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环保产业管理论文
环保产业管理论文 外资掘金环保业热情日高 2005年3月,由美国国际环境管理公司与新加坡联合工程集团组建的优艺 国际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古利一行5人,兴致勃勃地 对四川环保产业进行了考察。面对中国环保的巨大市场,查尔斯・古利兴奋的表 示,优艺公司看好四川的环保产业,将选择医疗垃圾作为切入点,以BOT(建设 ―经营―转让)方式和四川本地企业合作。事实上,优艺公司的热情只是中国入世后外资企业对中国环保市场热情日 渐高涨的一个缩影,中国环保行业规模庞大的市场早就令众多的国际环保企业垂 涎。早在2002年,中国刚刚迈进WTO的大门,意大利商家和政府就已经先人一 步,意大利环境与领土部代表意政府在约翰内斯堡全球首脑峰会上同中国国家环 保总局共同提出了一项合作计划,该计划的内容包括了高效能源、可再生能源、 交通、工业和房地产等诸多领域,同时还配套开发实施众多的项目,如环境质量 评价、自然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农业、能力建设、进行环境监测等,鉴于该计 划的意义,它被联合国纳入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倡议计划中。为了更好的实施 该计划,意大利方面与北京就绿色奥运签署了5个项目的合作协议,其中包括赠 送300台天然气发动机,使北京市公交车辆达到欧4排放标准,为北京提供大额赠 款,购置相配套的尾气净化装置、建立轻型汽车尾气检测系统、建立智能监测交 通污染系统、建立医疗废物焚烧设施、建立新奥运区域的环境监测系统等。其中, 天然气发动机项目已由中意合资的南京依维柯公司承担,同时,与北京、内蒙古 防治沙尘暴等4个新项目的合作,也在谈判当中。除此以外,2004年底,全球烟 气脱硫技术引导者意大利艾德瑞科环保公司正式与湖南永清脱硫有限公司签订 技术合作协议,在技术与设备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这为湖南省“蓝天碧水”工程再 添强大的技术支撑,环保界人士评论说。
面对环保这一绿色的大蛋糕,其他国家的企业也毫不示弱。与意大利不同, 法国企业则主要选择污水处理这一领域。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水务公司威立雅, 通过收购等方式已在中国建造了20多家污水处理厂和饮用水处理厂,并凭借这一 优势,与首创股份一起,收购了深圳水务集团股权,成为在中国水务领域最活跃 的外资公司之一。
的确,在“九五”期间,我国政府陆续制定了“三河”、“三湖”防治规划,“两 控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一控双达标”计划等环境保护重点计划,有力地促进了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而现 在随着奥运的日益临近,按照绿色奥运的目标,2008年,北京污水处理率将由目 前的42%提高到90%。为此,北京将投资120亿元,开工建设9座污水处理厂和8 座再生水处理设施。同时,据上海2003年至2005年的环保行动计划,污水治理项 目的总投资约131亿元,计划到2005年底使上海污水处理率达到70%。无疑,2008 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将大幅增加对环境规划的投资和现代化环保 科技的需求,这一巨大的利润空间让更多国家的企业都跃跃欲试,美国、英国、 日本等国的相关企业纷纷加大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力求多分得一杯羹。
“绿色蛋糕”有多大 我国环保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 的成绩,已经成为产业门类基本齐全、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体系。“九五” 期间,环保产业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快了近两倍。根 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2002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达2200亿元,占当年 国内生产总值的1.9%,全国从事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单位已增加到18144个,比 1997年增加了近一倍,从业人员已达317.6万,增加了近87%。以广东为例,2003 年广东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总产值达385亿元,是当年全省GDP的2.87%,与2000 年年总产值146亿元相比增长了118%,年均增长达到29%,广东环境保护协会秘 书长期庆新如是透露。
即便增长的速度非常的惊人,因为基础薄弱,环保的市场还是无限广阔的。
业内专家介绍说,其原因:一是我国环保领域市场机制尚未健全,向环保领域投 入的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不足,政府经常借用国外的优惠资金用于进行相关的 环境保护建设,这笔资金是非常可观的,如“九五”期间,我国环保总投资中利用 国外贷款总额为45.34亿美元,利用国外赠款约为6亿美元;
二是各级政府对环境 保护的投入逐年加大,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各种污染治理的政策性或市 场性收费等利益引导激励型管理机制都将逐步建立和健全,使环保利用外资项目 时的国内配套资金的筹集有了一定的来源,为顺利实施各种项目提供了很好的保 障;
三是随着我国市场化机制的健全,环境保护领域必将会像发达国家一样形成 一个有着稳定收益的大市场。如目前在城市垃圾的比例中,塑料占到了8%―9%, 玻璃占到了4%―5%,纸张占到了2%―3%,如果将其中的有机可燃物加以燃烧, 一吨城市垃圾的热能相当于半吨煤。垃圾发电、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在国外许多 国家,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中国也必将成为新兴产业,这已经成为行业的 共识。在这个庞大的绿色蛋糕中,水处理、大气、固体废物治理等为最主要的市 场。据初步统计,2001年―2005年期间,我国政府为环保的拨款总额达到850亿 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
环保利用外资的总额将达到60亿美元以上。根 据计划,这些环保资金主要投入于水污染防治、废弃物处理、环境保护、资源的 合理利用及大气污染防治等项目,因为这些领域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又同整个 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以污水的处理为例,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相 当突出,国内企业受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对水务市场一直望而生畏。
而对国外企业来说,这块市场的**力是巨大的,如美国金州(控股)集团有限 公司在北京开发区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使绵延8公里的凉水河由昔日的臭水河 变成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整个污水处理行业未来五年每年至少可以实现30% 的增长。”佛山安德里茨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就如此描述了环保产业在中国的 美好前景。
事实上,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大部分被国外大公司及合资公司所占有, 100多家中外资环保公司占了3/4,而国内数以万计的环保企业只占1/4。除了 直接的投资,更多的海外公司通过技术转移在我国建立合资企业,用先进技术, 雄厚的资本与低成本、熟悉市场规则的中国企业结合,形成包括环保产品生产、 服务、开发、营销、咨询、管理、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洁净产品生产等跨行业、 跨地区的新兴产业。从成长性角度来看,整个环保行业未来的巨大成长空间将造 就一批新兴环保企业,主要分布在空气净水特别是烟气脱硫、水净化特别是城市 污水处理以及环保设备3个领域,有业内人士如此分析认为。
最近,绿色GDP之风日盛,核算体系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我国的部分 省份将环保方面的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绿色GDP的推行、环保意识的增强 无疑将使环保产业迎来一次新的飞跃,也必将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同时,根据 我国政府承诺,入世后会逐步将现有的环保产品关税税率从平均13.4%调低到 2008年的6.9%,这些政策措施都强烈地吸引着外资对中国环保市场的热情,从 而投下巨资加入到对这个市场的抢夺中,业内人士指出。
外资对环保业贡献几何 无疑,外商投资建设环保企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首先 是外商直接投资于环保产业,这不仅给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来源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还加快了我国环保产业和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 满足了我国环保市场的巨大需求,有效治理了环境污染。同时外资企业在我国的 生产经营,为其带来了直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我国工商税收做出了相应的贡献。随着外企数目的不断增加,投资的扩张,收入的上升,其缴纳的税金 也随之上升,这已经成为我国环保投入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同时还有力地拓 宽了融资渠道。除了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外,它们所起的 示范作用也带动了间接投资。如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捐款或贷款、国际金融市 场贷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环保资金短缺的困难,拓宽了环保企业的 融资渠道,促进了产业发展。到今年初为止,在臭氧层保护、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我国已获得蒙特利尔多边基金项目赠款4.45亿美元,200 多家企业从中受益,下一个五年我国拟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计划引入赠款 6.6亿美元。另外,我国云南省也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环保交流与合 作,共引进外资1.5466亿美元,接受赠款1150万美元,这对促进地方环保产业发 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同时,外资的进入使得地方保护主义、保护落后环保产品的情况得以改 善;
行业垄断、伪劣产品、各类企业不能在平等条件下竞争等一系列问题日渐被 克服;
他们还极大促进各国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创汇 能力,为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提供大好机会。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条件亦将日趋 成熟,这会让更多较成熟而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国外,以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除了经济方面的促进作用,他们还提高了我国企业及居民的环保意识。在 发达国家,环保的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从企业到普通消费者。“绿色”运动表现在 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掀起了以“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消费”等为主 的绿色浪潮。而我国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尚未形成以保护环境为荣、污染环境为 耻的经营与消费观念,外资的大量进入,不仅带来了资金与技术,还带来了先进 的生活理念,提高了我国企业及居民的环保意识。
入世后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的大潮,环保产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势 在必行,这既是环保产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因此,必须 加大我国环保产业的开放力度,鼓励外资进入,特别是积极引进外资中包含的知 识与技术要素,注重引资质量,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的调整,这样才能使我国 的环保产业不断进步,走向成熟。我国加入WTO后,需要实施新的利用外资的 战略来统一规划和部署环保产业利用外资政策,进而达到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 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相衔接的目的,业内专家提醒说。
利用方式需多元配套措施待完善 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欠缺和外资日盛的投资热情,如何有效的利用外资,同时提升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将是我国引导国外企业投资我国环保行业的一个需 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有业内专家忧心忡忡地说。因此,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 式利用环保业的外资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无疑,环保业利用外资的方式要灵活选择。业内专家认为,利用外资方式 虽然很多,但要坚持以无偿和低利率为原则,重点放在国际环保组织的援助、外 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赠款和贷款上,另外还可将利用外资的范围扩大到引导 外商对环保(设备和技术)产业进行直接投资,以及对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实行 BOT的方式投资建设。
其中的BOT方式便是专家们推荐的好方法之一,事实上它也深受国外公司 和国内合作方的欢迎。优艺公司首席执行官古利先生就透露,优艺公司将实施本 地化战略,以BOT方式建设新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或收购现有项目并予以改建的 方式进入四川的环保产业,也就是说,BOT仍是首选。四川省社科院也有专家就 此评论说,国际上,BOT模式主要运用于资金密集型项目,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 基础设施项目,如环保工程、铁路和公路建设等。如国内已有北京开发区污水处 理厂、广州西朗污水处理厂、深圳垃圾发电厂等一批环保项目就是采取BOT模式 运作起来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中国的环保产业前景巨大,世界各地的环保企业都 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尤其是奥运之前,对于环保产业的相关设施需求明显加大, 国内企业与政府了解国外的产品,外资企业展示自己产品无疑都需要经过一定的 途径,而在目前最好的舞台是要依靠专业展会。由此看来,环保展会也是很有市 场的。这种展会吸引的往往是国外巨头,因为他们更舍得投入。今年4月举行的 第6届中国(广州)国际给排水、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吸引了诸多国外环保 巨头便是很好的一例。
无论方式如何,无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拟引进的技术、设备应与实 际吸收消化能力相适应,达到外资、技术、管理与人才培训等的综合投入,使借 入的资金最大地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是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利用外资时,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利用外资工作程序严谨、技 术性很强,牵涉的部门、环节多。项目选定后,环保外事机构要主动与财经委、 计委等部门联系,作好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可行性论证、贷款担保等立项工 作,并疏通对外渠道,报请国家对口部门审查,向外联系。还要做好外方审查批 准的组织协调以及项目实施、评估和偿还等工作。同时,各级政府还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创造公平的竞 争秩序。业内人士指出,政府行为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解决环境问题、 发展环保产业时也要利用市场机制,如征收环境税等。国家应在企业重组、技术 进步方面予以导向,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对环保产业予以支 持。事实上,政策驱动对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环保产业而言是一种有效的驱动机 制,公平的竞争环境是吸引外商介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在观念和体制上存在 许多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环保产业现行的有关法规政策及制度 标准与惯例相去甚远,短时期内很难完善,但正在不断改进之中。在我国公布和 实施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将 环保产业的许多相关领域列入鼓励外商投资项目,这必将对外资流入环保产业及 其相关产业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即便如此,我国应在现有法规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将贸易投资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 更好地规范和管理经济活动;
还应认真履行入世承诺,积极执行TRIPS和WTO 的相关规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将大大改善外商在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资环境, 有利于外资更好地投资。我国还应积极借鉴国外的有关政策,尽快制定适合我国 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应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投资于环保产业的积极性, 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将会起到有效的扶持作用,业内人士提醒说。
面对环保的投资热,环保界有关负责人也提醒说,在吸收外资时要遵循环 境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严格把好“环保”关,加强审批与监管制度,把“环保”作为 引资立项的首要因素,防止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和资源掠夺,对技术成熟可靠的 新型环保技术,无疑要鼓励引进,但坚决反对国外将一些未达到商业化程度的新 技术放到中国市场进行试验。因此,中国企业对引进国外环保产品和技术要“睁 大双眼”。尤其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政府和企业引入国外环保产品前,应 当做好相应的市场调研,从中国市场需求着手对症下药;
二是注意价格因素,国 外产品如果在价格上无法吸引中国消费者,出路将会很困难。的确,我们希望的 是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理念能够推动中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的进步、提 高企业竞争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是引入外资必须充分考虑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