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学方面的参考论文
教育学方面的参考论文 教育学方面的参考论文篇一 《法学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构》 [摘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法学教育的两大基本形式,相辅相成, 同等重要。《民事诉讼法》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构性表现为互补、互 融和互益,任何一方的减损都会直接影响另一方的教学效果。为此,应构建理论 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升《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品质。[关键词]法学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民事诉讼法;同构;一体化教学 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法学教育中单调刻板的理论框架和学院式教学法与日益丰富多彩的 实践和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是法学教育界经久不衰的一个 命题。然而,经过多年的争论与检讨,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法学教育模 式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改观,法学教育界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已 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即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是并行不悖的,二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均是法学教育不可分割的环节。一方 面,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法律关系、法律规则 和法律制度,以及在规则和制度背后的法律意识、法律价值和法律精神,这些为 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明确了方向。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落实和深 化。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同时,也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法 学专业知识,提升了法学理论水平。
然而,宏大的理论叙事并不能为部门法课程的教学提供可操作性的指 引,从事部门法课程教学的学者鲜有从微观角度论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也未形成可供参考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以所 讲授的《民事诉讼法》课程为例,试图探索该课程实施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 同构问题,进而构建一种可行的保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保持良性互动的教学模 式。
二、《民事诉讼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构性《民事诉讼法》课程作为法学专业十六门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 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 法制观念;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能够运 用民事诉讼的基本技能处理一般民事法律实务,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 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的两大 基本形式,他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同构性,其功能都服务于《民事诉讼法》课程教 学目标的实现。
(一)传道与炼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 在法学教育界,“传道”与“炼术”之争是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关 系的经典概括。“在《民事诉讼法》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理论训练 是必不可少的。严格的理论训练,不等于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因为,作为笔者不 仅仅要告诉学生有什么样的法律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规范是 如何形成的,向他们揭示法律规则背后的法律精神、法律原理以及法所追求的价 值目标。”作为一个成文法国家,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在系统的理论基础上 建立的法律体系,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阐释条文背后的理论,不注意已有的立法 体系,将导致学生对整个民事诉讼法的理解就难免会支离破碎。因此,《民事诉 讼法》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通过理论训练学生能够比较 系统掌握了民事诉讼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理论思维能力。
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现实中碰到真实 的案件却无法做出解答,遇到实案代理更是不知从何下手……反思这些问题,我 们发现《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被大大忽略了。正如 有的学者所言:“法律远不止是知识和技艺,更非逻辑,而是霍姆斯所学称的经 验。法律不是靠神童的记忆和逻辑可以修习精通的,它必须经由丰富的经验获 致。”因此,《民事诉讼法》课程实践教学不容忽视。《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 应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法律实践的社会空间,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如案例教 学、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让学生在学习民事诉讼法律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际 的训练体验法律实践运作,增长法律职业技能。
(二)整合与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融 《民事诉讼法》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是非此即彼绝对对立 的两级,而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近年来通过对《民事诉 讼法》全真案例教学的应用与研究,笔者积极开展了“导、讲、析、练”为主线的教学改革,从整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导”指向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作为教 学素材,通过对预设问题的讨论归纳生成教学内容。“讲”指对通过引例所导出的 基本概念、原则、制度和程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讲授。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民 事诉讼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诉讼程序,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析” 指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运用法律规定与法理分析具体的案件, 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练”就是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其表现形式为旁听庭审、法律研究、模拟法庭等实践 活动。
从“导”到“讲”采用的是归纳式的课程生成方式,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民 事诉讼的抽象知识和理论,而是主动思考实践中鲜活的案例所呈现出来的具体问 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来源于实践中的案例,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从“讲”到“析” 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用理论分析实践中的案例。由“析” 到“练”的过程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入特 定的法律实践的社会空间,一方面使学生直观地、具体理解法学基本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使学生像法律职业者那样面对现实的法律问题,主动思索并提出切实 可行的法律对策,掌握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应有的思维方法。
(三)毛坯与精装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益 在法学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缩减理 论教学课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重点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技能,大有实践 教学取代理论教学之势。对这种观点,笔者持反对态度。法学教育的发展如果缺 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将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笔者多年从事《民事诉 讼法》教学的经历,笔者认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相得益彰。
首先,实践教学可以提升理论教学。《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熟 悉民事案件庭审流程是当然的教学内容。但是,法条的规定和知识讲授毕竟是空 洞的,学生听起来既不直观又缺乏兴趣。为此,在讲授这一内容之前,笔者要求 学生白行到法院旁听民事案件庭审三次,了解民事案件庭审流程。学生在法院看 到的庭审可谓是一个“精装修房”,这个“精装修房”向学生直观呈现了审判的要素、 庭审的布置及实践运行,这种体验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学情景的亲历化, 极大地优化了笔者之后的理论教学内容。其次,理论教学指引实践教学的开展。
以模拟法庭这一实践教学形式为例,要使整个庭审取得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将“毛 坯房”“装修”好,学生除了从“精装修房”中获得知识和灵感外,在开庭前需从实 体法角度应明确案件的性质、法律关系以及法律的规定,对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这些知识是通过理论教学获得的;相反,如果没有这些知识,模拟法 庭的实践必然是盲动的。事实上,模拟法庭审判活动以及反复的演练是一个从“精 装修房”到“毛坯房”,再到“精装修房”的必然过程,也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 互促进的一个过程。通过模拟法庭审判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 也巩固、深化了学生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 依存,共同提升《民事诉讼法》课程质量与效果。
三、《民事诉讼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对《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呈 现出相辅相成、相互强化的关系,任何一方的减损都会直接影响另一方的教学效 果。为此,在《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 学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相融性教学模式,指在《民 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通过全真案例教学的应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 一体,理论教学中必然存在实践教学因素,实践教学中也必然包含理论教学的因 素。该模式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其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全 真案例教学为基础,选择典型的、真实的案例是成功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先决 条件;其二,主要采用归纳式的课程生成方式,通过实践教学获得理论知识;其三, 重视体验式教学,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教学活动。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1.全真案例教学与课堂教学改革 全真案例教学是落实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和 关键,通过前述的“导、讲、析、练”这条教学的主线,使教学流程得到了有效的 质量控制,实现了教学环节的有机交融。笔者在课堂上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案例 教学,“一是运用具体案例分析、说明法律概念、原则和规范,即设定代表一定 已经确定的法律概念、原则或规范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 握相关法律概念、原则或规范的知识;二是运用法律概念、原则和规范解决具体 案件,即利用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概念、原则或规范的知识,引导和帮助学 生分析和解决相应的具体案件。”其中,前者所称的案例教学法是“从案到理”的教学过程,实现了具体到一般的抽象过程;后者所称的案例教学法是“由理到案” 的教学过程,实现一般到具体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案例分析。
然而,案例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案例表面进行分析,还应该具有可操 作性,例如,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之后,让学生书写起诉状、答辩状、财产保全申 请书等法律文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等应用技能。
2.“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 对于实践教学,《民事诉讼法》课程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形式, 包括案例教学、庭审观摩、法律研究和模拟法庭,以强化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训 练,培养法律应用能力和法律职业道德。
(1)案例教学:浸泡式教学与个案全过程教学 全真案例教学保证了《民事诉讼法》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 交融,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笔者尤其强调浸泡式教学与个案全过程教学。首先, 对于浸泡式教学而言,《民事诉讼法》案例教学的成功需要“质”和“量”的保证, 一方面,“质”要求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应保证其典型性和真实性,反对杜撰案 例的做法。案例的真实性是案例教学中最基本的要素和最重要的前提,不具有真 实性的案例被抽象为课堂讲解的标本,案件事实与社会真实隔离。通过《民事诉 讼法》课程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教师提供的案例教学材料必须具有一 定的原始性,包括起诉书、答辩状、法庭记录、判决书等。另一方面,“量”要求 案例教学的案例数量必须充足,使学生浸泡在真实的案例中,通过时间的积累逐 渐形成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法律分析能力和实务处理能力。案例呈现给学 生不仅是生动的案情和一般的常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学生可以找到解决案例 的法律规定,以及获得处理案件的民事法律实务技能。
其次,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是对案例教学法的再一次提升和总结。所谓 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是指“采用教师精选的案例,分阶段将个案的相关材料全部 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这些案件材料,去了解研究案件事实,并在基础上查找和研 究相关法律规定甚至类似案件的处理,确定案件的诉讼策略,撰写相关法律文书, 参与小组和课堂讨论甚至模拟法庭的辩论,教师的点评等活动的授课方式。其目 的是让学生以职业律师的思维,对案件进行全局性、整体性、综合性的分析与思 考。”(2)旁听庭审:体验式教学与经验的获得 《民事诉讼法》课程重视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 中反思。旁听庭审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强调从时空序列上打破 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束缚,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观念,使教学场所逐渐从课堂内 转移到课堂外。”通过庭审观摩,学生不但熟悉了民事诉讼庭审流程,而且通过 案例标本的注解了解当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学生可以从实体、程序、法律 人等多个角度对庭审进行分析,亲历法律实践的经历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积累 法律经验,增长技能和常识,真正学习和掌握“法律的生命”。
(3)法律研究:法律检索与法律分析 法律研究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法律职业技能,一直以来在法学教 育中被忽略了,未得到应用的重视。作为一种实践教学形式的法律研究不是在学 理上对法律理论的研究,而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对法律的搜集和运用。当然,在检 索法律与运用法律时,常常离不开对法律理论的分析。在《民事诉讼法》课程教 学中,法律研究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法律检索,“指以规范的、科 学的、系统的方法查找、收集法律资料的过程”,即对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判 例、专家学者的观点等的查找;其二是法律分析,指根据查找的法律资料对案件 事实本身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个人观点。在《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 笔者让学生通过提交法律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某一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收到了非常 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法律分析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甚至, 有学生用“乐在其中”来形容对法律研究的“情有独钟”。
(4)模拟法庭:变模拟为实战 现在学生模拟法庭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偏重于审判程序演练,事实 调查、法律文书撰写等方面的训练无法容纳,学生只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表演” 或者“走秀”,使整个庭审流于形式。要发挥模拟法庭的实践教学效果,要做到名 义上是“模拟”,其实是“实战”,只不过是审判的场地不同而已。为此,需要强调 以下几点:其一,模拟审判选择的案例不仅真实,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卷宗,特 别是当事人的证据材料;其二,庭审准备与庭审程序要按照实践中法院的操作程 序来进行;其三,教师的指导和点评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关键。在庭审的 准备阶段,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要回答学生提出的事实问题,以 及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关于案件的法律问题;在庭审后的点评阶段,教师要对庭审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并从法律职业者,如律师、法官的角度总结办案技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通过“真实”亲历性的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学生 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庭审技巧等实践能力将得以提高。
四、结语 对于本文所论证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构问题,以及提出的一体 化构建模式,虽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但希望能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 点参考和借鉴。笔者期待未来的中国法学教育走一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之路,所培养的法律人才既有比较系统的法律基础知识和理论思维能力,又有高 尚的职业道德,熟练运用法律解决各种问题的实践能力。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中 国才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法学教育“强国”,而非仅仅是“大国”。
教育学方面的参考论文篇二 《化工原理微课建设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化工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化工原理微课 建设的意义,构建了不同类型的化工原理微课资源,分析了化工原理微课建设与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并展望了建设化工原理微课资源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化工原理;微课;教学质量 一、化工原理微课建设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注重信息技术与教 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 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 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教育科研突破的方向将“微型课题研究”摆在了 重要的位置,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 对某个典型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 教学资源有机组合。相对于传统课堂要完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 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都是围 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开展的[1]。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将微课引入化工原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率,推动化工原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能升,促进教师投入化工原理课 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热情。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高校不断压缩的课时数,学生 接触到的知识逐渐变多、变难。课堂上剧增的知识点和有限的课堂时间往往束缚 了教师的手脚,这样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 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 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 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关键。而微课 的出现极大的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习不再仅仅限于课堂上和教室中。
微课使学习不再单调和枯燥,而是充满了愉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创 造力。微课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择学习,既可查漏补 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化工原理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2], 因此化工原理微课资源的建设势在必行。
常州大学化工原理教学团队的各位老师坚持“大工程教育观”的理念, 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装备、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 年以团队教师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入选江苏省高等学 校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化工原理精品课程网站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化 工原理教学团队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纵观目前微课的建设发展主要是 针对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在高等教育阶段微课的建设还刚 刚起步,2015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 比赛。恰逢此次契机,常州大学化工原理教学团队提出结合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 建立微课学习资源,以促进化工原理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构建化工原理微课资源的类型 化工原理微课资源的构建要重视细节的研磨,设计能促使学生深度学 习的短小精悍的微问题,提高学习目标的精准度,无论是知识讲解还是疑难讲解, 都要使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入、透彻。针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内 容和特点,可以建立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的化工原理微课资源。
在微课类型中最常见的就是“讲授类”[1],结合化工原理中各个单元操 作进行知识结构梳理,找出重点内容运用教师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有针 对性地对每个微问题进行深化剖析。由于化工原理课时数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单 元操作的知识点都面面俱到,教师可以就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易错的知识点 做好微课资源建设,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以帮助学生梳理出课堂学习知识 的核心内容,加深对化工原理重点难点的理解,为学生构建一种轻松便捷的学习 模式,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其个性化发展。由于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学科,其教学内容与实际密切 相关,尤其离不开对设备的讲解[3],因此我们可以构建“实验类”的微课资源。比 如化工原理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中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重点内容,首先通过动画 展示离心泵性能实验装置,对离心泵的特性曲线进行测定。通过动画调节出口阀 门的开度改变不同的流量,压力表、真空表和功率表的读数都会发生相应改变。
学生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流程,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的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改变不同的流量可以得到一系列扬程、轴功率和效率, 坐标纸上绘图即可得到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再分别对每条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做 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在有趣的实验微课资源中怀着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的 去学习,去体验探索的乐趣,学习也就变得很轻松,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那么 化工原理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化工原理中每个单元操作都有典型的例题,针对某个典型的例题进 行讲解分析,或者推理演算,可以建立“解题推理型”的化工原理微课资源,重在 对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讲解,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掌握解题技巧。针对某些知 识点还可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建立“启发类”的微课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现代教育 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4],化工原理微课资源 的种类将会越来越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三、微课在提高化工原理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应用 (一)微课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上化工原理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要学习的新 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学生可以在课前先自主学习此微课,为 新课做好准备。让知识传授在课前完成,如果在微课学习过程中有未解决的问题, 在上课时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解决,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开 始上课的前几分钟我们一般会帮助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讲的内容,此时可以运用 微课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核心内容、知识重点,精选最精华的内容,充分利用微 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为接下来的课堂做好铺垫。
在上课过程中微课可以作为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针对化工原理课程中某 个新的知识点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做个简短的微课导入新课内容,一下就能将 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学生觉得有兴趣听下去接受新的知识。也可以将化工原 理课程中重点难点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提炼,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难点的知识。教师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增强 了学生的学习活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生感 觉学有所获,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更好的推进了高效课堂建设,提高了教学的质 量。
本学期在给制药专业学生上课时将微课用来辅助我在化工原理教学 过程中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发现当播放微课程时学生们都非常专注的听课, 而且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化工原理中知识点的掌握更加透彻,老师讲课内容更加通 俗易懂,显然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总之微课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引入,方 便了学生的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和指导,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兴趣, 弥补了化工原理课时数少的缺憾,化工原理微课的建设能够有效的促进化工原理 的教学改革,提高化工原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微课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微课教学有利于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化工原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制作成 微课,本身就是学习和开发的过程。教师通过不断深入的精心备课,教学反思, 归纳总结,追求最好的教学设计,突出自己教学的闪光点和创新处,在不知不觉 中自身的业务获得了成长。实现了教师由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的转变,带动 了教师更加积极的从教学走向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2]。
四、化工原理微课建设的应用前景 微博、微信、微电影盛行的今天,世界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微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化工原理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化工原 理微课的建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 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 基于微课的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的出现将会在我们这个 微时代发挥它的巨能量,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诞生,在多个维度 实现了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和探索舞台[5]。
化工原理微课的建设将会是一个持续变化,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对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校化工原 理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只有不断的创新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才能真正起到切实推动化工原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