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人力资本个人投资收益分析的意义
人力资本个人投资收益分析的意义 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 本积累、技术变革与创新。根据这个理论,各国的经济增长量是其在特定阶段的 资本规模,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函数。其中的技术水平和劳动力资 源均与人口素质有密切关系。而高等教育在提高人口素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 代的,因此,高等教育对现代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一、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 从全球经济发展史来看,每一次持续的经济高速成长,都离不开这个国家 或地区人力资源的先行发展。从1871到1914年的四十三年间,美国的人均受教育 年限由相当于英国的88%提高到91%,进入20世纪,美国经济总量超过了英国, 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20世纪90年代起,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经济革命以全 新的面貌,高速地推动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西方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 新的高速发展期,同时经济发展的门槛降低,新兴经济体得以迅速拉近与发达国 家在经济总量方面的差距,世界经济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此期间,技术更新 的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一个充分竞争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电子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生产特征对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 高要求。同时,高素质的劳动力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传 统工业经济需要巨额的资本和大量自然资源,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但自然 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生态环境对工业排放物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近年要求 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和国际压力骤增,如果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加以控制, 则必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传统增长模式遇到了瓶颈,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发展以信息技术为 标志的新经济,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尤为重要,而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主 要形式的高等教育就必然肩负这一责无旁贷的使命。同时,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偏重于学历和应试能力,而忽视职业技能的 倾向,以至于基础产业亟需的加工技术、服务技术劳动力不足,普通高校毕业生 理论脱离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象比较严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甚至学 生本人和家长认识到。这种片面追求学历的现象,使得那些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群, 也在追求学历和应付各种考试和认证证书的道路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教育资源与国民经济的需求相脱节,社会和个人的大量投入成为无效、低效耗费, 严重浪费了社会和个人的资源。二、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分类 高等教育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按照支付主体的 不同,可以分为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根据经济学家约翰斯通提出的教育成本分 担与补偿理论,主要应由学生、学生的父母、纳税人和高校四方面共同分担高等 教育成本。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高等教育 也必然要深化改革,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一理论可以成为我们改革的一项理论 依据。伴随着这些变革,我国新的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逐步建立和形成,高 等教育的费用由学生及其父母,当然,以中国的社会现实,主要是父母分担一部 分,政府和社会承担另一部分。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入是一种投资,以获取 投资收益为目的,个体量入为出,自主选择投资方向,投入个人掌握的资源,由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达到全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这一模式的建立可 以合理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扩大受教育人群,有助于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与此同 时,分担教育成本的主体都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刺激了各个主体对高等 教育投资的积极性,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使全民的总体教 育水平得到提高在高等教育阶段,确定学生及其家庭所分担的教育成本高低,需 要考虑全社会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必须综合计算家庭的消费能力,我 们通过应用国际通行的恩格尔系数来计算: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农 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49.1降低到2007年的43.1,城镇居民家庭恩 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39.4降低到2007年的36.3。尽管可能存在国家持续调控粮食 等农副产品价格,城乡剪刀差继续扩大的因素,但城乡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的大趋 势是不可否认的。根据上述理论,中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应控制在总教育成本的 20%~25%,大学生每年学费控制在2500~4000之间,可以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 济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三、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个人投资的成本 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是指高等教育接收者受教育期间所产生 的全部直接和间接费用。个人的高等教育成本包括受教育者本人和家庭的高等教 育直接支出、受教育期间的生活费用,以及在此期间放弃的收入,即机会成本。
在政府受多方面条件限制、对高等教育投资不足的经济条件下,推进主体多元化 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提高全民高等教育水平,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地增 长,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有了极大增长,生活水平发生了飞跃式的提高;另一方面, 作为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居民储蓄存款,呈现连年稳步增长趋势。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改革开放之初是210.6亿元,到2003年9月突破10万亿元, 2008年已经达到21万亿元。这说明,现阶段我国居民有能力进行多元化投资,居 民的投资欲望具备了基本的经济条件,[2]而教育作为个人和家庭的一个重要 基础投资项目,势必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个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基本 主体,具有经济主体所具有的一般属性,其中之一是预期性。根据预期性原理, 个人投资高等教育主要有两点动机:一是通过投资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或子女的知 识技能,在远期换回更多的经济利益回报,包括进入理想的行业,获取理想的社 会地位;二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享受,如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受传统文化 影响,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较高的学历本身就代表着一种 心理优势,家长一般也愿意为子女获取较高学历继续投入资源。从社会范围来看, 教育费用换取到的不只是新生劳动力劳动技能的提高,还能实现旧产业的升级和 催生新的产业,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还能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
受教育者在工作中把从高等教育中获得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与生产要素相结合, 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不仅能够补偿教育投入,还能增加社会财富。从个人方面 看,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其就业机会和收入,以及收入的稳定性。受到更 高水平教育的个人,社会为其支付的教育投资也更多,出于公平角度出发,愈要 根据所受教育总量的多少,缴纳更多部分的高等教育学费,以补偿社会,即普通 大众、未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为他们所负担的费用。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 从国家承担全部费用,到少量交纳学杂费,直到1994年起,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 进一步扩大,除个别专业和领域外,我国逐步提高高校学生承担高教成本的比例。
1997年,大学生学杂费收费平均为2500-3000元/年人,到1999年上升为平均2769 元/年人,进入21世纪后,学生负担的学费处于持续攀升状态。到2000年,个人 和家庭支付的总的学杂费等直接费用达到217亿元,占整个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 22%,比1999年增加了四个百分点。个人和家庭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投入,减轻 了政府和社会的压力,为扩大我国的受教育人群、提高人口素质、支撑经济增长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个人投资的收益 根据项目投资分析理论,针对某一项目的投资决策,原则上取决于个体对 此项目的预期投资收益、投资风险的判断和取舍,同时还取决于与其他项目预期 投资收益率的对比。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一部分为社会所获得,即社 会收益;另一部分是受教育者本人获得,个人收益,具体可分为个人直接收益和 个人间接收益。个人直接收益是高等教育接受者所获得的、可以用货币衡量的收 益。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接受过更多教育的劳动者,其劳动中凝结的人类一般劳动更多,能够在相等的劳动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因而其得到的货币报 酬更高。GS.贝克尔在他的《人力资本》中指出,人在其一生中,其工资总体 上是按一般规律变化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缺乏经验的工作初期工资较低, 工作经验丰富、还保有创新精神的中年时期工资达到最高,以后随着创新力的下 降又逐渐下降,但总得工资额远远高于未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另外,高等教育的 接受者还可以获得多种货币难以衡量的间接收益。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由于掌 握更为全面、专业的知识,所以在职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其 失业率明显低于只接受过中等教育的劳动者,即使失去工作也容易重新就业。此 外,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思维方式,从书本中学习到更多 的个人生活圈以外的知识,从而享有多方面的、很难用货币直接计量的收益。高 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中非其本人占有,而为社会所获得部分,称为社会 收益。从物质财富方面来说,在归因于高等教育的国民收入的增量中,扣除受教 育者自身因多得的个人收入外,余下的就是高等教育的社会收益。人们的社会生 活除了追求物质财富外,还越来越多的追求精神生活,而这方面的收益是难以量 化的,但其社会效用却是巨大的。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范围广泛,涉及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类近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工具和 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产业的升级和转型,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等等,都凸 显了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使人有更加全面的基础知识,它可以随着人 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在新的领域不断有所创造,为全人类造福。因 此,在评价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社会收益时,不应该简单地计算其投入产 出比,而应该使用涵盖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从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去进行 分析比较。[3]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和普通投资收益相比有较大的 差异。首先,高等教育产出的是无形和难以计量的产品:劳动者的创造力、技能 和素质,其只是为生产准备了一个基本条件,而并没有直接投入生产,具有一定 的不确定性。只有当接受教育的劳动者本人进入各产业部门,发挥主观创造力、 自身的能动性,才能创造新的价值,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因 此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是长期性、间接性的。其次,高等教育培养 出的专业人才,既能促进产业发展和升级,增加社会财富和个人收入,还能改善 社会结构,提高人群的精神生活面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再次,高等教育 投资,具有收入递增效应,具有长效性。通过其对产业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社 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方式能够发生跃升,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因 而从长期看其创造的价值非常可观。
五、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成本收益分析的意义1.通过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某 一特定阶段,一个特定主体面对某一问题时,其掌握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有限的 资源必须投入到最适合它的领域,才能为个人和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教育资源 在此方面尤为突出,财力要合理分配,适学年龄也非常狭窄,稍纵即逝。我国目 前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需要兼顾积累和消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是有限的, 公共教育资源更需要合理分配,实现效益最大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相对不 足,导致社会高素质人才比重偏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偏低,缺乏科技创新活力, 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者的要求,导致传统产业难以升级, 新兴产业难以壮大,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单一,沦为国际产 业链最低端的加工者,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随时岌岌可危的劣势。
2.通过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树立为了产出而投入的 教育思路。个人和国家都要量入为出,通过合理预计未来的收益,理性决定现阶 段的教育投入。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是一项战略投资,但仍然需要更多聚焦在 市场需求和可预见期间的产出问题上,以市场需求引导投资。
3.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要凸显政府的主导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 新经济诞生以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成为经济生活的主角,取代工业经济成 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新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不言自明的,因此需要 政府审时度势,设定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并配套相应的人才培养战 略,以政府为主导,投入教育资源,并引导全社会教育资源的投入方向,实现国 家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通过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提倡系统的人力资本观, 全面改善人文环境。人力资本不同于传统物质资本,它是依附于人的,其价值的 实现取决于人的主观活动,人的创造性和工作能力,只有在投入工作和科研,在 一个合适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和实现其经济价值。人不仅是“经济人”,还必然是 “社会人”,具备社会属性,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人才成为经济发展源动 力的今天,一个全面服务人才、能够让人才全面发挥其价值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西方经济学重视逻辑分析的方法,利用数学方法构成模型,得出分析结论,这有 其科学的一面,我们应当充分吸收;同时,还要综合地考虑我国的国情,我们有 着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我们是社会主义大国,这意味着人们更多的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们除了关注自身收益外,比西方人更多地关注其 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心理感受和自我满足感尤其重要。目前,我国法治社会的 目标还没有实现,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有更多一般规律以外的事项需要考虑,而非仅仅是教育投资本身的问题。例如,受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影响,人才所处的人 文环境,也是影响人力资本成本与收益的重要方面,例如传统的社会关系网和现 代社会要求的信用和法制就是冲突的。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的设计我们的人文 环境,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扬长避短,为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 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