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近平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探析的论文
近平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探析的论文 希望你们对下列文章习感兴趣,近平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探 析的论文,谢谢观赏。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 遵循。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的生成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习 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立意深远、内涵丰富, 它要求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思 想道德建设应以筑牢信仰为根本, 以“四观”建设为基础, 以“四德”建设为重点,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以舆论引导工作创新为主要抓手。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思想道德建设观;
生成;
内涵;
德积者昌, 殃积者亡。德, 国家之基也。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 志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在其论着及系列重要讲话中, 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 问题作出了许多新的富有创见性的阐释, 着力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思 想道德建设、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 清晰地描绘出了我国新时代思想道 德建设新蓝图, 确立了我国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框架, 为我国新时代思想 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的生成逻辑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 “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 配着的。但是, 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 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 隐蔽的规律支配的, 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1]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 建设观的生成绝非偶然性的历史事件, 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
(一)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生成的历史逻辑 1.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 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道德建设智慧和资源, 古代 诸多圣贤和治国者都曾就思想道德相关问题着书立说,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发人 自省, 给人启迪。习近平多次强调, 要继承和利用好这些智慧和资源, 为今天的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服务。2013年11月,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就曾明确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 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有扬弃地予以继承。”[2]我们在习近平有关新时代思想道德 建设问题的阐述中常常能见到其“借典喻今”、“借古鉴今”的“妙笔”。比如, 习近 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 曾摘用《论语·季氏》 中的名言———“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习近平以此典提醒领导干部要加 强思想道德修养, 心存敬畏之心,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又如, 2013年5月, 习近平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 曾摘用《国语·周语下》中的名言———“从善如 登, 从恶如崩”。[3]习近平以此典鼓励广大青年学子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人。等等。
2.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 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道德建设理论, 对于后世社会主义国家 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来说, 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 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无论是在精神实质还是在根本立场和方法 论上, 都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道德建设理论保持着高度一致。与此同时,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又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国情, 在内容上进一步丰富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比如, 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在 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上, 强调现实物质利益关系对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 决定作用。习近平运用这一原理阐明了新时代党内腐败观念产生的根源, 他认为, 过度的物欲追求是产生腐败观念的重要原因, 他说:“搞拉帮结派这些事, 搞收买 人心这些事, 没有物质手段能做到吗做不到, 那就要去搞歪门邪道找钱。”[4]又如, 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上确立起现代性批判的 方法论逻辑。习近平在部署和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上, 坚持和贯彻 这一方法论, 他曾多次强调, 搞好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就必须坚决抵 制和批判包括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等等。
(二)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生成的时代逻辑 1.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的生成顺应了进行“新的伟大斗争” 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在新时代, 要想实现伟大梦想, 就必须进行具 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5]“新的伟大斗争”内涵丰富, 其包括:同一切削 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言行作斗争;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言行 作斗争;同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种遏制中国发展的言行作斗争等等。在新的时代, 这 些不良言行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打赢这场新的思想道德斗争, 就需要采 取新的方法和应对措施, 呼唤有新的科学理论予以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 建设观的生成顺应了这一形势变化和客观要求。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就如何打赢 “新的伟大斗争”提出了诸多指导性意见, 比如, 习近平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 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曾明确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 大斗争,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 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弘扬主 旋律, 传播正能量, 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 把握好时、度、效,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充分发 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6]等等。
2.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的生成顺应了推动“两个文明协调 发展”的实践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 在新时代, 要想实现伟大梦想, 就必须“发展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7]步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 变化, 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望能有更丰富、更有德性的精 神文化生活。在新时代, 我国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较之以前有了较 大的变化, 其中出现了诸多新的挑战, 这包括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强 化;受众思想行为特征出现新变化新问题;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泛起;社会道德发展 面临新困境等等。要能较好地应对这些新的挑战,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跨 上新台阶, 亟需有新的科学理论进行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应运而 生。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就如何推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 指导性意见, 比如, 2016年2月,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 话时指出:“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 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 者。”[8]等等。
二、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观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立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的伟大实践, 深入探讨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着力 点, 形成一系列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 表述, 使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达到了新的水平、新的境界。(一) 以筑牢信仰为根本 目前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但同时我们 又正面临着前人从未经历的挑战。而正如歌德所言, “世界历史的唯一真正的主题 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9]要经受住当前所面临的艰巨挑战, 向着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首要的是要坚定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指出:“心中 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没有信仰, “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 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 西摆。”[10]如何才能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呢习近平认 为, 这需要在“学”和“行”两个方面下功夫, 并将“学”和“行”有机统一起来, 促进 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懂、真信。他说:“要坚持学而信、学而 思、学而行,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 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 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11]其中, 在“学”的方面, 重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要注重引导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向“好榜样” 学习, 从他们身上汲取信仰之力。在“行”的方面, 重在增强人民群众尤其是党员 干部的“四个意识”, “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 把全国各族人民团 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12] (二) 以“四观”建设为基础 习近平认为, 在新时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必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 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3]在历史观问题上, 习近平认为, 历史 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14], “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发展国与国之间政治 关系中, 历史问题不容忽视, 它是事关双方政治关系能否“正常化”的重大原则问 题。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 善于吸取其中的“营养”, 才能更好前进。习近平 强调,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惟一正确的历史观, 因为它是唯物的, 揭示了生产力 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它又是唯民的, 主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决定 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5]在民族观问题上, 习近平认为, 现阶段在全 社会应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 “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维护 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是其核心内涵。他指出, 在新时代须同“大汉族主义和 狭隘民族主义”做坚决斗争, 同时, 应努力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在国家观问题上, 习近平强调, 在新时代 须重塑我国的国家形象, 应该向世人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 一个“对外 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16]。在 国家统一问题上, 习近平又提出了“促进心灵契合”的国家统一新方略, 强调在打造“两岸命运共同体”和建设“共同精神家园”两个方面下功夫。在国家安全问题上, 习近平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文化观问题上, 习近平认为, 在新时代应该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坚守中 华文化立场”。
(三) 以“四德”建设为重点 习近平认为, 在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必须着力“推进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17]在社会公德建设上, 习近 平强调, 应将是否践行社会公德作为选拔和评判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他指 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其才方能用得其所。”[18]与此同时, 习 近平也非常重视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公德教育, 他认为, 青年一代作为祖国的未 来和民族的希望, 立好德尤其能做到自觉践行社会公德意义非凡, 这也是青年一 代最终能成为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要求, 在推进社会 公德建设上, 应注重与社会法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在职 业道德建设上, 习近平非常重视对教师、新闻工作者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习近平 将教师称为青少年的“筑梦人”。他要求, 新时代的教师应践行以“四有”为主要内 涵的职业道德标准, 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19]在家庭美德建设上, 习近平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将家庭美德建设摆上 议事日程。习近平指出, 在新时代加强家庭美德建设, 必须要在传承中华民族传 统家庭美德上下功夫, 要在继承和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优良家风上下功 夫, 要把实现家庭梦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在新时代的家庭美德建设中, 应着力“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 倡 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20]在个人品德建设上, 习近平非常 重视青少年和党员干部的个人品德修养, 他对青少年和党员干部的个人品德修 养提出了明确要求, 他指出, 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必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祸 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心存敬畏, 手握戒尺”, “慎权、慎独、慎微、慎 友”。
(四) 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习近平认为,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是一个 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21]因此,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 当以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党的十八大上,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在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的基础上, 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 本内涵, 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2014年10月 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又提出了“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目标。在习近平的主持与号召下, 十八大以来, 党中 央拟定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 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极大 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2017年10月, 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共 中央委员会作十九大报告时又明确强调:“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发 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 的引领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 同和行为习惯。”[22] (五) 以舆论引导工作创新为主要抓手 步入新时代, 我国站在了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进军的历史坐标上, 这个“强起来”并非单指经济强起来, 意识形态的强大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 时代是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 也是改革更加深入、社会利益调幅较大的时 代, 这就使得国内意识形态斗争依然激烈复杂, 想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 导权和话语权, 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基于对这一形势的判断, 习近平强调指出, 舆论引导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 “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 力和向心力, 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23]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多次就加强 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发表重要讲话, 提出了许多新思想。这包括:提出了舆论引导 工作的新目标:“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4];提出了 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方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25];提出了舆论引导 工作的新使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6]、“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 会科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7]等。