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职业素质培养分析论文
职业素质培养分析论文 一、挖掘历史人物的价值 新闻史教材中,涉及了许多新闻前辈,不畏艰难险阻,用自己的言行,甚 至生命诠释了新闻这个神圣事业的职业内涵。今天的新闻学子将成为明天的新闻 记者。在讲授这些人物的时候,笔者多方查找材料,重点挖掘这些杰出人物的闪 光点,分析他们对新闻历史的卓越贡献,增强学生对这些前辈先贤的敬仰。同时, 让学生们思考:在这些杰出记者身上体现了哪些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职业素 质?见贤思齐,运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教育。1.首先是职业道德方面。
通过对这些优秀记者高尚品德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一个没有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记者是写不出好新闻的。邵飘萍为民立言, 惨遭军阀杀害;
里德总是出现在风暴中心,才有了《震撼世界的十日》;
范长江 的足迹踏遍西北,成就了名作《中国西北角》。他们是新闻历史上的英雄,正是 这些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素质的记者,为我们的新闻事业铸就了尊重事实,追求真 理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弘扬历史的优良传统,对我们今天抵制有 偿新闻和虚假新闻,体现人文关怀,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其次是业务素质方面。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记者的新闻实践,可以为学生在业务素质方面提 供有益的借鉴。黄远生“脑筋能想,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的“四能说”;
邹 韬奋“注重为大多数民众谋福利”、“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韬奋精神”。史量才和 成舍我卓越的办报、经营才能。这些优秀记者身上凝聚了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 学习和总结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们克服当前传媒的商品化,实现“三贴近”,仍然 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3.扩展历史事件的外延 对历史事件的讲授是新闻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教师在讲授中, 如果仅仅对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的知识性传授,也就避 免不了枯燥和干瘪的照本宣科。这样的新闻史教学,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更不能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所帮助。笔者在教学实际中,尽量扩展历史事件的外延,从纵横两方面拓宽事件的影响力:不仅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 而且关注事件造成的后果;
不仅分析事件对本国新闻历史的影响,而且关注事件 对其它国家新闻历史的意义。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整个历史链条上的一环,如果我们在历史的讲授中,把 事件单独抽取出来,孤立地去看待它,割断它和其它链条的联系,便不能全面、 客观地对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列宁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 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好不 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会起完全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 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从事实的联系中去掌握 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过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 事实的全部,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面的和随便挑出来,那么事实只 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都不如。”①鉴于此,笔者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 进行多方面拓展,变僵化、静态的讲授为灵活、动态的分析,不断复活历史事件, 重点关注其对当下我国新闻现实的影响。
首先,古为今用。在讲授历史事件时,不但阐述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 发展的基本过程,而且特别关注这一历史事件和当下社会类似事件的区别和联系。
以古鉴今,古为今用,让历史为现实服务。笔者在讲授1947年《晋绥日报》进行 的反“客里空”运动时,把这个惯于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的记者客里空和当今屡次 报道虚假新闻的记者联系起来,分析两者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指出这一现 象会对新闻事业造成的严重危害。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一些问题:这种现象产生的 历史根源是什么?作为未来的新闻记者,应该怎样做才不至于重蹈覆辙?这样不 仅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而且还加深了对真实是新闻生命这一职业理念的理解。
其次,洋为中用。在外国新闻史的讲授中,对发生在其它国家的历史事件, 也要从借鉴的角度出发,洋为中用,而绝不能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笔 者在讲授普利策和赫斯特竞争中出现的“黄色新闻”时,就结合当前我国新闻娱乐 化泛滥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课堂上气氛热烈,效果很好。这样不 仅使学生们掌握了历史史实,而且对普利策以后思想的转变找到了合理的依据, 对当前娱乐化泛滥的现象也找到了历史根源,对新闻这个崇高职业的理解也更深 刻了。
4.总结历史规律,学会辨证思维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学子将成为明天的新闻记者。在新闻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新闻史教学贯穿的一条主线。然而,“一 切历史知识都是人们对客体历史经过头脑加工的,因而包含有历史认识者主观的 立场、思想、情感的主体化历史”。②我们对教材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拓 展的最终目的是总结新闻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方法。因为只有掌 握了历史辩证法,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现象。也只有掌握了历史辩证法, 才能正确理解诸如新闻自由、新闻真实等新闻核心理念,从而澄清一些认识上的 误区。
首先,对于新闻自由的理解。一提新闻自由,学生们便会拿西方国家新闻 自由的理念和我国关于新闻自由的论述进行一番类比。但由于缺乏历史地、辨证 地分析,往往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不同的发展 道路决定了各国的新闻体制和新闻理念也不尽相同。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理论和 做法是行不通的。因而我们不能孤立的去看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在外国新闻 史的讲授中,我着重启发学生进行辨证思考,把新闻自由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 去认识和理解。从15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的“星法院法令”到1934年和1996 年美国政府出台的广播法和电信法,再到伊拉克战争中的军方管制。通过这些无 可辩驳的历史史实让学生们明白: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媒体都没有也不可能做 到绝对的新闻自由,否则就不会有曾格案件的发生,更不会有汉密尔顿以80岁高 龄出庭为曾格辩护的一幕。
其次,关于新闻真实的问题。一提新闻真实,有的学生就会说,像美国“扒 粪运动”那样揭丑的新闻才算真实。这种思维方式显然缺乏辨证观点,是用一种 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也不是实事求是。因为世界如此之大,要找一些正面的 例子并不难,要找一些负面的例子也很容易。揭丑的新闻多是真实,难道歌颂的 多就是不真实?关键还是要看是否符合客观真实。还有的学生认为“有闻必录” 才是真实。的确,“以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理念。表面上看,这种做法貌似真 实客观,实际上,由于其忽视了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事实没有取舍,没 有平衡,往往适得其反,反而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因此对“有闻必录”也应该进 行辨证分析,一方面,我们主张“录”必有所“闻”,避免虚假新闻泛滥,另一方面, 我们主张有选择地“有”闻“必”录,避免“要闻不录”的缺失。实际上,在新闻发展 的历史进程中,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国家的任何媒体可以做到“有闻必录”。它们也 都十分讲究怎样报道事实,怎样取舍事实的新闻平衡技巧的。因此,笔者在实际 教学中,举出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和中美撞机事件中,西方国家的所谓 “真实”报道的实例加以说明,从而澄清了一部分学生对新闻真实理念的模糊认识 和错误理解。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记者,辨证思维是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总之,和其它教育一样,新闻教育也是一种“人的教育”,能育好人,就是 好教育。新闻记者和其它人一样,首先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即人文关怀。其次 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神圣的使命感。再加上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只 有具备了这样的职业素质,才能探明事实真相,揭示真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 记者。新闻史的教学,如果能在拓宽教学内容,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多下些 功夫,就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夯实和提高。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新闻史教学 才算是成功的。因为新闻教育,说到底应当是一种专业理念和职业精神的教育, 而绝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技巧、方法和普及知识的教育。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79页。
②杜经国等:《历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0页。
摘要本文针对新闻史教学的特点,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拓展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新闻史教材内容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