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
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 【正文】 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进化轨迹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遥相呼应。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随着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成为现代化过 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经济伦理研究正是发端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解 放的运动之中。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伦理研究进入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伦 理学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成熟,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围 绕利益关系的协调这一轴心,思想意识领域的观念冲突也呈多元化趋势。市场经 济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主导性伦理道德体系的发育与成熟。经济伦理学不同于一 般伦理学,它着重研究经济活动领域中的道德伦理现象,然而,任何一门新兴学 科,都离不开坚实深厚的哲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作为一般辩证法原理在社会主义 社会具体应用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无疑也是指导我们当前进行经济伦 理研究的根本方法。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核心。围 绕这个“核心”,本文试图就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同当代中国 经济伦理学建设的关系作一粗略的探讨。一、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直接的方法论基础――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研究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经济伦理学的关系,不能回避毛泽东创立的人民 内部矛盾理论所蕴含的经济伦理的意义。如何看待毛泽东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贡献 及其对经济伦理学的指导意义,这是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中尚未深入触及的一 个新重要课题。众所周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我们党和毛泽 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毛泽东的卓越贡献主要体现 在:首先,他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人民内部 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其次,毛泽东在肯定社会主义存 在矛盾的基础上,坚持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了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的特殊性,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纳入人民内部矛盾这个“总题目” 之中,使之成为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最后,毛泽东正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具体分析,形成了他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特 别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从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社会矛盾理论,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核心理论。
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及所阐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其经济伦理意蕴是非常明确的。我们知道,依据马克思创立的社会矛盾理论,一方面 社会经济基础直接决定伦理道德体系性质,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关系直接决 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另一方面,伦理道德又以其相对独立性反作 用于它所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然而,仅仅看到经济基础与伦理道德的决定 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对建构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还是不够的。我们一旦从人民内部 矛盾着眼去进行考察就会发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一定历史阶段的主要矛 盾,既然反映的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因此通过人际关系的 协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与全面进步。
经济领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自然离不开一定的经济伦理与道德规范。在社会主 义条件下,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领域中建立在经济关系 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即人民内部的伦理道德关系。在我国当前时期 的经济伦理研究中,自觉运用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可以使经济伦理的目标指向始 终聚焦于如何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和谐上。既然人与人之间具 体的矛盾关系又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一定历史阶段主要矛盾的折射,这样, 经济伦理的研究就有了深厚的理论背景和宽广的历史视野。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人民内部矛盾占居主导地位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突破了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突破的私有制财产关系形成的个体发展的局 限,为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自由个性发展阶段过渡创设了条件。因此当代中国经济 伦理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总体上具有非对抗性质,这就为正确界定人与人之间的 经济伦理关系的性质提供了方法论原则。
二、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变化的特点展示了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的核心内 容 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为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对象的设定及其经济 伦理关系的性质分析奠定了直接的方法论基础,而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变化特 点和邓小平理论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重大发展则更为广泛和深刻地触及到经 济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如何正 确认识与处理经济发展与伦理进步的关系问题。
新时期利益格局的多元化是我们研究人民内部矛盾变化的现实基础。新时 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所有制关 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利益格局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利益格局多元化, 尤其是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从而使人民内部的 利益矛盾和观念矛盾日益突出与泛化。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和观念矛盾,在一段时间里表现得如此集中,如此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群体及个人,则 是同改革开放这种“革命性”变革分不开的。我党新时期对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 说的重大发展则集中表现为把利益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的诱导因素,看成是决 定其他人民内部矛盾存在、发展、激化的总根源和主导性矛盾。同时在确定利益 矛盾在人民内部矛盾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前提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提高主体 的素质入手,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出发点,解决人民内部的观念矛盾,为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创造了主观条件。
利益矛盾和观念矛盾的突出和泛化,体现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特 点。这两种矛盾不仅有着重要的区别,而且有着内在的联系,两者之间存在着相 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经济发展与伦理进步协调一致的客观依 据。经济和伦理这两者的有机整合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存在于人民内部矛盾 和观念矛盾的相互作用之中。
首先,应当承认利益矛盾同观念矛盾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两 者性质的不同上,而且表现在相互作用中地位的差异上。一般的利益矛盾既是推 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导致一切社会冲突的总根源,是制约其他各类 矛盾(包括观念矛盾)的主导性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对于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同样具有根源性作用,人民内部的观念矛盾同样是 以思想形式表现出来的利益矛盾。可见,没有人民内部经济关系的协调,也就不 会有观念矛盾的真正解决。承认利益矛盾的优先地位,也就是在“利益”与“观念” 的关系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
其次,应当看到人民内部利益矛盾与观念矛盾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联 系”突出地表现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的关系并统一于以物质生产和物质交 往为基本内容的经济活动本身之中。利益矛盾和观念矛盾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 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的本性决定的。因为无论是利益矛盾还是观念矛 盾,从根本上说来,都是人们经济活动本身产生出来的矛盾。人们的物质生产活 动绝非一种单纯由利益矛盾驱动的纯经济行为,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所从事 的有目的地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无不体现着一定的伦理道德 思想和价值。所谓“有目的”活动,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意识观念的指导下的 活动,而且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目的指向。可见,观念矛盾是 以利益矛盾的存在为基础,观念矛盾的解决不可能脱离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去孤 立地进行;
另一方面,利益矛盾也蕴含着观念矛盾,绝没有那种不受观念矛盾制 约的利益矛盾。因此,有效解决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也离不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观念矛盾。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即使是在物质匮乏的困难环境中,高尚 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也能鼓舞人们奋发图强,努力上进,而不去计较眼前 个人得失。如果不去注意化解思想观念上的矛盾,即使是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 大好形势下,也会诱发与激化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与观念矛盾的内在统一关系,就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中经济发展与伦理进步必须协调一致的客观依据。利益矛盾与观念矛盾首 先是人们经济活动内产生的矛盾,由此说明经济伦理观念不再是从经济发展以外 的伦理学中先验地得出,而只能是通过发展经济作为自身的内涵和结构,以及经 济发展作为整体与外部环境的客观联系中总结出来。
总之,坚持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特点,才 能使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与成熟具备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运用这一学说, 有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的认识,有利于对经济关系 中所蕴含的伦理关系的正确分析。立足于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即利益矛 盾和观念矛盾内在本质关系的科学认识,才能摆脱仅仅拘泥于经济对伦理或伦理 对经济起什么性质和作用的表层研究,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伦理学的建构与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