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人力资源论文 >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范文|形势与... 正文 2019-09-21 07:35:04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范文|形势与政策论文模板

    相关热词搜索: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范文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范文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范文篇一 《中国梦境遇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摘要】提出中国梦的理想追求,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以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其成因为依据,浅析中国 梦与大学生、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在联系,研究中国梦境遇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 具体做法。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被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人 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青年运动的 时代主题。大学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 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有着怎样的价值观,意味着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这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 分析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其成因,探讨中国梦和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以 中国梦的新视域、新境界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努力使大学生群体成为中国 梦的深入学习者和积极传播者。这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也是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践行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所面临的现实 问题。

    一、“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继之后,2012年11月29日,带 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定义“中国 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具体来 说,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他指出,“中国梦”的实现, 必须走中国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团结 各民族力量。习在关于中国梦的论述中,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 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生动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深情诠释了“中国梦”的缘起、发展和内涵,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 描绘出一幅民族复兴、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美好蓝图,为全社会提供了奋进的 激情和力量。

    2013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永担当”主体团 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讲话时又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 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成为现实!”还对广 大青年提出了五点要求和希望: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二、要练就过硬本领;三、 要勇于创新和创造;四、要矢志艰苦奋斗;五,要锤炼高尚品格。

    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成因及现状 当今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性促使世界各国文 化互相交融,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一代思想开放,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 接受新事物较快,了解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培养由精英 化转向大众化,再加上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溺爱,大学阶段随 着心里发育不断趋于成熟,所学知识的广度不断扩展,眼界不断开阔。由于社会 时代的大背景、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学校的培养以及个人态度这些方面的因素使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观、政治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方面体现出了独有的特点。

    (一)在理想信念观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 快,当代大学生深刻地见证着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化。他们在 改革的浪潮中,一方面,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的认知,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发展方向为主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 途充满信心。另一方面,缺少崇高理想和信念,社会责任感不够,集体观念淡薄, 缺乏对团队组织的忠诚感。

    (二)在政治价值观方面,多元文化的新时期里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种形 色社会思潮,作为迅速成长群体的当代大学生,真切感受着丰富多样的百态文化。

    他们民族精神振奋昂扬,关注各种社会现象,并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主 流价值观是积极、健康的,其政治信仰、社会道德还是个人生活方面,始终拥护 中国共产党,拥护改革开放”,但由于“大学生价值观选择的多样性,在为其提供 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严峻挑战,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多样文化的碰撞中不知所 措,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

    (三)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开放的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评价标准呈现多元化,使得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对于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到的 大学生群体来说,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自我价值取 向。他们自信张扬,理性务实,大都追求个性,对物质和生活品味要求高,喜欢 用各种各样的“网络用语”,崇尚非主流文化,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与此同时也易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功利心强,不能吃苦,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 待增强。

    三、“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党的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 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 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正 确的价值观是推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

    (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一代大学生为载体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他们的价值观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 方向,是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 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 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 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光彩”。这对正确引导,科学培育大 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论信念,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成为合格的 追梦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需要“中国梦”为引领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中,青年都 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一代关系着 中国的发展、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关系着中国梦的腾飞,作为青年一代的引 领者、开拓人,大学生价值观决定着他们是否坚决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 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是否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青年学生在大学时期, 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如果说青年是现实社会的晴雨表,那 么大学生则是社会思潮的晴雨表。在多元文化格局下,“中国梦”的提出,巩固了我国主流价值观阵地,为培育有理想、有文化的新一代大学生提供了更有意义的 借鉴,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犹如黑夜泛舟的灯塔,面朝 希望。

    四、中国梦境遇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实现中国梦,既要有强大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也离 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高等学校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之 一,教育环境与教育活动,对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底蕴等人文素质、动机、 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中国梦境遇下大学生价值 观培育需要以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引领,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为 依托,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为导向,和谐的校园环境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 载体,把创新课堂“主渠道”教育和“社会实践”支渠道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一)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居里夫人说过:“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寻找精神上的力 量,这种理想主义要能够不使我们骄傲,而又能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放得 更高。”梦想变成现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实现中国梦必将是一段长期而艰巨 的旅程。路途中会遭遇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困难与挑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尤其需要青年朋友们付出辛勤汗水,朝着共同方向迈步前进。要将理想信念教育 生动形象的贯穿到大学生生活学习中,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社会公德和个人美德教育,提高理想 信念教育科学化水平,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直观性和有效度。只有坚定马 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认清实现中国梦 的长期性,才能正确看待中国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意义,才能共同坚守包括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理想信念。也才能增强大学生个人的使命感和责任 心,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实际行动中。要使大学 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同时又感受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自觉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转化 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树立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并在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实现中国梦,还需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1、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 大学生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思想道德水平和接受能力高低,以学生为主体,科 学合理的设置价值观培育的内容。围绕其生活经验,寻找切合大学生实际的载体, 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挖掘新的素材,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在展开以 “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讲座、征文、摄影作品展等多 种方式生动的展现“我的中国梦”,系统回顾历史背景下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独 立解放,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这一探索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让广大师生真切感受中国梦其实是一部描绘近代以来中华 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理 解,让大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梦想的魅力,进而有梦、追梦、圆梦。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 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关键和依托,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导 向作用。教育部2005年第5号文件规定:“思想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 的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建设专业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一方面要培养知识、专业、年龄与学术结构合理的思 想政治教师精英队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要 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业务素质和品德修养, 增强个人魅力,让其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3、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是社会文明的源头, 是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首善之区。良好向上的校园环境可以丰富大学生 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打造中国梦校园文化,要注重校园发挥环境扬德的作用, 营造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紧紧围绕教书育人的中心工作, 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为目标,以创建“文明校园”、 “文明集体”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依靠广大学生充分发挥社会 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 情和党情,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将“知”与“行”结合起来,指导他们主动服务社会,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认识。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沿着梦想的号角扬帆起航,大学生树立与培育 正确的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方向的有力坐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未来的强力保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是当代有志大学生启动中国梦的关键按钮。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勇敢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散发绚丽光彩!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大学生主体性诚信教育的养成》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诚信;主体性;诚信教育 论文摘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倡道重德的民族,具有优秀的诚信传 统。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交友之道,诚信是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诚信是实现自 我价值的保障。诚信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使其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成为可能。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是诚信教育的前提条件;主体能力的发展是诚信教育的重 要途径;主体价值的实现是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从大学生主体性出发对其进行 诚信教育既是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需要,也是诚信教育能否奏效的根本所在。

    诚信一直被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儒家尊其为立身处世 的基本准则,即使在现代社会,诚信仍然是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规范。然 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社会成员诚信意识淡薄,失信现象增多,突 出表现为以经济领域作为中心向其他领域扩散,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就 连被普遍视为“净土”的高校也难逃此劫。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可能造成的潜 在危害,使得诚信教育问题日益凸现,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一 诚信,即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 人;所谓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讲信誉,重信用,守承诺。诚实是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守 信着力于人际间的伦理关怀。从道德意义上理解,诚实与守信是同义等值的,“诚, 信也”,“信,诚也”。诚信弘扬了人性,弘扬了道德关怀,不仅是一种商业精神,也是一 种道德境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学习、生活于大学校园和现实 社会中,实现着为人处世、交友,处于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诚信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大学生成为一个有德之人的基础和前提。

    诚信是立人之本。可以说,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道德,大学生也不例外。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即是说,一个人没有信用, 就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就会在社会中失去立足之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言 而有信者,受到世人的尊重和爱戴,那些言而无信者,受到世人的鄙夷和唾弃。大学 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更应当讲求诚信。因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把 诚信视为做人的根本,说老实话,做老实人,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

    诚信是交友之道。中国古代,“朋”指同类,“友”意为与自己有着共同志 向、爱好的人。只有那些有着共同追求,志趣相同者,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孔子 弟子子夏提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孟子也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大学生从进入校门起,获得朋友和友谊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目 标,大学生渴望得到一个与自己互诉心事的朋友,他们无助时需要朋友的帮助,需 要朋友的关心。可见,朋友在大学生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成长因素,结交什么样的 朋友对他们的行为及品德有着重要影响,与正直诚实、宽容谦逊、博学多识的人 交往会大有益处。因此,只有在诚信基础上结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才是坦 诚相待的朋友,才能逐步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诚信是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道德修养是提高自我道德素养,铸造理 想人格,培养优秀的道德个性的必由之路,其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个人从社会和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依据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对自己的道德品质进行自我教 育。个人能否进行积极的自我修养和锻炼,关键在于个人有无内在的精神动力和 自觉性。伦理学的理论和道德生活实践充分说明,缺少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的力 量,是不可能进行真正的道德修养和锻炼的,即使能发奋或激动于一时,也不能坚 持长久。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智育的同时,也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塑 造起健全人格,以一片赤诚之心回报父母和社会。

    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自我价值是对自身的肯定,其表现是多 方面的,如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及对 自己的尊重和个人的自我完善等。大学生是追求个性,追求自我的活跃群体,他们 不拘泥于传统,不喜欢随波逐流,他们向往一种自我发展的道路,试图通过实现自 我价值来肯定自己、尊重自己、完善自己。然而,大学生自身又不是一个孤立的 个体,他与周围的人或多或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通常表现为人际交往。因此, 诚信贯穿于人际交往过程的始终,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依赖诚信,如果缺乏诚信, 自我价值就无从实现,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当今的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思 想活跃、追求个性。从生理发展来看,大学生处于生理机能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 的最佳时期。他们具有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具有独立从事活动的良好身体素 质。从心理发展来看,各种个性心理品质趋于成熟。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全面性、 深刻性和批判性都有较大发展,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够在遵守社会规范的基础 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自主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还能够自主地调 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因此,对这些具有主体特性的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效果会更 加显著。

    然而,情况恰恰相反。目前的德育工作严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把受教育者看成社会规范的造物,教育视野仅仅局限于教育者被动地接受和继承 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只是片面地把受教育者看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只强调 其受动性的一面,严重抹杀了其能动的一面,限制了受教育者主体能力的培养和主 体人格的塑造。因此,诚信的培养不应仅仅简单的采取“约束人”的方法,实现对现 存道德的维护,而应力求通过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主体性去完善社会道德, 批判和改善那些不合理的成份,从而超越现时代,同时,个体也可以在这种超越中 获得充分发展。如果我们把诚信的内在价值看作是培育大学生诚信的外因,那么, 大学生自身具有的主体性无疑是培育大学生诚信的内因。

    1.主体意识的确立是诚信教育的前提条件 主体意识是主体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既包含对自身所承 担义务和责任的认识,也包含对他人的尊重。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 了主体对自身发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大学生作为具有自主性的主体, 要有意识地把自然生存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作自然的主人;要有意识地把社 会和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作社会的主人;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 言行置于自己理智的控制之下,作自我的主人。只有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活 动中是主体,在诚信的实践中是主体,他们的诚信才是真正的诚信。他们会发自内 心用自己的理性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把诚信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自觉,养成稳定的道 德习惯和道德心理,成为自己活动的主人,不盲目地顺从他人意愿,不盲目地受外 部客观环境的支配,做一些违心的事,说一些违心的话。可见,当大学生意识到自己 是一个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时,他才能把诚信观念内化为自身的 道德品质,由他律转化为自律。

    2.主体能力的发展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仅仅具有主 体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能力,从而使自身得以不断发展。主 体能力潜在于其内部,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在主客体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客观能动力量。个体的主体能力发展水平愈高,就愈能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 自身,从而发展自身的主体性;反之,个体的主体能力发展水平愈低,他在自身主体 性发展上就愈感到无能为力。现代社会,主体想要获取能力发展所需的各种物质 和精神条件,就必须具有诚信的品格,否则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大学生要想走出校 园在社会上立足,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和赞许,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美德,品德 高尚的人会得到社会或他人的赞誉,反之则会遭到他人和社会的谴责。因此,大学 生主体只有在纷繁复杂的实践中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总结,不断增强 自身的主体地位,提高自身的主体能力,才能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成就一番事 业。

    3.主体价值的实现是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 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体的人对他人或社会需要的满足, 就是所谓主体价值。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与社会进行物 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等社会实践中实现的,而社会各种客观条件又是他们价值 展现的舞台和实践的结果,这一事实决定了大学生寻求主体价值,离不开诚信的支 撑,诚信是保障这些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资本。个体对社会来说,首先一点应 该是诚实守信,其次才是才能,如果一个人有才而无信,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会比能 力差的人造成的危害更大。从长远来看,大学生如果缺少诚信则会使他们在社会 生存中遇到更多危险,一旦大学生做了失信的事,就会在他们的人生履历上留下痕 迹,在社会中就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主体价值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正如康德 所说:“由于说了一个谎,一个人抛弃了,甚至可以说彻底毁灭了做人的尊严。”[2] 由此可见,诚信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主体价值之本,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他们 把诚信观念根植于心,以此来实现他们的主体价值、自我价值,从而塑造大学生主 体人格,反映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范文|形势与政策论文模板》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