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小议县水资源开发的问题及策略
小议县水资源开发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阐述了互助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 策,以期为实现互助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对策;青海互助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作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互助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处于重要的保障地位。实现山川秀美、生态良性发展、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绝对离不开水的支持。“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 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和保护[1,2]。
1互助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互助县境内有6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年水资源总量为5.1033亿m3。其中, 湟水入境水量12.2亿m3,出境水量16.9亿m3;大通河入境水量22.04亿m3,出境水量 26.72亿m3。经对现状年水资源利用分析,该县多年平均降水深为482.4mm,折合降 水总量16.5亿m3,占青海省2064亿m3的0.8%,天然降水明显不足。全县年产水模数 为15.2万m3/km2,按37万总人口和6万hm2耕地面积计算,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1379m3,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5%,平均占有水资源量7365m3/hm2,为全国平均占 有量的27.9%,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贫水县。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互助县修建了大量的蓄、引、堤水工程,为水资源的开 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截至2004年7月,全县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622项,其中 水库37座(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29座),涝池50座,治沟骨 干工程15座,淤地坝29座,电灌站87座,机井48眼,水电站8座,水轮泵站3座,万亩灌区 10个,民营渠道71条,人畜饮水自流工程223项,人畜饮水机井工程3座,人畜饮水小 高抽工程9座,人畜饮水人工井工程22座,喷灌工程6项,集雨利用工程1项,完成坡改 梯3.2万hm2。上述工程可控制灌溉面积1.42万hm2,可解决17.6万人、18.05万头(只) 牲畜的饮水困难。这些大小水利工程,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 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源型缺水问题突出,缺水程度加剧一是天然降水资源地区间差异较大。互助县水气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 上空的暖湿气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沿海台风输送的暖湿气流,因水汽历 经山脉,受高山阻挡,进入境内已成强弩之末,含量甚微、造成干旱少雨。又因全县 各地海拔高低不一,年降水量地区差异较大。位于湟水河谷地区的沙塘川、哈拉 直沟、红崖子沟等地区以南,降水量在300~400mm,中部浅山地区,包括蔡家堡、西 山、东山乡以及五峰、威远镇、丹麻、五十、松多等乡南半部,降水量在400~500mm, 靠近仙米达板山南侧的南门峡、边滩、林川、东和以及东沟等乡北半部地区年降 水量在550mm以上,属大通河流域区的扎隆沟、浪士当沟和甘冲沟等地区的降水 量在500~600mm。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6~9月降 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9%~78%,10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左 右,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反映年际变化的Cv值一般在0.13~0.22,并且存在着Cv值 随海拔的增高而减小的趋势,经分析计算,多年平均降水量519.6mm,不同频率的年 降水量分别为:P=20%时,降水量596mm;P=50%时,降水量513mm;P=75%时,降水量 454.1mm;P=95%时,降水量380.3mm。三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价值不大。根据互 助县河流水系分布状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点,将全县分为马圈沟流域区,沙 塘川流域区,哈拉直沟流域区、红崖子沟流域区、水磨沟流域区、湟水干流区、 大通河流域区等7个水资源利用分区,根据2003年《互助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 析报告》,只有马圈沟流域与沙塘川流域水资源利用属于绿区(有开采潜力区),而 其他5个区为红区(即无开发利用区)。全县地下水实际年开采量为1119.49万 m3(2003年基数),除了沙塘川流域区地下水开采量大外,哈拉直沟流域区、红崖子 沟流域区地下水目前开采量很小,而水磨沟流域区、湟水干流区、大通河流域地 下水只有个别地段有开采价值外,总的开采价值不大,属无开采价值区。
2.2工程型缺水严重,保障措施不力 一是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虽然互助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由 于受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水利工程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 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互助县各类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 7879.57万m3,其中按水资源类型分,地表水6671.45万m3,利用率为13%,地下水 1028.12万m3,利用率为16%;按供水用途分,农业用水6654.42万m3,工业用水 291.06m3,城镇生活用水706.04万m3,农村生活用水229.45万m3,年需水总量 8369.05万m3,其中农业灌溉需水量7141.9万m3,平均灌水量5400m3/hm2,工业企 业城镇生活、农村人饮需水量1227.15万m3,供需相差489.48万m3。二是拦蓄骨干 工程少。互助县水资源之所以匮乏,最根本的原因是拦蓄骨干工程少。虽然境内 有湟水河、大通河经过,但2条河流6~9月占全年径流量52%的洪峰径流,白白流走,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三是水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互 助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渠系配套率低,农业灌溉水的利用 系数平均为0.4,大多数地方存在大水漫溉的现象,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加 上长期以来工程维修费用不足,供水工程老化失修,跑、冒、滴、漏造成的流失率 至少为20%以上,严重影响了供水工程效益的发挥。
2.3水资源管理水平较低 一是近年来国家虽已制定了一系列涉水法律,互助县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 配套法规,但仍然存在着执法难的实际和执法不严、执法水平不高的问题。二是 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缺乏科学依据,影响了水资 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三是水资源的管理体系还未完全理顺,虽然成立了水 务局,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尚未形成,有些部门和单位往往站在局部利益的立 场上,不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四是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还未形成, 对浪费和污染水资源的现象缺乏自觉的抵制和监督。
3对策 3.1围绕资源型缺水实际,大力开展节水改造,推广节水措施,推动建设节水 型社会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通过社会制度的建设来解决缺水问题,要形成以经济手 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从而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1.1要在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突出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 与。政府调控,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水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加 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制定规划、建章立制、形成制度保障,为实行城乡水 务一体化管理提供体制保障,为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2套指标体系,奠定技术 基础,将全县的用水权总量分配到乡、村、社,明晰到户,配水到地,初步做到“水权 明晰”。市场引导,就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引导作用,利用 经济杠杆促进节水。一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核定基本水价,定额内 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二是允许水量自由交易,鼓励用 水户将节约的水量有偿转让出售,出售价在政府宏观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三 是农业灌溉用水实行“水票制”,由用水户持水权证向水管单位购买亩灌溉轮次水 量,水管单位给票供水,确保总量控制,促进水价到位,方便水量交易。公众参与就是建立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民主管理水资源机制。
3.1.2在普及常规节水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技术。一是加强输 水设施建设,搞好节水灌溉工程;二是加强水量监测控制设施建设。包括建设地表 水引水口门的取用水计量设施和机电井地下水取用水计量设施。三是积极引进和 推广农业高新节水技术,建成以管灌、滴灌、渗灌、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项目。
四是加快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配置节水设施,采取循 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五是在城乡生活用水中大力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并全部实行以表计量制。六是大力推广“U”型渠、FA旱地 龙等水利科技新技术,以科技促进节水。
3.1.3加强水资源保护,实行水资源的论证制度。对境内的河流划分功能区, 重点加强源流区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源地的保护。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用水要服从流 域或区域水资源规划中对生活及重要生态环境用水的安排,对重大经济建设项目 的供水、用水、排水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各类项目立项前需征求水 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限制 建设高耗水、重污染、影响水安全的工业项目。坚决制止造成新的生态环境破坏, 努力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3]。
3.2围绕工程型缺水实际,努力做好工程建设与管理 3.2.1充分认识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民水忧患意识。
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互助县传统的“二月二”物资交流大会、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日等时机用广播电视、散发材料、张贴标语、悬挂条幅、设 立咨询点、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通过 大张旗鼓的宣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水忧患意识,水法制意识。同时,对广大群众 加强节水意识宣传教育,水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和动员全民植树种草,涵 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制止水环境污染。
3.2.2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为合理有效地配 置全县的水资源,应下大力气,抓好水资源的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在科学合理评价 水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制定规划。严格实行依法治 水、依法管水、合理用水,通过法律手段促进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尤其要严格实 施取水许可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执法,有效制止乱开乱挖水资源现象, 严厉打击破坏水利设施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4]。3.2.3大力加强以水资源调控为主要功能的骨干工程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 资源。水资源调控的措施主要包括蓄水、引水、提水、集水和跨流域调水等。“十 一五”期间,要继续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从互助县川水、浅山、半浅半脑、脑 山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争取实施一批水利骨干工程,通过骨干调控工程的建设, 变无水为有水,变无用水为有用水,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缺水 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未来5年,主要计划 建设以下工程:引水工程方面,积极争取新建南门峡水库灌区四支渠续建配套和节 水改造、红崖子沟老灌区中低产田改造、前头沟水库中低产田改造等13项工程, 以此来逐步改变农用灌溉用水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切实把有限的水资源利用到 农业灌溉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实施哈拉直沟流域综合治理、互 助县淤地坝系、互助县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湟水流域二期综合治理等9项工 程,以此抓好干旱山区综合治理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实现人 均1333.33hm2标准基本农田,并采取打水窖、建涝池等工程措施,大力发展节水补 灌,保证人均666.67m2旱涝保收田。治理开发“四荒”地,扩大林草植被;加强水保预 防监督,防止人为破坏。初步实现山变绿、水变清、生态环境大为改善。蓄水工 程方面,利用青海省实施的湟水北干渠项目,新建松多水库,总库容800万m3以上, 以此来缓解红崖子沟流域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在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方面,积极争 取新建西山乡至蔡家堡乡人饮、东沟乡石窝至东山乡人饮、柏木峡至威远镇小寺 村人饮等人畜饮水工程,基本解决全县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提水工程方面,根据实 际需要,建设3项以上的提灌站工程,使局部地区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城市居 民生活供水工程方面,在现有小寺供水水源的基础上,开辟新的水源地,以满足城 镇居民生活用水。
3.2.4全力抓好已建水利工程的维修及水利管理,确保其发挥效益。经过多 年的努力,互助县已建成了大、中、小型的各类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为水资源的合 理开发利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互助县的水利工程大多数是从20世纪60 年代起开始修建,由于受当时设计和建设技术等影响,加之建设年代久,目前一部 分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因此,“十二五”期间,还要积极筹措资金, 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做好已建水利工程的维修工作,特别是对已有蓄水工程进行 治理、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处理,增加蓄水量;对已有渠道逐步进行更新改造 和防渗处理,提高渠系利用系数;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在保证每一项 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水利管理工作,狠抓水利管理和乡(镇)水利 水保站规范化建设工作,努力使全县形成以县水管队为龙头,乡(镇)水利水保站为 骨干,村社水管组织为基础的水利管理网络。同时,把水费征收和综合经营作为水 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带领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为逐步走上“以水养水”的道路,增加水资源管理经费,扩大水利经济实力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