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管理其它论文 >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_... 正文 2019-09-23 07:33:50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_积极心理学论文5000字

    相关热词搜索: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 积极心理学论文篇1:《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载 体,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心理学思想对于营造有内涵的校园 文化、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有一定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含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 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是兴起于20世纪末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它消解了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治疗心理疾病、从负面来界定和研究心理健 康”的片面性,提倡积极的人性论,认为预防心理问题的最好工具是培养个体的 积极品质、提升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积极情感体验,主要研究各种 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机制;积极人格,主要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 用及形成过程,在这其中又主要以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为研究重点;
    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 策等)和积极的小系统(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和家庭等)”。积极心理学的三方面 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积极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体 验的发展,并形成积极的人格。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校园区域内,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在教育、 培训、管理、服务等活动过程中,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为促进教师、学生的 全面发展,由师生共同营造的文化氛围,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下面说一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不合理的认识。例如,第一,长久 以来,公众甚至专业人士都习惯于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等同于办学条件,认为建 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设施就是物质文化建设,其实真正意义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除了外显的办学条件外,还应包括内隐的师资力量、学科结构等;第二,对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认识不到位。很多高校片面认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是好的校 园文化,用学习氛围代替校园文化,或者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娱乐活动,通 过开展学生活动来代替校园文化,忽视了学生的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需求,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第一,重物质文化建设而 轻精神文明建设,把精力放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忽视了学生精神风貌的 改善;第二,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大学精神。如功利意识浓厚,学生的学习和校园 活动都以是否有直接利益为标准,学校教育也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影响大 学生成长的直接环境因素。“积极心理学倡导关注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 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为校园文化建设指出了一个积极的方向,营造出一 种和谐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环 境,这些研究内容对于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强积极体验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的主要途径。

    1.指导学生规划未来,树立切合自身的目标。目标能增强人们对未来 价值的感知,如果人们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期望,并感知到未来价值与目前状况越 相关,就越能建立健康的习惯,且在目标的实现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然 而,过高的目标会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给自己带来压力;过低的目标不需付出 太多努力便可以实现,则难以形成动力。因此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学生自身的条件, 要适宜。高校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将人生的长期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短期目标,并在目标的实现上获得积极体验。

    2.建立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的人性化管理制度。积极心理学强调激 发人的潜能和积极品质,通过激励也提高了学生对未来的预期。因此,在文化制 度建设中,要充分注重人性要素,要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 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鼓励和赏识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民主的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

    3.丰富课外活动,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课外活动能影响大学生的认 知、情感、意志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转移内心的紧张,提 高自我满意度。因此,高校要开展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促进大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指导的社团建设,不仅培养学 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实践中完善自我也丰富了大学生的业 余时间,缓和不良情绪。大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形成积极的情绪特质,也在无 形与有形中塑造了积极的人格。

    (二)塑造大学生积极的人格 1.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将难以找到 心理的认同对象,会因此而缺乏心理归属感,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搞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1)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心理学 取向的师生观是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相伴成长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展现自身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人格魅力,发挥榜样作用, 其次要用爱心和诚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 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收获知识。(2)和谐的同学 关系。高校要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为大学生创设人际交往情境。开设相应的课程, 如沟通技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同 时,还要注重培养利于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品质,如真诚、可靠、信任、宽容 等。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开设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应着眼于培养 学生积极心理的角度来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心理进行 调节, 用积极的心理去替换不良心理, 化解不良情绪, 促进身心健康”。要采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让学 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采用幸福感问卷、情绪问卷、生 活投入问卷、生活意义问卷、生命满足问卷等积极的心理测量技术,科学、客观 地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深刻反映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综合状态。(3)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让学生学会区分自己的正面和负面心理状态,客观地看待自身及冲突对象的品质, 改变以往的认知评价模式,消除自身视野的狭隘性。

    (三)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 1.形成积极的校风。积极向上的校风对于鞭策大学生勤奋学习、塑造 积极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校园主体方面,要不断强化学校领导的团结协作 意识,强化广大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其“榜样作用”感化学生;学风方面, 要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内在的学习自信, 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建设积极的班风。首先,班主任要平等真诚地与学生进行交往,全 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身心健康状况、行为习惯、日常表现等,采取有针对 性的措施指导学生成长。其次,要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提高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如通过参加班级或者学校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集体情绪,并内化到每个学 生的心中。

    积极心理学论文篇2:《试谈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高职教育在我国是20年多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其在学生 管理上,与一般高等教育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同于一般本科学生的管理,有自身 的特点。采用一般本科院校或中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显然是不恰当的。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从外延性的数量增加,发展到以积 极心理学教育方式为导向的内涵性的质量提升,更新高职学生管理理念、提高高 职学生管理实效成为高职院校创新管理模式的首要任务。

    一、积极心理学与高职学校管理理念更新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最基本的任务目标是培育出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专业 人才,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意义。高职院校 要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既是一种价值观, 更是一种方法论。“以人为本”的办学实质包括:“高度重视人的主体性作用,也 就是指要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最广泛最充分地一切积极因素, 有效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的调度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形成尊重劳 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和谐校园制度和氛围” 。“以生为本”还应表现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中,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管 理的过程中要学会理解学生的利益继而维护学生的利益,在高职院校中如何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都是学生管理 价值的集中体现。然而目前在高职学生管理领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条主义、 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社会发展和高职学生心理 发展的现象。部分学生因管理缺乏针对性,往往难以真正从内心接受教师的教育 管理甚至产生抵制教育管理的情绪。综上所述,在学生管理方面,首先应该以学 生为主体立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已形成的独立人格,重视学生的自身价值和情绪 情感。其次,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鼓励学生的 创造才能,强化学生的生存能力。第三要以服务者或者良师益友的身份多与学生 沟通互动,加强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克服思维定势,激发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 掌握学生的基本需求这样的教育和管理不但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模式,更可以感 染他们的内心。

    (二)树立“以职业素质提升为重点”的管理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在素质培养方面包括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基本素质具 有普遍性,是全体“社会人”都应具备的,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知识、科学技 术素质、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个体才能拥有相应的职业素质;作为 “职业人”除了基本素质外还需要有一项特有的素质那就是职业素质,其具体表现 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职业情绪等方面,这些表现是满足个体是否 适应工作并最终取得成就的基本要求。职业素质分为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两个方 面。顾名思义共性特征是所有“职业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如与人合作、沟通公 共、解决问题、心理承受和适应等;而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又要求个体应该具备 特有的某些素质,举例说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对流行元素的敏感度和 创新的素质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特征和个性,因此要将二者有 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才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化学 生内在的潜能,将社会化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使学生不但学到书本 的知识更多的可以发展自己内在的潜能,更可以将所有知识和能力内化成自身的 一种素质,这些是素质教育的精神。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前提和保障,拥有 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前提和关键,拥有相应的文化底蕴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动力源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品格保证,能够 对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持续的追求是培养职业素质的核心理念。综上所述职业理 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文化和身心素质等要素构成了职业素质。因此,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应紧紧围绕“职业素质”这个核心,构建素质教育目 标体系,重点抓好职业素质教育。

    (三)树立“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能够在社会拥有广泛的认可度也是因为高职院校为社会输 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学生教育管理是一种为学生学习、生活等提供帮 助的服务性工作,首先教育管理工作者应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管理思想并躬身 示范,产生“示范效应”。作为高校基层服务提供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其 个人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全面的感化和影响,其示范性极强。因为高职 学生的年纪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很多现象的认识容易片面, 也更容易受到感染,因此作为“权威人物”--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 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在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方面以身作则,言 传和身教严重违规,必然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严重削弱教育 效果。因此,高职院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时,必须强化教育管理者的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做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楷模,让学生切实 感受至上服务,进一步认同“服务至上”理念,为学生管理模式的良好运行做好必 要的准备。

    (四)树立“校企合作,全程育人”的管理理念 “校企合作,全程育人”管理有两层基本涵义:一是引入企业的职业化 管理理念;二是把企业的工作人员纳入高职学生的管理队伍,实现高职学生的全 程管理。引入企业的职业化管理理念要求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校企合作.与校企 合作单位建立并保持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长期的合作交流,把企业特 色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运用到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来, 让学生提前感受职业化管理氛圈,从而为更好地适应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时企业 化管理模式做好准备。实现高职学生的全程管理还需要企业员工的广泛支持与参 与,把有指导经验的企业员工纳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让其在校企合作中 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确立企业员工在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从而主动参与高 职院校的学生管理。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原则 (一)坚持引导为主,服务学生为先当前高职学生基本都是90后,而90后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社会 经济发展为他们提供了过于优越的物质,“4、2、1”的家庭模式又让孩子承担了 过多来自父母和祖父母的宠爱,因此大部分90后都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散漫、 缺乏责任心等特点。针对学生的现状,简单的管制显然无法将学生管理好,甚至 适得其反。这要求学生管理者转变思路,坚持引导为主,服务学生为先原则,放 下架子,走进学生群体,努力实现逐步从“领导”向“服务员”的转变。因为学生管 理工作者被赋予多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的管理者,更是学生的服务者。这就要 求管理与服务并重且同步实施,要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统一在一 起的管理和服务能够更有效的融合渗透。学生工作者首应先要建立良好的服务理 念以服务者的姿态进行管理,以服务者的姿态进行管理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 的距离,从而获取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服务的同时更容易平等交流,也就加强了 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二)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相结合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素质全面发展并不是与个性充分发展对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素质全面发展并不是否认和阻碍个性的发展,反而可以为个性 充分发展建立一个优良的内部条件。同样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拥有良好的个 性特征才会更好的把自身的知识才华、特长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也 只有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才能完成全面发展。由于每个个体的天赋各有所长, 兴趣和爱好也截然不同,在个人能力、学习类型、学习方法组成的学习结构不同, 每个个体又都有不一样的优势与劣势,因此要求完全均衡的发展和全优发展是不 可能的更是不符合科学的。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最主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 有良好的个性品质。由此可见,教育应做的因材施教,在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的 前提下积极引导个体发展其积极的个性特征。综上所述,将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 充分发展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才要 求我们管理者在制定各项管理规定、明确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式、安排教学形 式、编写教材甚至是设计人才规格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将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 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目的性和有效性相结合 对学生的管理方法很多,但使用和选择管理方法,目的性和有效性相 结合是其基本原则。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大批适应 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离开这一目的,管理就会失去方向。同时,任何管理都必须讲求有效性,有效才能达到目的。因 此,选择和使用管理方法时,必须既把握好目的性,又把握好有效性,使两者紧 密结合。贯彻这一原则,要克服在管理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及方法上的机械化、简 单化,要克服由于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任职时间短,流动性大,不注重业务积累提 升,只应对简单事务的短期行为。要求管理者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既要做 好事务性管理服务,更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把各项管理活动和培育合格 人才这个大目标有机结合,做到在管理中渗透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实现高 效的工作为明确的目标服务,即为学生提供更多终身受益的东西。

    (四)坚持严格要求与积极激励并举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在内容上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籍管理、团队管 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活动管理、组织管理等,这些都要抓好离不开对学生 严格的要求。通过管理者的严格要求,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威慑力,保 证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当然,学生管理中,不能单纯地强调严格要求,这 样会使得高职学生管理方式显得过于简单粗暴,有“训斥主义”的倾向。所以,在 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严格要求与积极激励并举的原则。一方面 要严格管理,着力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尽快成长,独当一面。

    另一方面,要特别保护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学生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 关注和表扬。很多高职学生表示,在学习、生活中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老 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权威人物,得到老师的肯定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自信, 也使学生更有动力。激励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可,因此教 师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去鼓励学生,而激励的方式更是可以灵活多样。

    同时要特别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因适应力差,心理敏感而出现厌学和 严重心理问题,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论文篇3:《试论积极心理学在职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学生教育管理是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有些职业学校 的教师一提到这些学生头就疼,甚至谈差就色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取向探索学 生的教育管理方法,让班主任在轻松教育管理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幸福成长, 也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心理和优秀品质,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 他们的潜力,使他们获得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积极心理学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 “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 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品质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这一崭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可 以用积极心理学探索适合职校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还是定位在预 防和治疗上,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却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 求。因此积极心理学的引入,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为创立积极心 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动力,为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途径。

    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探索 积极心理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 长能力。因此我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做了以下实践。

    (一)关注积极优势,发挥积极作用。

    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曾有被老师、同学和家长看不起的经历, 甚至被骂过“笨蛋”、“傻瓜”,这样的标签经过长期强化后,学生就会对缺点耿耿 于怀,容易频频出错,进而更在意自己的缺点,之后再犯更多更大的错误。正是 对这些“缺点”的过度关注,容易进入恶性循环中,于是他们可能会变得“破罐子 破摔”,也就妨碍了他们走向成功和幸福。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向人们提示了这 样一个秘密――你关注什么,就有可能实现什么,并且这种可能与你的关注程度 成正比。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早已经成为教育经典,也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 工作者。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职校的学生也 是如此。如果班主任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观察和了解,善于拿着放大镜 给学生找优点,则可以通过心理游戏“戴高帽”、“自画像”等发现学生优点,积极 关注学生积极优势,暂时淡化劣势,让优势发挥积极作用,让他们沿着优势的道 路努力前行,那么缺陷可能就会自然地慢慢消退。

    (二)善于积极期待,挖掘积极潜力。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英国教育家车 尼斯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 五分。”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非常大。每个人都有无限潜 能,职校生也一样,如果教师能经常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如:“我相信你, 一定行!”学生就会带着这份期待勇敢前行。

    所以,班主任如果能在学生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多地期待他们在事情 发展中积极的一面,如果学生能感受到老师鼓励中的诚恳和信任,那么学生就会 给自己创造一个成功预期,从而将各种有利于成功的心理潜能充分发掘出来,推 动自己走向成功。这也正如积极心理学所认为的,有所期待才是打开美好未来大 门的钥匙,你期待什么,你将实现什么。

    (三)创设积极环境,激发积极力量。

    在生活中,环境能造就人才,也能淹没人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 积极向上的群体里,受到周围的人感染,他也会努力勤奋起来,积极向上,争取 做得更好。反之,再勤快的人在一个懒散的环境里很容易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 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唤起人实现自我的 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因此要激发学生的积极力量,就要学会环境育人, 我们要坚信“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首先班主任要用心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精心布置好教室的每个空间, 陶冶学生的性情,如励志名言张贴、荣誉角、植物角、图书角等。其次班主任要 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实践环境,如各种比赛、值周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参加 各类社团等。通过每日一分钟演讲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值 周劳动能培养学生爱劳动和讲究卫生的品质;通过种植植物能提高学生尊重生命 和审美的能力……总之,学生通过积极向上的人文和实践环境的熏陶能培养自身 的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和展示自身的各项优势才能,能激发更多积极力量。这 样他们会变成信心满满,他们会变得光芒四射,他们对爱的理解会比以前深刻、 全面,他们也会变得乐观、好学,当然,他们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审美能力也会 随之提高。

    总之,希望就是生命中的那一点不曾被扑灭的光,如果职校班主任能 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关注学生积极优势,能够善于对 学生积极期待,能够用心为学生创设积极环境,那么总有一天这点光会变成满天 星星,学生也一定会实现自我,走向幸福。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_积极心理学论文5000字》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