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设计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设计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一:高等教育改革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1.经济投入与学院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政府部门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旧制,对高职 教育认识不清,支持度不够,在经济投入上存在偏差。各地政府在高校经费投入 上偏向本科教育,旨在建立重点本科,建立一流高校,对职业教育则投入较少, 大部分为学院自筹。同时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仍属于事业单位,受政府调 控,在政府经济投入少,企业未介入,社会资本、私人资金注入少的情况下,高 职院校遍地开花和盲目扩张就会出现严重的经费不足,这必然制约学院的实习基 地建设、实训设备更新、优秀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以及软件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而高职院校的发展又对这些有着较高的要求,经费的短缺只能靠扩大招生来解决, 招生规模的扩大就需要更多相匹配的软、硬件设施,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最终影响毕业生质量,毕业生通不过企业的检验,学院砸的只能是自己的招牌。
2.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1)自身认识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对自身办学定位不明确,偏离轨道。虽然办的是职业 教育,但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办学观念,将高职教 育等同于专科教育,或者沿袭以前的中职管理教育模式,致使在专业设置与建设、 课程设置及教学环节、学生培养、教师素质要求等方面存在着盲目性,没有很好 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2)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学管理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为完 成这个任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教学管理者承担着重要职责。而目前我国 的公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普遍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落后、缺乏改革创新精神, 在教学管理模式上存在着机械执行行政条文,走过场的现象;在教师激励上缺乏 有效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往往停留在政策层面上。(3)“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讲师(以上)教师资格,又具有中级(以上) 技术职称的老师。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原中职院校升格 上来的教师,二是近几年毕业的高校生,大多为本科或硕士学历。前者经验陈旧, 与高职培养目标不匹配,但由于年龄和家庭的原因,很多不愿意重新到企业去实 践;后者是从学校走向学校,课堂走向课堂,没有到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 和阅历,非师范类毕业的新教师既没有实践经验,也没有系统的师范教育训练。
占高职教师主体的这两类教师使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而事业单位 的高职院校受到事业编制的影响,不能从企业直接调入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再 加上高职院校自身用人机制受到限制,在职称评定、教师身份待遇等问题上存在 困难,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得不到有效建设。
(4)生源数量、质量下降。
有关数据表明,从2010年—2020年,我国18—22岁的人口是一个急剧 下降区,将从一亿两千五百万下降到八千七百万,下降幅度非常大。另有资料表 明,自2011年起,我国各级教育的学龄人口呈下降趋势,在未来10年,学龄人口 的年均下降量为860万人,每年保持3.23%的下降速度。学龄人口下降的结果就是 高校生源的锐减,各高校为了完成招生指标,纷纷开始降低录取分数线,高职高 专作为最后一批录取院校,分数更低,如2014年河南某高职院校就将补录的分数 线降到了150分。高职院校还面向社会招收满18周岁以上的人读预科,这些学生 在进校时理论基础非常薄弱,这必将影响进校后的理论教学,又挤占了实践教学 时间,使高职理论、实践教学进入两难的境地。
二、面向市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1.面向市场需求,建立自己的品牌 高职院校在办学中必须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了解家长和学生的 需求,研究并遵循市场规律,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和良好品牌形象。高职院校只 有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才能向用人单位说自己有优质的教育质量,有良好的社会 声誉,才能代表着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具有良好声誉和较高知名度的高职院校更 能吸引高质量的生源和教师,也更容易吸收社会各界的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合理定位,保证办学质量各地政府要把发展高职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要合理定位,制 定长远规划,构建合理专业结构体系,对于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要果断退出, 建立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如高铁服务、高级管家专业;树立良好形象,强化市场意 识、服务意识,提升办学质量。
3.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关键,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 要打破常规,根据学院规模、专业和需求选择师资,形成优质的教师梯队,构成 合理的师生比。对于刚从高校直接分配过来的教师必须接受岗前培训,深入到企 业中,提升实践技能。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医学、汽车维修、软件开发等专业, 可以直接从医院、企业引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人员来充实 队伍。如果为了降低成本,便于随专业而调整师资,可以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 同时要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做到科教并重,真正提升教师待遇,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高素质教师 队伍的建设步伐。
4.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提升毕业生竞争力 市场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优点就在于实践能 力强,因此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都必须强调实践的 重要性,并且要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经费的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事 业单位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注重学 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强化对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探究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培养出能经受住 企业考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总结 面对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不能再盲目扩张,应走内涵建设 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刚开始走起来虽艰难,会有许多现实问题,但从长远 来看,走内涵建设之路才是生存发展之路。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二:高等教育发展的动态平衡探究 近几年来,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但就业岗位有限,两者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造成了结构性矛盾,例如:从专业结构上看, 有些急缺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许多高校专业设置比较落后,一些新兴的交叉 学科专业较少,尤其是适应我省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稀缺,影响了地方经济建设。
例如,甘肃境内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丰富,依托这些资源因运而生的农业、中 草药、水能、电能、冶金、石油、机械、地质、外语等学科在我省高校依旧发展 迟缓滞后;从发展速度与质量方面来看,我省高等教育与东部地区差距日益拉大;
从教育条件来看,我省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备、实验室的 数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结构和布局方面来看,我省大部分高校设在省会城 市兰州,高校过于集中,不利于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从人才留用方面 来看,高校毕业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大大减缓了甘肃省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地 方经济建设的速度。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滞后成因如下。
从客观方面看:一方面,我省近现代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例如 我省最早的国立大学兰州大学在1909年建立,比国内其他省份同等高校建校时间 晚10-20年;另一方面,相对滞后的经济无力支持高等教育发展。
从主观方面看:一方面,我们的观念和行动迟缓,没有积极顺应宏观 经济政策增设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地质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另一方面, 国家对中东部高校的投资支持力度大于西部高校,因此在资源配置方面,我省高 校均低于国内其他同等院校。
加快甘肃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应受当地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 调控和引导。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目前对人力资源类型的要求也相应地有所 调整。由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制约,长期以来,我省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也是 自上而下受到政策性影响的。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 相对自主,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日益突出。美国高等教育界学者伯顿克拉克早在 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三角协调模式”[1],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受到政府、市场力量的影响。例如:在市场体制下,随着“市场的主导作用愈发凸 显”[2],政府不再起主导作用,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原则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这是由其经济属性所决定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调 节的作用也在加大。因此,高校的发展应该是注重市场形式,激发具备专业知识 的教师的能动性,拓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认为, 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就是高校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意味着 入学机会的增多,而且高等教育的内容也应当尽可能适合人们的需要。然而,学生在选择高校时往往会衡量其历史声望、地理位置、教师素质、学科建设等要素。
在更加理性化的教育思想引导下,我省高校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高校在很长时期 内并不是仅仅将传授知识作为其主要责任,而是将技能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研究 和开发工作也格外受到重视。例如:高等院校都积极投入研发创新活动。身处知 识经济时代,甘肃省高等教育系统如何改变传统观念,发挥自身在知识应用方面 的轴心作用,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甘肃高等教育发展的动态平衡分析 首先,通过调查以往的教育资源分配情况,我们发现,我省高等教育 资源的分布现状日益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往 往流动性很大,而且人才流动性与人力资源的层次成正比,这是由人才自身对更 优质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向往所引起的。我省高素质人才流入发达经济区域的不是 少数,令一些企事业单位陷入人才短缺的尴尬境地。多年来,我省高校都面对着 人才流失这一难题。曾有数据表明我省人才的流出量是流入量的两倍。因此,用 动态的眼光来看,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经 济变化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变化,而教育资源又反过来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故应调整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高等教育层次,在办学模式上注重地方特 色,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以实现我省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的 良性循环发展。
其次,高等教育类型应与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联系。学术型高 等教育与技术型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高校的专业设 置应当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高等教育应首先确定是培养学 术型、理论型、研究型人才,还是科技型人才。合理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可以为 我省经济进步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持。例如,兰州大学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主要 是“内涵提升,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结构调整”,增强高等教育领域“国家队”意 识,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道路,注重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结 构优化、总体协调等;甘肃政法学院秉承“崇德明法、弘毅致公”的校训,坚持“稳 定规模,提升内涵,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和“法学创品牌,公安学办 特色,法商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努力向高水平教学研 究型政法公安大学迈进。从这两所高校的办学目标来看,我省高等教育已经开始 向以当地需求为导向,注重高校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方向平衡发展。因此,为了 提高我省在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实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各个高校应当秉持 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综合竞争力,逐渐步入“高等教育国际化”[3]的道路。发展特色办学,积极调整自身结构。
再次,我省地方高校要适度调整专业设置。总体来看,我省各个高校 的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但是,为了满足我省经济创新型发展的需求, 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基地,高校应提前储备高、精、尖的人才。目前,我省各 高校所培养的大部分学生在刚就业时还不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对所学专业理论 知识还不能完全应用。因此,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就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根据岗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 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提出新增43个专业,例如:风能与动力工程、材 料物理、采矿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 安全防范工程、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交通运输、国 际商务、资产评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此通知还提到撤销32个本科专业, 保证教学质量的相关事宜。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还要充分考虑我省教学质量、资 源占有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现状,如果盲目设置专业、建设学科,那么教学质量、 设备仪器、图书资源等都很难得到保障,最终只能导致我省高等教育生态发展承 载力达到极限,甚至破坏教育生态环境。
结束语 布洛芬布伦纳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理论被广泛地应 用到高等教育发展的生态分析当中。其中最主要的观点就是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以及教育质量与教育环境和教育系统是相互适应、相互调整的[4]。生态学 的平衡观、系统观与动态观加深了我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解,使我们将诸如社 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纳入了分析范畴。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应 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发展方向偏重于社会,也应更关注教育产品,即毕业 生能否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依据我省经济结构现状,要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其一,高校应当走上高等教育地方化,为当地经济服务的道路;其二,改善高校 基础设施条件,例如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图书馆以及实验室的建设与应 用;其三,依赖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调整结构,培养我省以及西部经济发 展所需的紧缺人才,制定优惠政策,最终实现促进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