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职业生活人文教育探讨
职业生活人文教育探讨 【摘要】高等职教 【关键词】高职/人文教育/职业生活/主体性 在人文“学问”传承的人文教育领域,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在传承中实现自身 人文教育的创新,既是高职教育面向新时代的实践问题,又是教育理论需要给出 诠释的理论问题。职业生活,作为高素质劳动者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蕴涵了丰 富的人文教育内涵,为高职教育如何从传统的人文教育中转变出来,提供了新的 视野。一、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缘由 “生活”是一个普通的字眼,是因为它与每一个人的日常活动紧密相联。“生 活”又是一个美妙的词汇,是因为由于人们的信仰、价值与态度及条件和环境的 不同,创造了千姿百态的场景。美国现代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生 活”这个术语表示个体和种族的全部经验,它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 败、休闲和工作(注:[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90。)。职业生活作为反映个体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有丰富的 人文内涵。
(一)传统的人文教育与职业生活需要之间的冲突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文明水准的不断提高,使得职业岗位和物质精 神产品的文化内涵不断加深。社会和企业单位倡导的文化观念、道德思想、法律 和制度要求等内容所构成的思想和制度文化体系,与具体的职业岗位结合,形成 了具体的职业要求,成为职业岗位所要反映的社会文化内容。从全球范围考察, 现代社会经济与文化互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中的文化含量不断增大,文化 的作用愈益突出。这种特征,表现为大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表现 为物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使得文化对经济的推动力日趋重 要。文化对经济的这种作用,已经在千万个职业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显现出来。
在我国,人文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教育,本就是 “人文教育”的意思。然而,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被英帝国的坚船利炮所打败, 我们对自己的技术落后有了切肤之痛,认识到自己“技不如人”,即生产技术处于落后状态。但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却缺乏深刻反思,始终认为文化上优于西方,没 有客观地看待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以至于人文教育缺乏足够的创新,对人文科 学的应用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由于传统人文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直到现在高 职人文教育还存在着抽象理论多、学科知识多,贴近职业生活的内容和课程少的 现象,缺乏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职业化内涵的启示 在发达国家,企业及员工的职业化意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基本意识,职业 化已成为劳动者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基本途径。以国际通行的概念分析,职业化的 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事相宜”为追求优化人们的职业资质,二是以 “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人们的职业意识,三是以“适应市场”为基点修养人们的职 业道德。对于职业资质来说,包括职业岗位需要的和任职者供给的知识能力素质 结构以及二者的相宜是职业化的基本准则,以面向职业生活为基本态度,体现了 对技术与人文素质的整体要求。
职业化的要求,对我们深入理解高职人文教育的职业价值问题、人的发展 性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首先,“人事相宜” 的基本准则既包含了工作对象对人文素质和人文知识应用能力的要求,又包含了 人与这种要求的适应性问题。这种以“创造绩效”为标志的适应性是个体社会生存 状况的最基本内容。第二,除了工作对象以外,人与职业情景的适应性同样也影 响到人事相宜的程度。在这里,个体必须正确理解社会、企业的道德和制度文化,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社会认知、学会行为选择。人与人的交往和合作构成了职业活 动的又一种人文情景,它的水平是衡量职业生活质量的标志之一,是个体必须学 会的基本内容。第三,“人事相宜”的基本准则,既看到了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又 没有把职业能力看成是职业岗位对人的静态和被动的要求,而是从人与职业的相 互关系上,高度重视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人对职业的社会、审美和经济及 自我实现价值的体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职业能力的发展,以至于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人与职业岗位的相宜程度。职业化的内涵反映了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 生活的客观必然性,也为高职人文教育寻求面向人的发展和职业需要相协调的途 径提供了依据。
(三)职业生活是高职人文教育的本源和载体 陶行知先生指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 活所自营”。教育源于生活,与社会生活保持着紧密联系。对于高素质劳动者来说,追求理想的职业生活状态是其自我实现的核心内容。职业生活状态与人的社 会地位、经济收入、事业成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个体社会生存能力的基本标志。
现实情况也是如此,人们往往把职业目标的选择与社会生存状态的追求联系在一 起。如,高职生在知识型、管理型“白领”和体力型“蓝领”之间选择技术技能型的 “灰领”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是高职生综合理想追求和现实可能后对生存状态的 一种定位。
职业生活所拥有的体验性、互动性情景,以及对他的理解和应用,为高职 人文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生动的场景,开拓了以自然渗透和情感介入等方式实现文 化传承的途径,打开了高职人文教育超越于灌输式和精英贵族式教育的全新视野。
职业生活又包含着丰富的默会性人文知识,对高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生活经 验具有重要意义。“心灵的默会能力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主导性、决 定性的作用,在所有层次上,默会认识是人类获得和持有知识的终极能力上的优 先性”。(注:郁振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8)。) 人文知识的默会维度远比自然科学有更为深刻的介入,它不可能脱离于人的心灵 而存在,不可能脱离于人与情景的互动而产生。
二、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主要涵义 (一)以适应职业生活为目标,提高高职学生的主体性水平 职业生活蕴涵了社会经济、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价值,对这些价值的体验 形成了高职学生意义学习的基本动力,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罗杰斯认为“当 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涉及学习者整 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注:施 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第402页。)因此,高职人文教育如果 离开了职业意义,或者只涉及理智的方式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教学,是难以 促进学生自觉地发展的。另外,学生对职业意义的理解伴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深 入而加深。实施高职人文教育要以职业意义为基础,要把职业的审美性、伦理性、 艺术性和社会经济意义等情感与价值的理解和内化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根据 理解力的发展规律,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意义学习。
主体性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有着多种表现特征。如果从教育所期望的 学习结果来衡量主体的发展水平,高职人文教育除了表现在具有情感价值的意义 性学习以外,认知性的发展仍然是重要的方面。布卢姆在研究教育目标时,对认 知与情感的整体性有着精辟的论述,“我们只能在思维中或在概念上对学习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加以区分,而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两个独立起作用的实体”(注:
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第348页。)。人文教育的认知性教 育内容,表现为对人和对事两个方面。从对人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促进学生“根 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实现对他人、其他群体、社会角色以及自己 的经验进行判断”(注:章志光。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第131页。)这种社会认知水平的发展,要使学生在人与职业、人与社会的多重 关系协调中形成面向职业生活的社会认知结构。从对事的角度来说,表现为以人 文知识应用为特征的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特别是一定职业领域的个性化表现力。
面向职业生活的这种主体性,在情感和认知的两个方面,既表现为一定的 张力,又表现为相互的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为人文知识应用能力与人文素质 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机制。在实践中,我校以学生社团“准社会化管理” 方式,探索自主式人文教育的改革。虽然社团活动的内容可以是人文性或技术性 的,但是“准社会化管理”方式本身包含了许多人文教育的实践素材。在社团登记 注册、岗位聘任、资源利用、项目运行和考核办法等社会化、市场化的管理过程 中,需要学生进行人际的协调与合作,进行判断与决策;
在项目运行中更需要高 度的责任心、自我调控和追求。通过“准社会化管理”改革,使学生在准职业生活 的氛围中既提高了社会认知水平,又发展了自我实现等情感的体验水平,并在认 知和情感的相互促进中提高了主体性发展水平。
(二)从职业生活的整体要求出发,加强人文知识的应用教育 从职业生活对技术与人文教育的整体要求出发加强人文教育,必须提高人 文教育在课程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及其教 学,都要承担人文教育的任务。因为,即使是一门纯技术的课程,它也是人化的 结果,更何况它的教学过程是在人与人、人与组织及制度的关系中展开的,所以, 任何一门课程和它的教学都普遍地存在着人文教育的涵义。当然,就一门课程及 其教学而言,有其自身的核心任务,或侧重于技术或侧重于人文或人文与技术的 结合。第二,当前大众对物质精神产品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高职人文教育不仅 只承担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还要承担人文知识应用教育的重任。第三,要 充分发挥学生对职业价值体验的积极作用,把“包括与创造性或系统改进有关, 维持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人文要素”(注:杨柳。高职院校就要注重学生人文素 养的提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第6页。)纳入教学目标和过程之 中,使得人文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面向职业生活整合技术与人文教育,还要大力加强高职人文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的改革。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上,以通识性整合思想政治课程,把思想政治 理论与时代的职业活动相结合,使政治理论始终与生动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以 谋求特色为目标,开发集地方性、现代性、职业性和个性化优势为一体的人文课 程,以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实现个性化职业素质的发展。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 同样要发挥人文教育独特的功能,一方面要开发人文知识的应用性课程,如语言 与交际、文化营销、生活与音乐制作设计等课程。另一方面应从课程的性质和地 位出发,在技术课程中有机地融合精神文化的内容,如计算机文化基础改为大学 信息技术基础,从主题上突出大学的精神力量,突出时代的先进性,从目标和内 容的改革上,构建以信息技术应用目标为核心,融合信息意识、信息伦理、信息 审美等目标的完整体系,把人文教育融合在技术应用之中。
(三)创建民主的教学制度文化,以提高学生对社会企业制度文化的适应 性 开放、民主、公平是现代社会企业制度文化的普遍趋势。建立以提高学生 主体参与的教学制度文化熏陶学生,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制度文化的有效途 径。这种熏陶可以从学生在教学中的权利运用和责任落实中展开。从权利运用的 角度看,要使学生具有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参与、建议权,教师的选 择权,教育教学过程的监督权,教育教学的评价权;
从学生的责任来看,要使学 生落实好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责任、执行教学制度的责任。以适应和超越于当 下社会企业制度文化发展状态的学校教学制度及其良好的运行,将为学生学会如 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企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提供范式、积累经验。因此,要把面 向职业生活的高职院校教学制度文化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资源,进行教育 意义上的创造性建构。
开放、民主、公平的现代社会企业制度文化,是在民主对话的基础上建立 和发展起来的。在学校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与学对话的中心。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他的自我意识已处于比较发达的状态,能够在了解职业生 活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的收集,情感、价值、意志等人文要素的评价、判断形成 自我设计和行为选择。以对话的方式使教学制度合理地介入并有效地引导,正是 把这些自我设计和行为选择推向合理和成功的条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 与,将会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我校根据学生建议,并经教师及专家的评议构建, 开设了一些微型选修课程或课程教学活动,如旅游专业形成的旅游文化摄影、新 闻专业的网站设计、服装专业的太湖文化与丝绸服装设计等。这种改革把独特的 文化表现技能和人文教育应有的基本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文教育的体验性、职业能力的应用性、社会需要的现代性,与教和学的对话所产生的主动性和可行 性紧密结合起来。民主的教学制度文化,为学生以民主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企业 制度文化作好了准备。//wWw.gWyoO.Com (四)建立与职业生活相衔接的评价方式 职业生活中的劳动者,他所开展的评价,在内容和标准上是社会化的,在 方法上是以自我评价为核心的。高职的人文教育评价应与职业生活相衔接。从目 标及实现的角度出发,人文教育的评价处于评价覆盖的全面性和目标实现的延缓 性、主体生成性的矛盾所带来的困惑之中。因此,高职人文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评 价,除了采用笔试的方法以外,更要采用一些主动性、表现性等以自我评价为核 心的评价方式。如,建立免试制度,学生可根据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申请课程免 试,以充分地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另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作品或大 作业的评价,可以让学生结合社会化的作品评价要素从自己的纵向进步和横向比 较这两个方面进行自我分析评价,再由教师或教师与专家组给出评语和等第。通 过上述办法,从提高自我建构、自我评价能力的核心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 行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但 更要看到的是,他仍然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价值追求。面向职业生活创 新人文教育,走出了传统人文教育思维的困境,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