1934年苏维埃政权在瑞金建立之后,毛泽东就郑重指出: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 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 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5]现在,民生问题是民众关 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2012-2013)》发布的结果,养 老保险和制度(45.96%)、物价上涨(38.27%)、楼市调控(31.91%)是2012 年老百姓最关心的三个经济生活话题,而收入问题已经连续5年排在家庭主要困 难的首位。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 本目的,也是中国梦的根本目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中国梦是发展之梦、民主法治之梦、公平正义 之梦、文明和谐之梦,也是和平之梦。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的国情和历 史传统决定了我们绝不走侵略扩张和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国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 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梦不是建立在他国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中国 梦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

    不可否认,现代性和全球化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了一定冲击。有的学者甚 至认为,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是由现代性和全球化引起的。比如,张汝伦认为:
    “现代文化认同的问题不仅与现代性问题相关,它实际上就是由现代性引发的。” [16]23“全球化的过程不仅不能消除认同问题,反而使之更加突出。”[16]21 李武装认为:“民族文化认同的真正根源在于现代性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机。” [17]赵剑英、干春松认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使文化认同问题进一步 凸显为一个普遍的全球性问题。”[18]10这些论点阐述了现代性和全球化对民 族文化认同的影响,但似乎并不彻底,难以令人信服。如果说追求现代性的一个 结果,是改变了传统社会原有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 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的彻 底颠覆,那么,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今天,人们为什么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的传 统文化,希冀从中找到解决现代社会种种弊病的一剂良方?如果说全球化引发了 “文明的冲突”,使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更加突出,那么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如美国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或者问题不突出?显然,民族文化认同并不是所有国家追求现代化和融入全球化的伴生物,它仅仅是(并且常常是)后发现代国家容 易产生的问题。其中的原因,下面的解读更为可信:“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 被强制性地抛入一个新的文化参照背景之中,它们需要重新识别自己。因为作为 现代化运动的发源地,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构成方式自然成为现代化的一种标 准形态,这种标准形态在进化的观念中被定格为‘先进’,而其他的社会形态自然 是落后的,从而是必须改变的。”[18]10传统中国文化认同不是一个问题,固 然是文化中心论使然,那么使中国人认为自己处于世界的中心,认为自己的文化 是普世的、最优秀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显然不能仅仅从文化领域找答案。恩格 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 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 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 济中去寻找。”[19]226 又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 为基础的。”[19]305因此,文化中心论形成的背后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 华文明。翻开中国古代史,也不难发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繁荣相伴随的是经济的 繁荣、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中国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或者说民族文化认同 危机,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与中国梦的开启完全一致)。落后的现实、屡 战屡败的苦难和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使得我国的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苦 苦追寻个中原因及其出路,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均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 的悲惨命运之后,不免喟叹导致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于是,发 起了一场以“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 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危机。令人费解的是,以救亡图存为圭臬的这场新文化运动缘何非要造成传 统文化的断裂?难道这就是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二律背反”―既要认同也要认异, 既要接受也要批判,既要继承也要创新?难道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是追求中国梦的 无奈?实际上,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不是由现代性和全球化引起的,造成这种危机 的真正根源在于落后以及我国与西方国家现代性之间的巨大落差,全球化只是扩 大了这种落差而已。因此,解决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融入全球化、 追求现代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加强民族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推动中国梦在民族文化认同上下 工夫民族文化认同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从微观层面来看,它是指“特定个 体或群体认为某一文化系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在于自身心理和人格结 构中,并自觉循之以评价事物、规范行为”[20],是人类行为与动力的持久源 泉。从宏观层面看,它是“涂尔干称之为‘集体良知’的东西,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 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是形成国家,建立国家和现代化、民主政 治过程的政治资源。”[16]17它是文化群体中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民族形成、 存在与发展的凝聚力,是文化群体的粘合剂。民族文化认同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 默化的,不太明显,平常难以察觉,但其深刻性、深远性和久远性却是其他类型 的认同难以企及的[21]131-132。反观我国现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 教育的现状,亟待提高教育的实效和说服力、感染力、信服力。因此,借鉴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推动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不仅是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活 动走向深入的客观需要,也是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 课题。笔者不揣浅陋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民族自尊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有一种获得自尊(self-esteem)的基本动机[22] 3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评价和比较各社群的优劣、社会地位和声誉, 争取把自己编入较优越的社群,通过类化、认同和比较三个基本历程,提高自己 的身份和自尊[21]129。一个人不可能任意选择自己的民族,但可以通过认知 这个国家和民族取得的成就,提高个人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强化民族文化 认同。如前所述,在近代中国发生的几次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根源在于落后,在 于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巨大现代性落差以及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一些人 把落后先归因于军事,于是有了洋务运动;
    再归因于制度,于是有了戊戌变法和 辛亥革命;
    后归因于文化,于是有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无论是“全盘西化” 论还是“中体西用”论,皆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 改造。在这样的情势下,怎会有民族文化认同?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 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第二贸易大国,经济、科技、军事、 文化等均取得了瞩目的历史成就,提高了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 同。国学的兴盛就是典型的例子。甚至有学者提出,儒学是解决世界问题的良方。

    同样,对中国梦的认同,也必将随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民族凝聚力 的增强而增强。

    2.满足个人需要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有两种认同需要:一种是自我认同,它使个体获得一种 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一种是社会认同,它使个体获得一种与众相同的一 致性和同一性[21]13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民群众只有从利益满足和 情感归属中才能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认同。如上所述,中国梦是公平正义 之梦。在寻梦追梦圆梦的过程中,每个人不仅要能获得平等参与、共同成长进步 的机会,实现个人梦,而且还需社会通过社会保障等措施,让每个人生活得有尊 严,从社会上获得最大的利益满足。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 每一个人感到中国梦的好处或期待利益,使每个人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 豪。

    3.进行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社会认同的过程之一。通过社会比较,我们了解自己,获得了 关于信念真实性和有用性的信心。当直接以客观现实进行检测不能实现的时候, 社会比较就是获得信念真实性和有用性的必要途径。而且,当进行群际社会比较 的时候,有将群际特异性(inter-groupdistinctiveness)最大化的趋势,即在尽可 能多的维度上在群体之间做出尽可能多的区分[22]。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在推 进中国梦民族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应多做一些社会比较。比如中国梦和美国梦的 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西方制度优越性的比较、我国处理自然灾害和应 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他国的比较等等。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就能设立 一个比较客观的参照框架,就能真正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 步的根本方向,进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华民族 作为一个自在的稳定共同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作为一个自觉的 稳定共同体,则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侮中形成的[23], 共同的回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命运将中华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展望 未来,中国梦这一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必将推进中华民族一 体化进程,一个强大的文明的团结的中华民族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

    作者:郭曰铎1 张荣华2 工作单位:
    1.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2.中 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中国梦下的民族文化论文_民族文化论文 民族文化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