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机制与运用
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机制与运用 目前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而且许多高 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国有控股企业等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甚至有不少 企业把它当作搞活企业的“灵丹妙药”。那么究竟如何认识股权激励,应该按照什 么原则来设计股权激励?不同的股权激励计划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里,其内在机 制和适用条件是什么?如何有效运用股权激励,防止走入股权激励的误区?本文 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一、股权激励的原理 经理人和股东实际上是一个委托代理的关系,股东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资 产。但事实上,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 并不完全,需要依赖经理人的“道德自律”。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东和 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行为。
在不同的激励方式中,工资主要根据经理人的资历条件和公司情况预先确 定,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因此与公司的业绩的关系并不非常密切。奖金一般 以财务指标的考核来确定经理人的收入,因此与公司的短期业绩表现关系密切, 但与公司的长期价值关系不明显,经理人有可能为了短期的财务指标而牺牲公司 的长期利益。但是从股东投资角度来说,他关心的是公司长期价值的增加。尤其 是对于成长型的公司来说,经理人的价值更多地在于实现公司长期价值的增加, 而不仅仅是短期财务指标的实现。
为了使经理人关心股东利益,需要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 一致。对此,股权激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经理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 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可以使经理人在经营过 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股权激励对防止经理的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 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股权激励的不同类型 1.三种类型的划分 按照基本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同,股权激励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现股激励、期股激励、期权激励。
l现股激励:通过公司奖励或参照股权当前市场价值向经理人出售的方式, 使经理人即时地直接获得股权。同时规定经理人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持有股票,不 得出售。
l期股激励:公司和经理人约定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 量的股权,购股价格一般参照股权的当前价格确定。同时对经理人在购股后再出 售股票的期限作出规定。
l期权激励:公司给予经理人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 股权的权利,经理人到期可以行使或放弃这个权利,购股价格一般参照股权的当 前价格确定。同时对经理人在购股后再出售股票的期限作出规定。
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权利义务是不同的,在表1中对各个方面作了比较。
三种激励一般都能使经理人获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其中包括分红收益、股权本 身的增值。但是在持有风险、股票表决权、资金即期投入和享受贴息方面都有所 不同,具体如下:
表1不同股权激励类型的权利义务比较 增值收益权持有风险股权表决权资金即期投入享受贴息 现股√√√√× 期股√√××√ 期权√×××√ l现股和期股激励都在预先购买了股权或确定了股权购买的协议,经理人 一旦接受这种激励方式,就必须购买股权,当股权贬值时,经理人需承担相应的 损失。因此,经理人持有现股或期股购买协议时,实际上是承担了风险的。在期 权激励中,当股权贬值时,经理人可以放弃期权,从而避免承担股权贬值的风险。
l现股激励中,由于股权已经发生了转移,因此持有股权的经理人一般都 具有股权相应的表决权。在期股和期权激励中,在股权尚未发生转移时,经理人 一般不具有股权对应的表决权。l现股激励中,不管是奖励还是购买,经理人实 际上都在即期投入了资金。(所谓的股权奖励实际上以经理人的奖金的一部分购 买了股权。)而期股和期权都是约定在将来的某一时期经理人投入资金。l在期股和期权激励中,经理人在远期支付购买股权的资金,但购买价格 参照即期价格确定,同时从即期起就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因此,实际上相当 于经理人获得了购股资金的贴息优惠。
其他股权激励方法,如股票增值收益权、岗位股、技术入股、管理入股等, 由于其“享受股权增值收益,而不承担购买风险”的特点,与期权激励类似,具体 的可根据其要求的权利义务不同分别归入以上三种类型的股权激励模式。
2.不同类型股权激励的价值分析 不同的股权激励方式对受激励的经理人来说,权利义务不同,其价值也就 不同。具体分析如图1、图2和图3。
分析 l现股激励和期股激励中有亏损区存在,即被激励的经理人需要承担亏损 风险。而期权激励中,不存在经理人承担亏损风险的问题。
l现股激励和期股激励的区别在于:在同样条件下,期股激励使经理人享 受了贴息优惠,使其可能承担的亏损减小,收益增大。
图1:现股激励的价值分析。OB0是经理人获得股权时支付的价款,OB1 是考虑资金成本后经理人的持股成本。A1C1是到期收益线,当到期股权价值(对 应上市公司即为股票价格)大于OB1时,经理人开始获益,小于OB1即为亏损。
在公司破产或资不低债时,股权价值为0,经理人最大亏损为OA1=OB1,即为经 理人的持股成本。
图2:期股激励的价值分析。由于远期付款的约定,经理人获得股权的实 际持股成本为OB2,A2C2是到期收益线。根据支付协议的不同,OB2的大小在 OB0和OB1之间,到期收益线A2C2在A0C0和A1C1之间移动。当到期股权价值(对 应上市公司即为股票价格)大于OB2时,经理人开始获益,小于OB2即为亏损。
经理人最大亏损为OA2=OB2。由于贴息优惠的存在,OB2〈OB1,即在同样条 件下,期股方案中经理人的损失要小于现股方案。是否享受贴息优惠是期股激励 和现股激励的主要区别。
图3:期权激励的价值分析。OB0是经理人获得股权需要支付的价款,B0C0 是到期收益线,当到期股权价值(对应上市公司即为股票价格)大于OB0时,经理人开始获益,小于OB0经理人将放弃股权,因此其最大亏损为0。也就是说经 理人不承担股权贬值的亏损风险,这是期权激励与现股激励和期股激励的主要区 别。
3.不同股权激励的导向 从不同股权激励的价值分析中可以看到,现股和期股激励的基本特征是 “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即经理在获得股权增值收益的同时,也承担了股 权贬值的风险,因此这种激励方式将引导经理人努力工作,并以较为稳健的方式 管理企业,避免过度的冒险。由于受经理人承担风险能力和实际投资能力的限制, 这种股权激励形式下股权的数量不可能很大,相应地可能会影响激励的效果。
期权激励方式中,经理人不承担风险,因此期权数量设计中不受其风险承 担能力的限制。通过增加期权的数量,可以产生很大的杠杆激励作用。这种激励 方式将鼓励经理人“创新和冒险”,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经理人过度冒险。
由于激励特点的不同,不同股权激励的适用场合也不同。企业规模大小、 业务成长性高低、行业特点、环境不确定性大小、经理人作用大小、经理人自身 特点的不同和公司对经理人的要求不同,都对是否适用股权激励和适用何种股权 激励产生影响。
三、股权激励设计和实践 1.股权激励的设计因素 在具体的股权激励设计中,可以通过各个设计因素的调节,来组合不同效 果的方案。这些设计因素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具体如图4所示。
l激励对象:传统的股权激励对象一般以企业经营者(如CEO)为主,但 是,由于股权激励的良好效果,在国外股权激励的范围正在扩大,其中包括普通 雇员的持股计划、以股票支付董事报酬、以股票支付基金管理人的报酬等。国内 企业的主要激励对象是董事长、总经理等,一些企业也有员工持股会,但这种员 工持股更多地带有福利性质。
l购股规定:即对经理人购买股权的相关规定,包括购买价格、期限、数 量及是否允许放弃购股等。上市公司的购股价格一般参照签约当时的股票市场价 格确定,其他公司的购股价格则参照当时股权价值确定。购股期限包括即期和远期。购股数量的大小影响股权激励的力度,一般根据具体情况而定。l售股规定:
即对经理人出售股权的相关规定,包括出售价格、数量、期限的规定。出售价格 按出售日的股权市场价值确定,其中上市公司参照股票的市场价格,其他公司则 一般根据预先确定的方法计算出售价格。为了使经理人更多地关心股东的长期利 益,一般规定经理人在一定的期限后方可出售其持有股票,并对出售数量作出限 制。大部分公司允许经理人在离任后继续持有公司的股权。国内企业一般要求在 经理人任期结束一定时间后,方可出售股权,一些企业则要求经理人分期出售。
l权利义务:股权激励中,需要对经理人是否享有分红收益权、股票表决权和如 何承担股权贬值风险等权利义务作出规定。不同的规定对应的激励效果是不同的。
l股权管理:包括管理方式、股权获得原因和股权激励占总收入的比例等。
比如在期权激励中,国外一般规定期权一旦发出,即为持有人完全所有,公司或 股东不会因为持有人的重大错误、违法违规行为而作出任何扣罚;
国内的一些地 方的规定中,则认为企业经营者经营不力或弄虚作假时,公司的股东大会或主管 部门可以对其所持期权作扣减处罚。股权获得来源包括经理人购买、奖励获得、 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岗位持股等方式,公司给予经理人的股权激励一般是从经 理人的薪金收入的一部分转化而来。股权激励在经理人的总收入中占的比例不同, 其激励的效果也不同。l操作方式:包括是否发生股权的实际转让关系、股票来 源等。一些情况下为了回避法律障碍或其他操作上的原因,在股权激励中,实际 上不发生股权的实际转让关系,一般称之为虚拟股权激励。在激励股权的来源方 面,有股票回购、增发新股、库存股票等,具体的运用与证券法规和税法有关。
2.目前国内采用的主要股权激励方式及特点 到目前为止,上海、武汉、北京等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国资管理机构都出台 了关于股权激励的规定③,这些规定主要面向国有控股、国有独资企业,涉及行 业包括纺织、冶金、电子、商业、房地产等,具体有以下特点:
l激励对象:一般为总经理、董事长, l购股规定:一般按任期初净资产或股票价格确定购股价格,分期购股, 经营者不得放弃购股。购股资金来源于经营者的奖励收入和个人资金的投入,股 权数量不大。
l售股规定:上海规定在任期末经营者可按每股净资产或股票价格(上市 公司)出售所持有股权,也可继续持有。北京规定按经营者可在任期满后2年按评估的每股净资产出售股权,也可保留适当比例的股权。武汉规定经营者在分期 购得股权后,即获得完全的所有权,其出售股票主要受国家有关证券法规的限制。
l权利义务:在期股到期购买前,经营者一般只享有分红收益权,没有表 决权。经营者同时承担股权贬值的亏损风险。
l股权管理:各地都对经营者有过失行为时的股权获得作出惩罚性限制。l 操作方式:在操作中一般都发生实际的股权转让关系。股票来源包括从二级市场 中购买、大股东提供等,各地还要求企业在实行股权激励时首先进行改制,国企 经理必须竞争上岗等。
从以上的特点看,各地实施的股权激励实质上是期股激励,并对期股的出 售和获得资格等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各地在股权激励的尝试方面态度比较谨慎。
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一些地方的期股激励并不顺利,近日北京市一些企 业退出期股激励试点,经营者宁拿年薪不要期股④。实际上也说明股权激励并不 是一厢情愿就能实施的事情,这种激励方式必须根据企业状况、环境和业务特点 等具体而定。
3.高科技企业和红筹股公司的期权激励 一些高科技企业和红筹股公司则是按照国际惯例制定了期权激励计划,这 些做法可以为国内其他企业借鉴。香港联想公司在1998年9月授予6位执行董事 820万股认股期权,方正(香港)公司也在1998年授予6位董事5700万公司普通股 认股股权,其他如上海实业、北京控股等都制定了认股期权计划。⑤ 四、股权激励与经理人市场 股权激励手段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经理人市场的建立健全,只有 在合适的条件下,股权激励才能发挥其引导经理人长期行为的积极作用。经理人 的行为是否符合股东的长期利益,除了其内在的利益驱动以外,同时受到各种外 在机制的影响,经理人的行为最终是其内在利益驱动和外在影响的平衡结果。股 权激励只是各种外在因素的一部分,它的适用需要有各种机制环境的支持,这些 机制可以归纳为市场选择机制、市场评价机制、控制约束机制、综合激励机制和 政府提供的政策法律环境,具体如图5所示。
1.市场选择机制:充分的市场选择机制可以保证经理人的素质,并对经理人行为产生长期的 约束引导作用。以行政任命或其他非市场选择的方法确定的经理人,很难与股东 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很难使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作用。对这样的经理人提供股权 激励是没有依据的,也不符合股东的利益。职业经理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市场选择 机制,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将淘汰不合格的经理人,在这种机制下经理人的价值 是市场确定的,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会考虑自身在经理市场中的价值定位而避免 采取投机、偷懒等行为。在这种环境下股权激励才可能是经济和有效的。
2.市场评价机制:
没有客观有效的市场评价,很难对公司的价值和经理人的业绩作出合理评 价。在市场过度操纵、政府的过多干预和社会审计体系不能保证客观公正的情况 下,资本市场是缺乏效率的,很难通过股价来确定公司的长期价值,也就很难通 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来评价和激励经理人。没有合理公正的市场评价机制,经理人 的市场选择和激励约束就无从谈起。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当然也就不可能 发挥作用。3.控制约束机制:
控制约束机制是对经理人行为的限制,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公司规定、公 司控制管理系统。良好的控制约束机制,能防止经理人的不利于公司的行为,保 证公司的健康发展。约束机制的作用是激励机制无法替代的。国内一些国有企业 经营者的问题,不仅仅是激励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约束的问题,加强法人治理结 构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约束机制的效率。
4.综合激励机制:
综合激励机制是通过综合的手段对经理人行为进行引导,具体包括工资、 奖金、股权激励、晋升、培训、福利、良好工作环境等。不同的激励方式其激励 导向和效果是不同的,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经理人、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业务对 应的最佳激励方法也是不同的。公司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激励组合。其中股 权激励的形式、大小均取决于关于激励成本和收益的综合考虑。
5.政策环境:
政府有义务通过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等形式为各项机制的形成和强化提供 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合适的政策将妨碍各种机制发挥作用。目前 国内的股权激励中,在操作方面主要面临股票来源、股票出售途径等具体的法律适用问题,在市场环境方面,政府也需要通过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消除不合理的 垄断保护、政企分开、改革经营者任用方式等手段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关于股权激励的几点讨论 1.股权激励并不能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完全一致。
公司股价与公司长期价值并不一定完全一致,两者的相关性取决于市场的 有效程度。而在股权激励中,经理人关心的是其股票出售的价格而不是公司长期 价值本身。由于激励成本的限制和经理人投资能力的限制,经理人持有股份的数 量是有限的,经理人持股时间也是有限的,这些都制约了股权激励的效果。股权 激励中,经理人的收入与股权的价值变动有关,但是股权价值的变动不仅仅取决 于经理人本身努力,同时还受到经济景气、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国外已经有 人对经理人因经济景气而获得的巨额股权增值收益提出质疑。
2.过小的持股数量起不到激励效果。
有人对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作了实证分析⑥,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持 股占总股本的比例普遍偏低,并且经理的持股情况与公司业绩并不存在明显的相 关性,从而认为过低的持股比例并不具有激励作用。但是如何确定合适的持股数 量,一种观点是提高经理人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目 前国内企业经理人的风险承担能力和投资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大量购股,从激励 成本考虑,也不可能给予过多的奖励股份。而期权激励不需要经理人承担风险, 所以相对来说,可以通过提高期权数量使经营者的利益与公司价值增加更多地结 合起来。另一种观点认为,经理人持股不在于占总股本的比例大小,也不在于持 股多少,关键在于经理人在公司的投资占其自身总收入和自身总财产的比例,但 实际上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经理人不会愿意接受过多的风险,而且即使经理人 将其有限的资产投入企业,由于其持有股份在公司总股本所占的比例极小,使得 公司的收益损失落实到经理人的份额很小,过小的影响当然也就不可能具有足够 的激励作用。3.政企不分的情况下不宜实行股权激励。
政企不分的情况下很难界定经理人的绩效。当政企不分有利于企业时,经 理人获得股权增值收益是不合理的,对公司股东和其他员工也是不公平的;
当政 企不分不利于企业时,经理人当然也就不会愿意承担股权贬值的风险。
4.股权激励并没有解决经理人的选择机制问题目前一些国企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激励机制的问题,而是经理人本身就不合适。对不合适的经理实施股权激 励是没有意义的。经理人的选择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经理人市场的建立健全 是真正解决经理人选择机制的关键。
5.经营者持股不能解决经营者拿“黑钱”的问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矛盾。
对于拿“黑钱”的经营者来说,“黑钱”收入是百分之百,而公司损失落到他 头上是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只要没有足够的管理约束机制情况下,简单的 股权激励并不能解决“黑钱”问题。目前有些地方在讨论关于国企经营者与其他企 业经营者的收入差距问题(包括在讨论“59岁现象”)时,常常强调的是国企经营 者收入过低的问题。然而却忽略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国企经营者很多 本身就是行政任命出来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他所在企业的业绩很大程度上也 是靠政府扶植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国企经营者的身价是不可能和市场经济条 件下的经理人的身价进行比较的。实际上很多国企经营者的腐败不仅仅是激励机 制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约束机制的问题。在所有者主体不明确、法人治理 结构不完善、政企不分的情况下,国企经营者的约束机制是非常薄弱的。简单的 给予这些经营者股权激励,不仅不能引导经营者的长期行为,而且在管理机制不 完善的条件下,有可能变成一种不平等的福利,甚至演化成一种新的腐败。
6.政府的作用 股权激励本质上是企业所有者与经理人的市场交换关系,政府的作用在于 提供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的政策法律环境,而不是具体规定激励条款。各个企业 的情况不同,政府“一刀切”的规定,将破坏股权激励的使用效果。
7.股权激励并不只适用于企业经营者。
在市场激烈竞争和企业面临复杂经营环境时,除了企业经营者,同样需要 其他员工的积极努力,股权激励同样适合于普通员工。国外很多公司已经实施了 雇员持股计划(ESOP)。
8.股权激励是有成本的,而并不是“公司请客,市场买单”。
公司给予经理人的期权、远期贴息或股票增值收益权都是有成本的,公司 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必须考虑投入产出的平衡和公司内不同成员的利益平衡。六、小结 股权激励有利于引导经理人的长期行为。按照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 股权激励可以分为现股、期股、期权三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对经理人的权利义务 要求不同,其激励指向也不同。在具体的股权激励设 股权激励的适用是有条件的,应该把股权激励作为引导经理人行为的手段 来使用,要根据公司的不同情况来设计激励组合,提高激励效率,同时不能忽视 约束的作用,不能把激励手段当作约束手段来使用。股权激励的效率同时受到资 本市场、经理市场和其他经营环境的影响,在条件不适合的情况下,股权激励将 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塑造一 个良好的经理人市场。
随着国内各种要素市场的不断成熟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股权激励 将越来越发挥出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