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剖析跨文化广告有效性传播遵循原则
剖析跨文化广告有效性传播遵循原则 摘要:营销全球化,对跨文化广告传播提出了更大挑战。笔者从语言、宗教、 审美观及民族习俗等四个方面对文化差异及其在广告传播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 究,并提出了跨文化广告传播中应遵循的原则,目的是促使跨文化广告有效地传 播。关键词:文化差异;
跨文化广告;
原则 一、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影响 跨文化差异在各种人类关系中都是存在的,它不只限于语言,还包括非语 言沟通、宗教、时间、空间、颜色、数字、现实主义、美学、存在意识和食物偏 好。所有这些关系对于不谨慎的公司都是潜在的陷阱,即使是一些非常著名的巨 型跨国公司也难免在文化差异的处理上犯错误。其中对跨文化广告影响较大的文 化因素有语言、宗教、审美观、民族习俗等。
(1)语言差异 语言是传递信息和思想最基本的工具,因此,掌握东道国当地语言可以更 好地理解当地文化,避免沟通交流的误解。与有关语言的错误主要来自错误翻译, 对本地语言的俚语或习惯用语缺乏了解及使用错误方言等。
Rejoice是美国生产的一种洗涤用品,其字面含义是“高兴”,若这样译成中 文则不仅过于平淡,而且与该种产品属性没有什么联系,宝洁公司将其改为“飘 柔”,堪称神来之笔。它不仅打破了汉语词汇组合的语义限制,令人感到新奇独 特,而且能使人联想起长发柔软洁净、随风轻飘的美妙意境。相反,高露洁公司 的“Cue”牌牙膏在法国销售不好,就是因为Cue在法语里是一个色情字眼。美国通 用汽车公司的“NOVE”牌汽车,在美国很畅销,但在销往拉美国家时一度无人问 津。原来许多拉美国家过去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在西班牙语中,“NOVE”意思 是“不走”,汽车品牌竟是“不走”之意,其销路可想而知。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 文化传承度极高,在国内十分有效的一句广告口号,到国外可能毫无意义。如“愿 君多采摘,此物最相思”,一般的欧美人士肯定不理解它在说什么。
以上例子说明,在设计品牌名称及广告用语时,必须考虑相应的文化背景, 必须了解各种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忌讳、隐喻,用目标市场国顾客所能理解的语言文字来传达企业的信息、产品的信息。
(2)宗教差异 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公司因为没有考虑剑当地宗教 的特殊习惯而惹出不少麻烦。
在亚洲,信仰佛教的人很多,佛教的影响很大,有些公司因在广告里印了 佛像而引起公愤;
有些因在广告里使用当地宗教的符号更是引起人们的强烈不 满;
还有就是招牌上的广告词自‘意无意地压在佛像上,人们更是反感。一家航 空公司差一点被沙特阿拉伯取消其在该国营运的权利,事因这家航空公司在当地 报纸上刊登了一幅在外人看来很“普通”的广告:一位漂亮的空中小姐笑容可掬地 给愉快的旅客送上香槟酒。为此,航空公司倒了大霉。因为沙特阿拉伯是禁酒的, 不戴面纱的妇女是严禁和男人在一起的。沙特阿拉伯人无法接受这样的广告创意。
即使大型跨国公司也因漠视宗教差异而犯下大错。麦当劳公司想借1994年世界杯 足球赛大打一场推销战,但由于缺乏宗教知识而弄巧成拙。由24强参加的世界杯 大赛,在美国洛杉矶拉开战幕,麦当劳为了趁机大力推销其产品,煞费苦心地专 门为青少年们设计出一种“猜谜”广告――把包括沙特在内的24个国家的国旗印 在一种名叫“快乐汉堡包”的包装纸盒及其食品袋上,企图刺激青少年们为竞猜各 国国旗而购买“快乐汉堡包”,以使生意大增。然而,当英国的麦当劳分公司把200 多万个印有这24个国家国旗的包装盒和食品袋分到全英500多家专卖店上市后, 引起沙特阿拉伯政府的强烈不满,因为他们认为沙特国旗代表一段阿拉伯缄言 (世界上没有上帝,真主和穆罕默德是我们的先知),必须受到尊敬,沙特政府从 来不允许任何人触犯它,更不允许把它用于作为商业目的的宣传!同时,英国和 欧洲的穆斯林组织也纷纷向麦当劳提出强烈抗议。事件发生后,麦当劳公司立即 减少这些引起麻烦的产品的产量,才使这一风波趋于平息。
可见,宗教对世界各国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价值观决 定的社会态度会直接影响国际商务活动。企业要进入某一目标国市场,就应该尊 重当地的宗教信仰,主动去适应、了解当地的教规,使自己的广告策略与当地的 观念结合起来。才能打开局面。
(3)审美观差异 对于任何市场来说,商品的样式、颜色及广告商标的选择都是以文化美感 为基础的。审美情趣影响人们对物品的颜色、样式的偏好以及对于事物发展的规范性认识,进而影响人们对于涉外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评价,并最终影响 人们的购买行为。如果了解东道国人们的审美情趣,设计的广告带着东道国人们 的审美色彩去参与竞争,不仅能引起消费者妙不可言的联想,产生美好的想象, 而且能够激发消费者心底的情感,震撼其心灵,从而使产品平添几分魅力。
百事可乐1960年在日本惨遭失败就是因为没有考虑颜色的文化性。百事可 乐的包装和标志颜色采用黄、蓝、白、红四种,给日本人的印象是杂乱和不悦目, 尤其是百事可乐的主色――黄色恰好是日本人最不喜欢的颜色,因为在日本黄色 是死亡之色。美国人和欧洲人都喜欢黄色,百事可乐设计品牌时忽视了与众不同 的日本的买方文化。
因此在跨文化广告中,制定广告决策时一定要注意它是否在目标市场国代 表了不好的意义,是否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审美观念。
(4)民族习俗差异 民族习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各民族风俗存在很大差 异,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忌讳,这些忌讳对各民族的消费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因 此我们应对不同的民族风俗给予充分的尊重。
比如,近年来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而美国货却不太受日本人欢迎,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企业的广告、商标及产品忽视了日本的文化背景和民情风俗。
仅以女性化妆品为例,日本女性以白嫩为美,而美国女性却以皮肤黝黑为健美, 美商不了解日本妇女的习俗,按美国人风俗习惯盲目设计、制作、投放的广告和 产品儿乎是泥牛人海。再如,英文商标KissMe(“吻我”牌唇膏),住中厅人看来是 亲切自然、幽默诙谐并富于浪漫色彩的,很符合他们的生活习俗,在中国人看来, 平白直露地说“吻我”,令人尴尬,难以启齿。所以该品牌在中国的商标就变成了 它的谐音“奇士美”。涉外公司如果不了解东道国人们的民俗文化,就会在跨文化 广告中遭到麻烦。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启示 一个明智的企业应正视文化差异的存在,把文化差异当作一种资源,一种 营销财富,因为不同的文化观点和视角都能增加解决问题的独特思路及方案。另 外,为使跨文化广告有效地传播,企业还应遵循如下原则。
(1)理解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差异包括认识实质性知识和解释性知识两个层次,前者可以从报 刊杂志获取,后者唯有通过文化参与才能感觉到。如了解当地人的处事态度、生 活观念及个人愿意在社会扮演的角色等,只有通过深入的人际交往才能了解到。
北美与西欧文化同亚洲文化相比,更现世化(secularization)、个性化,属低背景 文化。因此适合中国、日本广告特点的间接隐晦、强调象征意义、突出社会地位、 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性广告,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则会让消费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脑。在广告人本土文化中,往往不存在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理解冲突或偏差,但在 不同文化区域,这经常出现。熊猫在世界多数国家受到欢迎,因此“熊猫”这一品 牌名意译成各种语言,都引起美好的联想,但在奉行伊斯兰教国家的品牌广告, 却遭到攻击和抵制,因熊猫外形象肥猪,也被认为是忌物。跨文化广告创作必须 充分了解并尊重受众国的文化差异,谨慎用语。
(2)适应用语习惯 跨文化广告传播最明显的障碍就是语言文字隔阂。精通受众国的语言,适 应其语言习惯及特色,是跨文化广告用语的基础和保证。广告文案创作单靠字典 释义是不够的。
广告用语修辞也与一国语言习惯和生活体验相火如我国商品广告用百合 象征“百年好合”,用“一朵莲花一条鱼”象征“连年有余”,取谐音,图吉祥,用在 别国,只会让人百思不解。各国语言都有约定俗成的缩语,这经常困扰文案写怍, 冈缩写不规范往往贻笑大方如台湾一广告把“台湾国际剧社”缩写成“TITS”,“英 国保留剧目剧团”缩写成“BRA”,结果《灰姑娘》这则名剧的演出广告直译为汉 语成了:剧目:《灰姑娘》;
演出者:奶头;
赞助者:胸罩;
跨文化广告语撰写 最好用当地语言撰写,且不要简单地用两种语言置换,刊播前最好请当地行家过 目,以免不良引申义。
(3)尊重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 由于宗教信仰不同,不同国家对不同广告表现和不同商品持有不同态度。
日本索尼广告在泰国遭排斥:释迦牟尼闭目入定,但一会儿竟然凡心萌动,睁开 双眼,随着音乐不停摇摆……此时广告语亮出“索尼,让佛祖动心”。这则广告创 意不可谓不佳,但该广告在泰国一播,泰国举国愤慨,原来泰国盛行佛教,佛祖 竟然凡心萌动,实属对佛祖的亵渎,且招致外交抗议。广告撰写若不了解并尊重 各宗教信仰的特点及影响,注定会犯大错误。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国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 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不同国家风俗习惯不同,造成了对广告用语创作的不同 心理要求一广告语的创作技巧使用,幽默、关、谐音等,都必须吻合受众国的风 俗传统,产生正面理解及联想,否则会事倍功半。
(4)融合文化优势 一个国家、民族独特的气质,精神传统、美学观念以及特有的文字、图案 色彩,都能构成跨国文化广告的鲜明个性,融合在广告创作中,选择当地易理解 的方式表现出来,往往是避免其淹没在广告信息中的高招。
综上所述,一个较有成效的跨文化广告,应该是通过对文化的分析,把握 文化的发展趋势,在广告中把文化观念提炼和表现出来。并依据文化的适应性原 则来进行广告活动,即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而施以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从而 适应目标受众的文化口味,符合其文化习惯,尊重其文化习俗。同时,在吸收民 族文化的时候,要充分体现本民族的风格和民族意境,克服本民族的不足之外, 使其起到教育群众、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作用,增强受众的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