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教育浅谈硕士论文
语文教育浅谈硕士论文 语文教育浅谈硕士论文篇一 《语文教育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摘 要:语文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它的工具性上,更体现在它的人 文性上,本文又分别从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 素质阐明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学生素质培养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 重视语文教育。关键词:语文教育 素质培养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总称,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本身就 是学习的目标,借助于它,使学生获得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的陶冶,一种坚韧意 志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语文教育是任何学科教育的基础,它在学生素质培养中有不可估量的 作用。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的作用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体现在它的工具性上,能培养学生的读、说、听、写的能力 1.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 语言训练形式,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钥匙。学生各种各样知识信息的传入,主要是 通过读这一途径。首先,读课本。教材中的篇章是经过筛选的范文,具有典型性、 科学性、实用性的特点。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对范文的布局 谋篇,风格特色,深远意境等进行生动的分析、点播,使学生想读,爱读,最终 达到理解文章,为我所用的目的。其次,从课本到课外。我们不能单单读教材, 而应把读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我们祖国古代文化有许许多多浩瀚巨著,现代文学 中也有层出不穷的优秀篇章。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读这些优秀的名著名篇, 以提高学生读的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 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能快速 掌握所阅读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等,使读书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2.能多种形式的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就应充分重视说的训练。这种说的训练,是学生主动用自 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技巧的练。在课内,主要要求教师以说明理,引导学生懂得说是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最根本途径。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 营造说的环境。在课堂内进行叙述,说明等实践,充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在课 堂外经常举行小型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以说为主的活动,培 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思变能力等。
3.能科学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听,是学生听教师讲的 听,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听。素质教育意义上的听,是培养学生有科学的听的方法, 培养学生听的兴趣、习惯。
4.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语文教育对学生读、说、听、写 四种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学生的写,亦即学生的作文水平上。语文以 课堂为基础,是以教师讲授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展开的。但关于这一切的学习 都是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底子。没有听、读、说的能力,写作的能力也就无从说起。
所以说,语文教育能提高学生写的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
二、体现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上,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 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 想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 厚的审美优势。那么,语文教育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1)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体味作品的美。审美对象形象性的特点 决定了人们的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而是用形象思维,从对美的直接感受 开始,进而把握美,领悟美。因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训 练学生的审美感官,训练他们能够透过文字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 因素的敏锐的感知力。以色彩为例,譬如《药》的结尾的景物描写,作者运用的 一连串的冷色调,“花白的头发”,“几朵青白零星的中教网”,“支支直立的枯草”, “铁铸一般的乌鸦”,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对这些色彩的感悟,要理解作者运用这 些色彩达到烘托悲剧氛围的创作意图。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文章不是无情物,所以阅读 者必须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 的情感,然后经过渗透沉淀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从教材 佳作中,使我们领悟到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仁人“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智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挥洒自如;唐诗宋词“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辉煌灿烂。语文教育如果注意到这种审 美素质的培养,那么,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中所培养起来的正确人生态度, 使他们在今后的长期人生经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可能更加持久,更加内在。
2.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想像能力是现今学生素质中重要的一个能 力。我们现在十四、五岁的学生,他们的想像能力是最丰富的。作为语文教师, 应在语文教育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让他们能插上想像的翅膀, 在知识的领域中遨游。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可以针对故事意犹未尽的结尾, 充分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把握这则童话的主旨,以《皇帝回宫以后》为题, 为文章续一个结尾。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也把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如前段时期流行的新概念作文。所谓新 概念,就是让学生挣脱传统作文模式的束缚,大胆开辟新路。我们最近的中考、 高考题中也对创新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可 起到一定作用。课堂教学可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 生的创新思维,完善学生的思想品质。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 生“反弹琵琶”写一点与流行观点唱反调的文章,如让学生写“见异思迁赞”“沉默 真的是金吗”之类的题目,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 作用。
4.能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素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借助教学 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完善学生心理素质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利用课文内容,完善学生心理素质。语文课同其他学科相比,有一个 独特的特点,即思想性和文学性完美的统一。它不像政治课以直接的思想训导引 起学生的厌倦,而是把思想教育不知不觉寓于艺术美感之中。如:林觉民催人泪 下的《与妻书》,我们体会到了革命烈士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天下人谋永福的 伟大革命精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体会到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辟天下寒士俱欢言。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舍己为人的 无私精神。它们都极容易感染青年学生,都是使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向上的催化剂, 她们一旦被学生的心理所接受,不但能使学生形成崇高而伟大的理想,正确的人 生观,而且会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高层次的境界。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在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方面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 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重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浅谈硕士论文篇二 《语文教育和性格培养》 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 征。
关键词:性格培养,教育性,审美性 语文学科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传统学科,追溯到古代的科举考试,也 是以一篇有建树性的和远瞻性的文章而一飞冲天。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那 些取得好功名的秀才中,不是每一个人都廉洁奉公,为百姓的生活鞠躬尽瘁,这 不得不说有我们教育的过失,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性格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 要,特别是语文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语文重视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 文化素质的培养,这些都与人的性格培养是分不开的。
从古至今,语文教学在人格培养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它集知识教育、 能力培养、道德培养、陶冶情操于一体,采取理论传达、耐心沟通、榜样示范、 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性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扬语文教学的教育性 高度发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 我中培养健康人格。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学能力、 思想道德文化能力。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 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 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 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在《草地夜行》这篇文章中,它和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一样是让人难 以忘怀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文中的红军战士是热爱祖国的典型 人物。课上,老师介绍了草地沼泽多、没人烟的特点,以及红军当时干粮已经吃光、只得吃树皮草根的艰苦情况,为学生进入情境渲染一定的气氛。从感受形象 出发,从中受到感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形成情绪记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的那样,这种情绪记忆“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情感和内心感受”,学生便会在思想 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教材内容和句,并产生爱 和憎的,或喜和恶的,或敬和鄙的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文学是 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 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 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 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 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在审美陶冶中培养健康人格。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不是在语文 知识的传授中起到很大作用,而是在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 感、意志和个性心理《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语文教 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方便条件。我们可以充分 发挥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的审美性,指引学生领会作品的语言性、形象性、情感性, 帮助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 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审美性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 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 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我们大家都上过《背影》这一课,也许老师们都会一开始就介绍文章 的作者,以及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状态和背景。这篇文章追忆了作者八年前和 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出真挚深 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也许在老师深情地朗读下, 有些同学会潸然泪下,但真正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能够联想到自己身上, 能够从中有所感悟的人并不多,所以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让同学们记住这篇文 章。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 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 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 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 心底。
三、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 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 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 “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虽然说,语文对于课外性要求不高,重视课上交流,但如果说我们可 以开展许多教研活动,比如朗读大赛,普通话比赛,文学写作比赛,在这一过程 中,不但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还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今年, 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 期时间进行采访。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而且,如 果能够组织一个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课外活动比赛,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 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 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课外活动。
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决不是说可以轻视正常的语文教学, 我们要寓教于乐,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一种严谨求实的环境中进步, 在一种神秘莫测的道路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