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正文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正文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正文篇一 浅析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摘 要: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 于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经济建设中,应注意科学界定“夕 阳产业”与“新兴产业”,开发新技术以解决能源问题。在当前,尤其要更理性地发展 知识经济。关键词:经济;科技;能源;知识经济 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于一个 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经济建设中,应注意科学界定“夕阳产 业”与“新兴产业”,开发新技术以解决能源问题。在当前,尤其要更理性地发展知识 经济。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
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 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 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 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 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 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 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 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 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 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
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 “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 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 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 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 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 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 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 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 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 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 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 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 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 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 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 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 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 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 科学的结合不仅是学科意义上,而且是决策机制上: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 有科技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制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 也是如此。
三、能源问题及相关科学技术 我国秦岭以北煤的资源蕴藏量占全国90%以上,从长远计,北煤南运是 不可避免的,而且长期不可避免。为什么我国铁路交通的压力特别大,这跟北煤南运有很大关系,北煤南运约占了运输量的40%。中国煤的蕴藏量10倍于中东的石油。
中国组织一定数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运不出去。从大秦线能运 多少煤呢2000万吨,而仅日本就期望我们每年供应1亿吨。从交通、环境及当前相 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煤最好不要铁路运输,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掺搅制成水 煤浆,然后用管道运输。现在大同到秦皇岛的车皮是2000万吨煤,回来有2000万吨 的物资吗没有。这样一来就放空车了。我了解到,现在国家想从山西铺一根水煤 浆管道到山东然后出口。像这样的能源问题也涉及到交通问题,而如果用管道运 输,效益比火车更高。这些都有好多新技术。但从总体来讲,我赞成逐渐压缩煤耗 减少污染,同时应该发展一些更为干净一点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们容易从原子能想到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现在设计的核反应堆 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较干净的,没有其它废料,当然放射性要控制起来。世界曾 经掀起过一个反核运动,有一个绿党尤其反对核。现在绿党开始改变态度,认识到 不发展原子能就要烧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国的反核势力仍然很大。
美国的一些搞核电站的公司在美国就是卖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电站,什么地方 的老百姓就反对。所以美国就愿意卖给我们,因为中国没有反核运动。中国最好 不出现这样的反核运动。
更重要的,我认为应多搞水电。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从大江大 河流掉,不发电,太可惜了。现在中国正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实际上,长江三峡搞 起来以后,才利用了水资源的10%。水力资源的大头在哪在西南横断山区。西南横 断山区的水量没有长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从总体上说,其水能蕴藏量至少 是全国的50%。为什么优先搞长江三峡而非西南因为那些地方都处于深山穷谷。
要修个水电站,首先要修盘山公路,它们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盘山公路 的投资很大。但是,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可以用飞艇来解决,飞艇 的运输量在200~300吨,是卡车的6倍左右。1932年,齐伯林的飞艇事故,使世界飞艇 业受重创,影响至今。但是,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一样了,可以不用氢气而用氦气来代 替。除了飞艇以外,还可搞索道运输,另外,在 西南搞水电建设也不见得要大幅度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可以在高山上 就地取材,通过定向爆破获得石材。目前,高温超导技术也为高效的高压输电提供 了可能性,否则,线路上损耗就可能达1/4,仅长江三峡的输电就可能损耗两个大亚 湾的发电量。不过,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铺设1000公里是不现实的,但是,用超导输 电线取代消耗较大的、由发电机到变压器那一段电缆在当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知识经济要不要发展要,而且要大力发展。当代生产的重大特点就是, 精神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的信息产业占美国全部产业的65%。也就是说, 精神生产的价值量超过了物质生产量。这是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什么是精神生产 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种信息产业,包括新闻出版、报纸、电影等等。
人,并不光要吃和喝,还有许多精神消费。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美国是世界软件业的大头,其它国家包括日本、印度等,近年来都有很 快的发展。日本软件业的道路和美国不一样。美国软件针对Personal Computer的 比较多,共性软件比较多。日本的软件是为大公司服务的,它的企业要搞自动化生 产,所以它的软件都是个性软件。日本的千叶制铁所有个1.9米的轧机,而我国武钢 最大的轧机也才1.7米。而且,制铁所整个两公里生产线很难看到人。全所三班倒, 连仓储人员一起也才80人,生产、买卖、运输都由计算机控制。我国武钢有2400 人。可见,精神生产力能对生产和管理自动化影响到何种地步。
但是,信息业在某些方面应该降温,例如信息高速公路。并不是说中国 不要搞信息高速公路,而是没有必要搞克林顿那样的信息高速公路。他说的高速 公路,信息传输量至少是1010比特,而我们现在修的不叫信息高速公路,而是“中速 公路”,是108比特/秒,比美国设想的高速公路小100倍。108比特/秒就大得不得了, 我们在20年、30年内都添不满。它只有一件事不能做,就是全国开各个省市的全 国性电视大会,但是两家开电视大会可以。这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在短期内修 那么大的。
市场经济的意义在于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配置资源。现在新经济呼声 日高,对所谓旧经济领域显然形成了冲击和争夺,因为市场的真实需求很可能被市 场神话的暗示所扭曲,何况在这投资者与经营者分离的时代。如果我们现实地看, 所谓“旧经济”,如,钢铁、化工、建筑等,一方面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基础所 在,另一方面,也并非都能利用网络进行根本性改造的。如果任何一个公司,只要宣 布“进军”高科技,甚至仅仅是向网络“进军”,就能得到投资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追棒, 有多少人会去认认真真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知识经济毕竟不是概念经济。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正文篇二 论当代经济发展的文化机制 [摘要]当代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标志着文化成为推动当代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即文化通过价值观念、知识形态、产业形态、组织 资源、人文价值等各种形式为经济发展提供导向力、形成凝聚力、增强吸引力、 提高竞争力、创造生产力,表征着经济发展方式和文化功能实现方式的根本性变 革。
[关键词]经济发展;文化机制;文化经济 经济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经济奠定社会发展的物质基 础,文化提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 程中,经济与文化曾经长期处在相互隔绝、独自发展的状态,只是在新科技革命 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浪潮的强力推动下,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当代文 化发展开始越出纯粹精神王国的藩篱,通过作为文化主体的人的“文化力”和创造 性,通过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机制而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资源。成为当代综合 国力中愈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经济发展也超越了单纯依靠自然资源、物质资本 的阶段而进入了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文化资源的新阶段,从而最终形成了经济与 文化相互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普遍趋势,催生出“文化经济”这一崭新的经济形态。
这标志着当代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融入到当代经济发展中去,成为推动当代 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构成经济发展的人文背景或精神动因 文化是反映一定经济、政治生活的观念形态。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 影响,首先表现在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对经济行为主体的作用上。无论是生产还是 消费,人的行为都直接受到其价值观的支配。现实地看,人并不是纯粹按市场信 号行动的理性“经济人”,而是处于特定时代中的“文化人”,因此,人们的价值观 念、社会心理以及传统习俗、生活习惯等文化因素构成经济活动的背景,并通过 影响经济活动主体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 效率。马克斯·韦伯曾指出,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伦理所孕育的惜时如金的时 间观念、节制有度的勤俭观念、敬业守纪的天职观念、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精 打细算的核算观念等,作为经济伦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上的支持。
相反,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人伦本位、重义轻利、重情轻理等文化观念则严重制约 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尽管这一观点存在很大争议,但他从分析现代经济发展的 精神因素人手,凸显了文化因素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发展的 文化环境和背景的深入思考。经济学家刘易斯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对 财富的评价、欲望以及为获得财富而作出的努力的态度是不同的”。塞缪尔·亨廷 顿通过比较亚洲的韩国和非洲的加纳两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来说明,“韩国人珍视节俭、投资、勤奋、教育、组织和纪律”等价值观对韩国经济1980年代 以来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著名学者劳伦斯-哈里斯也认为“强调面向 未来,强调工作和成就,强调教育和美德及节俭”的“儒学价值观”在东亚经济发 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中依然可以看到特定 区域内不同文化观念对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的人力资本概念不仅包括知识、技术、创新能力等科学文化因素,而且也包括敬 业态度、团队精神、诚信意识等观念文化因素。因此,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 才将“精神资源”、“文化资本”的分析引入到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之中,现代市 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法律、制度以及利益机制等有形的、理性的调节和规范, 也离不开经济伦理、财富道德、商业信用等无形的文化调节和伦理规范,而且这 种调节方式对于经济有序运行往往是更经济更有效率的。总之,随着文化对经济 的渗透性和经济对文化的依赖性的双向增强,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精神力量。
将越来越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 性,一方面,创新、进取、开放等积极的文化观念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如改革开 放以来正是人们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变革以及市场、开放意识的确立,极大地唤 起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陈旧、保守、封闭等消极的文化观念往往 阻碍着经济发展。这无论对于微观的经济组织,还是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乃至一个 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都是如此。因此,对历史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需要 进行理性的分析,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自觉地改造或“创造性转化”,才能形 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文化观念和经济伦理观念。所以,文化变革与文化创新始终 是培育经济发展动力必须面对的文化课题。
二、文化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构成当代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学技术知识、科学精神既是当代文化构成的主体要素,又是推动当 代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当代文化通过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而成为经济 增长的根本动力,借助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日益丰富的物质、技术手段而不断创 造出新的文化内涵和形式。
当代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经济发展中知识 密集度、科技贡献率的不断提高,科技进步、知识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目前,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70%, 有些产业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贡献率更高。经济实力的增强不再仅仅取决于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等有形资产,而是更取决于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成为知识型企业,人类社会开始进入 一个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 知识经济新时代。
当然,作为知识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不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 而且也包括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信息等工具 性的“显性”知识,而且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审美等价值性的“隐性”知识, 即各门科学、各种知识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新经济时代的经济 发展需要工具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协调和互补。这在当 代经济发展中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与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所形成的日益 发达的创意产业中可以鲜明地体现出来,文化也正在成长为新的生产力。
三、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形态,构成当代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丹麦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认为,人类在经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之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及情感生活为特 征的梦幻社会,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将从物质需要转移到精神需要,从科学和技术 转移到情感和逸闻趣事。这就是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物质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借助于科技和市场的双重推动,文化跃出纯 粹的精神王国而作为一种商品或服务而日益具有经济价值,构成一种新的经济形 态——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满足休闲娱乐需 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生产、营销各种形态 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形态,如新闻出版、影视音像、文学艺术、歌舞娱 乐、文化旅游、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在一些 国家已开始超过汽车、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和新 的经济增长点,一个“文化经济”的新时代正向人类走来。如在美国,好莱坞电影、 迪斯尼娱乐、微软电脑软件等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中的超级利润企业,文 化产业产值占其GDP的20%以上,500强企业中1/4以上是文化产业,仅其视听产 品出口额就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40%以上的份额;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 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就超过汽 车工业的年产值。现在,人们用“服务经济”、“休闲经济”、“娱乐经济”、“体验经 济”、“梦幻经济”、“创意经济”等不同的概念来描述已经到来的这个新时代。今 天的文化产业借助于信息、网络等技术进步,加速了文化作为生产力要素进入经 济发展领域的过程,引发产业结构的革命性调整。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正显示出生机无限的发展空间,将日益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因 此,文化产业不仅是精神生产的当代形态,也是社会生产力的当代新形态。文化 正在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创造出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
可以说,文化产业或文化经济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文化机制的最生动体现。
四、文化作为一种组织资源,构成当代经济发展的纽带 企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活力是经济发 展活力的主要标志。“成功的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文化对当代经济发展的作 用必然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上反映出来。正是自泰勒首创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管 理理论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一大批企业的不断成长。但是,企业管理中长期奉行以 产权结构、制度规范、物质激励、技术创新等为主要特征的“理性”管理模式,只 是1980年代以来在总结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经验、反思美国理性主义管理模式的基 础上,提出了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才第一次把文化的力量在 经济组织的发展资源中鲜明地揭示出来。简单说,企业文化就是指导和规范企业 经营管理和员工行为的一套价值观念,现代企业管理从科学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 文化管理,这些文化因素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员工行为中去,进而向企业的技 术创新、经营战略、服务方式、形象塑造等全方位渗透,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成为 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之一。企业发展开始进入“文化经营”、“文化管理”、 “文化战略主导”的新阶段,正是共同愿望、团队合作、社会责任、创新意识等企 业文化因素赋予企业管理以极高的组织效能,提升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 业家来说,其精神特质即所谓“企业家精神”不仅包括商业上、技术上的创新精神、 冒险意识、统率能力,也包括强烈的成就动机、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敬业诚信等 精神品质。同样,对企业员工来说,他们的敬业、诚信、合作、奉献等“工作伦 理”与其知识、技能一样,都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资源。这样,文化通过 发挥在微观经济组织运行和管理中的纽带作用而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源。
五、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构成当代经济发展中不断扩大的附加价 值 当整个社会开始走出物质匮乏阶段的时候,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开始发 生变化,精神文化需求在需求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即使是在消费一般的 物质产品、满足物质需求时,也开始超越单纯的物质功能或使用价值层面而上升 到更高的心理满足、精神愉悦、文化享受层面,渴望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获得 积极的审美体验和精神快感。这样就使得蕴含在物质产品或服务中的 文化、审美、 心 理、情感等“无形资产”成为其价值的重要部分。所以,现代 经济中商品的价值 既取决于其实用性、功能性或物质价值,更取决于其文化品味、审美个性、绿色 设计、品牌形象等多种文化因素,依赖于企业的 信誉、知名度、形象、广告等 文化价值、符号价值。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必须“重视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 换价值之外的‘文化使用价值’”,即不仅要重视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 更要高度重视企业及产品的审美设计、形象设计和品牌塑造,重视开发物质价值 和文化价值和谐统一的产品,塑造企业及其产品、服务良好的文化形象和 社会 形象。这样,企业之间的竞争就 不仅表现在技术、产品、质量等物质层面,而 且也表现为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含量、审美品质方面,企业的文化资源开发或文化 创意能力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是高知识、高技术与高文化统一 的产业,高新技术往往只是手段、形式,文化含量、文化创意才是内涵、实质。
即使就企业技术创新本身而言,真正适合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必然 是融科学、实用、美观于一体的功能完美或内涵丰富的产品,它来自于员工丰富 的灵感、独特的想象和个性化的创意。即使是那些传统的经济形态,也必须重视 文化创新、文化创意,通过增加产品的审美、形象、生态等文化附加值来提升市 场竞争力。总之,当代经济 发展中以品牌、形象、信誉、审美等形式表现出来 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体现着经济与文化的双向渗透与融合,尽管“无形”,但 却是当代文化作用于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六、文化作为一种人文价值,构成当代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导 向 文化创造和享受的主体是人,文化实际上表征着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 程度。当代经济发展中文化作用的凸现实质上体现着当代经济发展鲜明的人文价 值导向,那就是对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对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对人的创造力 的激发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怀。当代社会发展正在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向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经济、资源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 对文化价值的高度重视,并把文化因素引入到经济发展和经济 管理的背景、动 力、方式等问题的分析中。而当前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以服务、知识、创意以 至体验等产业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产业或文化经济,不仅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新趋 势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意味着社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转变。
一方面,它可以使得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人的创新能力, 并以此缓解以往经济发展模式给自然资源、生态 环境带来的沉重压力,有助于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得发展的目标转向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向人自身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矛盾,克 服工业化过程中人的异化现象。文化产业、文化经济的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价 值”或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意味着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推动着人的发展的实现,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在这个意义上。文化 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且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 要指标。而无论是作为手段,还是作为目的,其共同的指向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 发展,人的发展在这里成为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共同的关注点。显然,文化经济 中的“文化”实际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引导,并开辟了现代 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的具体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