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多元智能的读后感
多元智能的读后感 《多元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加德纳提出的。这本书我一口气读 完了。这是一本心灵洗涤的书籍。《多元智能》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而 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人人都是天才的说法! 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我知道了智能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 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长期以来, 家长和老师都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了,只拿孩子的学习成 绩好坏来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 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至于出现了差生,美其名 曰:后进生或落后生。任课老师对其“另眼相看”。但我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东方 不亮西方亮的”。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我们老师和家长认为的“差生”只是在语言 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够好,但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可能相当出色。从这 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差生,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问题,只存在 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也早已习惯用成绩好坏来给自己定位,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 是做什么都行的能手,而成绩差就干什么都不行,这样便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成绩好的,自信,全面发展,成绩差的,自卑,全面落后。原本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本 身有一些特长,譬如唱歌不错,但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不敢出声,不敢在很多人的场 合展现自己,埋没了自己的才能。他也不会为自己有某些特长而感到骄傲,很不自 信,做事也小心翼翼。
作为教师,不能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智能,更不能一棒子打死。小学 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 潜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多元智能。因此,教师应该树立 积极乐观的学生观。而我们看待学生,也应由以关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 “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一个学生的智商可以测试,但一个学生的智能是不能通 过笔来做文章的。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天生不存在“差生”。学 生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发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 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 “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传统上了解学生,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 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者已经为我 们提供了很多了解学生智能状况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要观察学生真 实的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非常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外做什么。多元智 能理论给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 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 件园 FFKJ.Net]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并承认智能的生物基础,具有无限 的发展潜力,甚至预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的形式不 同。”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还承认社会文化对个体智力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教育 提供适合儿童智能发展的机会。我们认识到,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 用的方法是帮助他们寻找到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能的地方,使不同智能结构学生 的潜力得到开发,得到满意而成功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孩子。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
从生理发育来看,他们的身高、体重等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生长发育相对缓慢;大脑 的重量几乎接近成人,大脑的兴奋功能逐渐减少而抑制功能逐渐增强。从心理发 展来看,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都有了发展,有意注意的时间增长了,注意 的范围广泛了。他们的记忆开始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记忆的内容与生动、 具体的事物或情景相联系进行记忆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主要记忆方法。他们的 思维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自我意识和交往的欲望明显增强。
这些特点说明儿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巨大的尚待开发的多方面潜能。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素质的教育。我们要面向全 体学生,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成功的潜质。之所以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全 面素质,是因为每个人先天就有这些素质的基础,只不过是如何通过开发使其形成 良好的结构。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理念和中国小学教育所追求的目 标具有一致性。老师们在良好的大环境下,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借鉴多元智能 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开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